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借鉴、创变与新生:我国百年来比较教育教材的历时性分析
1
作者 廖青 《比较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8,共14页
百年来,我国比较教育教材经历了从制度到思想的借鉴、从借鉴别国到融入世界的创变以及平视的比较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在跳出了简单介绍和静态比较的框框之后,迎来了焕然一新的局面。百年来比较教育教材历时性分析提示我们应在框架体... 百年来,我国比较教育教材经历了从制度到思想的借鉴、从借鉴别国到融入世界的创变以及平视的比较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在跳出了简单介绍和静态比较的框框之后,迎来了焕然一新的局面。百年来比较教育教材历时性分析提示我们应在框架体系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上重新思考比较教育教材编写:加强框架体系的连续性有助于学科知识体系的积累,分析比较教育学如何被领域内的知识发展及不断变化的背景所塑造,是建构比较教育教材内容框架之连续性的重要做法,未来的教材编写也应积极地在连续性上承接我国百年来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经验,以便更好地完成学科知识体系的积累;加强框架体系的系统性,服务于教材学术性的提升,努力构建一个不仅是比较教育学内部所认可、也被其他分支学科的研究者所认可的基本学术伦理规范,搭建宏大、中观和微观的理论群,建立具有系统性的比较教育教材基本框架体系,是提升比较教育教材学术性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教育 教材 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引领研究生导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价值与进路
2
作者 周江林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2,共7页
研究生导师是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核心所在。以教育家精神引领研究生导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是强化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内在要求、高质量推进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及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先行探索。它体现在朴素的... 研究生导师是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核心所在。以教育家精神引领研究生导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是强化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内在要求、高质量推进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及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先行探索。它体现在朴素的政治涵养、稳健的职业操守、精进的教学能力、高阶的专业素养、饱满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价值追求等六个方面,需要从职业发展、专业发展和事业发展三个维度,努力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机制,即加强政治引领,筑牢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职业发展新标识;加强能力建设,完善导师成长成才机制,树立专业发展新框架;深化治理变革,构建导师权益保障机制,营造事业发展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研究生导师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视域下高等教育人才供需适配机制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袁雯 方建锋 钱梦婷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高等教育人才供需适配是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妥善处理的关键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人才供需适配经历了从计划指令到动态调适的历史转型,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然而,当前我国人才供需适配机制面临五角协同失衡、信... 高等教育人才供需适配是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妥善处理的关键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人才供需适配经历了从计划指令到动态调适的历史转型,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然而,当前我国人才供需适配机制面临五角协同失衡、信息流通不畅、育人模式迟滞、评价机制模糊等系统性挑战。面向教育强国建设目标,亟须从双向互动、全过程覆盖、多元分类、前瞻调整等四个维度重构人才适配观,进而遵循以下四条机制构建路径: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多元主体协同教育治理框架;夯实数字基座,建设互联的人才供需对接数据库;深化培养改革,构建需求导向下的柔性育人体系;革新评价体系,树立能力与贡献为本的价值导向。由此,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形成各类人才竞相涌现的教育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高等教育人才 供需适配 学科专业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背景下理工科博士学位供给优化研究——基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视角
4
作者 方建锋 房欲飞 王克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6-85,共10页
