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冶炼过程中主要稀散元素分布走向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徐本平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4-100,共7页
本文以攀枝花矿区所产多元素共生钒钛磁铁矿作为基本原料的钢铁冶炼和选钛工艺流程为主线,具体针对攀钢钒冶炼工艺流程的技术特点和关键控制环节,重点选取烧结矿、高炉渣、钒渣、钢渣等样品作为稀散元素分布走向研究的监测和调查对象,... 本文以攀枝花矿区所产多元素共生钒钛磁铁矿作为基本原料的钢铁冶炼和选钛工艺流程为主线,具体针对攀钢钒冶炼工艺流程的技术特点和关键控制环节,重点选取烧结矿、高炉渣、钒渣、钢渣等样品作为稀散元素分布走向研究的监测和调查对象,开展了镓、钪、铬、钴、镍、铌、锆的调查研究.通过资料调研和检测分析,尤其是引入富集比和总回收率的概念,综合对比分析,从必要性和可能性两个方面阐明了攀枝花矿(攀钢钒)应重点考虑钒渣中铬、铌元素和高炉渣中镓、钪、锆元素为综合利用的可行性及主攻方向,为进一步深入全面地综合开发利用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资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磁铁矿 稀散元素 分布走向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氏体钢轨磨损与接触疲劳行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齐顺顺 王文健 +1 位作者 汪渊 丁昊昊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5-265,共11页
钢轨的磨损和滚动接触疲劳是轮轨接触过程中的主要损伤形式,对铁路轨道安全与维护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列车轴重的增加,贝氏体钢轨疲劳损伤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危及行车安全。本工作综述了国内外贝氏体钢轨磨损与疲劳损伤在近年来的... 钢轨的磨损和滚动接触疲劳是轮轨接触过程中的主要损伤形式,对铁路轨道安全与维护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列车轴重的增加,贝氏体钢轨疲劳损伤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危及行车安全。本工作综述了国内外贝氏体钢轨磨损与疲劳损伤在近年来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贝氏体钢轨的磨损和滚动接触疲劳性能及两者之间的竞争关系,并与珠光体钢轨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总结了不同因素(显微组织、服役条件、环境介质)对贝氏体钢轨磨损及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未来重点研究方向建议:基于化学成分调控与热处理工艺参数优化的稳定残余奥氏体组织制备,贝氏体钢轨在不同服役条件下的适用性研究,贝氏体钢轨在腐蚀、高低温等复杂恶劣环境下的使用性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钢轨 磨损 滚动接触疲劳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运行参数下珠光体与贝氏体钢轨钢滚动磨损与接触疲劳行为研究
3
作者 韩振宇 汪渊 +5 位作者 丁昊昊 张沭玥 王文健 刘佳朋 刘启跃 周仲荣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6-687,共12页
钢轨服役过程中的滚动磨损和接触疲劳损伤行为直接影响到列车的运行安全,而钢轨材质和运行参数对其损伤具有关键影响.因此,本文中利用JD-1轮轨模拟试验机开展了珠光体和贝氏体钢轨材料在不同运行速度、轴重及曲线半径下的轮轨滚动接触... 钢轨服役过程中的滚动磨损和接触疲劳损伤行为直接影响到列车的运行安全,而钢轨材质和运行参数对其损伤具有关键影响.因此,本文中利用JD-1轮轨模拟试验机开展了珠光体和贝氏体钢轨材料在不同运行速度、轴重及曲线半径下的轮轨滚动接触模拟试验.研究表明:珠光体与贝氏体钢轨材料在相同运行工况下滚动磨损和接触疲劳行为存在差异,贝氏体钢轨材料的损伤程度较珠光体钢轨材料轻微;钢轨材料磨损率及表面损伤变化趋势均与运行速度和曲线半径呈负相关,而与轴重的变化趋势呈正相关;钢轨材料的塑性变形层深度随轴重的增大以及曲线半径的减小而增加,滚动接触疲劳损伤随轴重呈先增加后减小的整体变化趋势.在轴重较大、运行速度和曲线半径较小工况下,钢轨材料损伤严重,故需对相应钢轨线路进行实时监测并采取维修养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材料 运行工况 磨损 滚动接触疲劳 珠光体 贝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珠光体钢轨焊接接头滚动磨损与损伤性能研究
