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30篇文章
< 1 2 2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韩国新村运动:以农民为核心的社会实践——访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水山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曙桐 李水山 《人民论坛》 2006年第04A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农民脱贫致富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社会实践 新村运动 教育研究中心 李水山 韩国 教育部 主任 人民群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我国研究生课程教学目标的升级
2
作者 别敦荣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共11页
高质量发展研究生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明确并升级研究生课程教学目标是引领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伴随研究生教育层次和类型的多样化,研究生教育模式由早期的师徒制演变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形式和要求,课程教学制度在... 高质量发展研究生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明确并升级研究生课程教学目标是引领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伴随研究生教育层次和类型的多样化,研究生教育模式由早期的师徒制演变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形式和要求,课程教学制度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生课程教学的一般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人本目标和社会目标。实现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应准确定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研究生教育的功能,完善分类培养目标;加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造就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加强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强化区域和地方导向,助力研究生教育扎根地方;充实AI能力与素质要求,全面赋能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研究生教育 课程教学 课程教学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将工程整合入基础科学教育的模式、路径及借鉴
3
作者 李瑞雪 王健 李秀菊 《比较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78,共18页
科学与工程整合是美国科学课程整合理念的具体体现,是美国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发展的新趋向。科学与工程整合符合我国基础科学教育发展需要,但提升整合程度、构建联动机制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审视美国科学与工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以... 科学与工程整合是美国科学课程整合理念的具体体现,是美国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发展的新趋向。科学与工程整合符合我国基础科学教育发展需要,但提升整合程度、构建联动机制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审视美国科学与工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以为我国科学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借鉴。科学与工程的整合以“作为实践的科学”思想为指引,借助科学教育和学习科学最新研究理论,满足科学教育和工程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科学与工程从知识和实践层面实现多维整合:并纳整合、联通整合、交互整合。在课程设计方面,科学课程框架建立在科学与工程知识层面的整合之上,以学习进阶纵向贯通;在教学实践中,设计的教学方法有科学探究与工程设计的组合,工程实践、跨学科概念与学科核心概念的三维学习,以工程设计为中心的科学学习;评价方法有总结式评价和嵌入式评价。美国科学与工程整合启示我们:科学教育以培育科学素养为核心,纳入技术素养和工程素养;综合课程以科学为主,将工程作为辅助模块,分科课程中纳入工程,以核心概念联结;教学评价重视工程设计,将科学探究与工程设计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与工程整合 科学素养 工程素养 科学探究 工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0~2010年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之演进——基于科学知识图谱方法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素 邹俊伟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7-44,49,共9页
1970~2010年国际比较教育研究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1)比较教育的研究前沿基本按时期顺序演变,依次包括受社会科学理论、实证方法和人力资本理论影响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平等观念、世界体系理论和教育实践影响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受全... 1970~2010年国际比较教育研究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1)比较教育的研究前沿基本按时期顺序演变,依次包括受社会科学理论、实证方法和人力资本理论影响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平等观念、世界体系理论和教育实践影响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受全球化理论、知识经济理论和新市民社会理论影响的"2000后"。2)比较教育的研究热点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而且与当时的社会变革和理论发展关系极为密切。3)比较教育的知识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逐渐趋于稳定并基本成熟,研究方法形成了以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为主,部分与应用心理学、哲学和历史学相关的理论和方法的格局。4)20世纪70年代至今,国际组织在比较教育发展过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比较教育 研究前沿 知识基础 文献计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评“唯科学主义”对当前教育研究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斌 唐汉卫 《当代教育科学》 1999年第10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唯科学主义 教育研究 当前教育 自然科 逻辑实证主义 教育活动 人本主义 功利主义 宏观研究 理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学学科科学性研究探索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忠华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17,共8页
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从诞生到现在其理论形态主要经历了经验描述形态、哲学思辨形态、科学实证形态、精神科学形态和综合规范形态。现时的教育学,其科学性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名称使用的不够统一、研究对象名实不符、学科性质定位混... 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从诞生到现在其理论形态主要经历了经验描述形态、哲学思辨形态、科学实证形态、精神科学形态和综合规范形态。现时的教育学,其科学性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名称使用的不够统一、研究对象名实不符、学科性质定位混乱、科学与艺术之争、理论基础无限拓展与恰当运用等。因此,教育学的科学化必须合理分层、准确定位,确立名实相符的研究对象,加强理论基础学科的选择与运用,教育学科学性探索必须坚持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统一,其学科的科学性发展必须坚持辩证否定的原则,不断实现对自身的超越,最终确立教育学的科学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 学科 科学性 研究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与艺术整合教育中幼儿创造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黄海涛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38-41,共4页
