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磺必利或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观察及对体质量、糖脂代谢、内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45
1
作者 徐勇 蒋志锋 +1 位作者 何泽民 胡庭刚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观察氨磺必利或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及对体质量、糖脂代谢、内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 目的观察氨磺必利或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及对体质量、糖脂代谢、内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分及治疗后总有效率,并且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体质量、糖脂代谢指标、内分泌指标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PANSS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病理症状评分、总分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氨磺必利组阴性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利培酮组(P<0.01)。治疗8周后,氨磺必利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较治疗前均无明显改变(P>0.05),而利培酮组体质量指数、FBG、TC、TG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明显高于氨磺必利组(P<0.05或P<0.01)。治疗8周后,两组泌乳素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1),且氨磺必利组低于利培酮组(P<0.01)。氨磺必利组治疗前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 3)无明显改变(P>0.05),利培酮组治疗8周后T 3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低于氨磺必利组(P<0.05)。结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总体疗效相当,但氨磺必利对患者阴性症状疗效更佳,且对体质量、糖脂代谢及内分泌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氨磺必利 利培酮 体质量 空腹血糖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戊酸钠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临床效果及对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余艳 蒋志锋 +1 位作者 罗锐 董铭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8期38-42,共5页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分、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97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联合...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分、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97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联合组56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采用碳酸锂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RM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Wisconsin卡片分类测验(WCST)、持续性操作测验(CPT)、Hopkins词语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R)评分,并观察随访期间躁狂发作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BRMS和PANSS评分呈下降趋势,并于治疗1个月后达到最低值;联合组治疗2周、1个月后的BRMS和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WCST、CPT和HVLT-R评分呈上升趋势,并于治疗1个月后达到峰值;联合组治疗2周、1个月后的WCST、CPT和HVLT-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联合组躁狂发作次数较对照组少(P<0.05)。两组住院次数、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效果佳,控制兴奋躁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丙戊酸钠 碳酸锂 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 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氮平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执行功能及PSP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余艳 蒋志锋 +1 位作者 罗锐 董铭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4期44-48,共5页
目的观察比较奥氮平与氟哌啶醇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执行功能及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6月经临床确诊的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A组(n=44)和B组(n... 目的观察比较奥氮平与氟哌啶醇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执行功能及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6月经临床确诊的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A组(n=44)和B组(n=41),A组给予奥氮平片治疗,B组给予氟哌啶醇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PSP评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分、生活质量与满意程度评估问卷(Q-LES-Q)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1)。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SP和Q-LES-Q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且A组PANSS评分下降较B组更为显著,PSP和Q-LES-Q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P<0.01)。治疗后,两组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均较治疗前降低,完成分类数、总正确数较治疗前上升,且A组各项WCST评分变化较B组更为显著(P<0.05,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整体效果优于氟哌啶醇,奥氮平更有助于改善患者阴性症状、执行功能,提高其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奥氮平 氟哌啶醇 执行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受体阻断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薛李 田宏 王丽霞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3期282-284,共3页
β-受体阻断剂作为经典的临床药物,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本文对近年来β-受体阻断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并且对其临床应用要点进行了全面的梳理.
关键词 Β-受体阻断药 心血管疾病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