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C基因N355S、G392E、T314A突变致蛋白C缺陷的分子机制研究
1
作者 李天逸 江淼 +4 位作者 黄璐璐 韩晶晶 马珍妮 白霞 夏利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34-1840,共7页
目的:研究人蛋白C基因(PROC)N355S、G392E、T314A点突变致蛋白C(PC)功能缺陷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PROC基因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PCWT、PCN355S、PCG392E、PCT314A)并瞬时转染至HEK293细胞,进行突变蛋白的体外表达试验,用实时荧光PCR检... 目的:研究人蛋白C基因(PROC)N355S、G392E、T314A点突变致蛋白C(PC)功能缺陷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PROC基因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PCWT、PCN355S、PCG392E、PCT314A)并瞬时转染至HEK293细胞,进行突变蛋白的体外表达试验,用实时荧光PCR检测野生型和突变型PC转染24 h后的mRNA水平变化。Western blot和ELISA分别检测野生型及突变PC细胞内外蛋白水平变化。将转染24-48 h的细胞上清液进行超滤浓缩,对浓缩液中的蛋白进行定量,并进行PC的激活和酶动力学试验。Clustal Omega多序列比对分析氨基酸突变位点的保守性。利用PyMOL软件分析突变对PC蛋白质结构造成的影响。结果:PCN355S、PCG392E、PCT314A组PROC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4±0.46、0.96±0.08和1.08±0.17,与PCWT组的1.02±0.24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转染细胞裂解物的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PCT314A重组蛋白的含量略降低,条带相对较浅。浓缩细胞培养上清液的ELISA结果显示,PCN355S、PCG392E的PC:Ag水平分别为98.8%±2.4%、101.4%±3.1%,与PCWT相比无明显差异,而PCT314A的PC:Ag水平(88.6%±3.2%)则较PCWT有所下降(P<0.05)。酶动力学试验的结果表明,APCN355S(Km=338.3±43.2,V_(max)=2.015±0.12)、APCG392E(Km=292.2±28.4,V_(max)=1.893±0.07)和APCT314A(Km=299.5±24.6,V_(max)=1.775±0.06)与APCWT(Km=238.2±4.58,Vmax=3.205±0.06)相比,均表现为Km值的升高和Vmax的下降。多序列比对提示,3种突变在不同物种中均具有高度保守性。结构模型提示,N355S、G392E、T314A突变的氨基酸替换与周围的氨基酸基团产生碰撞,使周围的结构产生扭曲,对PC的折叠和发挥生物学功能产生不利影响。结论:PROC基因的N355S、G392E和T314A突变通过减弱PC与底物间的结合导致PC的功能缺陷。这3种突变在蛋白结构上产生了严重的空间碰撞,影响了PC的折叠和活性位点的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C 蛋白C缺陷 基因突变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对体外培养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安庆 田欣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5-271,共7页
随着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在生物电子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其对人体及其他生物体的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引发的健康风险正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使用流式细胞术,免疫印迹技术检测了GO纳米片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 随着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在生物电子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其对人体及其他生物体的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引发的健康风险正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使用流式细胞术,免疫印迹技术检测了GO纳米片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胞内活性氧(ROS)、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GO暴露剂量>50 mg·L^(-1)时能够引起胞内ROS增多,当暴露剂量达到100 mg·L^(-1)能够引起DNA分子损伤,导致明显的细胞周期异常,并激活了Caspase-3介导的凋亡信号通路,诱发细胞凋亡。本研究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揭示了GO对BEAS-2B细胞的损伤机制,为其诱发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DWI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谢妍 惠友友 +4 位作者 姚飞荣 胡春洪 颜灵芝 吴德沛 傅琤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01-505,共5页
目的:探讨初诊症状性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DWI检查的ADC值变化特征及其与R-ISS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全身DWI检查的初诊症状性MM患者148例的资料,另选取年龄匹配的健康人30例作... 目的:探讨初诊症状性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DWI检查的ADC值变化特征及其与R-ISS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全身DWI检查的初诊症状性MM患者148例的资料,另选取年龄匹配的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比较正常对照、DWI-和DWI+组3组人群的ADC值差异,并进一步研究MM患者的ADC值与R-ISS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DWI+组患者的浆细胞百分比高于DWI-组。DWI+组患者的椎骨、胸骨、肋骨、上肢带骨、下肢带骨ADC值高于DWI-和正常对照组,DWI-组各部位ADC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临床R-ISSⅢ期患者的胸骨、肋骨、上肢带骨ADC值高于临床R-ISSⅠ和Ⅱ期患者的ADC值,而R-ISSⅠ期和Ⅱ期患者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R-ISS分期Ⅰ-Ⅲ期患者的其他骨部位如椎骨、下肢带骨ADC值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MM患者DWI+和高肿瘤浸润有关。DWI+组ADC值高于DWI-组,DWI-患者骨质ADC值仍高于正常者,且ADC值与R-ISS分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全身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R-ISS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