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法学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曹义孙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9-64,共6页
法学教育的中心任务就是培养法律人,履行着整个法治体系建设主体构建的重任。30年来,中国法学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如下问题:法学教育定位不清,职业教育属性未能彰显;精英教育属性的没落,法律职业素质欠缺;道德教育缺失,法律职... 法学教育的中心任务就是培养法律人,履行着整个法治体系建设主体构建的重任。30年来,中国法学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如下问题:法学教育定位不清,职业教育属性未能彰显;精英教育属性的没落,法律职业素质欠缺;道德教育缺失,法律职业伦理建构缺位;专门性职业技能教育缺位;培养模式不符合法律人才培养要求。因而,从三个方面提出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制度设计:全面实施六年制法学教育模式、改革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加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中国法学教育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法学教育与研究之新蓝图——详解两办《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坤轮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2-213,共12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设定了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宏伟目标和施工路线,目标为二十大报告的法治中国建设。该《意见》系统总结了中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领域存在...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设定了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宏伟目标和施工路线,目标为二十大报告的法治中国建设。该《意见》系统总结了中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领域存在的政治方向问题和管理体制问题,并梳理了法学教育体系和法学理论研究体系存在的具体问题。政治方向问题的解决方式为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宏观横向不均衡问题的解决举措为均衡发展、政策扶持、提升质量、突出特色。宏观纵向管理指导体制问题的解决方案为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发挥政法院校示范作用,以及打破体制机制壁垒。问题的解决最终都需要落实到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教育 法治人才培养 法学理论研究 基础理论研究 应用对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硕士同等学力与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慧敏 马永红 孙黎萌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8-82,共5页
1995-2006年非全日制非学历研究生教育中同等学力和专业学位教育在授予学位的人数、学科、申请者工作年限等方面,存在着专业学位替代同等学力的现象;在授予单位的类型、地域分布等方面,存在着专业学位与同等学力共生的现象。此种现象,... 1995-2006年非全日制非学历研究生教育中同等学力和专业学位教育在授予学位的人数、学科、申请者工作年限等方面,存在着专业学位替代同等学力的现象;在授予单位的类型、地域分布等方面,存在着专业学位与同等学力共生的现象。此种现象,主要由专业学位设置突出实践性、专业学位教育质量过关以及专业学位的社会效应较强等三个原因所导致。由于同等学力教育还有强大的生命力、专业学位教育还有待完善但其发展有政策保证,专业学位教育在未来10年内仍有可能与同等学力教育共生,之后,伴随着专业学位教育的长足发展,同等学力教育会瘦身缩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士同等学力教育 专业学位教育 共生 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理念层次——深埋在“卓法计划2.0”中的金丝银线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坤轮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8-43,共6页
《关于坚持德法兼修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为什么被视为中国法学教育领域的质量革命?对此,学界的解读往往因为集中一两条具体改革措施而陷入偏颇。本文认为,“卓法计划2.0”不仅仅是“卓法计划1.0”的简单加强,更是... 《关于坚持德法兼修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为什么被视为中国法学教育领域的质量革命?对此,学界的解读往往因为集中一两条具体改革措施而陷入偏颇。本文认为,“卓法计划2.0”不仅仅是“卓法计划1.0”的简单加强,更是对于法学教育改革理念的深刻回应,是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一次“质量革命”。贯穿始终者是法学教育理念的具体延伸,本文将这些理念细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本质理念、指导理念和实操理念。本质理念决定着中国法学教育的根本属性,指导理念决定着中国法学教育的改革方向,而实操理念则决定了“卓法计划2.0”的具体改革举措。只有当我们清晰认识到这些理念层次之后,未来的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实践才会迈向正规,走向应然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教育 “卓法计划2.0” 理念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DIO理念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110
5
作者 朱晓东 顾榕蓉 吴立保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7-80,共4页
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对国家经济转型发展的作用举足轻重。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需要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文章基于CDIO理念对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现状的因素,构建集课程体... 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对国家经济转型发展的作用举足轻重。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需要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文章基于CDIO理念对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现状的因素,构建集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创业园模式、文化氛围和考核体系为一体的融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IO 创新创业教育 专业教育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范式”下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21
6
作者 吴立保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5-52,共8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习范式"逐渐成为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制度逻辑与价值信仰,焦点在于关注学生学习和学习效果。美国研究型大学从大学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学学术以及教学评估等方面整体推进本科教育向"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习范式"逐渐成为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制度逻辑与价值信仰,焦点在于关注学生学习和学习效果。美国研究型大学从大学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学学术以及教学评估等方面整体推进本科教育向"学习范式"的转型,所取得的经验对"双一流"战略背景下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教育 学习范式 研究型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教育质量管理中的难点与对策——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唐文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4-86,共3页
随着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质量保障体系已逐渐向更加科学的质量管理过渡。针对医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前期基础医学教学与后期临床医学教学阶段性强和环境变化大的特点与难点,南京医科大学以深化教育改革和建设为动力,搭... 随着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质量保障体系已逐渐向更加科学的质量管理过渡。针对医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前期基础医学教学与后期临床医学教学阶段性强和环境变化大的特点与难点,南京医科大学以深化教育改革和建设为动力,搭建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共享的教学质量评价平台,探索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教学与管理的联动机制,培育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融通的质量文化,转变医学教育质量管理模式,提高了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质量管理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教育改革从创新法学教育研究开始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小楠 刘坤轮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8年第2期18-25,共8页
