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产前诊断8p23.1重复综合征胎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艳亮 戴勇 +6 位作者 涂植光 李启运 王林纤 张丽 曾君 林秀华 刘士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700-1701,共2页
目的了解一完全性心内膜垫缺陷(endocardial cushion defects,ECD)和右手轴前六指畸形患儿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化(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探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rray... 目的了解一完全性心内膜垫缺陷(endocardial cushion defects,ECD)和右手轴前六指畸形患儿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化(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探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rray—CGH)在分子细胞遗传诊断中运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对胎儿及其父母进行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运用array-CGH芯片对患儿进行全基因组高分辨率扫描和分析,实时定量PCR对array—CGH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显示胎儿和父母的核型均正常。array—CGH结果显示8p23.1嗅觉受体/防卫素重复(ORDRs)之间存在大约1.43Mb的重复(位于10245882~11676699bp)。实时定量PCR证明array—CGH的结果是准确的。结论与传统的细胞遗传分析方法相比,array—CGH具有高分辨率、高特异性和高准确性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 8p23.1重复 拷贝数变化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A、ZnT8A、GADA联合检测对重庆儿童1型糖尿病早期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小强 谢婧雯 +2 位作者 吉颖 陈琼 李伶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6-549,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研究重庆地区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儿童患者血清中胰岛细胞抗体(islet cell antibodies,ICA)、锌转运体8自身抗体(zinc transporter isoform 8 autoantibodies,Zn T8A)和胰岛相关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 目的:通过观察研究重庆地区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儿童患者血清中胰岛细胞抗体(islet cell antibodies,ICA)、锌转运体8自身抗体(zinc transporter isoform 8 autoantibodies,Zn T8A)和胰岛相关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antibodies,GADA)的阳性率及其空腹C肽结果,探讨ICA、Zn T8A和GADA联合检测对1型糖尿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在我院初诊的T1DM组139例和正常组78例儿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ICA、Zn T8A和GADA;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C肽。T1DM组按自身抗体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结果:1型糖尿病组的血清ICA、Zn T8A和GADA阳性率分别为61.9%(P=0.000)、51.1%(P=0.000)和54.0%(P=0.000),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抗体联合检测组的诊断符合率(ICA/Zn T8A=80.6%;ICA/GADA=81.6%;Zn T8A/GADA=78.3%;ICA/Zn T8A/GADA=88.9%)均高于单项抗体检测组,抗体联合检测与任一抗体单项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相比均明显增大(P<0.05),3种抗体联合检测AUC=0.883(95%CI=0.830~0.936,P=0.000);抗体阳性患者的空腹C肽水平明显低于抗体阴性患者。结论:ICA、Zn T8A和GADA三者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1型糖尿病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胰岛细胞抗体 锌转运体8自身抗体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自身抗体联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8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和下调caspase-3的表达抑制MCF-7乳腺癌细胞凋亡 被引量:24
3
作者 庞雪利 李矿发 +5 位作者 魏兰 黄云秀 苏敏 王林 曹红 陈婷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7-311,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对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Western blot法检测MCF-7细胞IL-8受体CXC趋化因子受体1(CXCR1)、CXCR2的表达;反转录PCR、Western blot法检测(0、20、40、80、160)ng/mL IL-8对MCF-7细胞Bcl-2、c...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对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Western blot法检测MCF-7细胞IL-8受体CXC趋化因子受体1(CXCR1)、CXCR2的表达;反转录PCR、Western blot法检测(0、20、40、80、160)ng/mL IL-8对MCF-7细胞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CCK-8法检测(0、40、80)ng/mL IL-8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相差显微镜下观察80ng/mL IL-8处理MCF-7后细胞形态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80ng/mL IL-8联合信号通路抑制剂10μmol/L PD980590、10μmol/L LY294002或50μmol/L AG490[分别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MAPK/ERK)、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剂],共同处理MCF-7细胞后,细胞内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0、20、40、80、160)ng/mL IL-8对MCF-7细胞磷酸化p-AKT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反转录PCR以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80ng/mL IL-8联合10μmol/L LY294002共同处理MCF-7细胞后,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内Bcl-2、caspase-3表达的变化。