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矿井风流运动特征的逸散粉尘喷雾除尘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刚 姜伯洋 +2 位作者 胡方强 马涛 郭立稳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6,55,共9页
深部矿产资源机械化、规模化开采导致工作面产尘量显著增大,矿井粉尘逸散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现有降尘措施控尘效果不理想问题,改善工作面作业环境,开展了基于工作面风流运动特征的巷道逸散粉尘喷雾除尘性能研究。分析工作面风流运动... 深部矿产资源机械化、规模化开采导致工作面产尘量显著增大,矿井粉尘逸散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现有降尘措施控尘效果不理想问题,改善工作面作业环境,开展了基于工作面风流运动特征的巷道逸散粉尘喷雾除尘性能研究。分析工作面风流运动特征及粉尘运移规律;综合分析雾化喷嘴宏观喷雾特性并进行喷嘴优选;搭建相似实验模型对喷雾降尘性能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地质构造会影响风流运动特征,而风流运动特征是决定粉尘颗粒运移路径的关键因素;在测试的5种喷嘴中,空心锥喷嘴在射程、流量及雾化角等参数方面均表现出最优的控除尘性能;在喷嘴布置方式方面,逆向喷雾捕捉粉尘效果更好,当布置角度为120°时,出口处粉尘质量浓度可降至22.7 mg/m^(3),达到最佳降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粉尘 喷雾除尘 风流运动特征 粉尘运移规律 喷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胶凝材料改性尾砂堆排特性试验研究
2
作者 万小军 任碧琦 +3 位作者 李翠 邹伦凯 袁江福 邱景平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03-1612,共10页
为解决尾砂的堆存问题,针对露天转地下矿山崩落法开采时覆盖层形成的条件,研发了低成本胶凝材料NC,用于代替水泥改性尾砂。通过宏观试验,对比研究了NC堆排料浆与水泥堆排料浆的流动性能和堆排体强度性能规律,并利用微观结构表征分析了N... 为解决尾砂的堆存问题,针对露天转地下矿山崩落法开采时覆盖层形成的条件,研发了低成本胶凝材料NC,用于代替水泥改性尾砂。通过宏观试验,对比研究了NC堆排料浆与水泥堆排料浆的流动性能和堆排体强度性能规律,并利用微观结构表征分析了NC对尾砂的改性机理。结果表明:NC堆排料浆较水泥堆排料浆具备更好的流动性,相同灰砂比下NC堆排料浆塌落度比水泥堆排料浆高8.16%~53.66%;胶凝材料NC的堆排体强度低于水泥堆排体,二者强度均随灰砂比和养护龄期的增大而增大,短期冷水浸泡促进堆排体强度的增长,而较高的温度会抑制堆排体强度发展;NC的主要水化产物为C—S—H和AFt,但其含量比水泥低,且NC堆排体的孔隙率较高。流动性强、强度低的NC堆排体较水泥堆排体更适于尾砂的改性堆排,研究结果可为行业提供尾砂存放新途径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砂堆排体 胶凝材料NC 尾砂改性 复合覆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AA-LSTM模型的锚索预应力长期损失预测研究
3
作者 张焕雄 张成良 +3 位作者 王良成 武益民 庞鑫 万道春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5-578,共14页
针对边坡锚索预应力长期损失预测中传统理论模型因线性化假设导致的动态扰动适应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平均优化算法优化长短期记忆网络的WAA-LSTM集成预测模型。以露天矿边坡锚索预应力监测样本数据为基础,结合LSTM时序建模... 针对边坡锚索预应力长期损失预测中传统理论模型因线性化假设导致的动态扰动适应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平均优化算法优化长短期记忆网络的WAA-LSTM集成预测模型。以露天矿边坡锚索预应力监测样本数据为基础,结合LSTM时序建模与WAA超参数优化构建WAA-LSTM集成预测模型,为验证其效果,将该模型与其他模型进行对比,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模型构建递归预测框架,预测后续2个月的未知锚索预应力。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模型(LSTM、BP神经网络、PSO-LSTM)和H-2K蠕变理论模型,WAA-LSTM模型的预测结果在MAE、MAPE、RMSE和R^(2)等指标上均表现最优。其中,MAE较LSTM模型平均降低了51.1%,RMSE较PSO-LSTM模型平均降低了35.6%,R^(2)最高可达0.9847,说明WAA-LSTM模型对极端偏差具有更强的控制能力,能够很好地解释和拟合锚索预应力的长期变化规律。