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3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性碘生物危害及其医学防护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国廉 叶常青 +3 位作者 谢国良 陈剑中 龚诒芬 吴德昌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37-346,共10页
放射性碘核素是核爆炸或反应堆事故时造成环境污染及对人体产生危害的重要核素之一。本研究观察了裂变碘核素和医用放射性碘(Na^(131)I)对狗、家兔、大鼠和小鼠的生物效应及碘化钾对阻断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碘的防护作用。结果表明,裂变碘... 放射性碘核素是核爆炸或反应堆事故时造成环境污染及对人体产生危害的重要核素之一。本研究观察了裂变碘核素和医用放射性碘(Na^(131)I)对狗、家兔、大鼠和小鼠的生物效应及碘化钾对阻断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碘的防护作用。结果表明,裂变碘和 Na^(131)I 所致狗甲状腺损伤效应的特点基本相似,即随甲状腺吸收剂量的增加,甲状腺吸碘功能[吸碘率R(%)和有效半减期 T_e(h)]降低;吸碘率R(%)和有效半减期 T_e(h)与甲状腺吸收剂量 D(Gy)(在0—450 Gy 范围内)可分别拟合成:R=e^(3.758-0.0216·D+1.358×10^(-5)·D^2,及 T_e=154.0/(1+0.1397·D^(-0.6362))。甲状腺损伤类型可分为5类:甲状腺吸收剂量小于10 Gy 时,腺体结构基本正常;10—30 Gy 时,滤泡解体,上皮细胞退行性变;1000 Gy 时,滤泡结构消失,纤维化、玻璃样变和钙化等。在本研究范围内,大鼠甲状腺产生相同效应时所需^(131)I 的剂量约为^(132)I 的6—8倍。狗受^(60)Co γ射线(0.5 Gy)全身照射和裂变碘(甲状腺吸收剂量1.0 Gy)内照射复合作用后,早期染色体畸变率明显增高,晚期甲状腺重量与体重之比值明显缩小,提示二者存在着协同效应。健康成人口服诊断量 Na^(131)I(1.85 MBq)对人体无明显的影响。碘化钾(100 mg)的防护有效率约88%—97%,其防护效果与口服 KI 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碘 甲状腺 碘化钾 生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库的建立及在放射医学中的应用
2
作者 马恩普 刘秀珍 +3 位作者 韩颖 刘明东 吴祖泽 毛秉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57-459,共3页
造血干细胞库的建立及在放射医学中的应用100850北京北京放射医学研究所马恩普,刘秀珍,韩颖,刘明东,吴祖泽,毛秉智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318.52造血干细胞的保存是干细胞移植中的重要环节,作者多年来用液氮保存了外周... 造血干细胞库的建立及在放射医学中的应用100850北京北京放射医学研究所马恩普,刘秀珍,韩颖,刘明东,吴祖泽,毛秉智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318.52造血干细胞的保存是干细胞移植中的重要环节,作者多年来用液氮保存了外周血、胎儿肝脏等不同来源的造血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液氮 细胞移植 放射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核医学中患者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3
作者 郑钧正 卢正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47-547,共1页
关键词 《临床核医学中患者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放射防护 强制性国家标准 核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放射诊疗发展趋势与医疗照射防护研究 被引量:45
4
作者 郑钧正 高林峰 +5 位作者 卓维海 姚杰 王彬 钱爱君 季贵毅 肖虹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65-273,280,共10页
概要归纳与评述了国内外各类放射诊疗迅速发展的动态,以及所致医疗照射应用频率剧增的新进展;进而总结上海市"十一五"期间医疗照射水平调查研究所揭示的新趋势;据此分析提出有效强化医疗照射防护的五方面新启示。显然,X射线... 概要归纳与评述了国内外各类放射诊疗迅速发展的动态,以及所致医疗照射应用频率剧增的新进展;进而总结上海市"十一五"期间医疗照射水平调查研究所揭示的新趋势;据此分析提出有效强化医疗照射防护的五方面新启示。显然,X射线诊断、介入放射学、核医学、放射肿瘤学等放射诊疗已成为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显著增加了公众因健康体检和疾病诊治需要而接受的各类医疗照射。上海市仅施行X射线诊断业务的医疗机构至2010年已增至1 279家,是1998年的2.1倍多;而拥有的X射线诊断设备总数增加了57.7%,其中X-CT净增131.9%。至2009年,X射线诊断的医疗照射年频率达780.44人次/千人口,比1996年增加58.3%;其中X-CT检查大幅度增加了317.1%。而2008年相比于1996年,临床核医学诊断和放射性核素治疗分别净增了139.4%和210.6%;肿瘤放射治疗则增加了59.9%。上海市率先在我国大陆31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自主开展了"十一五"期间医疗照射水平的调查研究,适时掌握了各类放射诊疗及其所致医疗照射的发展趋势,从而为有效加强医疗照射防护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且为合理规划与利用医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很有利于促进放射诊疗事业更加健康地发展以追求趋利避害而造福于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诊疗 医疗照射 放射防护 发展趋势 合理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介入放射学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姚杰 郑钧正 +5 位作者 高林峰 卓维海 王彬 钱爱君 季贵毅 肖虹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81-287,共7页
