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5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治学研究方法的演进逻辑与趋势——基于中外政治学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王炳权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9,共19页
本文基于中外政治学研究方法演进历程的文献综述与中外政治学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中文与外文的政治学研究成果在研究方法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实证方法尤其是定量分析方法的运用是一种趋势;我国政治学的混合研究方法有待提... 本文基于中外政治学研究方法演进历程的文献综述与中外政治学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中文与外文的政治学研究成果在研究方法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实证方法尤其是定量分析方法的运用是一种趋势;我国政治学的混合研究方法有待提升,具体研究方法的种类还比较单一。我国未来的政治学研究方法应从四个方面进行提升:实现定性与定量研究的共同发展;不能陷入“唯方法论”的泥潭;增加期刊对专著介绍的版块;研究方法的运用应朝着全球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学研究 研究方法 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全球化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比较政治学研究的发展及其内在逻辑 被引量:5
2
作者 黄冬娅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7-189,共13页
国外比较政治学研究基于两个核心问题而不断地展开。其一,在"比较"研究中,着重关注普遍性理论建构和个案研究之间的关系。行为主义追求科学、客观的普遍性理论,被认为忽视了各国发展的独特性和不确定性。对此,中层理论收缩理... 国外比较政治学研究基于两个核心问题而不断地展开。其一,在"比较"研究中,着重关注普遍性理论建构和个案研究之间的关系。行为主义追求科学、客观的普遍性理论,被认为忽视了各国发展的独特性和不确定性。对此,中层理论收缩理论概括的范围,理性选择理论引进对个体行动者的考察,新制度主义纳入个案的独特制度背景,以求更好地进行理论建构;阐释学理论则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上对普遍性理论建构是否可能提出质疑,推动了比较政治的科学研究与阐释学研究的互补。其二,在"政治"分析中,重在界定比较"政治"的研究范围。系统功能分析强调政治的社会影响因素,被认为是对政治的社会化约,模糊了"政治"的边界。对此,政治社会学、"国家与社会"、国家主义以及"社会中的国家"等研究路径,从多个方面强调"国家"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析变量的重要性,将比较政治研究的对象重新聚焦于"国家"之上;批判理论则力图恢复依附理论的批判性,揭示经验科学研究中隐含的深刻政治性。这些围绕"比较"与"政治"进行的探讨,使得比较政治学科在全球化背景下并非面临着"历史的终结",而是推动了自身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政治学 方法论 普遍性理论 政治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推动中国政治学繁荣发展的着力点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海蛟 李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43,共10页
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政治学在学科体系建设、专门人才培养、研究领域拓展、研究方法创新、国际学术交流、现实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治学作为经世致用之... 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政治学在学科体系建设、专门人才培养、研究领域拓展、研究方法创新、国际学术交流、现实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治学作为经世致用之学、与时俱进之学,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从八个方面作出努力。这八个方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研究,本土化政治理论构建体系,政治学基本理论尤其是政治哲学的研究,政治学方法论研究,政治学研究领域拓展,对政治现实问题的研究,政治学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国传统政治学资源的挖掘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学 政治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何以必要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猛 郑言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75,共11页
习近平提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总目标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就学理而言,学科体系划定了政治学的领域,在不同时空之中政治有不同的形式与内容,这要求构建的中国政治学的学科体系应有自己特色;学术体... 习近平提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总目标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就学理而言,学科体系划定了政治学的领域,在不同时空之中政治有不同的形式与内容,这要求构建的中国政治学的学科体系应有自己特色;学术体系界定了政治学研究方式,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解决具体的现实问题,因此在不同时空范围的政治学学术体系迥然不同;话语体系决定了政治学的影响力,只有具有中国特色,才能使本国及世界民众读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富有的独特价值并助力政治社会化过程。就实践而言,当今中国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以及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四个自信"、抵御政治话语恶意入侵等新任务,都急迫要求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政治话语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何以可能 被引量:6
5
作者 林毅 郑慧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6-85,共10页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实践理论升华的必然结果。在宏观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其构建提供了思想基础;党和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重视是其重要保障。在实践中,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实践理论升华的必然结果。在宏观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其构建提供了思想基础;党和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重视是其重要保障。在实践中,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探索形成的理论成果,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政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素材、强大的动力契机和广阔的平台。在理论来源上,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政治理论积淀和丰富的外来政治学资源,为构建中国特色的政治学提供了养分;此外,中国政治学恢复以来广大政治学者的研究成果,也从研究主体建设、研究成果与方法积累、学术氛围创造和学科系统传承等方面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人才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 思想基础 实践支持 理论来源 研究储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政治学新兴学科30年: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7
6
作者 王义保 师泽生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2-58,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学新兴学科以政治学为基点,吸纳、借鉴和融合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开辟出异彩纷呈的学科新领域,新兴学科数量达20多个。中国政治学新兴学科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但也呈现出极不均衡的发展态势。多数政治学新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学新兴学科以政治学为基点,吸纳、借鉴和融合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开辟出异彩纷呈的学科新领域,新兴学科数量达20多个。中国政治学新兴学科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但也呈现出极不均衡的发展态势。多数政治学新兴学科在借鉴与创新中完成自身学科构建,取得累累学科硕果,但是,学理性知识创新不足、缺乏现实关怀、方法论的匮乏等问题已成为中国政治学新兴学科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此,为了推动中国政治学新兴学科进一步发展和日益走向成熟,需要注意和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高度重视基础性理论创新,因为它是中国政治学新兴学科发展的基石;二是更加关注现实政治问题,因为这是中国政治学新兴学科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三是继续注重研究方法创新,因为它是中国政治学新兴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学 中国政治学 新兴学科 政治学新兴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学理论的建设与发展 被引量:8