同时,构建的递归预测结果显示,后续2个月预应力波动幅度稳定,符合锚索时效损伤与外部扰动耦合机理。研究表明,WAA-LSTM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吻合,与同类方法相比,其准确性和工程适用性更好。研究结果可为露天矿边坡锚索预应力长期损失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边坡 锚索预应力损失 人工智能 时序预测 长短期记忆网络 加权平均优化算法 蠕变耦合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水冷循环后玄武岩静态压缩力学特性及宏微观损伤演化规律
4
作者 齐文超 蔡勇智 +2 位作者 何童 刘磊 庞鑫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5-154,共10页
为了探究高温水冷循环后玄武岩的静态压缩力学特性及宏微观损伤演化规律,利用HUT-106A试验机对3组温度(100、300、450℃)下高温水冷循环(1、3、5、7次)处理后的玄武岩试样开展静态单轴压缩试验,并借助SEM对试样压缩断口进行微观试验。... 为了探究高温水冷循环后玄武岩的静态压缩力学特性及宏微观损伤演化规律,利用HUT-106A试验机对3组温度(100、300、450℃)下高温水冷循环(1、3、5、7次)处理后的玄武岩试样开展静态单轴压缩试验,并借助SEM对试样压缩断口进行微观试验。结果表明,温度一定时,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玄武岩的质量、波速、纵波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均呈劣化趋势,应力-应变曲线逐渐变缓,破坏的突发性和脆性减弱,渐进性和塑性增强,在450℃水冷循环7次后其劣化程度最为显著。在损伤破坏方面,温度一定时,循环次数的不同,玄武岩的宏微观破坏形式均存在差异,并在450℃水冷循环7次后发生塑性破坏;在高温水冷循环和荷载的共同作用下,玄武岩试样的的总损伤变量演化曲线表现出非线性的特征,且曲线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变缓,表明玄武岩逐渐由脆性向塑性转变。研究成果可供矿山地下工程的安全稳定性分析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高温水冷循环 静态压缩力学特性 宏微观破坏 损伤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微细粒级钛铁矿高效回收工艺对比探析
5
作者 吴雪红 王洪彬 +2 位作者 安登极 张愚 王建平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1,107,共6页
攀西地区每年产生的低浓度微细粒级钛铁矿大约在100万吨以上,由于该矿石粒度微细、体积量大、浓度低,不利于后续浮选工艺选钛。针对该资源开展“SLon强磁选+浮选”和“新型旋流器浓缩脱泥+浮选”两大流程对比试验,最终得出“新型旋流器... 攀西地区每年产生的低浓度微细粒级钛铁矿大约在100万吨以上,由于该矿石粒度微细、体积量大、浓度低,不利于后续浮选工艺选钛。针对该资源开展“SLon强磁选+浮选”和“新型旋流器浓缩脱泥+浮选”两大流程对比试验,最终得出“新型旋流器浓缩脱泥+浮选”流程药剂消耗量更低,所获得的钛精矿指标更优(钛精矿产率20.22%、TiO_(2)品位47.06%、TiO_(2)回收率59.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 微细粒 钛铁矿 旋流器 钛精矿 脱泥 工艺对比 工业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钢表外钒钛磁铁矿中钛的可选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勇 孙亚明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4-157,共4页
以回收利用攀钢钒钛磁铁矿表外矿中的钛资源为出发点,将表外矿与表内矿的矿石性质进行了对比,并综合分析了表外矿的选钛试验情况。结果表明:表外矿中的钛铁矿矿物含量与表内矿相当,且表外矿的选钛性能较好,无论是实验室试验还是工业试... 以回收利用攀钢钒钛磁铁矿表外矿中的钛资源为出发点,将表外矿与表内矿的矿石性质进行了对比,并综合分析了表外矿的选钛试验情况。结果表明:表外矿中的钛铁矿矿物含量与表内矿相当,且表外矿的选钛性能较好,无论是实验室试验还是工业试验都可以获得TiO2含量在47%以上的高品质钛精矿,因此这些表外矿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磁铁矿 表外矿 钛铁矿 可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on-4000磁选机回收攀钢钛尾矿中钛的工业试验 被引量:5
7
作者 黄会春 何桂春 +1 位作者 王洪彬 胡俊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4-107,共4页
