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1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治理理论在中国政治学研究中的应用与拓展 被引量:20
1
作者 任勇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7-76,共10页
从现有学术发展谱系来看,关于治理理论的研究已成为中国政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治理理论的发展经过了从学习推介、议题扩散到内容深化的过程,形成了治理理论研究的缘起、发展和兴盛三个阶段。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中国的治理... 从现有学术发展谱系来看,关于治理理论的研究已成为中国政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治理理论的发展经过了从学习推介、议题扩散到内容深化的过程,形成了治理理论研究的缘起、发展和兴盛三个阶段。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中国的治理研究进入了新时期,一方面更加明确了治理理论研究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治理理论研究也与多个学科领域进行了有机结合。未来要推动中国治理理论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在保持理论发掘与实践推动内在张力的同时,避免治理理论解释的无限扩大化,实现中国治理理论的可持续发展,并更好地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理论 国家治理 治理效能 理论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与社会主义:“环境政治学国际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晨星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4-165,共2页
关键词 当代社会主义 环境政治学 国际研讨会 生态社会主义 理论与实践 综述 山东大学 社会主义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密治理中的社会突围——社会不满的政治学批判 被引量:1
3
作者 姚尚建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12,20,共5页
在制度化不足的情况下,国家延续传统性以过密的结构强化了对于社会的管制;而社会吸纳现代性以社会运动的方式挑战管制,从而形成过密治理与社会突围的张力。在当代中国,技术性的过密治理与制度外的暴力反抗往往都受到过分的追捧,这种追... 在制度化不足的情况下,国家延续传统性以过密的结构强化了对于社会的管制;而社会吸纳现代性以社会运动的方式挑战管制,从而形成过密治理与社会突围的张力。在当代中国,技术性的过密治理与制度外的暴力反抗往往都受到过分的追捧,这种追捧本身不利于现代国家和社会的转型。应该看到的是,社会正在形成集体性力量,并在现代社会运动的发生中与控制的力量形成初步性交换。因此,现代治理应当逐渐实现过密型治理的放松,并合理控制社会制度外的突围式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突围 过密治理 制度 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鲁迅”研究:经史之间的文学和现代
4
作者 钟诚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4,共5页
鲁迅研究如何与现实进行有效的对话?对鲁迅文学能否有一种新的理论解读?这两个问题是当代“政治鲁迅”研究产生的重要驱动力。为了从旧“政治鲁迅”研究过分意识形态化的陷阱中走出,当代“政治鲁迅”研究努力追求一种“客观可能性”并... 鲁迅研究如何与现实进行有效的对话?对鲁迅文学能否有一种新的理论解读?这两个问题是当代“政治鲁迅”研究产生的重要驱动力。为了从旧“政治鲁迅”研究过分意识形态化的陷阱中走出,当代“政治鲁迅”研究努力追求一种“客观可能性”并由此出现四种不同的研究路径,此四种路径都不同程度触碰到“经史关系”这一议题。借由如何打通经史的疑问,可以发现鲁迅文学与政治现代性的隐秘关系,并对鲁迅的“相互主体性”思路如何落实做一种新的诠释。在追求相互主体性的进程中,鲁迅对“理想型”方法的不自觉运用和对交易费用的感知,也使我们对其文学的位置有了新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鲁迅” 经史关系 政治现代性 相互主体性 《狂人日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政治学国际研讨会”综述
5
作者 郇庆治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2-152,共1页
关键词 环境政治学 国际研讨会 当代社会主义 山东大学 学术讨论 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政治学的理论型构与展开
6
作者 吴新叶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4-67,共4页
政治转型源于经济转轨的内在需求,是政治发展的一种形态,因而成为政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现有的政治转型研究主要侧重于对转型的模式、动力、方式与支撑资源等方面的探讨,而从学科发展的角度看,转型政治学尚待树立,其理论体系应该包括:... 政治转型源于经济转轨的内在需求,是政治发展的一种形态,因而成为政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现有的政治转型研究主要侧重于对转型的模式、动力、方式与支撑资源等方面的探讨,而从学科发展的角度看,转型政治学尚待树立,其理论体系应该包括:微观层面的政治主体结构及其权力格局、政治转型的系统结构及其互补性体系、政治转型中的国家作用及其定位、政治制度的架构及其运作的机制,以及转型期的公共领域与公共生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转型 转型政治学 理论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学意义上的公民教育:基本审视与哲学基础
7
作者 任勇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32-37,共6页