结果 IL-8受体CXCR1、CXCR2在MCF-7细胞中均有表达;在IL-8的作用下,MCF-7细胞Bcl-2表达升高,caspase-3表达下降,抗凋亡能力明显增强;IL-8能显著上调MCF-7细胞中p-AKT的表达;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能显著抑制IL-8抗MCF-7细胞凋亡的作用,且减少Bcl-2并增加caspase-3的表达。结论 IL-8可显著抑制MCF-7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IL-8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而上调Bcl-2、下调caspase-3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8 乳腺癌 MCF-7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林 曹红 +4 位作者 庞雪利 李矿发 党微旗 唐浩 陈婷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72-1276,共5页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MCF-7细胞leptin受体(OB-R)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leptin(100 ng/mL)对MCF-7细胞信号通路分子p-ERK1/2,p-AKT,p-STAT3...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MCF-7细胞leptin受体(OB-R)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leptin(100 ng/mL)对MCF-7细胞信号通路分子p-ERK1/2,p-AKT,p-STAT3表达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leptin对MCF-7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TM细胞侵袭实验检测leptin对MCF-7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leptin对MCF-7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的影响。结果 Leptin长短受体(OB-Rb,OB-Rt)在MCF-7细胞中均有表达;Leptin能显著上调MCF-7细胞p-ERK1/2,p-STAT3,p-AKT的表达(P<0.05);Leptin能促进MCF-7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P<0.05),JAK/STAT,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AG490(50μmol/L),LY294002(10μmol/L)能抑制leptin对MCF-7细胞的促迁移和侵袭作用(P<0.05),而MAPK/ERK通路抑制剂PD98059(10μmol/L)作用不明显(P>0.05);Leptin促进MCF-7细胞MMP-9,TGF-β的表达,AG490,LY294002能抑制其作用(P<0.05),PD98059对其无影响(P>0.05)。结论 Leptin可能通过JAK/STAT、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MMP-9,TGF-β的表达促进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乳腺癌 MCF-7细胞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脂素对改善胰岛素抵抗及相关基因的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杨艳 杨刚毅 +3 位作者 李伶 张凌 苗宗玉 卢春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4-477,共4页
目的探讨内脂素(visfatin)基因过表达对高脂诱导的胰岛素抵抗(IR)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及其信号系统的影响。方法构建大鼠内脂素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visfatin。20只雄性SD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NC组,n=5):注射0.3mg空载体pcDNA3... 目的探讨内脂素(visfatin)基因过表达对高脂诱导的胰岛素抵抗(IR)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及其信号系统的影响。方法构建大鼠内脂素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visfatin。20只雄性SD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NC组,n=5):注射0.3mg空载体pcDNA3.1(+),普通饲料组(NT组,n=7)和高脂组(HT,n=8)大鼠注射0.3mg重组质粒pcDNA3.1(+)-visfatin。在实验前(基础值)、第1次钳夹后即刻、质粒处理后3d和第2次钳夹后即刻,分别自各组大鼠颈静脉取血,分离血浆,采用Westernbloting测定血浆内脂素蛋白表达。在转染前和转染后3d采用两次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评价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并测定大鼠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血糖(BG)、血浆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葡萄糖输注率(GIR)等指标。采用斑点印迹法检测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酪氨酸磷酸化,采用RT-PCR法测定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γ(PPARγ)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内脂素质粒注射3d后及第2次钳夹术后,NT和HT组血浆内脂素水平较注射前均升高(P<0.01)。质粒注射后3d,NT、HT组大鼠TC和HDL-C均较注射前明显降低(P<0.05)。钳夹术中,NT和HT组大鼠GIR较注射前明显升高(P<0.01)。NT和HT组大鼠肝脏和肌肉组织中IRS-1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和肝脏中PPARγmRNA水平也较NC组均明显升高(P<0.05和P<0.01)。NT组脂肪组织中PPARγmRNA水平较NC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内脂素可能通过上调PPARγmRNA水平和IRS-1酪氨酸磷酸化水平使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脂素 PPARΓ 受体 胰岛素 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素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矿发 庞雪利 +3 位作者 黄云秀 魏兰 苏敏 陈婷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8-53,共6页