SLon-4000磁选机是赣州金环磁选设备有限公司最新研制的最大型号脉动高梯度磁选机,具有处理量大、性能稳定、操作维护方便、能耗低和占地面积小等优点。攀钢某尾矿综合回收选矿厂为解决从攀钢选钛厂尾矿中再回收钛时以螺旋溜槽为粗选设... SLon-4000磁选机是赣州金环磁选设备有限公司最新研制的最大型号脉动高梯度磁选机,具有处理量大、性能稳定、操作维护方便、能耗低和占地面积小等优点。攀钢某尾矿综合回收选矿厂为解决从攀钢选钛厂尾矿中再回收钛时以螺旋溜槽为粗选设备存在的钛粗精矿回收率低下(仅10%左右)问题,进行了用SLon-4000磁选机代替螺旋溜槽的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在给矿TiO2品位为6.20%的情况下,可获得TiO2品位为13.22%、TiO2回收率为61.88%的钛粗精矿,TiO2回收率比采用螺旋溜槽时提高了50个百分点以上。产品筛析结果显示,该设备对-400目粒级中钛的回收率可达59.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on-4000高梯度磁选机 钛尾矿再选 工业试验 TiO2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思茅银子山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3
8
作者 周琪 彭惠娟 +4 位作者 张云龙 罗泽雄 黄茂坤 毛星星 陈曦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8-191,共14页
为探讨云南思茅银子山金多金属矿床金的迁移和沉淀机制,对该矿床开展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银子山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期主要发育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LV类)、含子矿物多相流体包裹体(LD类)和单相包裹体(L/V类);成矿流... 为探讨云南思茅银子山金多金属矿床金的迁移和沉淀机制,对该矿床开展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银子山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期主要发育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LV类)、含子矿物多相流体包裹体(LD类)和单相包裹体(L/V类);成矿流体为中-低温(140~330℃)、中低盐度(3.23%~8.41%NaCleqv)的H2O-NaCl的流体体系,其捕获深度为0.4~1.2 km;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压力等从成矿早期到晚期均呈逐渐降低的特征。矿床蚀变矿物组合及成矿流体性质表明,银子山金多金属矿床为一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Au主要以Au(HS)_(2)^(–)形式迁移,在成矿流体运移过程中,由于流体-围岩反应以及大气水的混合导致Au沉淀并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子山金多金属矿床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金的迁移沉淀机制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H露天台阶的爆破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孟佳乐 黄永辉 +3 位作者 张智宇 李屹 夏祥生 徐斌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29,共10页
针对露天深孔台阶爆破容易出现块度不均匀、大块率高等问题,运用经验公式法对台阶爆破参数进行计算并确定爆破方案,建立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的台阶数值模型,对深孔台阶爆破孔排距共同作用下的岩体损伤情况及孔间应力大小进行研... 针对露天深孔台阶爆破容易出现块度不均匀、大块率高等问题,运用经验公式法对台阶爆破参数进行计算并确定爆破方案,建立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的台阶数值模型,对深孔台阶爆破孔排距共同作用下的岩体损伤情况及孔间应力大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孔排距会影响炮孔间的应力叠加作用,模拟过程中SPH粒子能良好地模拟出爆破过程中岩石运动状态和岩石损伤范围,当孔间距为8.5 m、排间距为5.0 m,爆破效果最佳。将模拟结果应用于现场试验,大块率较优化前降低了10.3%,块度平均合格率提高了5.2%,现场试验与模拟结果最优爆破方案效果高度一致,说明利用SPH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台阶爆破是合理可行的。