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龟子绿僵菌室内侵染刚竹毒蛾试验 被引量:7
1
作者 宋漳 卢凤美 陈辉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0-123,共4页
3个金龟子绿僵菌菌株 ( M1、M2 、M3 )经室内侵染试验证明 ,皆能侵染 2~ 3龄刚竹毒蛾幼虫 ,其中以 M3 菌株的致病力较强 ,M1和 M2 次之 .M3 的 L C50 =7.5 5× 1 0 6孢子· L-1,L T50 =5 .88~ 1 0 .5 0 d(在 1 .0× 1 0 1... 3个金龟子绿僵菌菌株 ( M1、M2 、M3 )经室内侵染试验证明 ,皆能侵染 2~ 3龄刚竹毒蛾幼虫 ,其中以 M3 菌株的致病力较强 ,M1和 M2 次之 .M3 的 L C50 =7.5 5× 1 0 6孢子· L-1,L T50 =5 .88~ 1 0 .5 0 d(在 1 .0× 1 0 11~ 1 .0× 1 0 7孢子· L-1浓度下 ) .M1和 M2 的 LC50 分别为 3.1 2× 1 0 7孢子·L-1和 7.0 1× 1 0 7孢子· L-1,LT50 分别为 6.5 0~ 1 1 .65 d和 7.66~ 1 1 .5 3d.不同温度、湿度下的分生孢子萌发力试验表明 ,供试的 3个菌株具有较强的耐高温和耐旱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浸染 试验 金龟子绿僵菌 刚竹毒蛾 毒力 萌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木霉对土传病原真菌的体外拮抗作用 被引量:22
2
作者 宋漳 陈辉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9-222,共4页
体外拮抗作用测定表明 ,绿色木霉 [Trichoderma viride Per. ex Fr. ( T0 2 ) ]对土传病原真菌齐整小核菌 [Sclerotium rolfsii Sacc. ( S0 1) ]和半裸镰孢 [Fusarium semitectum Berk.&Rav.( F0 4) ]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在对峙培养... 体外拮抗作用测定表明 ,绿色木霉 [Trichoderma viride Per. ex Fr. ( T0 2 ) ]对土传病原真菌齐整小核菌 [Sclerotium rolfsii Sacc. ( S0 1) ]和半裸镰孢 [Fusarium semitectum Berk.&Rav.( F0 4) ]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在对峙培养中拮抗系数分别为 2~ 3和 2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木霉对半裸镰孢菌丝的缠绕、使细胞质变稀薄、菌丝消解、菌丝断裂或侵入等现象 .绿色木霉对齐整小核菌形成明显的拮抗圈 ,界面处病菌菌丝的细胞质变稀薄、消解或菌丝断裂 ,病菌菌丝停止生长 .绿色木霉还对齐整小核菌菌核形成包围 ,并抑制菌核的萌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拮抗作用 绿色木霉 土传病原真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小蜂发生发展的数量化预测模型
3
作者 林毓银 连巧霞 +1 位作者 潘文忠 叶观樑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56-59,共4页
本文研究为害毛竹的竹小蜂的发生发展规律,应用数量化理论Ⅰ,建立了毛竹受害率的预测模型,经复相关系数t检验表明呈极显著相关,并用偏相关t检验和得分值范围比较表明:地形、竹林组成与结构和气候因子是影响竹小蜂发生发展的重要因... 本文研究为害毛竹的竹小蜂的发生发展规律,应用数量化理论Ⅰ,建立了毛竹受害率的预测模型,经复相关系数t检验表明呈极显著相关,并用偏相关t检验和得分值范围比较表明:地形、竹林组成与结构和气候因子是影响竹小蜂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该模型可以预测毛竹被竹小蜂为害的受害率及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小蜂 发生发展因子 毛竹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酸竹低产林改造技术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上伟 《林业科技开发》 1999年第6期43-44,共2页
采取劈山清杂、全面锄草松土、施肥及调整竹林结构等措施,改造福建酸竹低产林。结果表明:施复合肥450kghm2,每年平均留养竹2000株hm2,效果较好。
关键词 福建 酸竹 低产林 改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