目的:研究瘦素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MCF-7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20、40、80μg·L-1瘦素处理组。CCK8试剂盒检测各组MCF-7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MCF-7细胞凋亡率... 目的:研究瘦素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MCF-7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20、40、80μg·L-1瘦素处理组。CCK8试剂盒检测各组MCF-7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MCF-7细胞凋亡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各组MCF-7细胞bcl-2和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抗凋亡作用的信号通路筛选实验中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信号通路抑制剂处理组MCF-7细胞p-AKT和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瘦素处理组MCF-7细胞增殖率升高(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不同剂量瘦素组之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瘦素作用剂量增加,不同剂量瘦素处理组细胞凋亡率逐渐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瘦素处理组MCF-7细胞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ba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瘦素组比较,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处理组MCF-7细胞的p-AKT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瘦素对乳腺癌MCF-7细胞有促进增殖和拮抗凋亡的作用,其抗凋亡效应与通过细胞信号通路PI3K-AKT促进bcl-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乳腺肿瘤 细胞凋亡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差异表达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蔡安季 戴勇 +2 位作者 李武县 李紫微 涂植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084-2087,共4页
目的检测强直性脊柱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其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1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9例健康对照,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相对和绝对定量的等量异位标签串联质谱技术检测强直性脊柱... 目的检测强直性脊柱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其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1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9例健康对照,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相对和绝对定量的等量异位标签串联质谱技术检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并运用Western blot方法进行验证差异表达的触珠蛋白(Hp)和铜蓝蛋白(Cp)。结果基于质谱分析的蛋白组学显示,19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强直性脊柱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主要包括补体C3、纤粘蛋白(FN1)、血浆酶原(PLG)、转铁蛋白(TF)、Hp和Cp;Western blot检测Hp和Cp的表达水平与相对和绝对定量的等量异位标签串联质谱技术检测结果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差异表达可能参与了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发展,有望作为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急性时候反应蛋白 差异表达 相对和绝对定量的等量异位标签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人STAT3基因的sh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3
8
作者 党微旗 唐浩 +2 位作者 曹红 王林 陈婷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04-1207,共4页
目的:构建并鉴定靶向人转录因子STAT3基因的shRNA慢病毒载体。方法:设计合成针对人STAT3基因的shRNA序列,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其插入到含U6启动子及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SicoR中,构建shRNA重组质粒pSicoR-STAT3-shRNA。经... 目的:构建并鉴定靶向人转录因子STAT3基因的shRNA慢病毒载体。方法:设计合成针对人STAT3基因的shRNA序列,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其插入到含U6启动子及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SicoR中,构建shRNA重组质粒pSicoR-STAT3-shRNA。经双酶切及DNA测序鉴定后,利用转染试剂X-tremeGENE HP将第3代慢病毒载体共转染至HEK293细胞进行病毒包装。以阴性载体为对照,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STAT3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双酶切及测序证实载体构建正确,在HEK293中成功包装出高滴度慢病毒颗粒,感染HEK293后STAT3基因表达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靶向人STAT3基因的shRNA慢病毒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3 RNA干扰 慢病毒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A肾病组蛋白H3K4三甲基化和DNA甲基化基因修饰的相关性 被引量:4