研究结果可为相关台阶爆破孔排距选择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台阶爆破 孔网参数优化 SPH数值模拟 大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数字孪生的大型露天金属矿生产调度仿真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辰奥 周科平 +3 位作者 张孝平 徐继业 李杰林 张良兵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0-199,共10页
在金属矿山数字化生产变革的推动下,如何从未来生产预测角度出发,以提高总体生产效率为目的,面向数字孪生开展细节化生产仿真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针对准确度高、操作性强、前瞻效果好的调度需求,构建了露天金属矿山数字孪生系统架构... 在金属矿山数字化生产变革的推动下,如何从未来生产预测角度出发,以提高总体生产效率为目的,面向数字孪生开展细节化生产仿真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针对准确度高、操作性强、前瞻效果好的调度需求,构建了露天金属矿山数字孪生系统架构,阐明了基于生产仿真试验的矿山数字孪生应用路径。结合作业车间调度问题(JSSP)分析方法,分别基于周期总产量PT最大和单设备产量均值PM最大构建了铲运设备流调度仿真的目标函数,并设计了包含构建仿真模型、检验模型误差、设计仿真试验和分析试验结果等步骤的仿真试验流程。最后以攀西某铁矿山的第5年生产计划为例,基于目标函数分别对采场内部运输和全过程运输开展了仿真预测计算,共计算了515种试验方案。模型计算的误差绝对值控制在2%以内,综合考虑产能、设备负荷和设备工作效率等数据之间的均衡性,推荐设备方案480和229为最优方案。研究表明:设计的仿真试验流程及模型预测结果可靠,能够实现对调度方案的多角度评估,可以为大规模连续生产系统仿真的创新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山 仿真 数字孪生 生产调度 智慧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破振动作用下含断层边坡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屹 夏祥生 +4 位作者 徐继业 张良兵 黄永辉 李源源 张智宇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4,30,共5页
依据施加爆破地震波后含断层边坡稳定性模拟计算结果,研究了爆破振动作用下不同断层厚度边坡的动力响应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爆破地震波在边坡坡表及断层区域传播时存在高程放大效应;断层厚度越大,爆破地震波衰减越快;随着断层厚度增加,... 依据施加爆破地震波后含断层边坡稳定性模拟计算结果,研究了爆破振动作用下不同断层厚度边坡的动力响应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爆破地震波在边坡坡表及断层区域传播时存在高程放大效应;断层厚度越大,爆破地震波衰减越快;随着断层厚度增加,边坡在爆破振动作用下产生的位移逐渐增大,整体抵抗变形能力变小;爆破振动作用下不同断层厚度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差异明显,断层厚度2~8 m时边坡稳定性呈持续快速降低趋势,断层厚度超过8 m后边坡稳定性趋于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地震波 动力响应 边坡 断层厚度 边坡稳定性 爆破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高陡边坡岩体参数获取与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志辉 康景宇 +4 位作者 庞鑫 周春梅 夏禄清 杜文杰 付晓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916-4924,共9页
