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环境下基坑支撑梁爆破拆除 被引量:10
1
作者 蒋成荣 唐春海 +1 位作者 蒙少明 覃翔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1-114,共4页
南宁市新民路43号危旧房改造项目2号楼基坑支撑梁的爆破拆除,采用预埋孔的方法,无需钻孔,避免了钻孔噪声,提高了整个爆破施工的工作效率;精心设计单孔装药量,并采用全覆盖方式严格控制爆破飞石,杜绝了爆破飞石危害。爆破网路采用孔内高... 南宁市新民路43号危旧房改造项目2号楼基坑支撑梁的爆破拆除,采用预埋孔的方法,无需钻孔,避免了钻孔噪声,提高了整个爆破施工的工作效率;精心设计单孔装药量,并采用全覆盖方式严格控制爆破飞石,杜绝了爆破飞石危害。爆破网路采用孔内高段位毫秒延时雷管、孔外低段位毫秒延时雷管的逐孔起爆技术,根据支撑结构的特点设计起爆顺序,有效降低了爆破振动,同时施工进度也明显加快,爆破质量及经济效益也获得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支护结构 爆破振动 起爆网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林西水头萤石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过程 被引量:32
2
作者 张寿庭 曹华文 +3 位作者 郑硌 马莹 方乙 邹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1-40,共10页
内蒙古林西县水头大型萤石矿床位于索伦—林西缝合带北侧,产于二叠系火山-沉积岩中,矿体主要受NNE向断裂破碎带控制。文中从流体包裹体和H-O-S同位素研究出发,讨论了该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演化与成矿过程。萤石中主要发育液相H2O包裹体... 内蒙古林西县水头大型萤石矿床位于索伦—林西缝合带北侧,产于二叠系火山-沉积岩中,矿体主要受NNE向断裂破碎带控制。文中从流体包裹体和H-O-S同位素研究出发,讨论了该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演化与成矿过程。萤石中主要发育液相H2O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40~220℃,盐度变化于0.4%~2.8%NaCleqv,密度平均为0.87g/cm3。包裹体成分以H2O为主,其次为CO2、H2,含有CH4、C2H6和C3H6等有机组分。成矿流体属中低温、低盐度、中低密度的NaCl-H2O体系。成矿流体的δDH2O-SMOW值为-140.1‰^-120.5‰,δ18 OH2O-SMOW值为-6.7‰~2.3‰,主体属大气降水热液;矿石中黄铁矿的δ34S值为1.2‰~3‰,指示硫的来源可能与岩浆活动有间接联系。综上推断,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被加热的大气降水和地下水,水-岩反应很可能是萤石沉淀的主要机制,矿床属断裂控矿、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萤石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成矿流体 萤石矿床 林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林西萤石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56
3
作者 曹华文 张寿庭 +4 位作者 高永璋 马莹 曾昭法 高峰 邹灏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内蒙古林西县萤石矿产资源丰富,已知萤石矿床(点)68处。萤石矿床产出于中生界火山-沉积岩地层中,矿体主要受近 SN 向或 NNE 向断裂破碎带控制。为了研究水头地区萤石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和成矿机理,文章对矿床稀土元素进行了分析。结... 内蒙古林西县萤石矿产资源丰富,已知萤石矿床(点)68处。萤石矿床产出于中生界火山-沉积岩地层中,矿体主要受近 SN 向或 NNE 向断裂破碎带控制。为了研究水头地区萤石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和成矿机理,文章对矿床稀土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萤石和方解石的稀土元素总量(∑REE)为4.37-159μg/g, LREE/HREE比值为0.24-1.80,δEu =0.57-1.60,具弱Ce负异常(0.81-0.98)特征, Y/Ho比值为21-78,平均41。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REE值及LREE/HREE比值均逐渐减小,晚阶段萤石具有重新活化、重结晶的特征。结合赋矿地层及矿区外围花岗岩体REE特征分析,认为其成矿流体迁移距离较远,稀土元素和成矿元素可能来自下伏高F地体和含Ca赋矿火山-沉积地层,为热液成因-破碎带充填交代型萤石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头萤石矿 地质特征 稀土元素 矿床成因 内蒙古林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的Li_(4-3x)Eu_x(MoO_4)_2微晶及其发光性能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涛 梁鸿霞 +6 位作者 周婷 钟诚 冯弘 刘梦娇 赖欣 毕剑 高道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6-191,共6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Li4-3xEux(MoO4)2系列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分析(FL)对产物的微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分析。