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5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升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能力“三融合”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16
1
作者 徐福荫 黄慕雄 +2 位作者 胡小勇 张学波 吴鹏泽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8-142,共5页
为了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和面向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 为了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和面向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政策要求,面对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不匹配、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尚不完善的问题,培训实践体系未能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要求脱节的问题,培养机制未能很好融合校内外资源和创新力量、协同创新培养本专业人才的问题,华南师大教育信息技术学院从2015年起以“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协同培养”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迭代构建提升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能力“三融合”培养模式:“五结合”高水平课程体系、“四位一体”培训实践体系、“六结合”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培养了大批能够胜任教育信息化建设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育技术学专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我国同类型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推动与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信息技术应用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促进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前景预判 被引量:18
2
作者 杨宗凯 熊才平 +2 位作者 吴瑞华 汪学均 丁继红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0-76,共7页
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教育公平追求的目标。文章提出以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均衡配置作为教育公平问题研究的突破口,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优势,以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均衡配置模型。该模型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仿真... 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教育公平追求的目标。文章提出以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均衡配置作为教育公平问题研究的突破口,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优势,以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均衡配置模型。该模型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从资源配置效益、资源建设质量和用户使用效率三个方面深入研究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机制;以市场竞争提升教育资源质量和信息技术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破解基础教育公平困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公平 公共服务均等化 教育资源配置 教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扩散视角下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融合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69
3
作者 杨浩 郑旭东 朱莎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19,共7页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但在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还面临着一些困惑与挑战,比如"非显著性差异现象"与"乔布斯之问",均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历史命运。从"创新扩散模型""...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但在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还面临着一些困惑与挑战,比如"非显著性差异现象"与"乔布斯之问",均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历史命运。从"创新扩散模型""技术接受模型""技术成熟度曲线"等技术扩散的理论视角出发来审视与反思当前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内的扩散,有助于我们把握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普遍规律,破解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历史与现实难题。而揭示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适效性与滞后性等特殊性,则可以有效回应"非显著性差异现象",回答"乔布斯之问"。以此为基础,该文对包括大型开放网络课程、翻转课堂、电子书包在内的教育技术创新进行了深度解析,期望能够更进一步地认识信息技术与教育、尤其是正规学校教育融合的长期性与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 技术扩散 适效性 滞后性 大型开放网络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基于元认知的视角 被引量:15
4
作者 傅德荣 王忠华 蒋玲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9-23,共5页
该文讨论了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有关问题。文中首先说明了信息社会广泛存在的信息与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一种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过程,随后介绍了认知的信息处理模型与元认知;在说明什么是问题,什么是问题解决的基础上,重点... 该文讨论了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有关问题。文中首先说明了信息社会广泛存在的信息与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一种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过程,随后介绍了认知的信息处理模型与元认知;在说明什么是问题,什么是问题解决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问题解决学习和问题解决的信息过程,论证了在问题解决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最后,对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给出了一些教学上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教育 认知过程 信息过程 原认知 问题解决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发展——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述评 被引量:51
5
作者 柯清超 陈蕾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5-39,共5页
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展示了近十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反映了教育信息化在新时期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在发展观念上,由微观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教学改革阶段进入系统性... 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展示了近十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反映了教育信息化在新时期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在发展观念上,由微观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教学改革阶段进入系统性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全面发展阶段,从教育观念、课程教学、学校结构、政策等角度多方面推动教育的变革与创新;在技术应用上,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实现教育信息系统的重构,推动教育资源与教育大数据的汇聚与整合;在资源建设上,由重视支持教师教学的资源建设转向重视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资源建设;在教学模式上,技术推动学校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的课堂教学向多元化开放式教学模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深度融合 学习终端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融入基础教育:助内卷抑或提新质? 被引量:6
6
作者 胡小勇 刘雪旎 +2 位作者 陈丽诗 刘颜帆 刘晓红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4,共10页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正深刻影响基础教育的育人图景。基础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点,人工智能的融入既可能推动教育新质发展,也可能助推教育内卷,呈双重效应。本研究首先溯源教育内卷成因,指出人工智能可能通过扩大教育内卷传...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正深刻影响基础教育的育人图景。基础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点,人工智能的融入既可能推动教育新质发展,也可能助推教育内卷,呈双重效应。本研究首先溯源教育内卷成因,指出人工智能可能通过扩大教育内卷传播场域、强化资源分配不均、加剧教育评价异化和深化替代效应等助推基础教育内卷;其次,剖析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特征,包括指向全面发展与高阶能力的培养目标、优质均衡与跨学科的课程资源、人机协同与终身性的育人方式、素养导向与公平的教育评价、开放灵活的空间环境以及安全智能的服务管理,阐述了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变革的价值意蕴;最后,提出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破解教育内卷和促进教育提新质的策略建议,以回应新时代基础教育的育人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基础教育 教育内卷 新质教育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教育的政策研究:国际动向与本土启示 被引量:4
