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次资源中提取及萃取分离钪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珍 曹雯 +5 位作者 秦治峰 姜洋 刘娟 王奎 辛云涛 刘维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39-2156,共18页
钪是关键的战略元素,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铝质合金等领域。由于钪不单独成矿,常与其他矿物共存,因此通常从二次资源中回收,但其面临分离难度大和成本高的问题。目前,分离钪的方法包括离子交换、液膜萃取、沉淀和溶剂萃取等,其中溶剂萃... 钪是关键的战略元素,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铝质合金等领域。由于钪不单独成矿,常与其他矿物共存,因此通常从二次资源中回收,但其面临分离难度大和成本高的问题。目前,分离钪的方法包括离子交换、液膜萃取、沉淀和溶剂萃取等,其中溶剂萃取法因其分离效果好、操作简单、成本低而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二次资源中提取分离钪的方法及其工艺参数,并根据不同萃取剂的类型对其萃取机理及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资源 提取工艺 溶剂萃取法 资源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硫酸氧钛制备珠光颜料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健春 路瑞芳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1-74,共4页
以攀枝花某钛白粉厂工业硫酸氧钛浓钛液为原料,经过冷冻除铁处理,用于制备银白色云母钛珠光颜料。考察了原料预处理、溶液pH、沉积量、沉积时间、热处理等因素对珠光颜料珠光效果的影响,找到了制备银白色云母钛珠光颜料的适宜工艺参数... 以攀枝花某钛白粉厂工业硫酸氧钛浓钛液为原料,经过冷冻除铁处理,用于制备银白色云母钛珠光颜料。考察了原料预处理、溶液pH、沉积量、沉积时间、热处理等因素对珠光颜料珠光效果的影响,找到了制备银白色云母钛珠光颜料的适宜工艺参数。采用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对云母钛珠光颜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利用工业硫酸氧钛浓钛液可以在云母片上沉积一层偏钛酸,经过750~850℃热处理在云母片上包覆了一层纳米级二氧化钛薄膜,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层包膜是锐钛型纳米二氧化钛,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纳米级二氧化钛粒径约为3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母钛珠光颜料 工业硫酸氧钛浓钛液 纳米二氧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质成分与钛液过滤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斌 兰光铭 +2 位作者 杜剑桥 程晓哲 吴健春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4-56,共3页
采用向钛液中人为引入杂质成分的方法,对比分析和研究了二氧化硅、氧化钙、氧化镁和氧化铝等杂质成分及含量与钛液过滤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钛胶体对钛液过滤性能有明显影响,二氧化硅质量浓度为0.07 g/L左右时,钛... 采用向钛液中人为引入杂质成分的方法,对比分析和研究了二氧化硅、氧化钙、氧化镁和氧化铝等杂质成分及含量与钛液过滤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钛胶体对钛液过滤性能有明显影响,二氧化硅质量浓度为0.07 g/L左右时,钛液过滤时间一般约为5 min,且质量浓度越高,钛液过滤时间越长;二氧化钛胶体质量浓度超过3 g/L后,钛液过滤时间增加幅度减缓。氧化钙、氧化镁和氧化铝对钛液的过滤性能没有明显影响。向钛液中引入絮凝剂,可有效降低二氧化硅胶体的含量,对氧化钙亦有一定程度的絮凝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液 杂质成分 过滤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还原钛渣硫酸法制取钛白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斌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6-38,共3页