中国的法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但是法学教育改革的前提之一是法学教育研究的发展和创新。只有通过研究弄清楚法学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法学教育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法学教育怎样才能培养合格的法学人才等这些根本问题,法学教育改... 中国的法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但是法学教育改革的前提之一是法学教育研究的发展和创新。只有通过研究弄清楚法学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法学教育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法学教育怎样才能培养合格的法学人才等这些根本问题,法学教育改革才具备了前提和基础,否则如果对这些问题缺乏基本思考和研究,中国的法学教育改革仍将处于盲目状态。本文对中国法学教育研究的状况进行综述,指出其成就及不足,并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的工作和经验为例,探讨从事法学教育研究的方法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教育 法学教育研究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缘起、困境与策略 被引量:20
9
作者 吴立保 茆容英 吴政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7年第4期36-40,55,共6页
跨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跨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是知识生产模式变迁的内在要求、解决社会复杂问题的需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诉求。在我国,跨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面临诸多现实困境,改革势在必行,在具体策略上,应围绕优... 跨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跨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是知识生产模式变迁的内在要求、解决社会复杂问题的需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诉求。在我国,跨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面临诸多现实困境,改革势在必行,在具体策略上,应围绕优化顶层设计、建设学术组织、组建导师团队、营造学术氛围等环节推进系统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研究生 跨学科 学科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实践前置:中国法律实践教学的演进趋势 被引量:35
10
作者 刘坤轮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9-158,共10页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法律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断裂、理论传授和能力培养分离等问题在中国法律实践教学中仍然存在,学界对此有所反思,但因为对于法律实践教学的内涵、类型、定性和使命缺乏系统总结提炼,从而对...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法律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断裂、理论传授和能力培养分离等问题在中国法律实践教学中仍然存在,学界对此有所反思,但因为对于法律实践教学的内涵、类型、定性和使命缺乏系统总结提炼,从而对于中国法律实践教学的发展趋势不能形成很好的指导,未能形成法律实践教学的中国风格和中国贡献。实践教学的实践前置统合了法律实践教学所承载的知识传授、能力养成和伦理塑造等功能,通过将校外法律实践教学前置到招生后,将校内实践教学前置到和理论教学同步平行,在教育理念上实现了将教育环节前伸到进入专业教育之前,形成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法治人才培养闭环,因而可能成为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的中国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实践教学 实践前置 法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与课程评估:地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途径初探 被引量:30
11
作者 汪劲松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1-67,共7页
在上一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之后,实施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评估成为推动和加强地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实现评估工作的系统化、制度化、定量化、标准化、分级化、分类化、规范化、信息化是发挥评估功能... 在上一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之后,实施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评估成为推动和加强地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实现评估工作的系统化、制度化、定量化、标准化、分级化、分类化、规范化、信息化是发挥评估功能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评估 教学质量 课程建设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法学在法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地位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坤轮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4-49,共6页
在新时代中国的法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中,民法学具有基础性地位。这可以从法学发展的历史、法学所嵌入的社会生活、我国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民法学分值比例、我国法院所处理民事案件的规模比例、国内法学院校培养方案中民法学学科知识的... 在新时代中国的法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中,民法学具有基础性地位。这可以从法学发展的历史、法学所嵌入的社会生活、我国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民法学分值比例、我国法院所处理民事案件的规模比例、国内法学院校培养方案中民法学学科知识的总学分以及与他国家法学教育的比较等多个层面予以检验。当然,在法学本科专业教育中,民法学的基础性地位也有着特定的目标及其界限,其目标仅在于夯实法学本科的基础性知识,指向法学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这有助于其他实体法和程序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法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中,民法学的基础性地位可以通过以学分和学时的方式切入法学本科教育,以及通过增设民法学类必修课程的路径予以实现,这有利于法治人才培养的“厚基础”和“宽口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学 法学本科 基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法学教育学术化与国际化的管道——法律科学博士教育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慧敏 郑玉双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6-61,共6页
考察了法律科学博士(SJD)创设初期美国法学教育改革的概况和历史沿革,并对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生源进行了探讨。对比于美国法律职业博士的(JD)的实务性、专业性和本土性,法律科学博士具有学术性、国际性和交叉性等特点,是美国法学教... 考察了法律科学博士(SJD)创设初期美国法学教育改革的概况和历史沿革,并对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生源进行了探讨。对比于美国法律职业博士的(JD)的实务性、专业性和本土性,法律科学博士具有学术性、国际性和交叉性等特点,是美国法学教育走向国际化的重要管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科学博士 法律职业博士 国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认同:解读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新视角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汉邦 李慧敏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4期63-66,共4页