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先导和基础工程,对教育强转化为科技强、人才强起着促进作用。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要求教育强国建设着力加强理工科博士的自主培养。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视角观之,当前我国... 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先导和基础工程,对教育强转化为科技强、人才强起着促进作用。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要求教育强国建设着力加强理工科博士的自主培养。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视角观之,当前我国理工科博士学位供给尚面临生产强度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基础学科占比较低影响了原创性科技突破、培养质量不高带来人才外流风险等挑战,与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尚有差距。建议以《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法律的发布为契机优化学位供给能力,顺应国际趋势将新增博士学位投放到理工科领域,加大基础学科学术学位供给力度,以科教协同、产教融合推动理工科博士培养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理工科 博士学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民办教育的规范与发展 被引量:7
5
作者 董圣足 王慧英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9,共8页
经过一个阶段的集中规范,我国民办教育的公益属性得到彰显、办学行为更加合规、比例结构渐趋合理、教育生态有所恢复。尽管当前我国教育发展格局已发生显著变化,但在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发展民办教育在扩大优质教育供给、丰富教育服务... 经过一个阶段的集中规范,我国民办教育的公益属性得到彰显、办学行为更加合规、比例结构渐趋合理、教育生态有所恢复。尽管当前我国教育发展格局已发生显著变化,但在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发展民办教育在扩大优质教育供给、丰富教育服务业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及推动行业自我变革等方面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和特定的价值。新形势下,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要坚持实事求是、需求导向、依法治理的原则,在稳定市场预期的前提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稳妥推动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实现公益性办学、互补型定位、高质量发展、结构性重组、科学化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民办教育 规范发展 政策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民办教育宏观治理的完善与创新 被引量:3
6
作者 董圣足 王慧英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111,共10页
过去一个阶段,我国民办教育宏观治理重在通过推进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破解政策瓶颈,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2018年以来国家层面系列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及实施为标志,民办教育制度环境发生显著变化,民办教育宏... 过去一个阶段,我国民办教育宏观治理重在通过推进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破解政策瓶颈,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2018年以来国家层面系列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及实施为标志,民办教育制度环境发生显著变化,民办教育宏观治理步入以鼓励公益办学为重点的全面规范期。新形势下,服务服从于教育强国建设,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要按照分类管理的基本架构,遵循“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多元治理、依法治理”的总体思路,厘清治理逻辑,完善治理体系,创新治理方式,使民办教育在发展中走向制度化规范,在规范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办教育 宏观治理 分类管理 规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教育和人力资源的国际方位与强国建设的现实路径 被引量:5
7
作者 胡卫 杜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供给能力是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我国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百万人口中高等教育在校生数、研究生规模占比及培养模式等方面还有明显短板,面对支撑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任务,教育强国建设亟需适应人口和经济发... 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供给能力是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我国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百万人口中高等教育在校生数、研究生规模占比及培养模式等方面还有明显短板,面对支撑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任务,教育强国建设亟需适应人口和经济发展特点与趋势,多路径扩大优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以改革评价制度为突破口,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全链条培养机制;以理工科人才培养为依托,构建有组织的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产学研联盟新机制,引领我国急需紧缺人才自主培养新范式;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升与教育强国建设相适应的各级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提升教育合作能级与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源 教育强国 现实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评价生态——基于教育评价智能化发展的全球观察 被引量:27