介入放射学应用现状乃上海市"十一五"期间医疗照射水平调查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全面普查了上海市开展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情况,包括开展该业务的各级医院构成、从业人员、所用设备以及应用状况等。在广泛征求临床介入放射学界意... 介入放射学应用现状乃上海市"十一五"期间医疗照射水平调查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全面普查了上海市开展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情况,包括开展该业务的各级医院构成、从业人员、所用设备以及应用状况等。在广泛征求临床介入放射学界意见基础上,将介入放射学的类型划分7大类25个子项,分别统计和计算相应的应用频率及其有关分布,并进行相关辐射剂量学方面的调查与监测。2009年,上海市开展介入放射学业务的医院有61家(其中三级医院占32家);拥有介入放射学设备89台。全市各有关医院开展介入放射学诊疗163 308例;其中心血管介入居首位,占56.96%;而神经介入、肿瘤介入、外周血管介入、非血管介入分别各占26.64%、10.70%、2.57%、2.51%;诊断性介入仅占0.76%。上海市各类介入放射学应用的总频率,已经从1996年的0.74人次/千人口上升至2009年的8.50人次/千人口。凸显优势的介入放射学技术日益广泛普及应用,已经成为当下医疗照射防护的突出重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 医疗照射 应用频率 分布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间质性肺炎的病变规律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白蕴红 王德文 +3 位作者 徐在海 杨怡 时振声 杨瑞彪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4-18,共5页
本实验采用203只雄性Wistar大鼠经^(60)Coγ线胸部(全胸、半胸),单次(10、30、50、70Gy)及分次(累积30、60Gy)照射。于照射后0.5,1、2、3、6、9、12个月分批活杀,通过病理学(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定性定量等多项指标观察结果表明:于3... 本实验采用203只雄性Wistar大鼠经^(60)Coγ线胸部(全胸、半胸),单次(10、30、50、70Gy)及分次(累积30、60Gy)照射。于照射后0.5,1、2、3、6、9、12个月分批活杀,通过病理学(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定性定量等多项指标观察结果表明:于30Gy剂量组发生了典型放射性间质性肺炎(RIP)。肺脏病变呈进行性发展,可分为四期:渗出期、肉芽生长期、纤维增生期、胶原化期。认为RIP分为四期更能较准确客观反映其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照射后肺组织肥大细胞、Ⅱ型细胞均可能参与其肺纤维化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 肺炎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0Rn子体结合态放射性气溶胶粒径分布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磊 卓维海 郭秋菊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09期344-348,共5页
放射性气溶胶粒径分布是评价环境中Rn、Tn子体所致呼吸道内照射剂量的重要参数。采用CR-39作探测器,ThB作示踪粒子,反推计算得到了Tn子体结合态气溶胶的中位径(CMD)和方差(GSD)。在广东省阳江市(高本底地区)进行的现场测量结果表明,CMD... 放射性气溶胶粒径分布是评价环境中Rn、Tn子体所致呼吸道内照射剂量的重要参数。采用CR-39作探测器,ThB作示踪粒子,反推计算得到了Tn子体结合态气溶胶的中位径(CMD)和方差(GSD)。在广东省阳江市(高本底地区)进行的现场测量结果表明,CMD分布为30~130 nm,GSD分布为1.9~3.3。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楼的实验结果相比较可知,潮湿的农村的CMD较小,且环境越潮湿,CMD一般会越小。另外,通风对气溶胶粒径的影响也很明显,砖房在通风状况好的情况下有较大的CMD。砖房的CMD普遍比水泥房间的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分布 放射性气溶胶 丝网扩散组 Rn、Tn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酸氨基酸衍生物合成及放射增敏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济洋 朱泽红 +4 位作者 郝建秀 周则卫 李瑞峰 李光强 徐文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2-758,共7页