4
作者 徐昆宇 汪渊 +4 位作者 陆鑫 丁昊昊 崔晓璐 刘启跃 王文健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8-769,共12页
铁路运输高速发展,钢轨焊接接头磨损日益严重,对列车运行安全性造成影响.钢轨焊接接头的磨损和损伤与其微观组织有着密切联系,鉴于此,分析了3种不同珠光体闪光焊钢轨焊接接头处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利用MJP-30A滚动磨损与接触疲劳试验机开... 铁路运输高速发展,钢轨焊接接头磨损日益严重,对列车运行安全性造成影响.钢轨焊接接头的磨损和损伤与其微观组织有着密切联系,鉴于此,分析了3种不同珠光体闪光焊钢轨焊接接头处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利用MJP-30A滚动磨损与接触疲劳试验机开展了3种接头处材料滚动接触试验.结果表明:3种焊接接头随着含碳量依次降低,珠光体片层间距增大,先共析铁素体含量增加,硬度降低;3种焊接接头均在焊缝中心处硬度较低,热影响区组织细化,硬度增高;磨损率随平均硬度的增加而降低,焊缝处表面损伤较热影响区严重;焊缝区的塑性变形层大于热影响区,其中2#钢轨的塑性变形最严重;焊缝区的疲劳裂纹均表现为多层裂纹,材料内部发生不同程度的破碎,热影响区表现为短而浅的单条裂纹,焊缝区的裂纹长度和深度大于热影响区,裂纹角度小于热影响区,疲劳裂纹与塑性变形有一致性;随着珠光体片层间距的增大,钢轨损伤程度先急剧增大,随着磨损的加剧裂纹被去除后变短,损伤程度有所减小,裂纹角度呈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焊接接头 微观组织 磨损 塑性变形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焦时间对焦炭产量及热态性能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黄先佑 邱淑兴 +4 位作者 王建明 徐廷万 胡鹏 魏志芳 张生富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37,共5页
文章通过改变结焦时间制备不同的捣固焦炭和顶装焦炭,研究了结焦时间对焦炭产量及热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结焦时间的延长,焦炭产量降低,且顶装焦炭产量较捣固焦炭降幅更大。延长结焦时间,还使得捣固焦炭的比表面积增大,光学组织... 文章通过改变结焦时间制备不同的捣固焦炭和顶装焦炭,研究了结焦时间对焦炭产量及热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结焦时间的延长,焦炭产量降低,且顶装焦炭产量较捣固焦炭降幅更大。延长结焦时间,还使得捣固焦炭的比表面积增大,光学组织指数减小,从而导致焦炭反应性升高,反应后强度降低;而顶装焦炭的光学组织指数随结焦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导致焦炭的反应后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反应性先减小后增大。实际生产中,结焦时间需按照其与焦炭产量和热态性能的关系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焦时间 焦炭 性能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江焦炭对攀枝花钛精矿冶炼钛渣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邱淑兴 肖军 +1 位作者 李凯茂 宋兵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29,共6页
焦炭作为电炉冶炼钛渣还原剂,对钛渣冶炼过程及产品质量均有一定影响。以西昌焦炭为基准还原剂,通过对盘江焦炭和西昌焦炭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结合2种焦炭现场应用情况,研究盘江焦炭对攀枝花钛精矿冶炼钛渣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盘江焦... 焦炭作为电炉冶炼钛渣还原剂,对钛渣冶炼过程及产品质量均有一定影响。以西昌焦炭为基准还原剂,通过对盘江焦炭和西昌焦炭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结合2种焦炭现场应用情况,研究盘江焦炭对攀枝花钛精矿冶炼钛渣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盘江焦炭石墨化程度较西昌焦炭高10.83%,微晶体积较大,对应的表面活性碳原子占总碳原子数量的比例较小,进而使得盘江焦炭相较西昌焦炭反应活性低。尽管盘江焦炭固定碳含量和粒径分布优于西昌焦炭,但由于盘江焦炭的反应活性及结构劣于西昌焦炭,一定程度上导致盘江焦炭较西昌焦炭还原攀枝花钛精矿冶炼钛渣时配碳比增加、吨料电耗偏高、钛渣品位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炭 反应活性 石墨化程度 微晶结构 钛渣冶炼 生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替代煤粉/焦炭高炉炼铁碳减排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梦茹 彭琴 +3 位作者 常玉龙 邱淑兴 张溅波 江霞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0-500,共11页