XRD分析表明,制备的Li4-3xEux(MoO4)2微晶均为白钨矿四方结构。SEM结果显示:随着x的...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Li4-3xEux(MoO4)2系列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分析(FL)对产物的微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分析。XRD分析表明,制备的Li4-3xEux(MoO4)2微晶均为白钨矿四方结构。SEM结果显示:随着x的增大,Li4-3xEux(MoO4)2微晶的晶粒尺寸相应减小,在0.2~0.5μm之间变化。荧光分析结果表明:源于Eu3+的5D0→7F2和5D0→7F1电荷转移的592 nm和614 nm的特征发射峰显现明显,后者的发射强度远远大于前者。随着x的增大,样品中Eu3+的两个特征发射峰的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x=1.0时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4-3xEux(MoO4)2微晶 水热法 制备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微硅粉的提纯与应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孙宁 李俊翰 +3 位作者 杨绍利 罗金华 彭富昌 马兰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11,共5页
微硅粉是工业冶炼金属硅及硅铁合金的副产物,具有颗粒细小、质量轻、比表面积大、火山灰活性强、耐火度高等优良的理化性能,已由工业废弃物逐渐转变成为一种重要的材料,被广泛应用在混凝土、水泥、耐火材料等行业。微硅粉的主要成分是... 微硅粉是工业冶炼金属硅及硅铁合金的副产物,具有颗粒细小、质量轻、比表面积大、火山灰活性强、耐火度高等优良的理化性能,已由工业废弃物逐渐转变成为一种重要的材料,被广泛应用在混凝土、水泥、耐火材料等行业。微硅粉的主要成分是无定形二氧化硅,二氧化硅的品位决定了产品的质量,质量决定其经济效益和应用领域。要提高微硅粉的经济附加值和潜在使用价值,就需要去除微硅粉中的金属氧化物和游离碳等杂质,提高二氧化硅的品位。因此,对微硅粉的提纯技术进行开发与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微硅粉的提纯和应用研究现状作了重点阐述,指出了微硅粉综合利用的发展方向和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硅粉 提纯 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东褐煤提取腐植酸工艺的优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普蓉 徐国印 +1 位作者 戴惠新 刘昌庚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67,共6页
选择影响褐煤提取腐植酸过程的主要因素(搅拌时间、碱液浓度和温度)作为优化对象,应用Box-Benhnken的中心复合设计(CCD)和高等数学知识获得了可以用来预测响应值(提取率)的数学模型,模型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与... 选择影响褐煤提取腐植酸过程的主要因素(搅拌时间、碱液浓度和温度)作为优化对象,应用Box-Benhnken的中心复合设计(CCD)和高等数学知识获得了可以用来预测响应值(提取率)的数学模型,模型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与适应性.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主要工艺条件,最佳工艺条件是:搅拌时间为82.32min,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0.94mol/L,提取温度为65.83℃,由预测模型获得的最大提取率为82.19%.在预测的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实际实验,获得了与预测值相近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提取 腐植酸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木树皮对Cr(Ⅵ)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伍斌 郑毅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1-14,60,共5页
采用废弃的辣木树皮,经加工处理后用于吸附去除水溶液中的Cr(Ⅵ),研究考察了辣木皮粉的用量、吸附时间、pH值、吸附温度、Cr(Ⅵ)溶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量随着pH值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吸附温... 采用废弃的辣木树皮,经加工处理后用于吸附去除水溶液中的Cr(Ⅵ),研究考察了辣木皮粉的用量、吸附时间、pH值、吸附温度、Cr(Ⅵ)溶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量随着pH值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吸附温度的提高而增大;辣木皮粉用量增加,吸附去除率提高;Cr(Ⅵ)溶液初始浓度增大,单位吸附量增加,吸附去除率下降。适宜的吸附条件为:辣木皮粉用量4.0 g/L,溶液初始浓度为20 mg/L,pH值1,温度30℃,吸附时间4 h,Cr(Ⅵ)吸附去除率可达97.3%。研究表明,辣木皮粉对水中Cr(Ⅵ)有良好的吸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 树皮 生物吸附剂 六价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拟开采技术的地下矿山三维可视化生产计划编制 被引量:5