研究者通过对山东省71所幼儿园的2000余名幼儿进行的"科学与艺术整合教育活动"教材简案的实验,发现实验结果是:实验班幼儿比对照班幼儿创造力发展状况有显著的差异,证明进行科学与艺术整合教育对幼儿创造力培养是有益的,能够... 研究者通过对山东省71所幼儿园的2000余名幼儿进行的"科学与艺术整合教育活动"教材简案的实验,发现实验结果是:实验班幼儿比对照班幼儿创造力发展状况有显著的差异,证明进行科学与艺术整合教育对幼儿创造力培养是有益的,能够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科学与艺术整合教育 创造力 整合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研究、教育的科学研究与我们的选择——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分析与趋势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秦行音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3-16,共4页
教育研究,特别是教育的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已为世界各国所公认。在概念上,教育研究和教育的科学研究是有区别的。就教育的科学研究而言,国际教育界已经形成了一套通行的研究方法:提出问题、形成研究假设、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检验假设并... 教育研究,特别是教育的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已为世界各国所公认。在概念上,教育研究和教育的科学研究是有区别的。就教育的科学研究而言,国际教育界已经形成了一套通行的研究方法:提出问题、形成研究假设、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检验假设并形成研究结果。我国教育研究与世界教育研究相比,存在很大差别,具有群众性参与、行政参与和以思辨为主等特点。一方面,可以说,我们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教育研究体系,另一方面,在中国加入世界的进程加快的大环境下,我们不得不遵从教育研究的通行规则和方法。提倡基于科学的教育研究,规范研究方法,提高研究质量应该成为我们的选择,从而使教育的科学研究真正地科学化,为教育实践和教育政策制订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研究 教育的科学研究 教育研究质量 教育知识积累 教育政策制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的教学过程研究——兼论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联合方式的教学 被引量:3
9
作者 黄海涛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41-44,共4页
在分析国外相关教学过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照布鲁纳的“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关系学说”,试图阐明学生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并论述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联合方式来教学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 科学教育 艺术教育 整合 教学过程 分析思维 直觉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应当研究自己——中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与特征 被引量:21
10
作者 潘懋元 《大学教育科学》 2003年第1期1-4,27,共5页
在中国 ,高等教育系统研究的发端直接起源于学科的建立 ,并沿着两条并行而又有所交叉的轨道发展 ,即学科建设与应用性研究。中国的高等教育研究虽然起步较晚 ,但发展迅速。在 2 0多年的研究历程中 ,中国高等教育的研究范围不断拓宽 ,研... 在中国 ,高等教育系统研究的发端直接起源于学科的建立 ,并沿着两条并行而又有所交叉的轨道发展 ,即学科建设与应用性研究。中国的高等教育研究虽然起步较晚 ,但发展迅速。在 2 0多年的研究历程中 ,中国高等教育的研究范围不断拓宽 ,研究成果日益丰富 ,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纷纷建立 ,研究人员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之中。 2 1世纪 ,高等教育机构将逐渐步入社会的中心 ,高等教育研究也将继续兴旺发达。高等教育机构在教育研究领域中的地位将会日益重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中国 高等教育 科学研究 教育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科学生产方式:来自教育财政领域的观察
11
作者 王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1-126,共16页
本文首先提出了我国社会科学生产方式的体制学和动力学分析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四性混合”即涵盖政治性功能、行政性治理、学术性策略和技术性条件的分析框架,继而应用此框架分析了历史上发生的3个真实研究事件——也即“4%政... 本文首先提出了我国社会科学生产方式的体制学和动力学分析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四性混合”即涵盖政治性功能、行政性治理、学术性策略和技术性条件的分析框架,继而应用此框架分析了历史上发生的3个真实研究事件——也即“4%政策目标”提出背后的研究事件、与“4%政策目标”相关的公共教育支出统计可比性研究和一个关于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例的国际文献综述研究——以阐明我国教育财政研究的知识生产过程的影响因素。本文最后讨论了关于中国教育财政研究的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和研究范式问题的初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 生产方式 教育财政 4%政策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社会科学教育实践理论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曹晓东 蒋荣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45,共4页
运用理论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阐述体育社会科学教育实践的特点,勾勒体育社会科学教育实践的内容,探析体育社会科学教育实践的规限,对体育社会科学教育实践进行整体性研究。旨在丰富体育社会科学教育体系,发挥体育社会科学的... 运用理论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阐述体育社会科学教育实践的特点,勾勒体育社会科学教育实践的内容,探析体育社会科学教育实践的规限,对体育社会科学教育实践进行整体性研究。旨在丰富体育社会科学教育体系,发挥体育社会科学的教育实践功能,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社会科学 教育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基础科学教育改革及其主要特点——兼谈加强我国科学教育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丁邦平 罗星凯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8-103,共6页
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开展的新一轮基础科学教育改革,是60年代科学教育改革的继续和深化。其基本特点蕴含着值得我国科学教育改革借鉴的丰富经验,如科学教育改革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尤其是科学界和企业界的大力支持;科学课程改革具有... 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开展的新一轮基础科学教育改革,是60年代科学教育改革的继续和深化。其基本特点蕴含着值得我国科学教育改革借鉴的丰富经验,如科学教育改革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尤其是科学界和企业界的大力支持;科学课程改革具有系统性和配套措施;科学教育改革高度重视科学探究和科学教育的普及;尤其值得我们重视的是,美国科学教育改革有大量的科学教育理论研究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研究 科学探究 建构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
14
作者 郑若玲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56-61,共6页
