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刹车盘表面缺陷边缘检测算法研究
1
作者 罗山 侯俊涛 郑彬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2-195,200,共5页
针对刹车盘表面的缺陷及背景复杂,目前对其表面缺陷边缘检测的研究很少、边缘检测算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的刹车盘表面缺陷边缘检测算法。首先,采用机器视觉检测平台采集缺陷图像,采用双边—中值滤波器对灰度化后的缺陷图像进行去... 针对刹车盘表面的缺陷及背景复杂,目前对其表面缺陷边缘检测的研究很少、边缘检测算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的刹车盘表面缺陷边缘检测算法。首先,采用机器视觉检测平台采集缺陷图像,采用双边—中值滤波器对灰度化后的缺陷图像进行去噪;再利用改进的Scharr算子计算梯度、最大熵阈值分割提取缺陷的边缘;最后采用数学形态学去除伪缺陷、Hilditch细化算法优化边缘,获得精确的缺陷边缘。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对多种缺陷的边缘分割敏感性和准确率均在94.6%以上,指标远高于传统检测算法;相比传统的边缘检测算法,改进算法不仅能够检测出完整的缺陷,且边缘连续性好、定位精度高、抗噪声能力强,尤其对复杂背景的缺陷也能够精准地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刹车盘 表面缺陷 边缘检测 Scharr算子 边缘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轻量化改进YOLOv8的光伏阵列表面缺陷检测
2
作者 张彼德 王泽林 +3 位作者 廖其龙 阎铁生 林夏 汪瑞杰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0-111,共12页
针对现有目标检测方法在光伏阵列表面缺陷检测中精度较低且模型过于庞大,难以适用于轻量化无人机检测设备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轻量化YOLOv8模型。使用跨阶段部分异构卷积网络(CSPHet)模块,在减少模型参数、提高运行效率的同时,保证... 针对现有目标检测方法在光伏阵列表面缺陷检测中精度较低且模型过于庞大,难以适用于轻量化无人机检测设备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轻量化YOLOv8模型。使用跨阶段部分异构卷积网络(CSPHet)模块,在减少模型参数、提高运行效率的同时,保证了对特征的提取能力;引入部分自注意力(PSA)机制,将全局信息融入特征图中,提升网络对目标与背景的辨别能力,同时减少噪音对目标定位和分类的影响;采用跨尺度特征融合模块(CCFM)颈部结构,通过调整模型的输出通道数,降低了模型的复杂度,从而实现了更加高效且轻量化的网络架构;加入全局感知模块自注意力卷积混合(ACmix),增强模型对全局的感知能力,减少了无关信息的干扰,提高了模型的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YOLOv8模型参数量减少37%,计算量减少27%,且检测平均精度均值(mAP)mAP@0.5提升至81.2%。显著降低了参数量和计算量,实现轻量化的同时,提升了检测精度。与其他模型相比,更加适合部署在轻量化无人机设备上,用于光伏阵列表面缺陷的目标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阵列 缺陷检测 YOLOv8 轻量化 检测精度 无人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改性FeSiAl微粉的低频电磁和耐腐蚀性能
3
作者 王明轩 郭阳 +2 位作者 魏金民 谭科华 郭筱瑛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5-483,共9页
FeSiAl(FSA)合金作为典型的磁性吸波材料,在海洋装备隐身防护领域展现出应用潜力,但其固有的低频阻抗失配与高电化学活性严重制约其实际工程应用。为此,采用空气/氩气等离子体改性技术处理片状FSA微粉,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 FeSiAl(FSA)合金作为典型的磁性吸波材料,在海洋装备隐身防护领域展现出应用潜力,但其固有的低频阻抗失配与高电化学活性严重制约其实际工程应用。为此,采用空气/氩气等离子体改性技术处理片状FSA微粉,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其表面形貌与成分变化,结合电化学测试和矢量网络分析仪系统研究FSA微粉腐蚀行为与低频电磁波损耗性能的协同调控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气氛下的等离子体处理并未显著改变FSA微粉成分,而主要影响其表面微观形貌。在空气气氛下处理的FSA(FSA-Air)微粉表面呈现出丰富的纤维状结构,而在氩气气氛下处理的FSA(FSA-Ar)微粉表面则主要为颗粒状结构。在5 mm厚度下,FSA-Air微粉的有效吸收带宽达到0.36 GHz(0.59~0.95 GHz),最小反射损耗为-16.65 dB,显著优于未处理的FSA。此外,FSA-Air微粉的耐蚀性能也得到明显提升,腐蚀电流密度从7.25×10^(-6) A·cm^(-2)降低至1.85×10^(-7) 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iAl微粉 等离子改性 低频微波吸收性能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无差拍电流预测控制
4