8
作者 蒋成荣 彭平安 王李管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2-156,共5页
生产计划编制是地下矿山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核心决策任务。针对传统生产计划编制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周期长、多部门交叉衔接难度大等诸多难题,提出基于模拟开采技术的三维可视化生产计划编制方法,阐述了其相关原理和算法,并以北洺河铁... 生产计划编制是地下矿山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核心决策任务。针对传统生产计划编制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周期长、多部门交叉衔接难度大等诸多难题,提出基于模拟开采技术的三维可视化生产计划编制方法,阐述了其相关原理和算法,并以北洺河铁矿为例,利用DIMINE平台,在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和生产路径的基础上,以实际开采模型和井巷工程模型为编排对象,根据输入的主要生产指标和当前生产现状为约束条件,在三维空间中通过模拟开采技术与人机交互相结合,完成了北洺河铁矿2014-2016年三年滚动计划的编制,并应用于生产组织和管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地下矿山生产计划编制工作效率,为矿山高效计划编制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计划 三维可视化 数字矿山 模拟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溪铜矿开采边界品位动态优化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蒋成荣 彭平安 王李管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3-77,共5页
边界品位对矿山而言是一个尤其重要的决策参数。我国的边界品位指标制定于计划经济时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现行的矿产工业指标越来越不能适应采矿工业的发展。沙溪铜矿具有埋藏深、储量大、品位低等特点,如何实现经济合理开采... 边界品位对矿山而言是一个尤其重要的决策参数。我国的边界品位指标制定于计划经济时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现行的矿产工业指标越来越不能适应采矿工业的发展。沙溪铜矿具有埋藏深、储量大、品位低等特点,如何实现经济合理开采,其中首要解决的便是边界品位的问题。鉴于此,提出以铜品位0.1%为边界圈定矿化域、进行地质统计学估值得到矿化域模型,从而得到矿石储量、平均品位与边界品位的关系的方法,随后提出以最大净现值为目标的边界品位动态优化数学模型和算法。最后,应用所提方法优化了沙溪铜矿边界品位,与原初步设计结果相比,使得矿山服务年限、回收金属量、总现金流量、总净现值都得到了显著提高。该方法对我国大量的储量大、品位低的地下矿床经济开采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品位 动态优化 矿化域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渣主要组分对其熔化特性及黏度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士举 胥有利 +1 位作者 谢金洋 胡敬飞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0-54,共5页
以攀枝花高钛型高炉渣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了高炉渣主要组分(CaO/SiO_2(二元碱度R2)、TiO_2、Al_2O_3、Mg O)对其半球点温度、流动温度及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炉渣主要组分对其半球点温度影响的大小顺序为:R2>TiO_2... 以攀枝花高钛型高炉渣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了高炉渣主要组分(CaO/SiO_2(二元碱度R2)、TiO_2、Al_2O_3、Mg O)对其半球点温度、流动温度及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炉渣主要组分对其半球点温度影响的大小顺序为:R2>TiO_2>Mg O>Al_2O_3;对流动温度的影响顺序为:Al_2O_3>R2>Mg O>TiO_2;对黏度的影响顺序为:R2>Al_2O_3>TiO_2>Mg O;随着碱度R2增加,熔化温度及黏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随着TiO_2含量的增加,熔化温度呈先升高后略有降低的趋势,黏度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随着Al_2O_3含量增加,半球点温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流动温度大致呈逐渐增大的趋势,黏度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随着MgO含量的增加,熔化温度有一定的降低,黏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钛型高炉渣 黏度 熔化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梅单宁为模板制备介孔氧化铝及其对水体中氟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成华 黄海波 +1 位作者 林海 廖学品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1-706,共6页