7
作者 胡小勇 张雅慧 +1 位作者 李艺凡 刘晓红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0,共9页
科学教育,有助于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当前,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面临着师资不足、资源分散、协同不畅等发展性问题。该文基于战略计划要素理论建构了“动因、目标、重点、行动、保障”五维分析框架,并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 科学教育,有助于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当前,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面临着师资不足、资源分散、协同不畅等发展性问题。该文基于战略计划要素理论建构了“动因、目标、重点、行动、保障”五维分析框架,并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发达国家科学教育发展战略的26份政策文本,得出结论:实施科学教育的战略动因涉及教育系统的内外部因素,其目标以创造机会公平、促进社会发展、加强教师能力和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通过优先关注社会参与、教师专业发展、未来人才培养及教育体系完善等方向,采取优化师资力量、加强科教研究、改善教育教学、强化协同育人等行动,在安全管理、财政资金、监督评估、师资队伍和政策体系五方面提供保障。结合国际动向研判和中国本土发展需求,研究从提效能、增动能、激潜能视角提出了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构建科学教育多元合作机制的策略性建议,以期为我国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政策文本 国际动向 本土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BS的教学设计的方法——中小学教师自主开发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和教材的方法 被引量:7
8
作者 徐晓东 穆肃 余丽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4-68,共5页
根据“基于目标的学习计划”开发一种可用于设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或教材的方法。这种方法包括 :确定需要获取的信息技术教育中的目标技能 ;根据这一技能的特征设计主题故事 ,并以故事为主线策划学习活动 ;在活动中通过应用目标... 根据“基于目标的学习计划”开发一种可用于设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或教材的方法。这种方法包括 :确定需要获取的信息技术教育中的目标技能 ;根据这一技能的特征设计主题故事 ,并以故事为主线策划学习活动 ;在活动中通过应用目标技能解决问题并完成课题 ,从而达到掌握目标技能或使目标技能熟练化之目的。这里的目标技能总体概括可表述为 :“灵活运用信息与信息技术技能”。这一学习的特点是在反复运用中获取“灵活运用信息与信息技术技能”的 ,因为灵活运用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技能是在“知识”加“类似认识场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BS 教学设计 中小学教师 信息技术教育 目标技能 教材开发 学习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中数字化何以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 被引量:9
9
作者 柯清超 黄灿 +1 位作者 米桥伟 李伏清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3,共10页
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在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我国教育发展既体现出规模宏大、发展迅猛、制度优越的相对优势,也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亟需在全面教育公平、高水平育人质量、卓越创新能力... 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在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我国教育发展既体现出规模宏大、发展迅猛、制度优越的相对优势,也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亟需在全面教育公平、高水平育人质量、卓越创新能力与一流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塑造新的优势。作为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数字技术通过与教育体系的深度融合,有助于促进教育强国建设所关切的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结构、教育创新四大核心任务的实现。而且数字技术也能充分发挥其放大效应、叠加效应、倍增效应和溢出效应,持续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未来我国应在教育数字化领域加大供给侧投入,重点聚焦国家智慧教育大平台、教育专用大模型和教育大数据中心的建设与创新应用,以大平台提升教育服务供给适配性,以大模型支撑规模化因材施教,以大数据推动教育治理智能化,以深化数字教育合作构建国际竞争力,由此全面塑造我国教育发展的新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教育数字化 教育新优势 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治理 国际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研究 被引量:29
10
作者 徐福荫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8-32,共5页
人类已经步入 2 1世纪的信息时代 ,教育技术学科发展也正在进入运用信息技术对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进行整合和优化、促进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影响并研究探索其规律 ,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技术... 人类已经步入 2 1世纪的信息时代 ,教育技术学科发展也正在进入运用信息技术对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进行整合和优化、促进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影响并研究探索其规律 ,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技术学科理论框架和专业体系 ,是摆在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提出符合信息时代要求、适应学科发展的专业培养目标 ,并构建能体现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相统一的新课程体系 ,对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科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教育技术与教育学技术学科专业、国内外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现状、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规范、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等方面 ,研究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进程 教育技术学 专业建设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开发理念与实践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徐晓东 穆肃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1-54,共4页
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开发的指导理念,主要包括:总体上,信息技术教育在初、中等教育中由专业化向一般化发展;课程结构采用小、中、高的系统性体系;课程教学形态随着学年增加由综合型向独立学科型发展;教育内容以培养信息技术灵活... 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开发的指导理念,主要包括:总体上,信息技术教育在初、中等教育中由专业化向一般化发展;课程结构采用小、中、高的系统性体系;课程教学形态随着学年增加由综合型向独立学科型发展;教育内容以培养信息技术灵活运用能力为中心展开。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所开发的基于网络远距离校际协作学习课程可以有效地将信息技术教育、科学教育和网络课程开发与实践结合起来统一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育 课程开发 网络教育开发 教育内容 中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协同教育平台(网站)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刘繁华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0-33,共4页
以互联网技术为主,延伸移动数据方式,构建信息互动与协同教育资源整合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校、家庭、社区协同教育平台(网站)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协同教育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本文在分析研究背景和研究... 以互联网技术为主,延伸移动数据方式,构建信息互动与协同教育资源整合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校、家庭、社区协同教育平台(网站)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协同教育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本文在分析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校、家庭、社区协同教育平台(网站)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平台(网站)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协同教育 家校互联系统 平台(网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学生标准及其对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倩苇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1-15,共5页
