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完全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左外叶肝细胞癌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1
1
作者 熊勇 王何斌 +3 位作者 刘德钦 陈建勋 刘建平 孙昌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735-738,共4页
目的探索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左外叶肝细胞癌(HCC)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左外叶HCC且行完全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LLLR)的患者25例与同时期的另外25例行开... 目的探索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左外叶肝细胞癌(HCC)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左外叶HCC且行完全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LLLR)的患者25例与同时期的另外25例行开腹左肝外叶切除(OLLR)的HCC患者进行病例配对分析。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LLLR组与OLLR组在手术时间、术中输血例数、R0切缘例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在术中出血量[(216.40±15.39)d vs(273.20±16.65)d]、平均住院时间[(6.92±0.28)d vs(10.32±0.52)d]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0%vs 48%)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LLR组与OLLR组在1、3年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LLLR与OLLR治疗左外叶HCC相比,不仅远期效果相似,而且在手术出血量、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腹腔镜检查 肝切除术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胰腺区域分步微创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熊勇 王何斌 +3 位作者 刘德钦 陈建勋 刘建平 孙昌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533-536,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予以围胰腺区域分步微创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诊治的SAP患者110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予以围胰腺区域分步微创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诊治的SAP患者110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行围胰腺区域分步微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近期疗效、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实验室指标[血清淀粉酶(AMS)、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研究组的近期显效率、有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1665、4.9865、5.6357,P值均<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和出院时的AMS、WBC、血氧饱和度(Sp O2)、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t值分别13.6585、13.4698、12.0566、14.6856、13.8869,出院时t值分别12.8946、14.2683、13.8963、14.8989、13.0986,P值均<0.05);两组患者术后1 d的W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984,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和出院时的AMS、WBC、Sp O2、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较术后1 d发生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研究组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病死率和并发症(胸腔积液、呼吸困难、假阳性囊肿、创口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6985,P=0.042,χ2值分别为8.3968、5.6357、4.0673、4.0371、4.4071,P值均<0.05)。结论围胰腺区域分步微创治疗SAP患者疗效显著,且可积极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肝样癌1例 被引量:5
3
作者 孙妍 周平 张奕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9-180,共2页
患者.女性.37岁。因中上腹疼痛伴上腹包块2个月,近期有消瘦及纳差症状2007年1月在我院就诊。查体:剑下中上腹扪及10.0cm×8.0cm包块,质硬.上界不清.下及右界清楚,表面不光滑。包块触痛不明显,不活动。B超:肝脏:大小形... 患者.女性.37岁。因中上腹疼痛伴上腹包块2个月,近期有消瘦及纳差症状2007年1月在我院就诊。查体:剑下中上腹扪及10.0cm×8.0cm包块,质硬.上界不清.下及右界清楚,表面不光滑。包块触痛不明显,不活动。B超:肝脏:大小形态正常,包膜光滑,实质回声均匀。肝静脉走行正常,门静脉不扩张。胆囊:大小正常.壁不厚,胆汁清.腔内未见结石。肝外胆管未见扩张。胰腺:形态不规则,未探及正常的胰头、体回声.代之以范围约7.5cm×4.0cm×6.5cm的稍弱回声团.边界可认.形态不规则,内回声欠均匀,脾静脉及肝动脉位于其中,显示清楚;胰尾主胰管似稍增宽,见稍弱回声团,约10.0cm×10.0cm×7.0cm,形态欠规则,边界可认。胰后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近汇合处及门脉主干近起始部内均见稍弱回声充填。脾脏:肋间厚度4.9cm,长径10.8cm,轮廓清楚,脾门切迹清晰可见.实质回声无变化,胰后脾静脉稍增宽,内径0.9cm。腹腔:盆腔内探及少量游离液性暗区。CT:胰腺头、体、尾散在大小不等的不规则状密度减低影,增强扫描上述密度减低影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肝样癌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MTHFD2靶向miR-2116-3p对肝癌Huh-7细胞变迁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茂辉 冉恒泉 +2 位作者 王何斌 刘德钦 李劲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9-76,共8页