9
作者 齐素文 涂植光 +1 位作者 戴勇 睢维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4-319,共6页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组蛋白H3赖氨酸4(H3K4)三甲基化与DNA甲基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联合芯片技术(ChIP-chip)对40例IgAN患者和40例健康者的PBMCs H3K4三甲基化进行高通量筛选,染色质免疫...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组蛋白H3赖氨酸4(H3K4)三甲基化与DNA甲基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联合芯片技术(ChIP-chip)对40例IgAN患者和40例健康者的PBMCs H3K4三甲基化进行高通量筛选,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ChIP-qPCR)验证芯片结果,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阳性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甲基化DNA免疫共沉淀定量聚合酶链反应(MeDIP-qPCR)检测DNA甲基化水平。结果:IgAN病人PBMCs基因组H3K4三甲基化水平升高,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降低。4个阳性基因H3K4三甲基化水平和DNA甲基化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差异(P<0.05)。结论:IgAN患者PBMCs基因组H3K4三甲基化和DNA甲基化水平存在显著改变,DNA甲基化和组蛋白H3K4三甲基化基因修饰存在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组蛋白H3赖氨酸4 三甲基化 DN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18等臂双着丝粒染色体胎儿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艳亮 戴勇 +5 位作者 涂植光 李启运 吴瑛 曾君 林秀华 张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37-1040,共4页
目的了解18q等臂双着丝粒染色体[idic(18)(p11→qter)]胎儿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化的情况,确定idic(18)(p11→qter)的结构和组成,探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在分子细胞遗传诊断中运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运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对... 目的了解18q等臂双着丝粒染色体[idic(18)(p11→qter)]胎儿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化的情况,确定idic(18)(p11→qter)的结构和组成,探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在分子细胞遗传诊断中运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运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对一被传统G显带和荧光原位杂交诊断为idic(18)(p11→qter)的胎儿进行全基因组高分辨率扫描和分析。结果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显示胎儿存在18p11.21→pter缺失、18p11.21→qter复制,断裂点位于12 104 527~12 145 199(距离18p端粒),确定idic(18)(p11→qter)是idic(18)(p11.21→qter)。另外,还检测出了21个亚显微拷贝数变化。结论与传统的细胞遗传分析方法相比,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不仅能准确、高分辨率和高通量地检测出基因组拷贝数变化,还能高分辨率地确定拷贝数变化的断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 18等臂双着丝粒染色体 拷贝数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arrestin1和β-arrestin2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慧 龙娟 +3 位作者 谭俊杰 王世一 涂植光 邹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目的探讨β-arrestin1和β-arrestin2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初发白血病患者95例(Leu组),根据白血病类型不同分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亚组(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亚组(44例)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亚组(21例)... 目的探讨β-arrestin1和β-arrestin2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初发白血病患者95例(Leu组),根据白血病类型不同分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亚组(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亚组(44例)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亚组(21例);以非恶性血液病患者36例(NL组)作为正常对照。收集患者的骨髓和外周血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β-arrestin1、β-arrestin2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法检测β-arrestin1、β-arrestin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Leu组和NL组的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均检测到β-arrestin1、β-arrestin2mRNA和蛋白的表达,Leu组显著高于NL组(P<0.01)。