本文以大黄酸为先导化合物,将其3位羧基分别与亮氨酸、异亮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脯氨酸和2-氨基丁酸的氨基形成酰胺键,合成8个衍生物,再碱化得钠盐。采用MTT法测定这些化合物对H460肺癌细胞的体外生长抑制活性。选... 本文以大黄酸为先导化合物,将其3位羧基分别与亮氨酸、异亮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脯氨酸和2-氨基丁酸的氨基形成酰胺键,合成8个衍生物,再碱化得钠盐。采用MTT法测定这些化合物对H460肺癌细胞的体外生长抑制活性。选取活性较好的化合物,在相应的IC15和IC20浓度下,初步测定放射增敏活性。结果显示除大黄酰色氨酸钠在24 h和48 h和大黄酰脯氨酸钠在48 h有促进增殖作用,其余大黄酸氨基酸钠盐衍生物对肺癌H460细胞具有显著的浓度和时间依赖型生长抑制活性。其中大黄酰亮氨酸钠作用24、48、72 h的IC50值分别为279.863、92.735、65.567μM,大黄酰异亮氨酸钠作用24、48、72 h的IC50值分别为205.251、164.222、77.442μM,抑制作用较大黄酸钠有明显提高(P<0.05)。初步放射增敏活性测定表明,大黄酰异亮氨酸钠在相应的IC15和IC20浓度下与照射联用,测得的OD值均小于单纯照射组,说明它有放射增敏作用。此结果可为后续寻找高效低毒的肿瘤放射治疗增敏药物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羟基蒽醌 H460 细胞 放射增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放射性核素体内污染的医学干预水平 被引量:6
9
作者 龚诒芬 朱茂祥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0-253,共4页
在内照射防护的实践中 ,确定体内污染的医学干预水平和医学处理是辐射防护和有关医学部门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简要回顾有关出版物中提出的医学干预水平的建议 ,讨论了体内污染医学处理的代价利益 ,供有关部门处理放射性核素体内污... 在内照射防护的实践中 ,确定体内污染的医学干预水平和医学处理是辐射防护和有关医学部门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简要回顾有关出版物中提出的医学干预水平的建议 ,讨论了体内污染医学处理的代价利益 ,供有关部门处理放射性核素体内污染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体内污染 医学干预水平 辐射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味酸天狼猩红和偏光法对放射复合创伤伤口愈合过程中胶原合成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谷庆阳 高亚兵 +4 位作者 崔彩彬 崔雪梅 宋良文 熊呈琦 王德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63-464,共2页
临床上采用放射联合手术治疗恶性肿瘤,以及在核事故或核战争条件下均可能造成放射复合创伤。放射可引起创伤愈合延迟、不愈合、甚至癌变。目前尚缺乏简便有效的治疗措施,对其规律和机制的研究也主要限于宏观观察和测量伤口撕裂张力〔... 临床上采用放射联合手术治疗恶性肿瘤,以及在核事故或核战争条件下均可能造成放射复合创伤。放射可引起创伤愈合延迟、不愈合、甚至癌变。目前尚缺乏简便有效的治疗措施,对其规律和机制的研究也主要限于宏观观察和测量伤口撕裂张力〔1〕。胶原纤维的合成是创伤愈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 胶原 染色法 偏光法 放射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V-tk/GCV协同放射治疗黑色素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叶传忠 裴雪涛 +3 位作者 李澎灏 郑宇辉 李梁 陈仕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了解HSV-tk/GCV系统协同放射治疗对小鼠黑色素瘤的联合杀伤作用。方法:通过逆转录病毒介导,将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和HSV-tk的融合基因(hytk)导入黑色素瘤细胞中并获得表达,通过体外和C57BL/6小鼠动... 目的:了解HSV-tk/GCV系统协同放射治疗对小鼠黑色素瘤的联合杀伤作用。方法:通过逆转录病毒介导,将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和HSV-tk的融合基因(hytk)导入黑色素瘤细胞中并获得表达,通过体外和C57BL/6小鼠动物实验,检测 GCV对转基因细胞的体内外杀伤作用及联合应用放射治疗对黑色素瘤的治疗作用。结果:PCR、RNA Dot blotting、免疫组化检测证实HyTK在转基因细胞的表达,体内外实验示GCV对B16/HyTK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而对野生型B16细胞无明显杀伤作用(P<0.05);联合应用低剂量GCV可使转入hytk基因的黑色素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明显增高(SER=1.62),体内实验也证实协同疗法可延缓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结论:HSV-tk/GCV系统协同放射治疗有望成为黑色素瘤基因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放射疗法 HSV-TK/GC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急性放射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从玉文 毛秉智 +2 位作者 罗庆良 董波 陈惠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206-212,共7页