作者 余婷 潘光绪 +2 位作者 郭筱瑛 郑敏 曹太强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93,共9页
针对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在工作模式切换时受电压增益盲区的影响,造成动态性能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无差拍电流预测控制的三模式控制策略。首先,采用图形化方法对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中间模式占空比变化轨迹及其对应的三种工作... 针对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在工作模式切换时受电压增益盲区的影响,造成动态性能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无差拍电流预测控制的三模式控制策略。首先,采用图形化方法对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中间模式占空比变化轨迹及其对应的三种工作模式状态空间平均模型进行了分析,实现模式平滑切换。其次,将传统的电流环控制改用无差拍预测控制,并用两步法对控制延时进行补偿,实现各模式的预测控制,提高动态响应速度。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控制方法相比,所提改进三模式控制策略在工作模式切换时,其输出电压波动值分别减少了42.9%、50%,恢复时间分别减少了50%、48.5%;在负载突增至满载时,输出电压波动值分别减少了40%、37.5%、35.7%,恢复时间分别减少了49.2%、44.3%、44.3%。最后通过搭建一台小功率的试验样机,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 模式切换 无差拍控制 电流预测控制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CoFe_(2)O_(4)(NiFe_(2)O_(4))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研究
5
作者 王力霞 赵玉峰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55-1161,共7页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七水合硫酸亚铁为铁源、六水合氯化钴(氯化镍)为钴源(镍源),通过溶剂热法分别制备了二氧化钛(TiO_(2))、钴(镍)铁氧体(CoFe_(2)O_(4)(NiFe_(2)O_(4)))和二氧化钛与钴(镍)铁氧体复合物(TiO_(2)/CoFe_(2)O_(4)(NiFe_(2...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七水合硫酸亚铁为铁源、六水合氯化钴(氯化镍)为钴源(镍源),通过溶剂热法分别制备了二氧化钛(TiO_(2))、钴(镍)铁氧体(CoFe_(2)O_(4)(NiFe_(2)O_(4)))和二氧化钛与钴(镍)铁氧体复合物(TiO_(2)/CoFe_(2)O_(4)(NiFe_(2)O_(4)))。采用X-射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综合热分析(TG-DSC)、磁性分析(VS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等方法,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磁性能、光吸收能力进行分析。以亚甲基蓝(MB)溶液为模拟污染物,在自制光催化反应仪器中,探究了二氧化钛及复合物的光催化降解污染物性能。结果表明,TiO_(2)/CoFe_(2)O_(4)(NiFe_(2)O_(4))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MB的催化效率明显大于单纯TiO_(2)和铁氧体,光催化90 min后,脱色率达9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铁氧体 光催化 污水处理 亚甲基蓝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纳米TiO_(2)/Fe_(3)O_(4)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性能研究
6
作者 郭嫣然 王力霞 +1 位作者 赵玉峰 郭阳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700-2706,共7页
利用水热法和溶剂热法分别制备了二氧化钛(TiO_(2))、四氧化三铁(Fe_(3)O_(4))和二氧化钛与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复合物(TiO_(2)/Fe_(3)O_(4))。采用X-射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磁性分析(VS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等方法,对样... 利用水热法和溶剂热法分别制备了二氧化钛(TiO_(2))、四氧化三铁(Fe_(3)O_(4))和二氧化钛与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复合物(TiO_(2)/Fe_(3)O_(4))。采用X-射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磁性分析(VS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等方法,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磁性能和光化学性能进行分析。