以含钛铁精矿直接还原冶炼的含钛物料(深还原钛渣)为原料,对硫酸法制取颜料级钛白粉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深还原钛渣具有良好的酸解性能,酸解率可达97%;酸解后得到的钛液过滤性能好;但酸解钛液中氧化镁和氧化铝浓度过高,所... 以含钛铁精矿直接还原冶炼的含钛物料(深还原钛渣)为原料,对硫酸法制取颜料级钛白粉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深还原钛渣具有良好的酸解性能,酸解率可达97%;酸解后得到的钛液过滤性能好;但酸解钛液中氧化镁和氧化铝浓度过高,所以直接以该钛液为原料制得的钛白颜料性能差。采用深还原钛渣和钛精矿按一定比例混合酸解,可以避免钛液杂质含量过高对最终钛白产品质量造成的影响。深还原钛渣较佳用量为不高于钛原料总质量的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还原钛渣 酸解 钛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钒钛磁铁矿烧结过程NO生成影响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建山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5-69,共5页
利用烧结杯实验装置研究了不同添加剂对钒钛磁铁矿烧结过程NO生成影响。结果表明:在烧结混合料中加入尿素、氯化铵、碳酸铵及碳酸氢铵后烟气中NO的排放浓度及生成总量都有一定幅度的降低,同时未对烧结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产生显著影响,其... 利用烧结杯实验装置研究了不同添加剂对钒钛磁铁矿烧结过程NO生成影响。结果表明:在烧结混合料中加入尿素、氯化铵、碳酸铵及碳酸氢铵后烟气中NO的排放浓度及生成总量都有一定幅度的降低,同时未对烧结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添加尿素及氯化铵后对NO的减排效果最好;另外实验确定了尿素的最佳添加量为0. 5%,氯化铵的最佳添加量为0. 3%,在此条件下烧结过程NO的减排率分别达到22. 0%及20.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过程 NO减排 添加剂 成品率 转鼓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钒铁冶炼贫渣开发耐火浇注料试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郝建璋 曾冠武 文胜艳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7-219,共3页
以钒铁冶炼贫渣为主要原料,通过破碎、粉磨等工艺制成粒度分别为10~4、4~0.5、<0.5和<0.045 mm 的原料,分析了贫渣的水化硬化性能,并按不同级配制备了贫渣浇注料,同时与现场使用的铁水罐用高铝浇注料进行了常温物理性能和抗... 以钒铁冶炼贫渣为主要原料,通过破碎、粉磨等工艺制成粒度分别为10~4、4~0.5、<0.5和<0.045 mm 的原料,分析了贫渣的水化硬化性能,并按不同级配制备了贫渣浇注料,同时与现场使用的铁水罐用高铝浇注料进行了常温物理性能和抗高炉渣侵蚀性对比。结果表明:1)钒铁冶炼贫渣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水化硬化特性。2)随着贫渣微粉掺加量的增加,贫渣浇注料试样强度明显增加;随着大颗粒骨料掺加量的增加,试样体积密度呈增长趋势;当试样配比(w)为粗骨料40%、细骨料30%、粉料10%、微粉20%时,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其物理性能和抗渣侵蚀性优于目前现场使用的铁水罐浇注料的,适合在现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铁冶炼贫渣 耐火浇注料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钛尾渣基硅酸钙板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7
作者 安心宇 李林 +1 位作者 张兰 姜涛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294-3302,共9页
提钛尾渣作为含钛高炉渣提钛后产生的一种含氯废弃物,一直缺乏有效的规模化利用技术,对环境具有潜在的危害。本文以提钛尾渣为主要原料,制备保温隔热材料——硅酸钙板,研究了不同钙硅比、硅藻土含量、水灰比、原渣与脱氯渣配比对材料性... 提钛尾渣作为含钛高炉渣提钛后产生的一种含氯废弃物,一直缺乏有效的规模化利用技术,对环境具有潜在的危害。本文以提钛尾渣为主要原料,制备保温隔热材料——硅酸钙板,研究了不同钙硅比、硅藻土含量、水灰比、原渣与脱氯渣配比对材料性能、物相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脱氯渣含量的增加,硅酸钙板的抗折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过量的硅藻土、过高的钙硅比和水灰比均不利于样品性能的改善。当提钛尾渣质量分数为46%(原渣和脱氯渣配比为1∶1)、硅酸盐水泥质量分数为15%、硅藻土质量分数为17%、钙硅比为0.84和水灰比为0.75时,硅酸钙板样品性能最优,其体积密度为1.25 g/cm^(3),抗折强度为10.4 MPa,导热系数为0.297 W/(m·K),样品中固化的氯离子质量分数为0.36%,固氯比达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钛尾渣 水洗脱氯渣 硅酸钙板 抗折强度 导热系数 固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钛磁铁矿烧结过程NO_X控制技术研究