在政治学意义上,公民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教育内容本身,而应该体现为国家分配核心价值、塑造现代公民的政治社会化过程。自公民教育产生,最初形成了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和共和主义三种公民教育观。由于这三种公民教育观存在内在缺陷以及时... 在政治学意义上,公民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教育内容本身,而应该体现为国家分配核心价值、塑造现代公民的政治社会化过程。自公民教育产生,最初形成了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和共和主义三种公民教育观。由于这三种公民教育观存在内在缺陷以及时代的推动,其后又形成了多元主义和全球主义的公民教育观。无论何种公民教育观,都有其特定的理论背景和演进逻辑。因此,需要对其政治学意义进行批判和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教育 政治哲学 社会转型 现代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感知视角下公共风险事件负面情绪演化建模与仿真研究
8
作者 刘萌萌 荣莉莉 郄子君 《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6-375,共10页
为实现公共风险事件中负面情绪的有效应对,分析个体属性-风险感知-情绪的关联机制,在剖析公共风险事件中不同情绪产生机理及其关联关系的基础上,依据社会比较理论建立情绪演化模型,并针对不同情境进行仿真模拟。仿真研究表明:在线社交... 为实现公共风险事件中负面情绪的有效应对,分析个体属性-风险感知-情绪的关联机制,在剖析公共风险事件中不同情绪产生机理及其关联关系的基础上,依据社会比较理论建立情绪演化模型,并针对不同情境进行仿真模拟。仿真研究表明:在线社交网络的开放性特征在促进情绪演化的同时将减弱其地域差异;公众产生的愤怒情绪可随着全局应对风险水平的提升而降低,但其恐惧情绪也会随之升高;当恐惧情绪与地域关联水平较强时,有效的风险沟通相比单纯调整风险应对措施对引导公众负面情绪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事件 风险感知 情绪演化 社会比较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卢梭论公共生活的情感动力及其限度
9
作者 党成孝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0,共8页
“人”与“公民”两种对卢梭理论路径的经典理解均难以融贯解释《爱弥儿》教育方案的要旨。卢梭恰希望调和个体化的“人”与去个体化的“公民”的内在张力,使现代人完成道德与政治化并迈入公共生活。其方案的关键在于,经由家这个转置单... “人”与“公民”两种对卢梭理论路径的经典理解均难以融贯解释《爱弥儿》教育方案的要旨。卢梭恰希望调和个体化的“人”与去个体化的“公民”的内在张力,使现代人完成道德与政治化并迈入公共生活。其方案的关键在于,经由家这个转置单位的建构,个体情感得以扩展为道德与政治情感,成为支撑公共生活的动力。但通过在续篇《爱弥儿与苏菲》中展示家的建构在情感维度的内在困境,卢梭揭示出这一方案中个体-家庭-共同体同心圆结构的根本脆弱性。这应被理解为在现代道德与政治教育的限制性约束下,他对支撑公共生活情感之限度的提示。这一提示为思考现代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情感主义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弥儿 公民 家庭 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社会组织与农村公共危机管理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朋 王宏伟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4期18-23,共6页
与农村税费改革前的诸多情况不同,后税改时代农村社会的现实景观使农村社会组织成为应对农村公共危机的重要力量。政府不是农村公共危机应急处理的唯一主体,农村社会组织也是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农村公共危机虽然冲击农民的... 与农村税费改革前的诸多情况不同,后税改时代农村社会的现实景观使农村社会组织成为应对农村公共危机的重要力量。政府不是农村公共危机应急处理的唯一主体,农村社会组织也是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农村公共危机虽然冲击农民的生产、生活秩序,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催生农村社会组织的重要机遇。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的应急处置,客观上有助于实现政府与农民对公共危机的合作治理。对于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公共危机应急处理,应作出理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共危机 农村社会组织 危机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城市管理中的公共权力与公平 被引量:4
11
作者 姜杰 孙晓红 胡艳蕾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1期112-118,共7页
在我国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中,公平问题日益突出。机会公平、财富和资源分配公平受到严重扭曲,城市公权以恶性方式扩大了市场机制和竞争带来的必然差距,降低了城市管理的效率,危害着城市社会稳定的基础。在城市管理中,必须推动非... 在我国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中,公平问题日益突出。机会公平、财富和资源分配公平受到严重扭曲,城市公权以恶性方式扩大了市场机制和竞争带来的必然差距,降低了城市管理的效率,危害着城市社会稳定的基础。在城市管理中,必须推动非营利组织发展,健全监督体系,扩大公民参与,以民主化矫正公共权力的偏离,实现社会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管理 公权 公平 弱势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公共管理的冲突:对一种统一范式的诘问 被引量:6