钢铁行业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户,因此在碳中和背景下寻求可替代传统煤的零碳原料是钢铁行业重点发展的碳减排技术。生物炭具有碳中性特征,碳含量和热值与煤接近,是煤粉和焦炭理想的替代原料。本文系统介绍了生物炭在炼焦、烧结、高炉... 钢铁行业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户,因此在碳中和背景下寻求可替代传统煤的零碳原料是钢铁行业重点发展的碳减排技术。生物炭具有碳中性特征,碳含量和热值与煤接近,是煤粉和焦炭理想的替代原料。本文系统介绍了生物炭在炼焦、烧结、高炉炼铁中的潜在利用途径,并进一步聚焦生物炭应用于高炉炼铁时所需具备的理化特性,阐述了生物炭碱金属、强度、粒度与比表面积在替煤代焦时的影响及机理。针对碱金属降低焦炭强度等问题,介绍了酸洗等脱矿方法降低生物炭碱金属含量;针对生物炭机械强度差难以入炉问题,总结了焦炭强度形成机理和生物炭成型增强工艺;针对生物炭导致炼焦煤混合物流动性变差问题,通过调控生物炭粒度和比表面积以降低对焦炭的负面影响。最后,总结了生物炭替代煤粉和焦炭高炉炼铁的国内外进展及预期CO_(2)减排效果。通过分析生物炭替煤代焦目前工业应用中存在的挑战以及生命周期评价的相关研究情况,为未来钢铁行业实现碳中和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生物炭 高炉炼铁 替煤代焦 二氧化碳 碳中和 生命周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改质和酸浸从炼钢粉尘中分离锌的研究
8
作者 王鑫 张羽堂 +2 位作者 蒋刘东 苑瑞圆 杜传明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159,共8页
炼钢粉尘是冶金工业产生的固废之一,富含Zn元素,如何将其资源化利用对冶金工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炼钢粉尘中Zn主要以ZnFe_(2)O_(4)形式存在,其结构稳定难以破坏,本研究采用CaO焙烧改质,将ZnFe_(2)O_(4)转化为ZnO,再通过稀盐... 炼钢粉尘是冶金工业产生的固废之一,富含Zn元素,如何将其资源化利用对冶金工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炼钢粉尘中Zn主要以ZnFe_(2)O_(4)形式存在,其结构稳定难以破坏,本研究采用CaO焙烧改质,将ZnFe_(2)O_(4)转化为ZnO,再通过稀盐酸选择性浸出Zn元素;探究了CaO改质、pH值、温度、固液比对改质炼钢粉尘中Zn等元素溶出的影响规律。CaO改质可有效地将ZnFe_(2)O_(4)转化为Ca_(2)Fe_(2)O_(5)和易于溶解的ZnO,从而提高了Zn的溶出率,并且使Fe元素难以溶解;随着pH值的降低改质粉尘中主要元素的浸出率都升高;提高温度和降低固液比都有利于Zn的浸出,并且温度升高会抑制Si的浸出。在pH=3、温度50℃、固液比1:25的条件下,Zn浸出率为72.73%,而Fe不溶出,实现了Zn的选择性浸出,同时提高了浸出效率。浸出后,浸出液可通过电解沉积回收金属Zn;浸出渣主要由Ca_(2)Fe_(2)O_(5)组成,可作为冶金熔剂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钢粉尘 酸浸 锌回收 ZnFe_(2)O_(4) CaO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OES法测定钒的光谱干扰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少娜 靳星 +5 位作者 刘彪 赵备备 李兰杰 李明 杜浩 张懿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283-2288,共6页