为了评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用于治疗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可能性,我们以^(60)Coγ线6.5Gy及8.0Gy照射小鼠为模型,研究了rhG-CSF的不同给药剂量、给药早晚及治疗持续时间对照射小鼠外周血细胞和活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6.... 为了评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用于治疗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可能性,我们以^(60)Coγ线6.5Gy及8.0Gy照射小鼠为模型,研究了rhG-CSF的不同给药剂量、给药早晚及治疗持续时间对照射小鼠外周血细胞和活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6.5Gy照射小鼠给予不同剂量rhG-CSF(1.25—5.0μg/d)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的恢复明显加快,其中以5.0μg剂量组效果最佳;在剂量相同的情况下(5.0μg/d)本所制备的rhG-CSF与美国AMGEN公司出售的优保津(rhG-CSF,Filgrastin)效价相当。在同样条件下,rhG-CSF(5μg/d×7d)照后3天和7天开始给药,白细胞及血小板的恢复早于对照组,迟于照后当天给药组,但红细胞水平却比对照组低。8.0Gy照射小鼠于照后当天开始给药(rhG-CSF5.0μg/d),治疗3、7及12天的小鼠30天活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以治疗7天组效果最佳(P<0.05)。以上结果表明,对于小鼠骨髓型急性放射病,rhG-CSF照后当天给药,剂量5.0μg/d,连续治疗7天为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急性放射病 Γ线照射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tector729在放射治疗剂量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翟贺争 刘辉 +4 位作者 丁艳秋 李卫星 李明生 陈雪 王小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74-1477,共4页
目的:探讨二维电离室矩阵探测器Detector729剂量测量的准确性及其在放射治疗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采用0.6 cm3的参考电离室在X射线下对Detector729进行剂量刻度,然后两者进行剂量和输出因子测量比对,最后应用Detector729对调强放射治... 目的:探讨二维电离室矩阵探测器Detector729剂量测量的准确性及其在放射治疗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采用0.6 cm3的参考电离室在X射线下对Detector729进行剂量刻度,然后两者进行剂量和输出因子测量比对,最后应用Detector729对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治疗计划进行实际机架角剂量验证。结果:参考电离室对Detector729电离室的刻度因子是0.991,两者测量结果比对相对测量偏差≤0.57%,在4 cm×4 cm^20 cm×20 cm不同方形野下输出因子测量结果基本一致,应用Detector729对IMRT剂量验证的γ通过率均>90%。结论:应用Detector729进行放疗剂量测量和质量控制工作,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可信度,可为规范我国放疗剂量测量工具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tector729 剂量验证 剂量比对 输出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放射性脊髓损伤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白蕴红 王德文 熊呈琦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5年第6期253-254,270,共3页
采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7只,行胸部单次(30Gy)及分次(30Gy、60Gy)照射。于照射后0.5,1,2,3,6,12个月分批活杀,进行病理形态观察。实验结果表明,照射后脊髓主要呈四种类型的变化:(1)出血... 采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7只,行胸部单次(30Gy)及分次(30Gy、60Gy)照射。于照射后0.5,1,2,3,6,12个月分批活杀,进行病理形态观察。实验结果表明,照射后脊髓主要呈四种类型的变化:(1)出血型;(2)坏死型;(3)萎缩型;(4)空泡型。在光镜观察的基础上,对各型病变的发生率做了统计,并对放射性脊髓损伤的发病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损伤 脊髓损伤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放射学的研究进展与教训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德昌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80-286,共7页
自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核电史上最严重的事故以来,原苏联政府及白俄罗斯、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政府以及国际组织如: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世界卫生组织(WHO)及欧洲共同体(CEC)等都对事故后果给与极大的关注、召开系列会... 自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核电史上最严重的事故以来,原苏联政府及白俄罗斯、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政府以及国际组织如: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世界卫生组织(WHO)及欧洲共同体(CEC)等都对事故后果给与极大的关注、召开系列会议、研讨事故后果,评定其对人群健康及环境质量的影响,同时也认真地从多方面总结核电站事故的经验教训,下面就核事故的放射学后果的进展及从辐射防护上可吸取的教训概述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事故 放射学 核电厂 切尔诺贝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结肠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和生物学特性及放射免疫显象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蔡成机 陈可靖 +4 位作者 陈长春 薛琼 俞永富 刘荣慧 盛民立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5期353-357,共5页