12
作者 曹现强 王佃利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7-153,共7页
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既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又是一种新的行政理论。它对当今各国政府的改革正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但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标签,相反它在理论形式上具有多样性,在实践中也面临许多冲突。新公共管理的... 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既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又是一种新的行政理论。它对当今各国政府的改革正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但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标签,相反它在理论形式上具有多样性,在实践中也面临许多冲突。新公共管理的指导原则更多地来自于对再造政府实践的总结和提炼,即使其基本的改革导向,也在不同的国家产生了不同的结果,而且新公共管理在行政控制及维护民主责任等方面也面临挑战。这一切都意味着新公共管理不会成为一种统一的、具有普适性意义的行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公共管理 再造政府 行政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基层公共管理的逻辑与治理绩效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吴新叶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4-48,共5页
在农村的草根性公共生活中,非政府公共组织参与公共管理诠释了政府-市场-社会之间多元主体的逻辑关系。在我国的村级公共生活实践中,以村委会为核心的基层公共管理模式在推行进程中遇到了种种困难,制约了农村基层治理绩效水平的提高。... 在农村的草根性公共生活中,非政府公共组织参与公共管理诠释了政府-市场-社会之间多元主体的逻辑关系。在我国的村级公共生活实践中,以村委会为核心的基层公共管理模式在推行进程中遇到了种种困难,制约了农村基层治理绩效水平的提高。在理论的层面,这是由于农村基层公共空间的自治性不足使然,是农村基层公共权力配置的不合理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治理 自治性公共空间 非政府公共组织 治理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基层公共空间中的政府在场——以基层的政治性与社会性为视角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新叶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56-61,共6页
农村治理的绩效取决于基层的社会性和政治性诸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它们体现于两个不同的公共空间之中:一是以社会单元为结构、以维系和发展为功能的空间,它是内生的,体现了自主性的诉求,社会资本与公共领域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机制;二是以国... 农村治理的绩效取决于基层的社会性和政治性诸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它们体现于两个不同的公共空间之中:一是以社会单元为结构、以维系和发展为功能的空间,它是内生的,体现了自主性的诉求,社会资本与公共领域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机制;二是以国家政权组织为结构、以实现对基层政治控制为功能的空间,它是外生的,体现了政治秩序的诉求,政治认同与制度化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机制。尽管二者的作用方式和地位不尽相同,但并非是单纯的对立关系。时下,对我国农村基层的政治发展而言,现实的路径是兼顾这两个空间的统一,实现政府主导与社会自主两种机制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层 公共空间 动力机制 政府主导 社会自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公共管理的制度与机制创新探析——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佃利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15,共5页
城市群已经成为我国区域发展的主要形式,如何构建城市群间的合作机制是实现区域整体利益的关键。本文选择从区域公共管理的视角,分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过程所出现的各种非合作困境及其原因。城市群的合作应该着眼于区域公共问题的解... 城市群已经成为我国区域发展的主要形式,如何构建城市群间的合作机制是实现区域整体利益的关键。本文选择从区域公共管理的视角,分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过程所出现的各种非合作困境及其原因。城市群的合作应该着眼于区域公共问题的解决和区域公共利益的增进,寻求利益互惠基础上的平等合作机制,走出以往单纯依靠行政权力分割和行政区变更的思路。论文提出以复合行政的理念,构建城市群合作的组织平台和合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公共管理 城市群 机制创新 复合行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型政府:政府职能的新定位——从新公共管理理论看当代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欣欣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5-97,共3页