以亚甲基蓝(MB)溶液为模拟污染物,在自制光催化反应仪器中,探究了TiO_(2)/Fe_(3)O_(4)的光催化降解污染物性能。结果表明,TiO_(2)/Fe_(3)O_(4)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MB的催化效果明显优于单纯TiO_(2)和Fe_(3)O_(4),光催化90 min后,降解率达92.6%。TiO_(2)/Fe_(3)O_(4)复合材料是一种有潜力的光催化降解染料废水催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四氧化三铁 光催化 污水处理 亚甲基蓝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GJO-DHKELM的光伏阵列故障诊断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彼德 陈广 +4 位作者 廖其龙 邱杰 马俊梅 何恒志 阎铁生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9-89,共11页
为提高光伏阵列故障诊断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金豺算法(improved golden jackal optimization,IGJO)优化深度混合核极限学习机(deep hybrid kernel limit learning machine,DHKELM)的光伏阵列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在MATLAB/Simulink仿... 为提高光伏阵列故障诊断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金豺算法(improved golden jackal optimization,IGJO)优化深度混合核极限学习机(deep hybrid kernel limit learning machine,DHKELM)的光伏阵列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模拟各种光伏阵列故障,在对故障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12维特征作为光伏阵列故障诊断的特征量;其次,通过引入透镜成像反向学习策略、正余弦算法策略和自适应T分布扰动策略对金豺算法进行改进,以提高其收敛速度和全局寻优能力,并将IGJO与其他优化算法通过测试函数进行对比;再次,将径向基核函数和多项式核函数引入极限学习机,并结合自编码器构成DHKELM模型。最后,通过IGJO对DHKELM模型的初始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IGJO-DHKELM光伏阵列故障诊断模型。结果分析表明,与传统4维和5维故障特征量相比,利用所提12维故障特征量进行诊断时准确率更高;相较于其他故障诊断模型,基于IGJO-DHKELM的光伏阵列故障诊断方法具有更高的诊断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阵列 故障诊断 故障特征量 改进金豺算法 深度混合核极限学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加电场加速前驱体法制备SiOC陶瓷材料
8
作者 王力霞 赵玉峰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7,56,共7页
采用闪速热解法通过聚合物前驱体制备了硅氧碳(SiOC)陶瓷材料。外加电场显著加速了SiOC微观相结构变化,与传统方法相比,SiOC前驱体在较低的热解温度下发生相分离,产生了碳和SiC相。在电场作用下,样品会形成更多的碳化硅和更有序的碳相... 采用闪速热解法通过聚合物前驱体制备了硅氧碳(SiOC)陶瓷材料。外加电场显著加速了SiOC微观相结构变化,与传统方法相比,SiOC前驱体在较低的热解温度下发生相分离,产生了碳和SiC相。在电场作用下,样品会形成更多的碳化硅和更有序的碳相。其基本原理可以用电场和焦耳加热共同作用下的显著改变相变驱动力来解释。这项工作提供了一个低温合成SiOC纳米复合材料新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C陶瓷材料 前驱体法 外加电场 闪速热解 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电源输出功率的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模型 被引量:64
9
作者 颜伟 任洲洋 +3 位作者 赵霞 余娟 李一铭 户秀琼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5-40,共6页
针对现有光伏概率建模中需要假设参数分布和不能全面考虑各种随机因素影响的缺点,提出基于非参数核密度估计理论直接建立光伏电源输出功率的概率模型,并提出一种不依赖总体真实分布的最优带宽改进模型和基于拟合优度检验及后验检验的综... 针对现有光伏概率建模中需要假设参数分布和不能全面考虑各种随机因素影响的缺点,提出基于非参数核密度估计理论直接建立光伏电源输出功率的概率模型,并提出一种不依赖总体真实分布的最优带宽改进模型和基于拟合优度检验及后验检验的综合检验指标。选用日照条件相差较大的重庆及杭州地区光伏电源的实测数据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核密度估计概率模型和带宽选取方法的正确性、有效性以及对不同光伏电源随机特性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源 概率模型 核密度估计 带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状态反馈精确线性化单相全桥逆变器的最优控制 被引量:25