县域学校作为承担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阵地,其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将惠及广大留守儿童、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根据对贵州省、江西省、吉林省、甘肃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20位县域学校教师的深度访谈,我们发现数字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 县域学校作为承担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阵地,其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将惠及广大留守儿童、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根据对贵州省、江西省、吉林省、甘肃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20位县域学校教师的深度访谈,我们发现数字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提升县域学校的教学效率,丰富县域学校的教学资源。同时,在数字技术介入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部分数字化教室使用率不高、一些教师较为依赖使用数字化工具、课堂碎片化信息较多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促进家校合作共育、加强技术保障、创新技术使用方式、建设学校课程教育数字化资源库等措施,助推县域教育数字化转型,以数字技术赋能县域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从而提升留守儿童教育质量、助力我国乡村全面振兴、推进教育与社会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农村留守儿童 县域教育 技术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地区技职教育研究生培养的制度设计、模式特征与实践启示——基于台北科技大学的个案研究
15
作者 徐岚 王馨然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2,共9页
台湾地区技职教育研究生培养秉持实务创新原则,重视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台北科技大学技术导向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四个特点:培养目标凸显行业需求与技术导向,课程设置兼顾实践实训与理论创新,产学合作依托多元主... 台湾地区技职教育研究生培养秉持实务创新原则,重视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台北科技大学技术导向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四个特点:培养目标凸显行业需求与技术导向,课程设置兼顾实践实训与理论创新,产学合作依托多元主体和联合培养,评价考核强调成果应用与科技转化。台湾地区在技职教育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经验对我国内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完善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明确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强化职业教育研究生的培养特色,树立应用能力本位的培养理念;创新产学合作的培养模式,完善产学合作的配套保障措施;构建应用导向的评价体系,鼓励职业教育进行技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技职教育 研究生培养 高层次技能型人才 台北科技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学研究的种类与一般过程 被引量:2
16
作者 侯光文 《山东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研究课题 研究设计 教育科学研究 种类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改进和加强教育科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17
作者 窦才 宗树兴 王贺兰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9-161,共3页
教育科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当务之急,改进和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必须坚持"三个服务",即为教育宏观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服务,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服务,为繁荣... 教育科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当务之急,改进和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必须坚持"三个服务",即为教育宏观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服务,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同时,要加强以校为本的实践教育学研究,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教育科学 政策法规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治理如何才是有效的——评张继明《中国大学有效治理的逻辑与实践研究》
18
作者 王洪才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近20年来,“大学治理”话题在高等教育学界颇为流行。人们之所以将“治理”引入高等教育领域,就是希望以此来革除传统高等教育管理的弊端。然而,现实情况是,治理常常存在“失灵”现象。基于此,张继明博士在著作《中国大学有效治理的逻... 近20年来,“大学治理”话题在高等教育学界颇为流行。人们之所以将“治理”引入高等教育领域,就是希望以此来革除传统高等教育管理的弊端。然而,现实情况是,治理常常存在“失灵”现象。基于此,张继明博士在著作《中国大学有效治理的逻辑与实践研究》中探讨了“大学何以实现有效治理”这一问题。探索实施大学治理,首先缘于传统的大学管理束缚了大学的创新发展。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集中表达。推动大学去行政化改革、加快知识生产模式转换等均成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治理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传统高等教育 我国高等教育 中国大学 体制机制改革 知识生产模式 去行政化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教育原点》——一部当前论述全面、概念清楚、内容翔实的幼儿科学与艺术教育整合研究专著
19
作者 亓殿强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F0003-F0003,共1页
教育是一个整体,任何学科领域的教育都与其他学科一起对受教育者产生综合整体的影响。科学与艺术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但在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在培养具有综合科学素质和科学人文精神的创新人才方面发挥着各自的优势并进行互补。... 教育是一个整体,任何学科领域的教育都与其他学科一起对受教育者产生综合整体的影响。科学与艺术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但在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在培养具有综合科学素质和科学人文精神的创新人才方面发挥着各自的优势并进行互补。科学与艺术是人类创造的两种独特的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强有力的手段,科学是改造自然的工具,艺术是打动人心灵的工具,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生存的环境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的意识、人们的心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与艺术 教育整合 研究专著 论述 原点 概念 幼儿 科学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学科教育学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20
作者 郑家福 黄梦月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7-116,共10页
学科教育学作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从学科教学法、学科教学论到学科教育学的演变。20世纪80年代,学科教育学研究开始复兴,40余年间成果丰硕。从梳理学科教育学建设历程出发,探讨学科教育学的建设意义、研究对象... 学科教育学作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从学科教学法、学科教学论到学科教育学的演变。20世纪80年代,学科教育学研究开始复兴,40余年间成果丰硕。从梳理学科教育学建设历程出发,探讨学科教育学的建设意义、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与知识体系等核心问题,既是回顾已有研究,又是思考立足新时代的学科教育学发展方向。在外部政策环境与学术环境的双重掣肘中,学科教育学发展空间受阻。我们要立足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新要求,以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维视角透视学科教育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教育 学科教育学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