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手和熟手教师开展对话教学的比较——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石雨晨 曹曙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2-60,共9页
对话教学是核心素养时代实现课堂教学变革的可行路径,为此亟待了解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开展对话教学时展现出的特征及遇到的挑战。课题组在上海市某小学四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对话教学干预研究,与两名新手和两名熟手教师合... 对话教学是核心素养时代实现课堂教学变革的可行路径,为此亟待了解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开展对话教学时展现出的特征及遇到的挑战。课题组在上海市某小学四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对话教学干预研究,与两名新手和两名熟手教师合作,共同开发教学材料,并为教师提供课堂互动策略指导。研究结果显示:四名教师高度认可对话教学对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作用,且均能熟练使用对话教学中的基本话语引导策略;相较于新手教师,熟手教师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教学的灵活性,包括能根据教学材料灵活调整对话教学策略,并能同时满足课堂中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需求;新手教师面临的挑战主要停留在课堂教学和管理层面,熟手教师则更关注教学设计以及如何推广对话教学。上述发现有助于为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开展对话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并对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手教师 熟手教师 对话教学 教学干预 教师专业发展 道德与法治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鲁洁先生教育人学思想的三维构成 被引量:5
2
作者 章乐 高德胜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22年第1期151-159,共9页
教育人学思想是鲁洁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教育理论的宝贵财富。人的超越性是教育人学思想的人性假设,它源于马克思的人之二重性假设,基于这一假设,教育要培养人之超越性,更要坚持自身的超越性。道德的追寻是教育人学思想的价值追... 教育人学思想是鲁洁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教育理论的宝贵财富。人的超越性是教育人学思想的人性假设,它源于马克思的人之二重性假设,基于这一假设,教育要培养人之超越性,更要坚持自身的超越性。道德的追寻是教育人学思想的价值追求,因为人之超越的过程也是人之意义的实现过程,作为成人之道的道德为意义的实现指明了方向,相应地,这种指向“成人”的德育是充满魅力的,在人之卓越的实现中,德育也具有了一种享用功能。生活的回归是教育人学思想的实践要求,因为道德是在人的生活之中不断建构的。21世纪以来,鲁洁先生基于知识人和知识论德育的反思建构了生活论德育,并在德育新课程中进行了“回归儿童生活”的实践探索,彰显了教育人学思想的儿童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洁 教育人学 德育 道德追寻 回归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的错误观”——论教育场域中的错误及其对待 被引量:2
3
作者 高德胜 李佳易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0-80,共11页
错误在教育中是一个不可避免、不可或缺的要素。如何看待错误,至关重要。错误是判断的结果,而判断需要标准。不同的标准,不同的错误类型。教育场域中的错误主体不单是受教育者,还包括教育者、教育机构。受教育者的错误具有成长与发展等... 错误在教育中是一个不可避免、不可或缺的要素。如何看待错误,至关重要。错误是判断的结果,而判断需要标准。不同的标准,不同的错误类型。教育场域中的错误主体不单是受教育者,还包括教育者、教育机构。受教育者的错误具有成长与发展等多重意义,而教育者、教育机构的错误则会对受教育者、教育事业造成伤害。因此,教育场域应该树立的“正确的错误观”,包括教育者、教育机构自身错误重于学生错误;对学生“犯错权”最低限度的承认;学生犯错之后的“双向反应”;不同的错误,不同对待;教育优于处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误 错误类型 错误观 正确的错误观 教育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素养本位的教师教材使用层级互动模型建构 被引量:5
4
作者 雷浩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28,共9页
在核心素养时代,教师教材使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缩小课程实施落差、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构素养本位教师教材使用的互动模型,厘清其实践路径,成为现实所需。分析发现,教师教材使用主要存在层级转化和... 在核心素养时代,教师教材使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缩小课程实施落差、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构素养本位教师教材使用的互动模型,厘清其实践路径,成为现实所需。分析发现,教师教材使用主要存在层级转化和互动两种视角,在理解教师教材使用方面各有侧重和差异。然而,单一视角的理解可能会弱化教师教材使用过程的复杂性,使其存在简单化的倾向。因此,在以核心素养为纲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有必要建构素养本位的教师教材使用层级互动模型,即教师理解教材、运用教材以及评价和反思教材三个层级及其层级间的互动,以期为揭示教师教材使用过程的“黑箱”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养本位 教师 教材使用 模型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教师形象重建的课题 被引量:23
5
作者 钟启泉 刘徽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8期40-47,共8页
在新课程的语境下,“春蚕”、“蜡烛”、“春泥”、“一桶水”、“工程师”、“园丁”等传统教师隐喻已不足以描绘理想的教师形象。在教师专业化进程中,教育实践踏入了“工程化驱动专业化”、“消闲化驱动专业化”、“行政化驱动专业化... 在新课程的语境下,“春蚕”、“蜡烛”、“春泥”、“一桶水”、“工程师”、“园丁”等传统教师隐喻已不足以描绘理想的教师形象。在教师专业化进程中,教育实践踏入了“工程化驱动专业化”、“消闲化驱动专业化”、“行政化驱动专业化”、“技术化驱动专业化”等误区。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是“反思性实践家”的教师形象。但要确立这种教师形象,我们目前还面临着“形式主义”、“单位主义”、“等级主义”、“分科主义”等严峻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程 教师形象 专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探讨 被引量:63
6
作者 雷浩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2-49,共8页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推进,“教—学—评”一致性逐渐引起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者的关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路径支持,为新时代的课程改革创新实施提供专业规范,为践行学习中心理念提供策略引...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推进,“教—学—评”一致性逐渐引起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者的关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路径支持,为新时代的课程改革创新实施提供专业规范,为践行学习中心理念提供策略引领。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是从核心素养出发,实现课堂学习目标、形成性评价以及学习任务之间的匹配。在设计理路上,关注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形成课堂学习目标,开展促进学习的评价,以评价引领学习任务;在行动逻辑上,以学习逻辑贯穿“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在学习方式上,突出学科实践;在评价行动中,聚焦收集核心素养表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教—学—评”一致性 学习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