针对露天矿高陡边坡岩体参数难获取和稳定性易变化的问题,以攀枝花露天矿高陡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接触式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获取研究区域的三维模型,统计结构面的分布情况,结合室内岩石力学试验数据,采用《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 50... 针对露天矿高陡边坡岩体参数难获取和稳定性易变化的问题,以攀枝花露天矿高陡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接触式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获取研究区域的三维模型,统计结构面的分布情况,结合室内岩石力学试验数据,采用《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 50218—2014)进行岩体质量分级,并给出边坡岩体强度力学参数建议值。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限单元法分析了矿区在开采条件下边坡的稳定性动态演化特征,并对开挖过程边坡的稳定性做出了评价。结果表明:随着矿区的开采,边坡在开挖面附近由于卸荷作用发生位移回弹,最大位移增量为33.2 mm;塑性区主要集中在断层和矿岩界面附近,以剪切屈服为主;边坡稳定性随着矿区的开采逐渐降低,直至达到临界稳定状态。采用锚索对边坡进行加固,并采用塑性区面积占比对加固前后的稳定性进行评价,评价系数α由加固前的0.4降低至加固后的0.05,证明了加固措施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露天矿高陡边坡岩体参数取值和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边坡 岩体参数 开挖稳定性 有限单元法 塑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钛精矿的制备及其强化分离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戴川 陈攀 +1 位作者 王洪彬 孙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397-4405,共9页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传统的硫酸法钛白生产工艺因其能耗高、环境污染大等弊端已亟需转型升级,绿色、低碳的氯化法钛白工艺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我国钛铁矿资源具有原矿品位低、嵌布粒度小、杂质质量分数高的特点,钛精矿T...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传统的硫酸法钛白生产工艺因其能耗高、环境污染大等弊端已亟需转型升级,绿色、低碳的氯化法钛白工艺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我国钛铁矿资源具有原矿品位低、嵌布粒度小、杂质质量分数高的特点,钛精矿TiO_(2)品位普遍为47.0%左右,难以作为氯化法钛白生产的原料。为制备满足氯化法钛白生产的高品质钛精矿,本文以普通钛精矿为研究对象。为强化钛铁矿与脉石矿物的可浮性差异,在浮选前对钛精矿进行硫酸浸出预处理。对浸出液离子进行光谱分析(ICP)。研究结果表明:钛精矿中TiO_(2)品位为47.72%,有害杂质主要为SiO_(2)、Al_(2)O_(3)、MgO和CaO,其质量分数分别为2.88%、1.13%、4.78%、0.36%;钛精矿中的主要脉石矿物为绿泥石、钛辉石以及镁黄长石;当硫酸预处理时间为30 min时,Fe、Mg、Ca、Ti元素的溶出量分别为3.52、2.76、1.86、0.03 mg/g;硫酸预处理后的钛精矿表面电位在整个pH范围内呈现出明显的负移;硫酸预处理后钛精矿表面Ti、Fe元素质量分数增加而Mg、Ca元素质量分数降低;硫酸预处理后的钛精矿扩大了目的矿物与脉石矿物表面活性位点数的差异;采用一粗一精浮选工艺流程,制备出TiO_(2)品位为51.21%、FeTiO3纯度为97.28%的高纯钛精矿。本研究揭示了硫酸预处理过程中表面溶蚀行为、离子迁移规律、强化分离的作用机理,可为钛白工艺绿色、低碳生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铁矿 高纯钛精矿 预处理 浮选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凹露天矿山挂帮矿安全回采工艺研究及实践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得 李翠 +2 位作者 刘磊 孙明志 覃陆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3,共7页
为充分回收挂帮矿资源,根据攀西某深凹露天矿山挂帮矿赋存条件及内排土堆排情况,本文提出“内排土连续回填、挂帮矿分步回采”工艺。利用内排土修筑临时道路至回采平台,为回采工作创造设备运转空间;同时连续回填采坑,缩短挂帮矿回采完... 为充分回收挂帮矿资源,根据攀西某深凹露天矿山挂帮矿赋存条件及内排土堆排情况,本文提出“内排土连续回填、挂帮矿分步回采”工艺。利用内排土修筑临时道路至回采平台,为回采工作创造设备运转空间;同时连续回填采坑,缩短挂帮矿回采完成后边坡暴露时间。采用靠帮预裂爆破,控制单响起爆药量在250 kg以下,使用等效载荷加载于回采区域,经计算,边坡最大振动速度1.6 cm/s,满足边坡安全速度要求。建立边坡三维模型,计算了回采工艺全过程中边坡位移变化情况,回采完成后边坡整体位移均小于0.5 cm,不会出现大范围边坡失稳。经现场实际应用,累计采出矿石超过58.34万t,且边坡稳定。为矿山下一步全面回采挂帮矿资源提供技术支撑,可供类似矿山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凹露天矿山 内排土 挂帮矿 安全开采 边坡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化学条件对钒钛磁铁矿尾矿胶体稳定性的影响