7
作者 杨海蛟 李猛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7-32,179,共6页
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政治学在学科体系建设、专门人才培养、研究领域拓展、研究方法创新、国际学术交流、服务现实社会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并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中国政治学 政治建设 政治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何以构建 被引量:7
8
作者 刘方亮 师泽生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6-95,共10页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要求提高对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政治学重要性的认识,并将这种认识内化为研究的自觉性。此外,需要将这项系统工程落实到中国政治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上...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要求提高对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政治学重要性的认识,并将这种认识内化为研究的自觉性。此外,需要将这项系统工程落实到中国政治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的建设还应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几个关系:基本理论与基本实践的关系,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需要重视的是,健全的政治学人才培养体系可以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提供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创新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猛 郑慧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27,共12页
中共十九大报告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与具体部署,呼唤着包括政治学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和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恢复和发展起来的中国政治学,因为马克思主... 中共十九大报告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与具体部署,呼唤着包括政治学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和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恢复和发展起来的中国政治学,因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不断巩固、几十年的丰厚积累、专业人才的成长、党和国家不断创新的治国理政理论与实践,而具备了进一步创新的现实条件。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应该做到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统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关注理论建设与关注具体实践的统一、政治学自身的创新发展与其他相近学科创新发展的相互关照、科学处理政治问题与学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政治学创新 学科建设 范式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学为什么需要田野调查 被引量:12
10
作者 房宁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6,共7页
中国政治学学科体系发展尚不充分与成熟,其显著标志是尚未形成专业性的方法论体系,没有出现精彩纷呈的学术流派。田野政治学是中国政治学界为数不多正在发育中的学术流派,显示出大有希望的发展前景。田野政治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的主张,符... 中国政治学学科体系发展尚不充分与成熟,其显著标志是尚未形成专业性的方法论体系,没有出现精彩纷呈的学术流派。田野政治学是中国政治学界为数不多正在发育中的学术流派,显示出大有希望的发展前景。田野政治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的主张,符合时代的要求,与当下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发展趋势相契合,对于当代中国政治学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调查 社会科学 政治学研究方法 田野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对腐败的政治学思考 被引量:10
11
作者 洋龙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5-80,共6页
从政治学的角度讲,腐败是公共权力主体利用职权,违背社会政治规范,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谋取私利的行为和现象。腐败并不在于公共权力本身,而在于公共权力主体的介入,在于公共权力的归属和运用背离了公共的性质。腐败动摇公共权力主... 从政治学的角度讲,腐败是公共权力主体利用职权,违背社会政治规范,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谋取私利的行为和现象。腐败并不在于公共权力本身,而在于公共权力主体的介入,在于公共权力的归属和运用背离了公共的性质。腐败动摇公共权力主体的合法性;破坏政治关系;阻碍或破坏政治过程;阻挠或中断政治发展;毒化社会政治心理;瓦解和动摇政治制度的阶级基础。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标本兼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权力主体 政治制度 政治发展 政治学 政治过程 反对腐败 阶级基础 社会政治心理 腐败现象 政治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务实主义到理论供给:中国政治学转向的关键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炳权 王承禹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1-82,共12页
遭遇新时代的中国政治学陷入了理论供给不足的窘境,调适政治理论与政治实践的关系成为迫切的议题。围绕中国政治学转向主题,学界形成了学术自主与政治引领、本土立场和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等若干争论,但偏执一端的争论带有&qu... 遭遇新时代的中国政治学陷入了理论供给不足的窘境,调适政治理论与政治实践的关系成为迫切的议题。围绕中国政治学转向主题,学界形成了学术自主与政治引领、本土立场和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等若干争论,但偏执一端的争论带有"虚假性"。诸种争论实质上涉及政治学理论研究的价值取向问题,在兼容不同学术论点和考察学科发展实践的基础上,中国政治学转向的讨论有必要转移到何以强化理论供给这一根本议题上来。西方政治学的强理论供给能力得益于持续的学术积淀,而中国政治学较弱的理论供给能力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成因--务实传统和科研体制。基于此,中国政治学应从优化科研体制、强化学术自律、挖掘思想资源三个层面进行一场"理论供给侧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学 政治理论 政治实践 务实主义 理论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学话语体系建构的路径分析——基于“反思”的视角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炳权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30,共13页
推进政治学话语体系建构既是政治发展实践的要求,也是理论自我完善的冲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政治学话语体系建构提出了新要求。话语体系建构应依循学科成长、学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基于客观实践的自主性理论创造,是话语体... 推进政治学话语体系建构既是政治发展实践的要求,也是理论自我完善的冲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政治学话语体系建构提出了新要求。话语体系建构应依循学科成长、学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基于客观实践的自主性理论创造,是话语体系成长的基本路径。政治学话语体系建构需要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讨论分析政治学话语体系建构的成绩、经验及不足,避免功利偏狭的心态;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以谦逊的姿态对待已有成果,在增强学术自主性的同时,继续借鉴古今中外丰富的思想理论资源,而不是故步自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加强交流,缓解学术与政治、学人与学人、学术与学术之间的张力,形成正向的沟通机制。通过“反思”“固基”“对话”的途径,使政治学话语体系建构取得扎实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政治学话语体系 建构路径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科学内涵、历史实践和现实启示