基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政府职能有着重新定位,由此促进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政府改革,并推动了经济发展。在此理论和实践背景下,笔者考察了现阶段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实际情况,重点对服务型政府职能的定位和内涵进行分析... 基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政府职能有着重新定位,由此促进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政府改革,并推动了经济发展。在此理论和实践背景下,笔者考察了现阶段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实际情况,重点对服务型政府职能的定位和内涵进行分析,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有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管理理论 服务型政府 政府职能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公共管理中城市本位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杰 张洁 《经济与管理》 2007年第8期34-39,共6页
城市本位是一种以城市为中心,一切着眼于城市发展,将各种公共资源过度集中到城市,而相对忽视农村发展和农民利益的公共管理理念和发展模式。城市本位有其正面的积极作用,但其在公共管理中的负面影响已日益放大并衍生出诸多的社会矛盾,... 城市本位是一种以城市为中心,一切着眼于城市发展,将各种公共资源过度集中到城市,而相对忽视农村发展和农民利益的公共管理理念和发展模式。城市本位有其正面的积极作用,但其在公共管理中的负面影响已日益放大并衍生出诸多的社会矛盾,降低了资源优化整合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管理 城市本位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铁路行业的转型质效与深改探索——基于公共管理视角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宇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2-41,共10页
铁路行业集垄断性、可竞争性、公共性、商业性于一体,是服务国家战略和大众出行的重要基础设施,这种复杂属性和特殊地位决定了改革的难度大,意义更非同寻常。站在新旧改革交替的节点上,亟待从推进政企分开的角度,进一步揭示问题实质,阐... 铁路行业集垄断性、可竞争性、公共性、商业性于一体,是服务国家战略和大众出行的重要基础设施,这种复杂属性和特殊地位决定了改革的难度大,意义更非同寻常。站在新旧改革交替的节点上,亟待从推进政企分开的角度,进一步揭示问题实质,阐明运作逻辑,整合发展动力,完善优化策略,按照"结构—功能—制度"的改进路向,未来铁路行业深化改革重在理顺政企关系,厘清政企权责,从完善投融资机制、借鉴域外经验、夯实法治保障等方面,推进全方位、深层次的政企分开,最终实现我国铁路行业治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铁路行业 政企关系 公共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社会治理的场景构建、运行逻辑与公共价值实现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佃利 滕蕾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133,共9页
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已引领社会治理迈入数字时代,发展数字社会治理也已成为国家数字战略的重要任务。依据社会治理需求可将数字社会治理场景分为政务服务、数字产业、公共服务、城市生活四类。数字技术在数字社会治理场景中具有联结治... 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已引领社会治理迈入数字时代,发展数字社会治理也已成为国家数字战略的重要任务。依据社会治理需求可将数字社会治理场景分为政务服务、数字产业、公共服务、城市生活四类。数字技术在数字社会治理场景中具有联结治理主体、整合各方利益等作用。按照“需求汇聚—信息共享—架构再造—主体聚合”的机理,数字技术能够为社会治理赋能。数字技术为社会治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但同时也可能因各主体的参与问题导致公共价值失灵。未来,数字技术与社会治理的融合需要从社会治理本源出发,秉持以人为本、公开透明、风险共担、可持续发展、公平公正的原则,追求数字社会治理公共价值的实现,从而助力数字社会治理走向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社会治理 公共价值 应用场景 数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性情境下的基层社会公共信任塑造——以A镇“党建引领、一网三联”治理模式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天舒 崔向洁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140,共12页
不确定性对基层治理构成了持续的挑战,如何利用制度优势,破解这一难题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议题。基于行动情境-行动策略的理论框架,剖析A镇“党建引领、一网三联”治理模式的典型案例,挖掘制度优势在微观层面上的运行机制与逻辑,可... 不确定性对基层治理构成了持续的挑战,如何利用制度优势,破解这一难题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议题。基于行动情境-行动策略的理论框架,剖析A镇“党建引领、一网三联”治理模式的典型案例,挖掘制度优势在微观层面上的运行机制与逻辑,可以发现,基层社会面临着外部环境和行动主体的双重不确定性情境。基层党组织发挥党政体制的优势,通过塑造公共信任,增加非正式治理资源,运用价值引领-组织重塑-规则强化机制,探索出目标重塑与价值感召、联结吸纳与权责分配、规则激励与规则约束路径,提升了基层政府的服务性和公众的主动性,为推进基层治理提供了理论和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 公共信任 党建引领 基层治理 党政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