-
题名从社会诊断迈向社会干预:社会工作理论发展的反思
被引量:30
- 1
-
-
作者
熊跃根
-
机构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
-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2-139,238,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包容性增长的社会基础与我国社会政策发展的研究”(项目号:11ASH008)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自社会工作诞生一个多世纪以来,其一直受到西方社会的人文主义价值观与实证主义方法的影响,致力于回应社会需要和解决个人/家庭或社会问题。然而,伴随着社会与文化变迁以及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社会工作早期发展起来的价值判断、技巧与实践模式,已难以适应变迁的文化与政策环境。因此,在21世纪,社会工作需要进入新的启蒙状态,对过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做全面的反思。而对于中国而言,由于制度、文化、专业学科体系和社会结构等的差异,社会工作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将经历不同的发展道路。
-
关键词
社会诊断
社会干预
增权实践
社会工作理论
-
分类号
C916
[经济管理]
-
-
题名福利国家儿童保护与社会政策的经验比较分析及启示
被引量:21
- 2
-
-
作者
熊跃根
-
机构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
-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6-103,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包容性增长的社会基础与我国社会政策发展的研究"(项目号:11ASH008)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中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理论和制度构建研究"(项目号:10JZD0033)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儿童的福祉与社会保护是社会福利领域的一个核心主题。在欧洲发达国家,自20世纪中期以来,针对未成年人的福利津贴项目、社会服务和社会政策是政府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由于有关儿童保护的价值观、伦理及实践方面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加上文化与社会观念的差异,欧洲各国针对儿童保护的政策与社会服务在理念、模式与实践方法上不尽相同。比较分析不同福利体制类型下的儿童保护制度与社会政策,将为我国在社会加速转型与家庭变迁背景下,发展与实施社会儿童保护制度与政策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与实践方法。
-
关键词
福利国家
儿童保护
社会政策
改革与社会转型
-
分类号
D57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
-
题名就业不稳定与无保障:基本表现、成因与前景
被引量:13
- 3
-
-
作者
刘爱玉
黄俊平
-
机构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
-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4-90,36,共8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08JJD84019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项目(08BSH059)
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与发展中心“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民工权益维护与劳动关系研究”资助项目研究成果
-
文摘
文章探讨了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日趋严重的就业不稳定与无保障问题。工作不稳定与无保障表现为在一个单位工作的平均年限降低、长期失业增加、工作无保障感增加和非正规就业的增加;市场化改革与企业改制重构、经济结构的"非国有化"、需求约束的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全球化的合力是促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工作不稳定与无保障问题的缓和需要在社会政策设计上注意:平衡灵活性与保障之间的关系;寻求、制定有效的公共政策;创造更多有保障的工作;进行公民社会建设,为工人增权。
-
关键词
不稳定
无保障
-
分类号
F249.2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