钒是重要的稀缺资源和重要战略金属,在自然界中往往以次要矿物相形式与多种复杂金属共伴生存在。采用PE Optima 7300V,在仪器入射功率1 300 W、观测高度15 mm、雾化气流量0.65 L·min^-1条件下研究了常见钒共伴生元素对电感耦合等... 钒是重要的稀缺资源和重要战略金属,在自然界中往往以次要矿物相形式与多种复杂金属共伴生存在。采用PE Optima 7300V,在仪器入射功率1 300 W、观测高度15 mm、雾化气流量0.65 L·min^-1条件下研究了常见钒共伴生元素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OES)法测定钒含量时谱线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 Al, Mo, Ti, Cr, Ni对V的六条推荐谱线测定均会产生显著影响,且V测定相对误差与对应元素/V(质量比)基本呈线性关系。其中,微量Al的存在即会导致V 309.31 nm谱线产生剧烈变化,其次是Mo,当Mo/V>0.89, Mo/V>5.98,将分别导致290.88和292.402 nm谱线出现±5%以上的相对误差,且Mo存在条件下V 270.093 nm谱线亦不稳定;当Ti/V>5.98, Cr/V>10.33, Cr/V>13.6及Ni/V>13.56时, 311.07, 290.88, 270.093和310.23 nm谱线测量结果相对误差分别达±5%以上。综合以上影响及谱线稳定性,当含钒原料中无Ti时,可采用较稳定的311.07 nm谱线,含Ti时可采用310.23 nm谱线。在光谱仪最佳工作条件下,利用该方法测定了钒钛磁铁矿、石煤、含钒催化剂等典型含钒原料中的钒含量,其检出限在310.23 nm为0.054 mg·L^-1, 311.07 nm为0.194 mg·L^-1,加标回收率为93.4%~103.1%,相对标准偏差0.59%。与硫酸亚铁铵滴定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基本吻合,相对误差在±4.34%以下。该方法简便快捷,精密度和准确度高,适用于含钒原料中钒含量测定的科研及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钒钛磁铁矿 石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箱型钢梁-柱新型连接节点抗震性能
10
作者 史雨安 徐若瀚 +4 位作者 李平昌 李正荣 崔凯禹 刘纲 梁宇佳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5-402,共8页
针对装配式箱型钢梁-柱的连接问题,提出了一种盖板箱型槽孔削弱装配式新型节点。通过2个足尺模型试验,分析该新型节点的破坏机理与抗震性能,并用试验结果检验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节点的不同参数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 针对装配式箱型钢梁-柱的连接问题,提出了一种盖板箱型槽孔削弱装配式新型节点。通过2个足尺模型试验,分析该新型节点的破坏机理与抗震性能,并用试验结果检验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节点的不同参数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提出的新型节点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塑性铰出现在槽孔削弱处,防止了脆性破坏;槽孔长度变化对节点抗震性能影响较小,但当槽孔向柱端靠近或槽孔宽度扩大时,均会造成节点的承载能力和耗能性能降低。因此,建议将槽孔削弱区设置在距离盖板较远的位置,并尽可能缩减槽孔的长度和宽度;盖板厚度变化主要影响节点的刚度与总耗能,提高盖板厚度均会使总耗能增长,建议将加强盖板设置为短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钢结构 箱型节点 抗震性能 拟静力试验 数值模拟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盐源混合铜矿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虎 罗红莹 +1 位作者 陆宽伟 张英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57-763,共7页
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XRD、MLA矿物检测软件对四川盐源混合铜矿的物质组成、赋存状态、嵌布特性、粒度特征、解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中的主要有价金属是铜,含量为1.05%,主要赋存于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孔雀石... 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XRD、MLA矿物检测软件对四川盐源混合铜矿的物质组成、赋存状态、嵌布特性、粒度特征、解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中的主要有价金属是铜,含量为1.05%,主要赋存于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孔雀石中,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和长石,其次为方解石、绿泥石;主要矿物的粒度均小于20μm,其中-9.6μm粒级的金属含量为0.3%,矿物单体解离度差;主要的铜矿物与脉石矿物共生紧密,仅仅利用常规手段难以达到良好的经济指标。