10
作者 帅定新 谢运祥 +1 位作者 杨金明 王晓刚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0-126,共7页
基于状态反馈精确线性化和二次型最优控制方法,提出了一种新型单相逆变器非线性控制策略。建立了单相全桥逆变器的仿射非线性模型。采用状态反馈精确线性化方法,推导出非线性状态反馈表达式,实现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基于无源性控制思想... 基于状态反馈精确线性化和二次型最优控制方法,提出了一种新型单相逆变器非线性控制策略。建立了单相全桥逆变器的仿射非线性模型。采用状态反馈精确线性化方法,推导出非线性状态反馈表达式,实现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基于无源性控制思想,提出一种二次型性能指标,利用二次型最优控制对状态反馈系数进行优化设计。该文所提控制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数字实现。数值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基于所提控制方法的系统输出无稳态误差,输出电压谐波畸变率小,并对负载扰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全桥逆变器 状态反馈 精确线性化 二次型 无源性 最优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耦合电感二次型高升压增益DC-DC变换器 被引量:28
11
作者 曹太强 刘威 +5 位作者 郭筱瑛 陈章勇 王军 孙章 游芳 罗谦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4-112,共9页
提出一种双耦合电感单开关二次型高增益变换器。在传统单开关二次型Boost变换器拓扑的基础上,在前级Boost电路单元引入耦合电感,输出端叠加以提升变换器的升压增益特性;同时,通过在后级Boost电路单元引入耦合电感,进一步减小开关管的电... 提出一种双耦合电感单开关二次型高增益变换器。在传统单开关二次型Boost变换器拓扑的基础上,在前级Boost电路单元引入耦合电感,输出端叠加以提升变换器的升压增益特性;同时,通过在后级Boost电路单元引入耦合电感,进一步减小开关管的电压应力。此外,采用无源无损吸收电路抑制了开关管两端的电压尖峰,从而可选取低导通电阻、低电压等级的MOSFET以降低开关管的导通损耗,提高了变换器的效率。文中详细分析了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工作特性,最后通过搭建一台200W、18V/200V的实验样机,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二次型Boost变换器 耦合电感 高升压增益 无源无损吸收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小平 唐宇 +2 位作者 周玉荣 刘洪 曹太强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4-569,共6页
详细论述了断续交错双BOOST DC/DC变换器在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的应用。用交错BOOST电路结构能够对太阳能板萃取最多的功率和减小输出纹波,并用滑模变控制(SMC)自适应跟踪不确定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快速达到最大功率点切面... 详细论述了断续交错双BOOST DC/DC变换器在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的应用。用交错BOOST电路结构能够对太阳能板萃取最多的功率和减小输出纹波,并用滑模变控制(SMC)自适应跟踪不确定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快速达到最大功率点切面上滑动,从而使负载获得最大功率及整个控制系统在输入、输出参数扰动的情况下实现强鲁棒控制(ROBUST control)。同时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滑模技术能在光伏交错双BOOST变换器中减小负载的纹波电流,提高光伏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变换器 最大功率跟踪 滑模技术 不确定光伏系统 断续交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P的数字信号处理实验设计 被引量:14
13
作者 郝小江 缪志农 黄昆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4-47,共4页
针对数字信号处理及DSP技术教学中的困难,设计1个FIR数字滤波的综合实验。采用窗函数法,借助Matlab程序设计语言,设计FIR数字滤波器,应用DSP汇编语言编程实现该滤波器。实践表明,该实验设计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 针对数字信号处理及DSP技术教学中的困难,设计1个FIR数字滤波的综合实验。采用窗函数法,借助Matlab程序设计语言,设计FIR数字滤波器,应用DSP汇编语言编程实现该滤波器。实践表明,该实验设计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并能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提高本课程的授课效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更加适应工作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滤波 DSP FIR 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控制全桥谐振PWM软开关变换器 被引量:10