与NL组比较,AML、ALL和CML各亚组的骨髓和外周血中β-arrestin1、β-arrestin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或P<0.01),但三个亚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β-arrestin1、β-arrestin2的表达明显升高,可能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蛋白类 白血病 白细胞 单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α2糖蛋白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尹经霞 廖涌 +1 位作者 李伶 杨刚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14-917,共4页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疾病谱的重心逐渐转变为慢性非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糖脂代谢紊乱、肥胖、代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均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胰岛素抵抗是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患病人群众多,严...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疾病谱的重心逐渐转变为慢性非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糖脂代谢紊乱、肥胖、代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均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胰岛素抵抗是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患病人群众多,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锌α2糖蛋白(Zinc-α2-Glycoprotein,ZAG)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具有调节体质量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脂肪因子,因其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关系密切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大量临床实验研究ZAG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本文拟这些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α2糖蛋白 胰岛素抵抗 高血压 糖尿病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MCHR2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稳定转染CHO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2
13
作者 袁成福 杨俊霞 +3 位作者 魏丽丽 石华 陈济 宋方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构建人MCHR2真核表达载体,转染CHO细胞,建立稳定转染的CHO细胞系。方法采用PCR方法,以人胎脑cDNA文库为模板扩增人MCHR2基因的全长cDNA编码区序列,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其定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用脂... 目的构建人MCHR2真核表达载体,转染CHO细胞,建立稳定转染的CHO细胞系。方法采用PCR方法,以人胎脑cDNA文库为模板扩增人MCHR2基因的全长cDNA编码区序列,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其定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CHO细胞,通过G418筛选,建立稳定转染的CHO细胞系,用RT-PCR、W estern b lot及免疫荧光法检测MCHR2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pcDNA3.1(+)/MCHR2真核表达载体,并建立了稳定转染的CHO细胞系,成功地表达目的基因。结论真核表达载体成功构建和稳定转染CHO细胞系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MCHR2的功能奠定良好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HR2 真核表达载体 稳定转染的CHO细胞系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关键基因在裸鼠体内表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潘巍巍 徐营 +4 位作者 易发平 曹利仙 卜友泉 赖国旗 宋方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9-214,共6页
目的:初步研究HPV16E6/E7基因在裸鼠体内不同组织引起的病变。方法:将重组腺病毒Ad-CMV-E6/E7、Ad-K14-E6/E7病毒上清以及作为对照的重组腺病毒空载体pAd-CMV和pAdtrack的上清液,经过纯化后,通过裸鼠的尾缘静脉注射到裸鼠体内,并每天注... 目的:初步研究HPV16E6/E7基因在裸鼠体内不同组织引起的病变。方法:将重组腺病毒Ad-CMV-E6/E7、Ad-K14-E6/E7病毒上清以及作为对照的重组腺病毒空载体pAd-CMV和pAdtrack的上清液,经过纯化后,通过裸鼠的尾缘静脉注射到裸鼠体内,并每天注射0.05mg雌激素到注射病毒的裸鼠,同时做阴性对照。12周后给裸鼠注射2.5%阿佛丁进行麻醉,并将其耳朵、头颈部皮肤、口腔黏膜、结肠、直肠、子宫颈-阴道移行区等组织取出,浸泡在3.75%多聚甲醛中4℃固定过夜,然后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P53蛋白和Bcl-2的表达,取裸鼠的各个组织提取DNA、RNA和蛋白质,然后分别检测有无重组腺病毒的感染、病毒表达的情况及E6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1注射腺病毒Ad-K14-E6/E7的裸鼠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裸鼠子宫颈-阴道移行处的增生较明显。SP法免疫组化发现突变型P53和Bcl-2在该组裸鼠的子宫颈-阴道移行处表达都增加(P<0.05),并且RT-PCR检测子宫颈-阴道移行处组织也有E6/E7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该组织也有E6蛋白的表达。结论:K14启动子增加了E6/E7在裸鼠子宫颈-阴道移行处的表达,并且使子宫颈-阴道移行处的上皮组织发生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 腺病毒 基因 E6/E7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氏综合征胎儿脐带血单个核细胞microRNA差异表达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武县 徐勇 +4 位作者 李紫微 乔王敏 曾君 戴勇 涂植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944-1948,共5页