从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的自我认同理论视角看,我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就是一个包含四要素的过程:评估的生长点是高等教育的本体性安全和存在性焦虑,评估的核心是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估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索的艰苦过... 从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的自我认同理论视角看,我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就是一个包含四要素的过程:评估的生长点是高等教育的本体性安全和存在性焦虑,评估的核心是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估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索的艰苦过程,评估的最终结果是优质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校教学水平评估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和建构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认同 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高等教育 教学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学教育与民族精神:以“自我认同”为视角
15
作者 李慧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4期12-15,共4页
经过曲折的发展,我国法学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累积了许多问题,法学教育走到了"富有命运特征的时刻"。从"自我认同"的角度看,法学教育更加需要稳定的自我认同和本体的安全感。而正是5000余年中华文明的历史... 经过曲折的发展,我国法学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累积了许多问题,法学教育走到了"富有命运特征的时刻"。从"自我认同"的角度看,法学教育更加需要稳定的自我认同和本体的安全感。而正是5000余年中华文明的历史中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一直在维护着法学教育的本体安全,使法学教育虽历经沧桑至今而越发灿烂。在"富有命运特征的时刻",法学教育必须将民族精神融入其中,使之维护其本体安全,才能作出正确的抉择,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教育 民族精神 自我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共同体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超奕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6-33,共8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共同体思想构成了该书所揭示出的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该思想将共同体分为原始的共同体、虚假的共同体和真正的共同体三个阶段,部分勾勒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线条。在理论层面上,这一思想能够有效指出滕尼斯区分共...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共同体思想构成了该书所揭示出的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该思想将共同体分为原始的共同体、虚假的共同体和真正的共同体三个阶段,部分勾勒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线条。在理论层面上,这一思想能够有效指出滕尼斯区分共同体与社会的学说,社群主义和自由主义学说,以及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学说等影响较大的共同体学说的启发与不足。而在应对现实这一层面,在当今世界普遍爆发的认同危机的背景之下,西方学界对自身的理论与制度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依然无法触及问题的根本。通过马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供的视角,能够揭示出当前认同危机背后的机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传承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思想精髓,把握住了当今的时代脉搏,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共同体思想 虚幻性 认同危机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枫桥经验”与人民调解关系省思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坤轮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101,共14页
当前,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模式的“枫桥经验”,在顶层设计层面和基层社会层面都和人民调解制度关联了起来,但“枫桥经验”和人民调解二者各自的独立运作逻辑和双方的互动边界并未得到很好的澄清。系统梳理“枫桥经验”和人民调解的本质属性... 当前,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模式的“枫桥经验”,在顶层设计层面和基层社会层面都和人民调解制度关联了起来,但“枫桥经验”和人民调解二者各自的独立运作逻辑和双方的互动边界并未得到很好的澄清。系统梳理“枫桥经验”和人民调解的本质属性,在此基础上对实践层面二者关系交汇进行现实描述,并对“枫桥经验”切入人民调解进行应然理论构建,从而形成用以判定实践中人民调解对于“枫桥经验”借鉴的基本判准,对于理解二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充分尊重二者逻辑和功能界限,才能切实保障“枫桥经验”成为人民调解创新发展的良性动力,最终通过助力人民调解化解基础社会矛盾,提升我国社会的基层治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桥经验” 人民调解 基层治理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激发对策分析 被引量:73
18
作者 钟云华 吴立保 夏姣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6-90,共5页
基于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近七成大学生创业意愿得分很低,只有20%的大学生有创业意愿,大学生创业意愿偏弱;性别、创业经历、社会实践、亲朋创业、家庭支持与创... 基于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近七成大学生创业意愿得分很低,只有20%的大学生有创业意愿,大学生创业意愿偏弱;性别、创业经历、社会实践、亲朋创业、家庭支持与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所在地、家庭收入、专业、学校层次与创业政策的影响不显著。为了激发大学生创业意愿,推动"大众创业",大学生本人要正确认识自我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家庭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高校要加强创业教育的硬件与软件建设,政府在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同时应加大宣传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意愿 影响因素 激发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 被引量:6
19
作者 管兆勇 吴立保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7-52,96,共7页
为适应我国气象现代化发展对跨学科、复合型创新人才需求,在"开放发展、联合发展"的办学方针指导下,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确立"贴近行业、学科引领、拓展内涵、追求一流"的人... 为适应我国气象现代化发展对跨学科、复合型创新人才需求,在"开放发展、联合发展"的办学方针指导下,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确立"贴近行业、学科引领、拓展内涵、追求一流"的人才培养理念,集成一流资源构建一流课程体系,构建了"分类模块、对接业务、特色拓展、研教结合"的大气科学类专业课程体系,取得明显的改革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科学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与应对措施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慧敏 张洁 马月红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69-171,共3页
绿色贸易壁垒又称环境壁垒,在国际贸易的实践中发展成为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并成为新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严重影响了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发展。本文主要就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和受影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 绿色贸易壁垒又称环境壁垒,在国际贸易的实践中发展成为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并成为新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严重影响了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发展。本文主要就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和受影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面对绿色贸易壁垒所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壁垒 纺织品出口贸易 影响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