15
作者 赵启迪 黄明正 +2 位作者 周丹 黄艺 马中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09-2420,共12页
尾矿胶体的稳定性对其携带污染物的迁移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其稳定性尚未得到关注.为探究不同水化学条件对钒钛磁铁矿尾矿胶体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尾矿... 尾矿胶体的稳定性对其携带污染物的迁移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其稳定性尚未得到关注.为探究不同水化学条件对钒钛磁铁矿尾矿胶体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尾矿样品和尾矿胶体的性质,并通过团聚动力学试验和DLVO理论计算考察了不同pH(6—9)、离子强度(1—150 mmol·L^(-1) NaCl)和天然有机质(0.1—100 mg·L^(-1)腐殖酸钠和0.01—10 mmol·L^(-1)乙酸)条件下尾矿胶体的稳定性.结果表明:(1)pH的升高增加了尾矿胶体表面的负电荷量,使得胶体颗粒间静电排斥力增大,增加了尾矿胶体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2)在设置的离子强度梯度下,离子强度越大,尾矿胶体越不稳定.这是由于尾矿胶体的双电层结构被压缩,导致胶体颗粒之间的静电斥力减弱从而失稳团聚.(3)尾矿胶体的水动力学直径(Dh)随着腐殖酸钠浓度的提高而显著减小.因腐殖酸钠的吸附导致的负电荷增加和空间位阻效应,使得尾矿胶体更加稳定.而尾矿胶体Dh随乙酸浓度提高显著增大.这是由于乙酸的zeta电位随乙酸浓度增加趋近于中性.高浓度乙酸与尾矿胶体吸附后,降低了尾矿胶体间的静电斥力,导致失稳团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胶体 稳定性 团聚 DLVO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山5G立体覆盖波束的场景化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3
16
作者 黎一冰 韩文成 +1 位作者 何义华 谢晓斌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39-144,共6页
露天矿山是5G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的主要场景之一,电铲远程操控、矿卡自动驾驶等5G融合创新方案正逐步得到推广应用。由于采矿作业装备的移动性以及矿山地形复杂多变,智能化应用对通信网络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有很高要求,对5G网络的精准规... 露天矿山是5G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的主要场景之一,电铲远程操控、矿卡自动驾驶等5G融合创新方案正逐步得到推广应用。由于采矿作业装备的移动性以及矿山地形复杂多变,智能化应用对通信网络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有很高要求,对5G网络的精准规划和优化提出了挑战。本文以推进攀钢矿业露天矿山5G远程采矿技术智能化应用研究为背景,针对5G关键技术Massive MIMO及波束赋形做了场景化分析,根据金属露天矿山采面地形条件和生产作业特点,设计了立体覆盖波束场景的计算与选择方法,并在朱兰铁矿5G专网得到应用,实践证明应用立体覆盖波束的5G网络能够灵活适配露天采面复杂地形并满足业务需求,有效保障5G远程采矿智能化应用的达产达效和本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山 5G专网 精准规划 波束赋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转地下充填法开采护顶矿柱防渗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良兵 冷建勇 +2 位作者 张妨 何祥 王少泉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38,共4页