基于上述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采用一粗两精两扫的强化浮选流程、集中处理部分中矿的方案进行闭路试验,获得铜精矿铜品位达19.12%,回收率达79.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铜矿 工艺矿物学 微细粒嵌布 强化浮选 四川盐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耐磨钢焊接接头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磊磊 董雪娇 +3 位作者 尹晶晶 余腾义 王敏莉 陈述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5-59,共5页
采用混合气体保护焊,H08Mn2Si、ER80Q焊丝分别对8 mm厚的高强度耐磨钢板进行了焊接。对斜Y型坡口试板进行了焊接试验,以检测焊接接头的开裂敏感性;进行了平板对焊试验,检验了焊接接头的低倍形貌、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硬度分布。结果表... 采用混合气体保护焊,H08Mn2Si、ER80Q焊丝分别对8 mm厚的高强度耐磨钢板进行了焊接。对斜Y型坡口试板进行了焊接试验,以检测焊接接头的开裂敏感性;进行了平板对焊试验,检验了焊接接头的低倍形貌、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硬度分布。结果表明:耐磨钢焊接性能较好,采用H08Mn2Si和ER80Q焊丝焊接的接头均无缺陷。焊缝区显微组织主要为马氏体、贝氏体和铁素体;析出相主要为碳化钛和氮化钛,两者的形态有明显差异,主要存在于热影响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磨钢 混合气体保护焊 开裂敏感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某低品位微细粒氧化金矿非氰浸出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福林 杨晓军 +2 位作者 文永才 王志杰 黄延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50,共5页
对金品位为2.02g/t的某低品位氧化微细粒金矿开展了全泥浸出提取金的试验研究。优选出非氰浸出剂CC-1,确定了相应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开展了3个粒级柱浸试验,对柱浸含金溶液进行了活性炭吸附试验,研究表明该矿石适宜于利用非氰浸出剂CC-... 对金品位为2.02g/t的某低品位氧化微细粒金矿开展了全泥浸出提取金的试验研究。优选出非氰浸出剂CC-1,确定了相应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开展了3个粒级柱浸试验,对柱浸含金溶液进行了活性炭吸附试验,研究表明该矿石适宜于利用非氰浸出剂CC-1堆浸回收金。矿石磨至-200目占80%、矿浆液固比2:1、石灰用量3000 g/t原矿、CC-1浓度0.10%、浸出时间30 h条件下金浸出率92.75%;在石灰用量3000 g/t、CC-1浓度0.10%、浸出时间10 d时-10 mm矿样Au浸出率92.46%,浸出时间15 d时-20 mm及-30 mm矿样Au浸出率分别为91.49%、89.24%。采用CC-1作为浸出剂的含Au溶液活性炭吸附率为95.72%~97.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 氧化金矿 非氰浸出 活性炭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西某钒钛铁精矿提质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福林 文永才 +3 位作者 王志杰 黄延 黄立雨 李硕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7-79,84,共4页
对攀西某钒钛铁精矿进行了提质技术研究。采用脱磁、0.074 mm预先筛分分级、粗粒级再磨(磨矿细度-0.074 mm粒级占92.85%)-磁选、细粒级直接磁选的分磨分选工艺,可使提质后铁精矿TFe品位提高3.19个百分点、SiO2+Al2O3+MgO含量降低3.91个... 对攀西某钒钛铁精矿进行了提质技术研究。采用脱磁、0.074 mm预先筛分分级、粗粒级再磨(磨矿细度-0.074 mm粒级占92.85%)-磁选、细粒级直接磁选的分磨分选工艺,可使提质后铁精矿TFe品位提高3.19个百分点、SiO2+Al2O3+MgO含量降低3.91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铁精矿 提质 工艺矿物学 预先分级 再磨 磁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固态相变贝氏体道岔钢滚动磨损与接触疲劳行为研究