8
作者 王建山 朱廷钰 +2 位作者 黎建明 张小龙 邱正秋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24,共5页
利用烧结杯实验装置研究了不同烧结工艺参数对钒钛磁铁矿烧结烟气NO_X生成及烧结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混合料碱度、水分、料层厚度及燃料配比的降低,烟气中NO_X排放浓度呈现降低的趋势;同时上述参数的改变未对烧结速... 利用烧结杯实验装置研究了不同烧结工艺参数对钒钛磁铁矿烧结烟气NO_X生成及烧结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混合料碱度、水分、料层厚度及燃料配比的降低,烟气中NO_X排放浓度呈现降低的趋势;同时上述参数的改变未对烧结速度、利用系数、烧结成品率和转鼓强度等烧结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产生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磁铁矿 烧结 烧结烟气 利用系数 成品率 转鼓指数 NOX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原始组织TA17钛合金的热变形行为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林崇智 李军 +3 位作者 杨柳 王莹 任万波 彭琳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4-289,共6页
通过热压缩试验研究了不同原始组织的TAl7钛合金在温度750-950℃和应变速率0.01-20s^-1范围内的热变形行为,并且分析了原始组织晶粒尺寸对TAl7钛合金热变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TAl7钛合金在750~900℃时的变形机制主要以动态再结... 通过热压缩试验研究了不同原始组织的TAl7钛合金在温度750-950℃和应变速率0.01-20s^-1范围内的热变形行为,并且分析了原始组织晶粒尺寸对TAl7钛合金热变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TAl7钛合金在750~900℃时的变形机制主要以动态再结晶为主,峰值应变随着温度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降低;而在900~95℃C时以动态回复为主,峰值应变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相同变形参数下,原始晶粒尺寸越小,热变形过程中的流变应力越小,动态再结晶程度越大。减小原始组织晶粒尺寸,可以有效提高TAl7钛合金的热加工稳定性,扩大热加工的可加工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17钛合金 晶粒尺寸 热压缩变形 应力-应变曲线 加工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精矿酸解固相物中钛的浸出行为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海波 吴小平 +2 位作者 马鑫 陈新红 王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655-3663,共9页
为了提高钛精矿酸解固相物中钛的浸出率,研究了钛精矿酸解固相物中钛浸出动力学并进行了工业应用试验。采用单因素浸出实验研究钛精矿酸解固相物中钛的浸出行为规律,探讨液固比、浸出温度、搅拌转速、浸出液酸浓度等参数对钛浸出行为的... 为了提高钛精矿酸解固相物中钛的浸出率,研究了钛精矿酸解固相物中钛浸出动力学并进行了工业应用试验。采用单因素浸出实验研究钛精矿酸解固相物中钛的浸出行为规律,探讨液固比、浸出温度、搅拌转速、浸出液酸浓度等参数对钛浸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为浸出剂、浸出温度为65℃、浸出液固比1.67:1.00、浸出时间40 min、浸出搅拌转速250 r/min条件下,钛精矿酸解固相物中钛的浸出率达到98.04%;动力学分析发现,钛精矿酸解固相物中钛的浸出过程符合内扩散控制的收缩核模型,浸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20.98 kJ/mol。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强化浸出后,钛总浸出率由96.42%提高至97.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精矿 酸解固相物 浸出行为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中间层钛/钢复合板结合界面结构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泽军 周廷 +2 位作者 李博新 何维均 王莹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8-193,共6页