以杨梅单宁为模板,Al(NO3)3.9H2O为铝源制备了介孔Al2O3吸附材料,研究了介孔Al2O3对水体中氟的吸附特性。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所制备的Al2O3的晶形为γ-Al2O3。N2-吸附/脱附分析表明,γ-Al2O3存在明显的介孔结构。吸附实验发现,在酸性... 以杨梅单宁为模板,Al(NO3)3.9H2O为铝源制备了介孔Al2O3吸附材料,研究了介孔Al2O3对水体中氟的吸附特性。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所制备的Al2O3的晶形为γ-Al2O3。N2-吸附/脱附分析表明,γ-Al2O3存在明显的介孔结构。吸附实验发现,在酸性条件下介孔γ-Al2O3对氟的吸附量较高;介孔γ-Al2O3对水体中氟的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初始氟离子浓度为95mg·L-1、温度为303K时的平衡吸附量达到58.28mg·g-1,而温度为323K时的平衡吸附量达到68.27mg·g-1,而且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介孔γ-Al2O3对氟的吸附在前2h吸附较快,8h基本达平衡,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速度方程。介孔γ-Al2O3吸附氟达平衡后经5mmol·L-1的NaOH溶液解吸,能将吸附的氟全部解吸,解吸后的介孔γ-Al2O3对氟的吸附能力基本不变,表现出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单宁 模板 介孔Al2 O3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木籽对水中Cr(Ⅵ)的吸附机理及吸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伍斌 邹一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15年第4期576-580,共5页
本文研究了辣木籽对Cr(Ⅵ)液的吸附机理及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辣木籽吸附Cr(Ⅵ)是一个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单分子层吸附过程,Langmuir等温线方程对室温下辣木籽吸附Cr(Ⅵ)拟合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58。FTIR的结果表明位于2914 c... 本文研究了辣木籽对Cr(Ⅵ)液的吸附机理及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辣木籽吸附Cr(Ⅵ)是一个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单分子层吸附过程,Langmuir等温线方程对室温下辣木籽吸附Cr(Ⅵ)拟合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58。FTIR的结果表明位于2914 cm-1、2854 cm-1的-CH2-官能团和1754 cm-1处的C=O官能团是辣木籽吸附Cr(Ⅵ)的主要活性基团,这些活性基团与Cr(Ⅵ)发生络合反应而将其去除。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室温下辣木籽吸附Cr(Ⅵ)拟合结果最好,相关系数R2为0.9901;内扩散方程也能较好地描述吸附过程,相关系数R2为0.9417,说明吸附过程中内扩散是主要控制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籽 吸附机理 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渣流态化氯化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松利 朱奎松 +1 位作者 向俊一 黄攀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7-163,共7页
基于双流体模型,结合钛渣的物性参数,采用Fluent软件对钛渣流态化氯化过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模拟,通过不同的临界流化速度,对钛渣流态化氯化的流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race修正公式适合钛渣流态化氯化最小流化速度的计算;在最小... 基于双流体模型,结合钛渣的物性参数,采用Fluent软件对钛渣流态化氯化过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模拟,通过不同的临界流化速度,对钛渣流态化氯化的流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race修正公式适合钛渣流态化氯化最小流化速度的计算;在最小流化速度下,床层首先形成乳相,随着流化时间的延长,在中部形成小气泡;在完全流化速度下,床层首先经历节涌过程,然后进入完全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渣 流化床 临界流化速度 流动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作为V(Ⅲ)/V(Ⅳ)电解液添加剂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孝娥 崔旭梅 丁虎彪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62-1263,1326,共3页