8
作者 徐瑾劼 申昕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46,共7页
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教育系统确保每一名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服务工业时代发展的以筛选为目的、唯分数的传统教育评价已无法适应新的目标要求。近年来,各国和开展大规模教育测评的国际组织正在探索如何利用技术,打破传统教育评价的盲区... 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教育系统确保每一名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服务工业时代发展的以筛选为目的、唯分数的传统教育评价已无法适应新的目标要求。近年来,各国和开展大规模教育测评的国际组织正在探索如何利用技术,打破传统教育评价的盲区,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评价新生态。新一代教育评价以自适应和应用学习分析技术为特征,遵循全人教育理念,从学习者视角揭示学习发生的过程和本质。在教育评价领域,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为代表的开拓和创新实践者正从改进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和促进学习的结果评价入手,探索教—学—评一体的智能化变革。本文旨在厘清和阐释技术赋能教育评价创新实践背后的价值指向、遵循原则与实践模式,为我国借力技术,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者为中心 教育评价 智能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制度逻辑下一流大学学科布局与调整研究——基于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数据 被引量:1
9
作者 宋佳 王科瑞 张雅茹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74,共9页
“双一流”建设将学科建设作为重要任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在首轮建设期内对学科进行了战略性布局与调整。通过分析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科调整总体情况、不同学术类型高校学科变化以及不同地区高校学科总体调整趋势,运用多重制度逻辑阐释... “双一流”建设将学科建设作为重要任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在首轮建设期内对学科进行了战略性布局与调整。通过分析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科调整总体情况、不同学术类型高校学科变化以及不同地区高校学科总体调整趋势,运用多重制度逻辑阐释学科布局与调整反映的国家、市场、学术与社区逻辑。进一步地,在历史比较与中西教育对比的维度上,反思我国学科变化逻辑呈现出的本土特征与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学科布局 学科调整 多重制度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年期情感虐待与欺凌受害在青少年抑郁症状发展中的联合作用:序列中介还是增强调节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喜 张畅 +4 位作者 于睿泽 殷一珈 周同 刘伟 陈宁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56-1069,共14页
为考察两类人际风险因素(童年期情感虐待和青春期欺凌受害)在青少年抑郁症状发展中的纵向联合作用,对521名中学生进行2年3轮的追踪调查。基于潜在增长曲线模型及其变式的分析结果显示:(1)童年期情感虐待与青春期欺凌受害均显著正向预测... 为考察两类人际风险因素(童年期情感虐待和青春期欺凌受害)在青少年抑郁症状发展中的纵向联合作用,对521名中学生进行2年3轮的追踪调查。基于潜在增长曲线模型及其变式的分析结果显示:(1)童年期情感虐待与青春期欺凌受害均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的抑郁症状,表现在初始截距与增长斜率两个方面;(2)欺凌受害的初始截距与增长斜率在童年期情感虐待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预测中发挥中介作用;(3)在初始截距方面,童年期情感虐待削弱了欺凌受害对抑郁症状的正向预测作用,但在增长斜率方面无显著调节作用。上述结果表明,童年期情感虐待和青春期欺凌受害不仅可独立预测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发展,而且还可发挥联合作用,主要表现为纵向的序列中介模式(而非增强调节模式)。据此结论,本文将抑郁的人际风险模型与累积风险模型整合为累积人际风险模型,并将跨发展阶段、跨关系系统的人际风险因素对青少年抑郁的纵向作用模式确定为序列中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期情感虐待 欺凌受害 抑郁症状 累积人际风险模型 序列中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数字大学:国际视野、本土构想与未来进路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建锋 王克宇 房欲飞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2,共8页
国家数字大学是高等教育数字化高阶转型的产物,具有强烈的后现代色彩和公共属性。它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的组织化再造,将给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和组织形态带来突破性变革。在全球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形势下,法国和印度先后启动国... 国家数字大学是高等教育数字化高阶转型的产物,具有强烈的后现代色彩和公共属性。它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的组织化再造,将给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和组织形态带来突破性变革。在全球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形势下,法国和印度先后启动国家数字大学建设。本研究立足全球视野,梳理新型数字化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进程,划分数字大学的“三个世界”,比较他国国家数字大学建设的经验,分析国家数字大学的内涵和本土建设思路。中国国家数字大学可能面临内涵本土化、平台组织化和教学质量保障的挑战,但建设机遇大于挑战,可以在制定专项政策、整合在线教育资源、完善学习资历认证体系和满足学习型社会需求等行动中创造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赛道和新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数字大学 数字大学 虚拟大学 高等教育数字化 在线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提高非自杀性自伤预测力中的应用:一项系统综述
