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道德知识的生产方式及其对道德教育的影响 |
余维武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2
|
指向人的教化的美学人类学——赫尔巴特美学视角下的教育理论 |
彭韬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3
|
“迈向成熟”:理解康德教育理论的一个视角 |
彭韬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自然教育学史论 |
刘晓东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7
|
|
5
|
公民教育课程及其设计 |
冯建军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0
|
|
6
|
论鲁洁先生教育人学思想的三维构成 |
章乐
高德胜
|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
2022 |
5
|
|
7
|
多元公民身份与公民教育 |
冯建军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1
|
|
8
|
如何重建我们时代的高等教育 |
王建华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9
|
百廿南师:一本打开的教育人学 |
冯建军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5
|
|
10
|
论公共选择理论视域中教育与国家的关系 |
乐先莲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11
|
试论新制度主义视域中的教育与国家政治发展 |
乐先莲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2
|
论科技时代的伦理及其教育尝试 |
章乐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3
|
国家形态的演进与公民教育的变革——国家类型学视域下俄罗斯转型时期公民教育探微 |
乐先莲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4
|
课堂目标结构对小学生学业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影响——成就目标中介作用在横向和纵向研究中的一致性 |
陈陈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4
|
|
15
|
潘菽对意识心理学研究的贡献 |
郭本禹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6
|
“幼态持续”及其人文意蕴 |
刘晓东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7
|
|
17
|
情感主义伦理学的心理学印证——道德情绪的表征及其对道德行为的影响机理 |
王云强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4
|
|
18
|
公民道德素养的生成机制 |
冯建军
|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19
|
价值多元时代德国专门德育学科课程的核心理念和实践路径 |
彭韬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20
|
四十年德育改革的中国道路与中国经验 |
冯建军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