为了提高V(Ⅲ)/V(Ⅳ)电解液的稳定性和电化学活性,采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紫外可见、静置观察等方法,研究了聚丙烯酸作为添加剂对电解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聚丙烯酸能提高电解液的稳定性且不影响电解液的吸光度;当添加量为... 为了提高V(Ⅲ)/V(Ⅳ)电解液的稳定性和电化学活性,采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紫外可见、静置观察等方法,研究了聚丙烯酸作为添加剂对电解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聚丙烯酸能提高电解液的稳定性且不影响电解液的吸光度;当添加量为0.3%时,电解液的电化学活性及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钒液流电池 电解液 添加剂 聚丙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氢电池负极材料V2Ti0.5Cr0.5Ni1-xMox(x=0.02~0.08)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同艳维 张雪峰 方民宪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8-152,共5页
为了改善镍氢电池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能,采用真空感应电弧熔炼炉制备了V2Ti0.5Cr0.5Ni1-xMox(x=0.02~0.08)合金,分析了不同含量的Mo替代Ni之后对合金电极的组织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极材料主要由BCC结构的V基固... 为了改善镍氢电池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能,采用真空感应电弧熔炼炉制备了V2Ti0.5Cr0.5Ni1-xMox(x=0.02~0.08)合金,分析了不同含量的Mo替代Ni之后对合金电极的组织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极材料主要由BCC结构的V基固溶体主相和Ti Ni二次相组成,随着合金中Mo替代Ni含量x由0.02增加到0.08,合金电极的放电容量先增加后降低,合金电极的循环稳定性能以及电化学动力学性能先得到改善而后降低,合金电极的综合性能均在x=0.04时达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氢电池 负极材料 循环稳定性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SrTiO_3粉体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彭富昌 孙宁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6-30,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锌掺杂钛酸锶粉体(Zn-SrTiO_3),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面电子显微镜(SEM)和激光粒度仪对样品进行表征和分析,以亚甲基蓝(MB)作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不同掺杂浓度样品对MB的光催化降解效果。结果表明,钛酸锶经锌掺...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锌掺杂钛酸锶粉体(Zn-SrTiO_3),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面电子显微镜(SEM)和激光粒度仪对样品进行表征和分析,以亚甲基蓝(MB)作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不同掺杂浓度样品对MB的光催化降解效果。结果表明,钛酸锶经锌掺杂后仍然保持了钙钛矿结构,Zn^(2+)进入晶格对Sr^(2+)进行了替位掺杂,晶格常数变小;样品形貌为有序多孔疏松结构,粒度分布均匀,热处理温度升高,样品发生热团聚;锌掺杂明显提高了SrTiO_3粉体的光催化活性,当掺杂量n(Zn)∶n(Ti)=0.015、热处理温度900℃时,Zn-SrTiO_3样品的光催化活性最高,其一级表观速率常数较相同条件下纯SrTiO_3提高了约3.6倍,样品光催化性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Zn掺杂 SRTIO3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C掺杂改性纳米TiO_2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彭富昌 邹建新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07-1314,共8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m、C分别单掺杂和共掺杂纳米TiO_2光催化剂,采用XRD、FESEM、TEM、XPS、UVVis-DRS、PL、Nano-sizer纳米粒度分析仪等对样品进行表征,以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MB)作为评价模型,研究了不同样品对MB的光催化降解效果...