12
作者 高白雪 谢云龙 +1 位作者 罗俊龙 贺雯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6-519,共14页
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具有高度污名化、高度复杂性和高度异质性的特点,传统NSSI研究测量和分析方法有限,获得的影响因子预测力较低。近年来机器学习逐步应用于NSSI的分析和建模中,并通过提... 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具有高度污名化、高度复杂性和高度异质性的特点,传统NSSI研究测量和分析方法有限,获得的影响因子预测力较低。近年来机器学习逐步应用于NSSI的分析和建模中,并通过提高NSSI研究工具预测力、增加预测模型复杂度和精确度、区分NSSI类别和亚型,使整体预测性能上升到中等水平。未来需结合NSSI传统理论和研究方法使筛选标准更严格,拓展非问卷NSSI数据与深度学习、无监督学习的结合,根据“先分型、再迁移”的原则增加模型的可复制性与可比性,进一步提高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非自杀性自伤 预测力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减负提质应几何?——教师负担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
13
作者 李佳丽 梁会青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103,共13页
探究教师减负减到什么“程度”才能满足教师负担不过重且能保障教学质量、学生学业质量,对实现基础教育减负提质有重要实践价值和意义。本研究采用两水平线性模型和非线性关系的中介作用模型,分析初中教师客观工作量和主观压力等负担对... 探究教师减负减到什么“程度”才能满足教师负担不过重且能保障教学质量、学生学业质量,对实现基础教育减负提质有重要实践价值和意义。本研究采用两水平线性模型和非线性关系的中介作用模型,分析初中教师客观工作量和主观压力等负担对教师职业倦怠、教师支持和学生学业表现的线性与非线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教师“双减”前周总工作时间46.58小时,教学性工作时间不足80%,呈现“工作时间长、教学性时间占比较少”的特征。低于42小时周总工作时间,教学性工作占比85%及以上,15小时的周课时,10小时的周备课时间,11小时的周改作业时间,是教师未达到职业倦怠、教师支持行为保持较高状态且学生学业表现较好的合理客观工作量安排。教师主观压力中的校源和社源性压力过大,会显著减少教师支持行为、降低学生学业表现。教师负担通过增加教师职业倦怠感和减少情感支持行为对学生学业表现产生消极的间接影响作用。为提高学生学业质量,减轻教师负担,应整合教育资源,合理安排教师工作时间,优化教师评价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负担 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支持 学生学业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谁形塑了优绩主义感知?——优绩主义在中国情境中的实证验证
14
作者 李佳丽 郑润廷 聂倩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2,37,共9页
研究采用CFPS 2010年与2020年数据,结合宏观环境变量,分析形塑优绩主义感知的结构性因素,进而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绩主义。研究结果表明:在2010年—2020年间,我国民众对努力与聪明才智等优绩主义因素在成功中的重要性信念逐渐增强... 研究采用CFPS 2010年与2020年数据,结合宏观环境变量,分析形塑优绩主义感知的结构性因素,进而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绩主义。研究结果表明:在2010年—2020年间,我国民众对努力与聪明才智等优绩主义因素在成功中的重要性信念逐渐增强;我国的优绩主义具有教育性而非单纯的经济性;在中国语境下,冲突激活理论主要体现在城乡差异和职业稳定性差异上,而非收入与教育水平等差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绩主义感知 优绩主义类型 教育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数字经济转型与青年就业:趋势、挑战及应对 被引量:5
15
作者 宋佳 王卉卉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2-110,20,共10页
随着“数智化”转型,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为青年就业提供了机遇与挑战。数字经济正在重塑全球青年就业市场,支撑起“数字+”就业生态,零工经济和橙色经济为青年就业提供了机会和岗位。与此同时,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不均、部分国家数字基... 随着“数智化”转型,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为青年就业提供了机遇与挑战。数字经济正在重塑全球青年就业市场,支撑起“数字+”就业生态,零工经济和橙色经济为青年就业提供了机会和岗位。与此同时,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不均、部分国家数字基础建设滞后、青年数字就业能力准备不足,给数字化转型经济体中青年就业带来挑战。面向未来,各国正在通过宏观层面的数字就业政策、中观层面的橙色经济业态、微观层面的青年数字就业培训以及综合层面的多方协力,优化数字社会中青年就业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青年就业 橙色经济 数字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高校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偏差与路向 被引量:9
16