目的检测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胎儿和正常胎儿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全基因组microRNA(miRNA)的差异表达。方法运用Solex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6例DS胎儿(DS组)和6例正常胎儿(对照组)脐带血单个核细胞mi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分析2组m... 目的检测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胎儿和正常胎儿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全基因组microRNA(miRNA)的差异表达。方法运用Solex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6例DS胎儿(DS组)和6例正常胎儿(对照组)脐带血单个核细胞mi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分析2组miRNA表达的差异,并用Stem-loop qRT-PCR对Solexa测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2组样本显著性差异表达miRNA有167种,8种miRNA在DS组样本中表达上调,159种miRNA表达下调;还有38种和139种miRNA分别特异性表达于DS组和对照组样本中;21号染色体上5个miRNA,除miR-802在DS组中高表达外,miR-99a、let-7c、miR-125b和miR-155均低表达。结论 DS胎儿和健康胎儿脐带血单个核细胞miRNA的表达差异显著,可能与DS胎儿免疫系统的发育缺陷及DS胎儿循环T、B淋巴细胞数目的减少有关;差异显著和特异性表达的miRNA可作为DS胎儿潜在的产前筛查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唐氏综合征 胎血 Solex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减人MCHR2基因抑制CHO细胞的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能力及Ca^2+释放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成福 杨俊霞 +5 位作者 刘革力 卜友泉 张琴 易发平 马永平 宋方洲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0-68,共9页
研究人黑色素浓集激素受体2(MCHR2)基因特异的小发夹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pGenesil-1-MCHR2-shRNA对MCHR2表达及特征的影响.将pGenesil-1-MCHR2-shRNA转染到稳定表达人MCHR2基因的CHO细胞中,通过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MCHR2... 研究人黑色素浓集激素受体2(MCHR2)基因特异的小发夹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pGenesil-1-MCHR2-shRNA对MCHR2表达及特征的影响.将pGenesil-1-MCHR2-shRNA转染到稳定表达人MCHR2基因的CHO细胞中,通过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MCHR2表达的变化;放射性配体结合实验(RBA)检测受体最大结合容量Bmax及平衡解离常数Kd值的变化;钙流检测实验观察配体MCH刺激后单个细胞Ca^2+释放及MCH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变化,与转染pGenesil-1空载体组比较,pGenesil-l-MCHR2-shRNA能使MCHR2基因mRNA表达减少45.8%~66.4%;蛋白表达减少44.2%~81.0%;Bmax减少39.4%~78.7%,Kd值升高40.9%~81.9%;EC50升高114.8%~822.4%.MCHR2基因shRNA真核表达载体能有效抑制MCHR2基因的表达,减少Bmax、升高虬值及EC50,从而对MCHR2生物活性等特征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HR2 shRNA真核表达载体 基因表达 生物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氏综合征胎儿21号染色体上新微小RNA基因的鉴定和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武县 徐勇 +4 位作者 刘雪燕 秦晓林 梁勤东 戴勇 涂植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41-1146,I0013,共7页
目的:利用Solexa高通量深度测序技术鉴定21号染色体上新的微小RNA(miRNA)基因,为阐明21号染色体功能、探索唐氏综合征(DS)患者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依据。方法:收集5例经染色体核型分析诊断为DS胎儿的脐带血和3例正常胎儿脐带血,分析染色体... 目的:利用Solexa高通量深度测序技术鉴定21号染色体上新的微小RNA(miRNA)基因,为阐明21号染色体功能、探索唐氏综合征(DS)患者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依据。方法:收集5例经染色体核型分析诊断为DS胎儿的脐带血和3例正常胎儿脐带血,分析染色体核型;提取胎儿脐带血单个核细胞总RNA,构建小RNA文库,采用Solexa高通量深度测序、计算机分析、Stem-loop RT-PCR法鉴定miRNA基因并分析其生物学功能。结果:血染色体核型分析,5例DS胎儿脐带血显示DS标准核型,3例正常胎儿脐带血显示正常核型;在DS胎儿脐带血中共发现21个新miRNA,其中仅1个候选miRNA来源于21号染色体,位于21号染色体的"DS关键区域",命名为"miR-nov21",后者在DS胎儿脐带血单个核细胞中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胎儿。生物学功能分析,miR-nov21可调节211个靶基因共215个位点,与基因的表达、细胞分化的调节、胚胎形态的发生和心脏的发育有关。结论:21号染色体"DS关键区域"存在1个新的miRNA基因———miR-nov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唐氏综合征 高通量深度测序技术 脐带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小鼠干扰素调节因子8抑制RAW264.7细胞向破骨样细胞的分化
18
作者 杨小中 朱云 +5 位作者 王正宇 闫文龙 姚海 刘涛 陈婷梅 张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9-232,236,共5页