利用真空热轧复合方法制备了钒中间层钛/钢复合板,采用SEM、EDS和XRD等分析结合界面形貌、元素扩散行为和界面相组成。结果表明:钒中间层钛/钢复合板界面实现了良好的冶金结合。与拉剪强度测试相结合,研究了钒中间层钛/钢复合板结合界... 利用真空热轧复合方法制备了钒中间层钛/钢复合板,采用SEM、EDS和XRD等分析结合界面形貌、元素扩散行为和界面相组成。结果表明:钒中间层钛/钢复合板界面实现了良好的冶金结合。与拉剪强度测试相结合,研究了钒中间层钛/钢复合板结合界面结构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钒中间层钛/钢复合板剪切强度均优于国家标准(140 MPa)。950℃轧制的复合板界面扩散层厚度大于900℃轧制的复合板扩散层厚度。钒中间层与Ti、Fe元素形成固溶体,有效阻止了金属间化合物TiFe和TiFe_2的产生。900℃轧制的钛钢复合板剪切强度为223 MPa,大于950℃轧制的复合板剪切强度。对剪切断口的分析表明裂纹多沿钒铁固溶体产生并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板 钒中间层 轧制复合 剪切强度 界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钛生产过程还原周期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亮 李开华 +4 位作者 苗庆东 盛卓 程晓哲 许虎诚 夏建辉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7-30,共4页
分析了镁热还原TiCl4制备海绵钛还原生产过程中各阶段在还原周期中的分布,并考察了冷凝镁与镁锭用量、TiCl4加料、高恒温时间、设备故障对还原周期延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凝镁与镁锭用量越大,还原周期的延长趋势越明显;高恒温耗时与Ti... 分析了镁热还原TiCl4制备海绵钛还原生产过程中各阶段在还原周期中的分布,并考察了冷凝镁与镁锭用量、TiCl4加料、高恒温时间、设备故障对还原周期延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凝镁与镁锭用量越大,还原周期的延长趋势越明显;高恒温耗时与TiCl4的加料稳定控制、降低加料器与排料阀等设备故障可有效缩短还原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钛 还原周期 影响因素 镁热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渣连续酸解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税必刚 马维平 +2 位作者 程晓哲 杜剑桥 任亚平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1-34,共4页
用钛渣代替钛铁矿生产钛白粉,可以有效降低硫酸消耗,杜绝绿矾产生,是硫酸法钛白产业清洁生产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钛渣中强放热性物质(如氧化铁等)很少,因此酸解反应不可能像钛铁矿一样依赖反应生成热维持反应连续进行,需要补充一定的... 用钛渣代替钛铁矿生产钛白粉,可以有效降低硫酸消耗,杜绝绿矾产生,是硫酸法钛白产业清洁生产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钛渣中强放热性物质(如氧化铁等)很少,因此酸解反应不可能像钛铁矿一样依赖反应生成热维持反应连续进行,需要补充一定的热量。通过对钛渣连续酸解热量分析,自主开发了一套实验室钛渣连续酸解装置。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对钛渣连续酸解热量补充是可行的,解决了钛渣连续酸解热量不足的问题;掌握了浆料预热温度、熟化时间、酸料比、反应酸浓度等钛渣连续酸解的关键工艺操作参数,钛渣连续酸解成套工艺运行稳定;钛渣连续酸解其酸解率较间歇式酸解提高2%以上,降低了钛白粉的生产能耗,而且酸解得到的钛液质量稳定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渣 钛铁矿 连续酸解 钛白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等级海绵钛真空蒸馏过程工艺控制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亮 李开华 +4 位作者 苗庆东 盛卓 张瑶 朱福兴 孔令鑫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8-243,共6页