国家教育技术学生标准是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与美国联邦教师培训和评鉴委员会、联邦教育部等教育组织和机构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能有效使用技术的学生而联合制定的指导性标准。它还提供了与标准类别相联系的K-12教育四个年级段... 国家教育技术学生标准是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与美国联邦教师培训和评鉴委员会、联邦教育部等教育组织和机构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能有效使用技术的学生而联合制定的指导性标准。它还提供了与标准类别相联系的K-12教育四个年级段的有技术素养学生的行为表现指标,以及帮助教师将技术的使用贯穿于课程教学中的个案。这些对于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国家教育技术学生标准 信息技术教育 教师培训 中小学 评价标难 实施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育与信息·信息技术——四论“信息化教育”兼解读“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有革命性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李运林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15,共5页
本文的目的是解读"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首先分析了教育与信息的关系:教育是从事物和媒体中获取信息,经思维加工,成为人类的知识与能力的过程。其次,分析了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教育要运用信息技术;教育要培... 本文的目的是解读"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首先分析了教育与信息的关系:教育是从事物和媒体中获取信息,经思维加工,成为人类的知识与能力的过程。其次,分析了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教育要运用信息技术;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信息技术发展促进了教育变革。最后,分析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产生的革命性影响,尤其对教育信息化理论建设的影响,以及对教育信息化实践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 信息技术 教育发展 革命性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技术学科发展:走进信息化教育——五论信息化教育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运林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11,共7页
从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的历史发展历程来看,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的本质是在教育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播音、电影、电视、计算机技术等)。进入信息时代,主要的现代信息技术是电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教育中运用这些技术所做的事业,就是... 从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的历史发展历程来看,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的本质是在教育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播音、电影、电视、计算机技术等)。进入信息时代,主要的现代信息技术是电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教育中运用这些技术所做的事业,就是当前的教育信息化事业,在教育中运用这些技术所做的学问,就是信息化教育学。在信息时代,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必然,也必须走进信息化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 学科 发展 信息化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协同发展——2013年第十二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综述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清堂 上超望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15,20,共7页
第十二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于2013年12月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论坛主题为"教育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协同发展",来自国内外450多名专家和学者代表以"特邀报告"、"主题Panel"和"分论坛专题交流"的形... 第十二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于2013年12月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论坛主题为"教育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协同发展",来自国内外450多名专家和学者代表以"特邀报告"、"主题Panel"和"分论坛专题交流"的形式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广泛的交流。本文根据会议的内容,梳理和总结了论坛的基本情况,对参会报告和论文进行了综述,以呈现教育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协同发展领域的现状、挑战以及最新进展与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技术 创新应用 协同发展 国际论坛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信息加工特征作为信息技术教育内容的提案——上篇:人类信息加工特征的心理学基础与教育的必要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晓东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16,共4页
本论文参照发达国家以及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各种标准和心理学研究成果,运用理论分析的方法,论述了人类信息加工特征作为信息技术教育内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通过事例分析,提出了人类信息加工特征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 教育内容 教育目标 信息源 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加工 心理学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绩效技术为导向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策略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尹睿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6-20,共5页
区域教育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本研究运用绩效技术的理念与方法,系统阐述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绩效技术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策略,以期为全面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提供决策咨询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 绩效技术 区域教育信息化 推进策略 教学模式 培训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技术学专业主干课程教材建设问题探析:信息道德教育的视角 被引量:2
19
作者 汪基德 郝兆杰 赵万霞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1年第5期23-27,51,共6页
信息道德教育是教育技术学专业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教材中包含的信息道德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信息道德教育的实施与开展。基于信息道德教育的视角,通过对教育技术学专业8门主干课程教材进行内容分析,发现教育技术学专业现行主干课... 信息道德教育是教育技术学专业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教材中包含的信息道德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信息道德教育的实施与开展。基于信息道德教育的视角,通过对教育技术学专业8门主干课程教材进行内容分析,发现教育技术学专业现行主干课程教材包含的信息道德内容较少,编排集中,完整性差,重于"说教"。课程编著者在今后主干课程教材的建设和修订中,应深入理解信息道德教育的内涵,革新信息道德教育的方法,加强信息道德教育与学科的渗透与融合,以达到良好的信息德育教育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道德教育 教育技术学专业 主干课程 教材建设 内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西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进程的办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娟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4-26,共3页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相应的,其教育水平也比较落后.不管是在教育的思想、观念上,还是在硬件软件条件方面,都有待发展.否则,势必会影响到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和全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在信息技术教育的洪流刚刚涌动的时候,西部抓住...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相应的,其教育水平也比较落后.不管是在教育的思想、观念上,还是在硬件软件条件方面,都有待发展.否则,势必会影响到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和全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在信息技术教育的洪流刚刚涌动的时候,西部抓住这个大好机会,快速发展、迎头赶上,对缩小东西地区差异是很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部地区 中小学 信息技术教育 计算机技能课程 教育观念 教学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