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m、C分别单掺杂和共掺杂纳米TiO_2光催化剂,采用XRD、FESEM、TEM、XPS、UVVis-DRS、PL、Nano-sizer纳米粒度分析仪等对样品进行表征,以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MB)作为评价模型,研究了不同样品对MB的光催化降解效果。结果表明,Sm单掺杂抑制了TiO_2从锐钛矿向金红石的相转变,抑制晶粒长大,C的单掺杂则促进了TiO_2的相转变,Sm或(和)C的掺杂均能细化TiO_2晶粒,拓展TiO_2在可见光区的光谱响应范围,降低光生e^-/h^+对的复合几率。Sm、C的掺杂均能有效提高TiO_2的光催化活性,且共掺杂时存在协同效应,当n(Sm)∶n(C)∶n(Ti)=0.01∶0.3∶1、热处理温度500℃时,Sm/C-TiO_2样品在普通日光灯下催化降解MB的一级表观速率常数是相同条件下纯TiO_2的4.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Sm C共掺杂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钛合金铣削力预测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向国齐 陆涛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2-146,共5页
钛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受铣削力影响易于产生变形而影响加工质量,为此需对铣削力进行预测分析。针对实际加工工程中铣削力函数不能显式表示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铣削力模型预测的方法。利用正交试... 钛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受铣削力影响易于产生变形而影响加工质量,为此需对铣削力进行预测分析。针对实际加工工程中铣削力函数不能显式表示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铣削力模型预测的方法。利用正交试验设计选取合适的设计参数样本点建立铣削力预测模型,并获得预测值与实验值的拟合曲线,试验值通过有限元建模获得,分别对预测值与试验值结果进行误差率及显著性检验分析。为验证支持向量机方法的有效性,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对试验值预测。与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比较,结果显示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的结果更能精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铣削力 BP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Ⅵ)生物吸附剂辣木籽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伍斌 郑毅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4-67,共4页
在前期研究中发现辣木籽具有吸附Cr(Ⅵ)的良好潜力,为进一步提高其Cr(Ⅵ)吸附容量,分别对辣木籽进行了酸、碱和热改性,并对改性条件下的典型样品进行了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探讨了产生吸附性能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酸改性均可不... 在前期研究中发现辣木籽具有吸附Cr(Ⅵ)的良好潜力,为进一步提高其Cr(Ⅵ)吸附容量,分别对辣木籽进行了酸、碱和热改性,并对改性条件下的典型样品进行了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探讨了产生吸附性能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酸改性均可不同程度提高辣木籽的Cr(Ⅵ)吸附性能,其中以硫酸改性辣木籽的吸附效果最好,其Cr(Ⅵ)去除率达到了81.9%,其后依次为磷酸、硝酸和盐酸;碱改性辣木籽的Cr(Ⅵ)吸附性能均比辣木籽原样差,且碱性越强对其吸附性能影响越大,可能由于强碱的存在使得辣木籽上的吸附活性基团消失;温度低于100℃的热改性对辣木籽的吸附性能基本不产生影响,干式热改性从100℃增加至140℃时,改性后辣木籽的Cr(Ⅵ)去除率持续增加,而超过140℃后辣木籽的活性基团被破坏,吸附性能下降;FTIR分析结果表明,辣木籽的吸附活性位主要是位于2 854、2 914cm-1的—CH2—官能团和1 754cm-1处的C=O官能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吸附 辣木籽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钛磁铁矿提钒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丁满堂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41,共4页
对从钒钛磁铁矿中先提钒后炼铁、先炼铁提钒后炼钢、先炼铁炼钢后提钒(后提钒)工艺的优缺点进行分析讨论,提出顶底侧复吹转炉提钒—钒渣钙化焙烧—酸浸提钒将是主流工艺。含钒钢渣矿热炉碳热还原提钒工艺能够解决含钒钢渣综合回收利用... 对从钒钛磁铁矿中先提钒后炼铁、先炼铁提钒后炼钢、先炼铁炼钢后提钒(后提钒)工艺的优缺点进行分析讨论,提出顶底侧复吹转炉提钒—钒渣钙化焙烧—酸浸提钒将是主流工艺。含钒钢渣矿热炉碳热还原提钒工艺能够解决含钒钢渣综合回收利用的问题,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但要解决矿热炉还原能耗较高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磁铁矿 转炉提钒 铁水提钒 钢渣提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