以攀枝花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工程为背景,通过采场贮排平衡分析,预测50年一遇暴雨时露天采坑积水最大深度为5 m,采坑积水对护顶矿柱稳定性影响较小。对坑底存在断层条件下积水渗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断层破碎带是护顶矿柱的主要导... 以攀枝花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工程为背景,通过采场贮排平衡分析,预测50年一遇暴雨时露天采坑积水最大深度为5 m,采坑积水对护顶矿柱稳定性影响较小。对坑底存在断层条件下积水渗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断层破碎带是护顶矿柱的主要导水通道。采取针对性封堵措施可显著减小护顶矿柱的渗漏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转地下 充填法开采 渗流 护顶矿柱 渗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邻炮孔爆生裂纹相互作用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朕 葛丰源 +4 位作者 左进京 何松林 宫国慧 帅培 马中建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0-157,共8页
为了研究爆炸载荷作用下的相邻炮孔间爆生裂纹相互作用机理,采用新型数字激光动态焦散线试验系统,通过改变炮孔间距,调整药包装药结构,研究了不同间距、不同装药结构下爆生裂纹相向扩展作用机理。结果表明:2炮孔均为普通药包时爆生裂纹... 为了研究爆炸载荷作用下的相邻炮孔间爆生裂纹相互作用机理,采用新型数字激光动态焦散线试验系统,通过改变炮孔间距,调整药包装药结构,研究了不同间距、不同装药结构下爆生裂纹相向扩展作用机理。结果表明:2炮孔均为普通药包时爆生裂纹随机分布,切缝药包与普通药包相互作用时前期爆生裂纹独立扩展,后期相互吸引互为自由面。2炮孔均为切缝药包相互作用时,炮孔间距较小情况下爆生裂纹在炮孔中心轴线方向贯穿呈“直线型”分布,间距较大时裂纹在炮孔中心轴线方向呈“牵手型”分布。随着炮孔间距增大,裂纹相遇时能量损耗较大,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峰值和裂纹速度峰值较小,振幅较低,炮孔周围形成的粉碎区面积及次裂纹长度越小,分形维数也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焦散线 爆破载荷 爆生裂纹 应力强度因子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选矿厂提高磨机效率工艺流程优化改造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林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5-252,共8页
某钒钛磁铁矿选矿厂原矿处理规模900万t/a,采用一段半自磨+二段球磨+阶磨阶选工艺流程,选别回收铁、钛精矿,自投产以来生产运行成本居高不下,经多次流程考察,得出二段磨机效率偏低,其单位容积处理量仅为0.49 t/(h·m^(3)),远低于矿... 某钒钛磁铁矿选矿厂原矿处理规模900万t/a,采用一段半自磨+二段球磨+阶磨阶选工艺流程,选别回收铁、钛精矿,自投产以来生产运行成本居高不下,经多次流程考察,得出二段磨机效率偏低,其单位容积处理量仅为0.49 t/(h·m^(3)),远低于矿石性质及工艺流程都相近的同类型选矿厂,同类型选矿厂单位容积处理量可达0.92 t/(h·m^(3))。为提高二段磨机效率,降低生产运行成本,选矿厂进行了一系列工艺流程优化改造,将原有4台二段磨机先改为3台进行生产试验,各项生产指标均正常后,再将3台二段磨机改为2台,成功将二段磨机单位容积处理能力从0.49 t/(h·m^(3))提高至0.875 t/(h·m^(3)),改造后二段磨机效率较改造前提高了78.6%,大大降低了能耗,节约原矿处理成本1.62元/(t·原矿),每年可以节约生产运行成本1 458.77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段球磨 磨机效率 单位容积处理量 优化改造 生产运行成本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自磨工艺流程与常规破磨工艺流程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志杰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81,共5页
介绍了白马铁矿半自磨工艺流程和常规破磨工艺流程,对比分析了工艺流程、生产指标、设备运行指标、建设投资、生产运行成本等,结果表明,半自磨工艺具有流程简单、基建投资低、对矿石适应性较强、排矿粒度细等优点,但存在设备故障率较高... 介绍了白马铁矿半自磨工艺流程和常规破磨工艺流程,对比分析了工艺流程、生产指标、设备运行指标、建设投资、生产运行成本等,结果表明,半自磨工艺具有流程简单、基建投资低、对矿石适应性较强、排矿粒度细等优点,但存在设备故障率较高、衬板使用寿命短、设备作业率相对较低、单位生产成本高等缺点。研究结果可供同类矿山建设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矿 铁矿石 半自磨 常规破磨 磨矿 设备选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