我院自1989年2月建立的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CTNM),至今已传27代,传代裸鼠共80只,移植成功率100%。对移植瘤和瘤源作系统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测定其肿瘤组织与宿主血液中的癌胚抗原(CEA)值。并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肿瘤组织中CEA分布... 我院自1989年2月建立的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CTNM),至今已传27代,传代裸鼠共80只,移植成功率100%。对移植瘤和瘤源作系统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测定其肿瘤组织与宿主血液中的癌胚抗原(CEA)值。并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肿瘤组织中CEA分布。结果显示,移植瘤的形态和功能特性与瘤源基本一致。对荷瘤裸鼠放射免疫显象结果表明:经腹腔内注射^(131)I-CEA-McAb 72h后,肿瘤显象满意,瘤/肠(T/NT)值为4.3,标记抗体能在肿瘤组织中浓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 腺癌 裸鼠 移植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医学防护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光煌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5-48,共4页
本文介绍了激光防护研究计划,叙述了激光防护镜、防护材料及其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关键词 激光 医学防护 军事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rgdnyr修饰牛骨片的放射性示踪研究
18
作者 仝健 张洪卫 +1 位作者 李怀芬 牛惠生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79-882,共4页
骨组织缺损治疗的重要手段是在支架材料上引入粘附蛋白(RGD八肽)和细胞生长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赋予材料表面成骨细胞增殖的条件。利用^(125)I-Eprgdnyr放射性示踪技术研究经紫外线辐照活化的牛骨片在化学偶联剂(EDC)作用下的Eprgdnyr偶... 骨组织缺损治疗的重要手段是在支架材料上引入粘附蛋白(RGD八肽)和细胞生长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赋予材料表面成骨细胞增殖的条件。利用^(125)I-Eprgdnyr放射性示踪技术研究经紫外线辐照活化的牛骨片在化学偶联剂(EDC)作用下的Eprgdnyr偶联量。结果表明:Eprgdnyr偶联到牛骨片上的量与反应液中Eprgdnyr和EDC含量呈正相关。为利用放射性示踪技术进行骨重建支撑材料表面修饰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rgdnyr(RGD八肽) 骨组织工程 放射性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细胞放射生物学研究的α照射模型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欣 郑文忠 +2 位作者 龚诒芬 李玮博 杨陟华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92-202,共11页
本文主要介绍我们建立的用于细胞放射生物学研究的α照射装置,包括:细胞培养室、照射室和控制装置等3部分。细胞照射用的放射源为6个活度在(3.33-200)MBq范围内的238Pu电镀源,通过旋转放射源装置和非同轴转动准... 本文主要介绍我们建立的用于细胞放射生物学研究的α照射装置,包括:细胞培养室、照射室和控制装置等3部分。细胞照射用的放射源为6个活度在(3.33-200)MBq范围内的238Pu电镀源,通过旋转放射源装置和非同轴转动准直器提供了一个均匀性优于5%的辐射场。培养室内可通5%CO2的空气混合气体及保持室内温度为37.3±0.4℃。用金硅面垒探测器测得α粒子到达细胞表面的能量为3.94MeV,细胞核所受最大和最小剂量率分别为20和0.33cGy/min。用此装置研究了小鼠C3H10T1/2细胞的存活曲线和以60Coγ射线为参比的相对生物效能(RBE)。得到细胞的平均致死剂量为0.57Gy,在存活份额为80%、37%、5%时,相应的相对生物效能分别为11.3、6.6和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照射装置 吸收剂量 细胞存活曲线 相对生物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脑损伤机制与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海玉 郭娇 +1 位作者 孙元明 龙伟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46-352,共7页
原发性或转移性脑部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时,会引起脑组织功能和形态学变化,导致放射性脑损伤,患者表现出一系列并发症甚至死亡。本文就近年来研究者提出的针对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制与防治方法做一综述,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放疗 放射性脑损伤 损伤机制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