14
作者 廖冲绪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77,共7页
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突出政治优势,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邓小平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内容、原则、动力、特点、方法等... 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突出政治优势,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邓小平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内容、原则、动力、特点、方法等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并在实践中创新发展,对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和阶段目标的完成产生了巨大的历史作用,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历史实践,对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思想政治工作 改革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讲政治”:中国政治和政治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国政治学会武汉会议综述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旭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63-65,共3页
“讲政治”:中国政治和政治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国政治学会武汉会议综述韩旭中国政治学会第4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5月6日到9日在武汉大学举行、本次会议是由中国政治学会、中国杜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湖北省... “讲政治”:中国政治和政治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国政治学会武汉会议综述韩旭中国政治学会第4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5月6日到9日在武汉大学举行、本次会议是由中国政治学会、中国杜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湖北省社科联、湖北省政治学会和武汉大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政治” 政治学研究 中国政治学会 政治学发展 机遇与挑战 会议综述 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政治作为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国际研究评述:焦点议题与立场分野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树华 张夏添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6,227,共13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极具影响力的新兴技术,正深刻影响和形塑着人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诸多领域,并在全球各界掀起广泛关注与普遍探讨。当前,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全球研究焦点已从单纯的技术规制升维至文明形态重构,这种立场分野...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极具影响力的新兴技术,正深刻影响和形塑着人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诸多领域,并在全球各界掀起广泛关注与普遍探讨。当前,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全球研究焦点已从单纯的技术规制升维至文明形态重构,这种立场分野本质上是数字文明时代生产关系的全球性调适,既折射出国际权力结构的深刻变迁,更预示着人机共生社会新型治理范式的孕育需求。国内外学界基于“风险-成因-对策”三重进路建构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治理方案,这就需要对既有研究作归纳比较,进一步寻找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治理之道,以平衡定性与定量的落差、关注理念与道路的撕裂、链接实践与理论的时差、填补设计与落实的断层、弥合域内与域外的隔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贡献 被引量:1
17
作者 洋龙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5-49,共5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作为科学的思想体系和理论思维,它的诞生开始了人类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政治现象的新时代,同时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不断地向纵深拓展.邓小平同志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努力把马克思主...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作为科学的思想体系和理论思维,它的诞生开始了人类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政治现象的新时代,同时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不断地向纵深拓展.邓小平同志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新原理和新论断,其政治学说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本文试图依据邓小平同志对政治学一些基本范畴的论述说明这一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文选》 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法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同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政治学的对象与体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元书 《学习与探索》 1986年第4期40-48,共9页
我国正处在政治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新时期,特别需要有政治科学的指导,特别需要建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以促进中国政治的建设与发展。要建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首先就必须弄清楚政治学的对象与体系。
关键词 政治学研究 政治生活 政治关系 政治主体 政治现象 发展马克思主义 阶级斗争 共产主义社会 经济的 政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政治学会2004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
19
作者 李羚 郭丹 周小军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6-196,共1页
关键词 西华师范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高校 承办 科研院所 主办 年会 政治学 省委 中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超大城市治理的理论维度与实践逻辑——基于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研究
20
作者 王阳亮 李熠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107,共10页
超大城市治理水平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超大城市治理改革着力在完善面向巨量人口的基层治理体制、优化灵敏回应市民需要的城市政策机制与提升适应数智技术快速迭代的治理能力三个方面,在理论上有着价值、制度、方法、路径... 超大城市治理水平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超大城市治理改革着力在完善面向巨量人口的基层治理体制、优化灵敏回应市民需要的城市政策机制与提升适应数智技术快速迭代的治理能力三个方面,在理论上有着价值、制度、方法、路径四个维度。北京接诉即办改革善用科技赋能,以人民呼声、人民需要为根本目标,形成了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基层民主、群众路线、人民监督与自我革命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新型治理体系,探索出了超大城市系统性治理的实践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治理 社会治理 市民热线 人民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