作者 周江林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3,共7页
数字化转型是一种颠覆式的技术变革。“双一流”高校数字化转型是顺应数字化发展潮流的客观要求,对于丰富发展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多样化实践、助力加速我国社会转型的时代步伐和促进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性要求都有独特的当代价值。... 数字化转型是一种颠覆式的技术变革。“双一流”高校数字化转型是顺应数字化发展潮流的客观要求,对于丰富发展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多样化实践、助力加速我国社会转型的时代步伐和促进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性要求都有独特的当代价值。当前“双一流”高校数字化转型在观念认识、顶层设计、数据技术应用以及制度创新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适应之处。为有效推进“双一流”高校数字化转型,需要在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重构新型内部组织、培育数据文化氛围以及加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高校 数字化转型 改革路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校外科学教育资源配置的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
17
作者 陈嘉晟 孙逸芸 +1 位作者 张文明 杜晓利 《中国电化教育》 2025年第11期78-85,共8页
城市校外科学教育资源的非均衡配置是制约早期科学人才培养的难题。为探究其空间演化规律与驱动机制,以上海市为典型案例,运用2019—2023年区级面板数据及多种计量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城市内部的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呈现“中心集聚、... 城市校外科学教育资源的非均衡配置是制约早期科学人才培养的难题。为探究其空间演化规律与驱动机制,以上海市为典型案例,运用2019—2023年区级面板数据及多种计量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城市内部的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呈现“中心集聚、外围离散”的典型格局,且政府与市场两类供给主体在空间上未能形成有效协同互补。实证结果表明,区域财政供给结构与人口需求是驱动这一空间分异的核心因素。基于此,建议结合区域人口结构和在校生规模,合理规划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布局;优化区域财政供给结构,对资源薄弱区域实施精准支持;出台差异化激励政策,引导多元主体的空间互补与功能融合,以期为我国各类城市构建均衡、高效的科学教育生态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外科学教育 资源配置 空间格局 驱动因素 教育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教师文化胜任力测评的特色省思
18
作者 张欣亮 吴跃东 李会荣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6-149,共14页
2022年,澳大利亚教学与学校领导协会启动教师队伍文化胜任力测评工作,开启国家层面对土著学生校园文化安全的战略优化工程。澳大利亚立足自我反思工具、文化能力框架和土著文化应答进阶连续统三个核心领域纵向提升教师的文化胜任力水平... 2022年,澳大利亚教学与学校领导协会启动教师队伍文化胜任力测评工作,开启国家层面对土著学生校园文化安全的战略优化工程。澳大利亚立足自我反思工具、文化能力框架和土著文化应答进阶连续统三个核心领域纵向提升教师的文化胜任力水平,为培养教师队伍高水平的文化应答性知识与技能搭建深度学习资源与提升支架,力求实现文化融合背景下的教育包容与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教学场域 文化胜任力 教育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根理论从经验世界到理论生成的飞跃何以可能 被引量:5
19
作者 廖青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7,共9页
扎根理论的不同流派均强调从经验资料中生成理论。综合多种流派的分析来看,扎根理论实现从经验世界到理论生成的飞跃大致可以分为用编码把握经验世界、提炼可以统摄编码结果的核心类属以及基于核心类属进一步完善理论等策略,但这并不意... 扎根理论的不同流派均强调从经验资料中生成理论。综合多种流派的分析来看,扎根理论实现从经验世界到理论生成的飞跃大致可以分为用编码把握经验世界、提炼可以统摄编码结果的核心类属以及基于核心类属进一步完善理论等策略,但这并不意味着扎根理论是一套固定的程序,我们不应忽视直觉在思维螺旋向上以达到概念化过程中的角色,且应在理论生成与实务工作的关联中“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行”,以完善理论的实践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根理论 编码 核心类属 理论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儿童创造力与内、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
20
作者 周淑金 韩宪国 +4 位作者 李丹 陈欣银 周佳茜 陈小鹏 罗俊龙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6-493,共8页
本研究选取339名农村公立小学四年级儿童为研究对象,旨在考察儿童创造力与内、外化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独创性与适用性显著负相关;(2)独创性与适用性均显著负向预测内化问题行为;(3)独创性显著负向预测外化问题行为,并且... 本研究选取339名农村公立小学四年级儿童为研究对象,旨在考察儿童创造力与内、外化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独创性与适用性显著负相关;(2)独创性与适用性均显著负向预测内化问题行为;(3)独创性显著负向预测外化问题行为,并且存在独创性与适用性的显著交互效应,表现为独创性对外化问题行为的负向预测作用仅在高适用性水平下显著。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在农村背景下儿童创造力与问题行为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力 问题行为 独创性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