目的构建及鉴定小鼠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重组腺病毒Ad-IRF8,并观察过表达的IRF8对小鼠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sRANKL)诱导的RAW264.7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PCR扩增IRF8,亚克隆到穿梭载体pAdTrack-CMV中,PmeⅠ线性化后与骨... 目的构建及鉴定小鼠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重组腺病毒Ad-IRF8,并观察过表达的IRF8对小鼠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sRANKL)诱导的RAW264.7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PCR扩增IRF8,亚克隆到穿梭载体pAdTrack-CMV中,PmeⅠ线性化后与骨架载体pAdEasy-1在大肠杆菌BJ5183中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载体pAd-IRF8。pAd-IRF8经PacⅠ线性化后转染AD293细胞,包装出重组腺病毒(Ad-IRF8)。Ad-IRF8感染小鼠RAW264.7细胞,经半定量反转录PCR(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IRF8的过表达,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检测IRF8对sRANKL诱导的RAW264.7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携带IRF8基因的穿梭载体pAdTrack-IRF8-CMV和重组载体pAd-IRF8,并且在AD293细胞中成功包装出重组腺病毒Ad-IRF8。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法证实IRF8在RAW264.7细胞中有过表达,TRAP染色结果显示过表达的IRF8有效抑制RAW264.7细胞向破骨样细胞分化。结论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Ad-IRF8,在RAW264.7细胞中检测到了IRF8过表达,并能有效抑制RAW264.7细胞向破骨样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IRF8 分化 RAW264 7细胞 破骨样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促进人乳腺癌细胞迁移 被引量:6
19
作者 付立新 席磊 +2 位作者 陈燕林 杨丹 柳满然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3-168,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CAF)对人乳腺癌细胞BT549和MDA-MB-231的迁移能力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CAF上清液作用人乳腺癌细胞BT549和MDA-MB-231后,采用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BT549和MDA-MB-231...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CAF)对人乳腺癌细胞BT549和MDA-MB-231的迁移能力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CAF上清液作用人乳腺癌细胞BT549和MDA-MB-231后,采用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BT549和MDA-MB-231细胞的迁移能力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迁移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及p38/MAPK通路的活化情况。CAF上清液处理人乳腺癌细胞BT549和MDA-MB-231后,采用SB203580抑制p38/MAPK通路,Transwell迁移实验和蛋白质印迹分别检测BT549和MDA-MB-231细胞的迁移能力及E-cadherin、Vimentin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CAF作用后乳腺癌细胞BT549和MDA-MB-231的穿膜细胞数增多(P<0.05),抑制BT549和MDA-MB-231细胞中E-cadherin表达水平(P<0.01),上调Vimentin的表达水平(P<0.05);CAF激活乳腺癌细胞BT549和MDA-MB-231 p38/MAPK信号通路,促进通路关键分子p-P38蛋白表达(P<0.01);SB203580抑制p38/MAPK通路,CAF作用后乳腺癌细胞BT549和MDA-MB-231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且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P<0.05)、下调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CAF通过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促进人乳腺癌细胞BT549和MDA-MB-231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p38/MAPK信号通路 乳腺癌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ZF1过表达对糖异生及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汉生 李伶 +4 位作者 杨刚毅 罗小河 李敏燕 代继桓 任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65-969,共5页
目的:在课题组前期细胞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构建锌指并列基因1(juxtaposed with another zinc finger gene 1,JAZF1)转基因动物模型并探讨JAZF1基因过表达对糖异生及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构建和制备的JAZF1基因片段,经显微注射到... 目的:在课题组前期细胞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构建锌指并列基因1(juxtaposed with another zinc finger gene 1,JAZF1)转基因动物模型并探讨JAZF1基因过表达对糖异生及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构建和制备的JAZF1基因片段,经显微注射到受精卵中,将受精卵移植入受体小鼠,产出后经鉴定和繁育得到较纯的JAZF1转基因小鼠。将8周龄转基因小鼠(Tg-JAZF1)和野生(wild type,WT)小鼠随机分为4组喂养:即普食(standard diet,SD)-WT组(n=6)、SD-Tg组(n=6)、高脂(high fat diet,HFD)-WT组(n=6)、HFD-Tg组(n=6)。各组小鼠喂养12周之后测定肝脏组织糖异生的关键基因葡萄糖-6-磷酸酶(glucose-6-phosphatase,G-6pase)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PEPCK)的m 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测定肝脏、肌肉、脂肪组织胰岛素信号通路蛋白磷酸化水平变化。结果:SD-Tg小鼠的m RNA和蛋白在肝脏、肌肉、脂肪组织中表达较SD-WT小鼠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WT小鼠比较,Tg-JAZF1小鼠肝脏PEPCK、G-6-Pase在SD喂养和HFD喂养条件下m 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组织胰岛素信号通路蛋白磷酸化水平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AZF1转基因动物模型构建成功,JAZF1过表达能抑制肝脏糖异生关键基因表达,增加肝脏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并列基因1 转基因鼠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葡萄糖-6-磷酸酶 胰岛素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