15
作者 李鹏 姚鑫宇 +4 位作者 王梁 汪渊 丁昊昊 张群莉 王文健 《表面技术》 2025年第17期150-161,共12页
目的 探讨激光固态相变提升贝氏体道岔钢耐磨性能和抗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的可行性。方法 首先,对贝氏体道岔钢进行激光固态相变处理,分析激光固态相变后贝氏体道岔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然后,利用MJP-30A型滚动接触疲劳试验机开展滚动... 目的 探讨激光固态相变提升贝氏体道岔钢耐磨性能和抗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的可行性。方法 首先,对贝氏体道岔钢进行激光固态相变处理,分析激光固态相变后贝氏体道岔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然后,利用MJP-30A型滚动接触疲劳试验机开展滚动接触模拟试验,分析激光固态相变对贝氏体道岔钢磨损与接触疲劳演变规律的影响。最后,讨论激光固态相变处理贝氏体道岔钢的滚动接触疲劳损伤机理。结果 经激光固态相变处理后,形成了板条状马氏体为主的相变硬化区和回火马氏体为主的回火软化区,相变硬化区的表面硬度为503HV0.2~549HV0.2,相较于基体提升了14.3%,回火软化区的表面硬度为451HV0.2~482HV0.2,与基体接近。与未处理贝氏体相比,激光固态相变贝氏体的磨损率降低了83.4%,耐磨性显著提升。此外,裂纹扩展结果表明,未处理贝氏体试样以网状损伤为主,激光固态相变贝氏体试样以单条裂纹损伤为主,当裂纹穿过激光固态相变产生的马氏体层到达基体区域时,裂纹发生偏折,以大角度向基体内部扩展。结论 通过激光固态相变可以提升贝氏体道岔钢的耐磨损和抗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相变硬化区的抗疲劳性能最优,回火软化区次之,未处理贝氏体试样的抗疲劳性能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道岔钢 激光固态相变 相变硬化 回火软化 磨损 接触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10钢在元素硫沉积环境中的腐蚀过程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蔡晓文 戈磊 +1 位作者 黄富 史志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2-407,430,共7页
实验模拟了普光气田元素硫沉积环境,利用SEM、EDS等技术研究了腐蚀产物膜的截面元素分布及腐蚀产物膜的形貌和成分,分析了P110钢在该环境中的腐蚀过程。结果表明:P110钢首先发生氧化腐蚀,进而发生硫化腐蚀。由于含硫离子对P110钢腐蚀电... 实验模拟了普光气田元素硫沉积环境,利用SEM、EDS等技术研究了腐蚀产物膜的截面元素分布及腐蚀产物膜的形貌和成分,分析了P110钢在该环境中的腐蚀过程。结果表明:P110钢首先发生氧化腐蚀,进而发生硫化腐蚀。由于含硫离子对P110钢腐蚀电位的影响,Cl-表现出较强的侵蚀性,它借助硫化物膜向腐蚀产物膜的内层扩散,并在基体界面发生点蚀。同时,S2-通过腐蚀产物膜向内扩散,在氧化物膜与硫化物膜之间形成新的硫化物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硫 硫沉积 歧化反应 液相 点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用贝氏体钢轨组织和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沈金强 李大东 栾道成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9-121,127,共4页
对新型实验贝氏体钢轨的力学性能、显微组织进行研究,对比热轧状态和热处理回火状态下钢轨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变化,探讨了该实验钢轨对缺口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该新型实验贝氏体钢轨在室温下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并具有较高... 对新型实验贝氏体钢轨的力学性能、显微组织进行研究,对比热轧状态和热处理回火状态下钢轨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变化,探讨了该实验钢轨对缺口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该新型实验贝氏体钢轨在室温下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并具有较高塑韧性,缺口敏感性低。热轧和回火的试验贝氏体钢轨显微组织为贝氏体+马氏体-奥氏体岛(B+M-A组织),贝氏体呈针、杆状形态分布,属上贝氏体。