对海绵钛真空蒸馏提纯的原理及不同等级海绵钛真空蒸馏过程关键控制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考察真空蒸馏过程中杂质组分行为、工艺控制对海绵钛产品质量带来的影响。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真空蒸馏过程中蒸馏物主要组分挥发能力由大到小顺... 对海绵钛真空蒸馏提纯的原理及不同等级海绵钛真空蒸馏过程关键控制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考察真空蒸馏过程中杂质组分行为、工艺控制对海绵钛产品质量带来的影响。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真空蒸馏过程中蒸馏物主要组分挥发能力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Mg,MgCl_2,Mn,Fe,Si,Ti,杂质Mg与MgCl_2的挥发性远大于Ti。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提高蒸馏系统的真空度可有效提升海绵钛产品质量,O_A级海绵钛出炉时冷凝罐、蒸馏罐的系统压力比≤1级品炉次分别平均低16.82,6.05Pa;控制较低的喷淋水出水温度有利于海绵钛产品品级率的提升;不同品级率的海绵钛在真空蒸馏过程中的高恒温时长无明显差异;减少二次回炉、蒸馏电炉电阻丝烧断频次、蒸馏过程突然断电等异常情况将有助于提升海绵钛的品级率,并可减少等外钛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钛 真空蒸馏 过程控制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碳热还原制备碳氧钛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福兴 邓斌 +1 位作者 秦庆东 王芳平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50,共5页
采用非等温固相模型对碳热还原TiO2历程和动力学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真空碳热还原TiO2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 373~1 523 K)主要物相为C和TinO2n-1(n≥5),第二阶段(1 523~1 673 K)主要物相为C、TiC0.5O0..5和TinO2n-1(2... 采用非等温固相模型对碳热还原TiO2历程和动力学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真空碳热还原TiO2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 373~1 523 K)主要物相为C和TinO2n-1(n≥5),第二阶段(1 523~1 673 K)主要物相为C、TiC0.5O0..5和TinO2n-1(2≤n≤4),第三阶段(1 673~1 833 K)主要物相为C、Ti2O3和TiC0.5O0.5,第四阶段(1 833~1 973 K)主要物相为TiC0.5O1.5;第一阶段动力学方程为α2=kt,受一维扩散控制,表观活化能为113.55 kJ/mol,第二阶段动力学方程为(1-α)1-1=kt,受二级化学反应控制,温度对还原率影响较大,表观活化能为303.36 kJ/mol,第三阶段动力学方程为2[(1-α)1/2-1]=kt,受1.5级化学反应控制,还原剂不足对反应影响较大,表观活化能为53.93kJ/mol,第四阶段动力学方程为1-2α/3-(1-α)2/3=kt,受三维扩散控制,物料疏松成为晶核长大的限制环节,表观活化能为99.22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氧钛 动力学 还原历程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白副产废酸和七水硫酸亚铁制备一水硫酸亚铁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健春 路瑞芳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5-77,共3页
采用钛白副产物七水硫酸亚铁和废酸(硫酸质量分数约为20%)为原料,通过加热保温制备一水硫酸亚铁,并将其用于制备铁红。采用该工艺,转晶后的一水硫酸亚铁无需除杂其铁质量分数就可达到28%以上,而且通过控制转晶温度和保温时间可将其转化... 采用钛白副产物七水硫酸亚铁和废酸(硫酸质量分数约为20%)为原料,通过加热保温制备一水硫酸亚铁,并将其用于制备铁红。采用该工艺,转晶后的一水硫酸亚铁无需除杂其铁质量分数就可达到28%以上,而且通过控制转晶温度和保温时间可将其转化率提高到80%以上。制备的一水硫酸亚铁直接在回转炉中煅烧即可得到铁质量分数为60%以上的铁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水硫酸亚铁 一水硫酸亚铁 铁红 废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铬还原渣富氧焙烧-碱浸提钒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蒋霖 伍珍秀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7-89,91,共4页