14
作者 曹太强 甘雪 +2 位作者 周川 郭筱瑛 夏昱成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92-99,共8页
针对传统对称控制全桥变换器不能实现软开关而导致变换器效率较低的现状,提出了对称控制全桥谐振PWM(FB-RPWM)变换器,详细分析了FB-RPWM变换器的工作模式及其稳态特性。分析结果表明:FB-RPWM变换器虽然采用对称控制,却仍在全负载范围内... 针对传统对称控制全桥变换器不能实现软开关而导致变换器效率较低的现状,提出了对称控制全桥谐振PWM(FB-RPWM)变换器,详细分析了FB-RPWM变换器的工作模式及其稳态特性。分析结果表明:FB-RPWM变换器虽然采用对称控制,却仍在全负载范围内实现了所有桥臂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ZVS)和输出二极管的零电流关断(ZCS),且其输入输出电压传输比与负载、开关频率和占空比无关,呈现出直-直变压器(DCX)的工作特性。与移相全桥(PSFB)变换器相比,FB-RPWM变换器减小了两个开关管的关断电流,且变压器一次侧采用隔直电容,实现了励磁电感电流的零直流偏量,降低了变压器损耗,进一步提高了变换器的效率。最后,搭建了一台400V输入、50V/10A输出的实验装置,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桥变换器 谐振PWM技术 DC-DC变压器 移相全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模糊聚类算法的变压器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25
15
作者 杜正聪 牛高远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48,共7页
三比值法在变压器故障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此方法存在编码不连续的问题,同时注意到不同样本在模糊C均值(fuzzy C-means,FCM)算法中所起到的作用差异,根据样本间相异度的思想,为每个样本赋予相应的权值,体现它们对聚类结果的不... 三比值法在变压器故障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此方法存在编码不连续的问题,同时注意到不同样本在模糊C均值(fuzzy C-means,FCM)算法中所起到的作用差异,根据样本间相异度的思想,为每个样本赋予相应的权值,体现它们对聚类结果的不同影响,将加权FCM聚类算法应用到三比值法中进行变压器故障诊断,另外在聚类的开始,考虑到变压器故障诊断的实际情况,对算法的初始化隶属度也进行了更适当的设置。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以上修改得到的基于加权模糊聚类算法的变压器故障诊断方法有效可行,和FCM算法相比,不但能明显提高故障诊断的收敛速度,而且能得到更加接近实际位置的故障聚类中心,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故障诊断 三比值法 加权FCM算法 收敛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中新型直流变换器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清 张彼德 +3 位作者 郭筱瑛 刘威 罗谦 曹太强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78-1085,共8页
针对燃料电池输出端电压低且变化范围宽,需较高的直流电压增益才能实现并网发电的特点,文章研究了一种基于交错控制和平均电流控制的新型高增益直流变换器,该变换器不仅具有较高的电压增益、合适的占空比、脉动较小的输入输出电流纹波,... 针对燃料电池输出端电压低且变化范围宽,需较高的直流电压增益才能实现并网发电的特点,文章研究了一种基于交错控制和平均电流控制的新型高增益直流变换器,该变换器不仅具有较高的电压增益、合适的占空比、脉动较小的输入输出电流纹波,开关管承受的电压电流应力远远低于传统的二次型Boost变换器,而且控制电路简单等特点。文章详细分析了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稳态性能,并对其进行了小信号的建模分析,通过仿真验证了所研究的拓扑电路和控制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高增益直流变换器 交错控制 平均电流控制 二次型Boost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建模方法在汽轮机热耗率建模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超 牛培峰 游霞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67-872,902,共7页