300℃回火后钢轨塑韧性有所提高,缺口敏感性降低,组织中M-A组织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 钢轨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缺口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钛白氧化反应器结疤问题分析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艾然 陆平 +4 位作者 夏建辉 李冬勤 郭杰 杜明 董立春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99-1508,共10页
氯化钛白生产工艺的核心是TiCl4氧化反应器,而内部关键部位的结疤问题显著影响其长周期稳定生产。通过对工业氯化钛白氧化反应器疤料的分析与表征,探究了氧化反应器关键位置的结疤原因,进而使用ANSYSFluent软件对实际运行工况条件下的... 氯化钛白生产工艺的核心是TiCl4氧化反应器,而内部关键部位的结疤问题显著影响其长周期稳定生产。通过对工业氯化钛白氧化反应器疤料的分析与表征,探究了氧化反应器关键位置的结疤原因,进而使用ANSYSFluent软件对实际运行工况条件下的氧化反应器内部流场和壁面温度进行了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反应器壁面温度、内部流场等因素对反应器的结疤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提高反应器关键位置壁面温度,能够显著改善结疤现象,为防止KCl和AlCl3添加剂的沉积,反应器热氧区和TiCl4进料环的壁面温度应分别高于770和178℃;而为避免新生成的TiO2在反应器内表面的聚集,应减小或消除回流区,使得新生成的TiO2尽快通过反应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计算流体力学 氯化钛白 氧化 防结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法提钒尾渣的浮选脱硫试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曾冠武 郝建璋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9-55,共7页
根据钙法提钒尾渣的矿物特性,采用浮选法分离其中的石膏以实现脱硫,分别考察了矿浆pH、矿浆液固比、捕收剂添加量及浮选中水循环次数等因素对浮选指标的影响,并进行了理论分析,确定了钙法提钒尾渣浮选脱硫的优选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 根据钙法提钒尾渣的矿物特性,采用浮选法分离其中的石膏以实现脱硫,分别考察了矿浆pH、矿浆液固比、捕收剂添加量及浮选中水循环次数等因素对浮选指标的影响,并进行了理论分析,确定了钙法提钒尾渣浮选脱硫的优选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矿浆pH为7、矿浆液固比为5∶1、捕收剂添加量为0.6~0.8 kg/t的条件下,可获得w(S)低于0.3%、w(Fe)约为34%的富铁料,S脱除率可达95%,Fe回收率约为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法 提钒尾渣 浮选 脱硫 石膏 富铁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法提钒废水除锰并制备高纯碳酸锰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晓东 张衡 彭碧君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3-297,共5页
采用化学沉淀法脱除钙法提钒废水中的锰同时制备高纯碳酸锰。先将提钒废水pH调至5.5左右再进行除钙处理,当n((NH_(4))_(2)C_(2)O_(4))∶n(Ca_(2+))=0.95时,有效除钙率(实际除钙率/理论除钙率)最高(90.7%)。再向废水中加入碳酸氢铵溶液... 采用化学沉淀法脱除钙法提钒废水中的锰同时制备高纯碳酸锰。先将提钒废水pH调至5.5左右再进行除钙处理,当n((NH_(4))_(2)C_(2)O_(4))∶n(Ca_(2+))=0.95时,有效除钙率(实际除钙率/理论除钙率)最高(90.7%)。再向废水中加入碳酸氢铵溶液进行沉淀,并调节废水pH为6.8-7.2,在n(NH_(4)HCO_(3))∶n(Mn^(2+))=1.9、搅拌转速为700 r/min的条件下反应60 min制得碳酸锰。废水中锰去除率达94.5%,制得的碳酸锰产品锰品味(锰的质量分数)达44.2%,其杂质含量达到软磁铁氧体用碳酸锰(HG/T 2836—2011)Ⅱ型一等品的要求,实现了提钒废水中锰的资源化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法提钒 含锰废水 除锰 碳酸锰 化学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