利用富氧焙烧-碱浸提钒工艺分离回收钒铬还原渣中的钒、铬。探讨了焙烧与浸出条件对钒、铬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富氧气氛下,适当提高焙烧温度和延长焙烧时间有利于低价钒的氧化,从而提高钒的浸出率;选用Na OH作为浸出介质,有利于... 利用富氧焙烧-碱浸提钒工艺分离回收钒铬还原渣中的钒、铬。探讨了焙烧与浸出条件对钒、铬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富氧气氛下,适当提高焙烧温度和延长焙烧时间有利于低价钒的氧化,从而提高钒的浸出率;选用Na OH作为浸出介质,有利于钒的浸出,且铬的浸出很少;适当提高碱液浓度和延长浸出时间效果更佳;浸出温度对钒、铬的浸出影响较小。钒铬还原渣在880℃下富氧焙烧2 h后经3 mol/L Na OH溶液在液固比为4∶1,温度为70℃下浸出1 h,钒的浸出率达92.36%,铬的浸出率小于6%。含钒碱浸液经酸性铵盐沉钒方式回收其中的钒,铬渣可另作他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铬还原渣 富氧焙烧 碱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添加剂实现烧结污染物减排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宏扬 丁跃华 +3 位作者 黎建明 王建山 邱正秋 张海平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47,共4页
根据尿素的热解原理和SNCR法脱硝的温度反应区间,结合烧结过程中各带的分布特点,研究了烧结原料中加入微量添加剂(尿素、高锰酸钾),在对成品烧结矿性能没有太大影响的情况下,减排烧结烟气中硫化物与氮氧化物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添加0.2... 根据尿素的热解原理和SNCR法脱硝的温度反应区间,结合烧结过程中各带的分布特点,研究了烧结原料中加入微量添加剂(尿素、高锰酸钾),在对成品烧结矿性能没有太大影响的情况下,减排烧结烟气中硫化物与氮氧化物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添加0.2%高锰酸钾,能加快烧结速度,改善烧结指标,并使烟气中SO2、NOX分别减少19.12%、12.3%;添加尿素后,烧结速度变慢,成品矿质量变化不大,NOX排放有所增加,但SO2排放大大减少。综合考虑,添加0.2%高锰酸钾和0.05%尿素对烧结烟气污染治理都具有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烟气 脱硫 脱硝 尿素 高锰酸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高钛型钒渣中铬、钴、镍、镓、钪、锆的含量 被引量:10
19
作者 成勇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9-54,共6页
高钛型钒渣样品1.000 0 g置于250 mL烧杯中,用水5 mL冲洗杯壁并分散样品,加入氢氟酸2.5 mL、盐酸15 mL和硝酸5 mL,加热煮沸反应至溶液产生均匀大气泡。加入硫酸(1+1)溶液5 mL,高温加热至产生三氧化硫浓白烟雾并保持3~5 min。冷却后,加入... 高钛型钒渣样品1.000 0 g置于250 mL烧杯中,用水5 mL冲洗杯壁并分散样品,加入氢氟酸2.5 mL、盐酸15 mL和硝酸5 mL,加热煮沸反应至溶液产生均匀大气泡。加入硫酸(1+1)溶液5 mL,高温加热至产生三氧化硫浓白烟雾并保持3~5 min。冷却后,加入水15 mL煮沸,冷却至室温,用水定容至100 mL。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所得溶液中0.001%~3.0%(质量分数)的铬和0.001%~0.300%(质量分数)的钴、镍、镓、钪、锆的含量。采用基体匹配和同步背景校正相结合方式消除基体组分影响,并且选择了待测元素的分析谱线、背景校正区域以及光谱仪工作参数等检测条件。各元素检出限(3s)为0.000 1%~0.000 2%,相对标准偏差(n=8)均小于25%。样品的本法测定结果与ICP-MS的测定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高钛型钒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白卧式砂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海波 王斌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676-2680,2687,共6页
以湿球磨钛白初品为原料,利用卧式砂磨机研究了不同砂磨工艺对浆料粒度的影响,并考察了浆料不同粒度对其白度和水分散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优的砂磨工艺为砂磨转速3000 r/min,锆珠粒径1.8 mm,进料浓度410 g/L,进料泵转速1,填充率8... 以湿球磨钛白初品为原料,利用卧式砂磨机研究了不同砂磨工艺对浆料粒度的影响,并考察了浆料不同粒度对其白度和水分散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优的砂磨工艺为砂磨转速3000 r/min,锆珠粒径1.8 mm,进料浓度410 g/L,进料泵转速1,填充率80%;在较优条件下实验室一级砂磨后的浆料中值粒径相对现场两级砂磨浆料降低了36 nm;粒度越小,浆料水分散性越好,当浆料中值粒径为231 nm时,水分散性达到99.3%,浆料不同粒度对白度基本没有影响。实验结果对生产现场砂磨能够提供重要的理论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式砂磨 工艺参数 粒度 白度 水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