针对热耗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的复杂非线性关系,提出了基于自适应混沌反学习万有引力算法(ACOGSA)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汽轮机热耗率反向建模方法.利用某600 MW超临界汽轮机组运行数据,采用基于LSSVM的反向建模方法建立热... 针对热耗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的复杂非线性关系,提出了基于自适应混沌反学习万有引力算法(ACOGSA)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汽轮机热耗率反向建模方法.利用某600 MW超临界汽轮机组运行数据,采用基于LSSVM的反向建模方法建立热耗率预测模型,采用ACOGSA算法解决LSSVM的模型参数优化问题,并与GSA-LSSVM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比传统模型具有更好的泛化能力,更能准确地预测汽轮机的热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热耗率 万有引力算法 混沌反学习 反向建模方法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发电系统中三相逆变器不平衡控制的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魏金成 游芳 +3 位作者 郭筱瑛 王嘉磊 李清 程华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65,88,共6页
针对光伏发电系统中离网三相逆变器工作在不平衡负载时的特点,文中详细分析了离网三相逆变器的拓扑电路结构及其相应的控制方法。分析了三相三桥臂逆变器主电路拓扑结构,引入了电容电流瞬时值反馈控制,同时还对三相逆变器经LCL滤波后的... 针对光伏发电系统中离网三相逆变器工作在不平衡负载时的特点,文中详细分析了离网三相逆变器的拓扑电路结构及其相应的控制方法。分析了三相三桥臂逆变器主电路拓扑结构,引入了电容电流瞬时值反馈控制,同时还对三相逆变器经LCL滤波后的输出三相电压进行独立控制。通过对每相输出的交流电压与参考电压进行PI运算后再与电容电流进行K运算产生控制开关管的SPWM脉冲波,从而实现三相逆变器输出电压平衡。建立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仿真分析表明,文中采用的控制方法,在三相负载严重不平衡情况下,输出的三相电压不平衡度低,且带非线性负载能力强,从而保证逆变器在带任意不平衡负载时仍能维持三相平衡的输出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逆变器 电容电流控制 不平衡负载 独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电网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模型及其算法 被引量:5
19
作者 户秀琼 颜伟 余娟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8-74,共7页
提出了基于区域电网间断面功率约束的互联电网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模型及其算法。该预防控制模型以控制代价最小为目标,约束条件包含了正常运行状态下的可行性约束、预想故障状态下的静态电压稳定裕度约束,以及各个运行状态下区域电网... 提出了基于区域电网间断面功率约束的互联电网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模型及其算法。该预防控制模型以控制代价最小为目标,约束条件包含了正常运行状态下的可行性约束、预想故障状态下的静态电压稳定裕度约束,以及各个运行状态下区域电网间传输断面的功率约束。该模型不但可以保证互联电网在各种运行状态下的静态电压稳定性,且能满足区域断面之间的交易功率约束。针对互联电网分层分区管理的特点,进一步建立了互联电网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的分解协调优化模型,并采用分解协调内点法求解。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互联电网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模型及其算法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电压控制 稳定 静态电压稳定 预防控制 互联电网 断面功率约束 分解协调内点法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的畸变波形同步分层谐波阻抗估计 被引量:13
20
作者 蒋文林 郭玉恒 +1 位作者 薛东江 郭新年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3-36,共4页
针对电力系统中非线性负荷所产生的谐波电流特点,提出应用小波变换处理电能质量扰动信号,突出畸变信号以进行谐波阻抗估计,克服了傅里叶变换无法进行时-频局部化分析的缺陷,提取出局部时间范围内所需频带信号。介绍了其基本原理,以及小... 针对电力系统中非线性负荷所产生的谐波电流特点,提出应用小波变换处理电能质量扰动信号,突出畸变信号以进行谐波阻抗估计,克服了傅里叶变换无法进行时-频局部化分析的缺陷,提取出局部时间范围内所需频带信号。介绍了其基本原理,以及小波分析窗口的选择和波动量的计算。应用Matlab建立电路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系统谐波阻抗估计值的幅值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阻抗 小波变换 畸变信号 同步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