目的目前环状RNA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基因2(circMTHFD2)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与miR-2116-3p的关系尚不清楚。文中研究circMTHFD2、miR-2116-3p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ircMTHFD2是否靶向miR-2116-3p调控肝癌细胞恶性... 目的目前环状RNA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基因2(circMTHFD2)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与miR-2116-3p的关系尚不清楚。文中研究circMTHFD2、miR-2116-3p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ircMTHFD2是否靶向miR-2116-3p调控肝癌细胞恶性生物行为。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肝胆科接受手术的47例肝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邻近正常肝组织)。RT-qPCR检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ircMTHFD2和miR-2116-3p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根据转染情况分为:si-NC组(转染si-NC)、si-circMTHFD2组(转染si-circMTHFD2)、pcDNA组(转染pcDNA)、pcDNA-circMTHFD2组(转染pcDNA-circMTHFD2)、miR-NC组(转染miR-NC)、miR-2116-3p组(转染miR-2116-3p)、si-circMTHFD2+anti-miR-NC组(共转染si-circMTHFD2和anti-miR-NC)、si-circMTHFD2+anti-miR-2116-3p组(共转染si-circMTHFD2和anti-miR-2116-3p),未经转染处理的Huh-7细胞记为NC组。CCK-8法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Huh-7细胞增殖;划痕愈合实验检测Huh-7细胞迁移;Transwell实验检测Huh-7细胞侵袭。构建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再次分为:miR-NC+WT-circMTHFD2组(共转染miR-NC和WT-circMTHFD2)、miR-2116-3p mimics+WT-circMTHFD2组(共转染miR-2116-3p mimics和WT-circMTHFD2)、miR-NC+MUT-circMTHFD2组(共转染miR-NC和MUT-circMTHFD2)、miR-2116-3p mimics+MUT-circMTHFD2组(共转染miR-2116-3p mimics和MUT-circMTHFD2)。双荧光素酶实验和RT-qPCR分析circMTHFD2对miR-2116-3p的靶向调控作用。结果肝癌组织中circMTHFD2表达(4.75±0.35)较癌旁组织(1.00±0.08)显著升高(P<0.05),miR-2116-3p表达较癌旁组织显著降低(P<0.05)。si-circMTHFD2组Huh-7细胞活力、克隆形成数与si-NC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si-circMTHFD2组Huh-7细胞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N-cadherin蛋白表达与si-NC组、NC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与si-NC组、NC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miR-2116-3p mimics+WT-circMTHFD2组Huh-7细胞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较miR-NC+WT-circMTHFD2组显著下降(P<0.05)。pcDNA-circMTHFD2组Huh-7细胞miR-2116-3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pcDNA组(P<0.05);si-circMTHFD2组Huh-7细胞miR-2116-3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si-NC组(P<0.05)。结论肝癌组织中circMTHFD2表达上调,miR-2116-3p表达下调,circMTHFD2靶向miR-2116-3p调控肝癌细胞Huh-7增殖、迁移和侵袭。抑制circMTHFD2/miR-2116-3p途径是肝癌的潜在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MTHFD2 肝癌 miR-2116-3p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微波消融术对原发性小肝癌患者预后、血清VEGF及MMPs影响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邱福会 平美花 +1 位作者 肖昌倩 王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3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CT微波消融术对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预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的影响。方法选择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和泸州市中医院2013年1月至2015... 目的探讨CT微波消融术对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预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的影响。方法选择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和泸州市中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1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手术组(40例)和微波消融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无瘤生存率、肝功能、血清VEGF和MMPs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年、2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微波消融组患者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手术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手术组患者ALT和AST水平均显著高于微波消融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高于正常水平。治疗后第1天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急剧下降(P<0.05),治疗后第7天血清VEGF水平升高并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第30天血清VEGF水平显著降低并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第1天、7天、30天,微波消融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手术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2、MMP-9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微波消融组患者血清MMP-2、MMP-9水平均显著低于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手术治疗相比,CT微波消融术可显著改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预后,降低血清VEGF和MMPs水平,患者肝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生存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微波消融术 原发性小肝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