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驯化对黑眶蟾蜍热耐受及口腔菌群的影响
1
作者 赵春霖 王鹏 +6 位作者 杨松 巩元勇 邓建梅 赵丽华 郑毅 闫飞 赵天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4,共13页
温度变化对两栖动物的生理响应和微生物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探讨不同驯化温度对黑眶蟾蜍(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热耐受性及口腔菌群多样性的影响,在19℃和31℃条件下对黑眶蟾蜍进行4周驯化,测定其生长趋势、临界低温(CT_(m... 温度变化对两栖动物的生理响应和微生物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探讨不同驯化温度对黑眶蟾蜍(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热耐受性及口腔菌群多样性的影响,在19℃和31℃条件下对黑眶蟾蜍进行4周驯化,测定其生长趋势、临界低温(CT_(min))和临界高温(CT_(max)),并通过α多样性、β多样性及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A)评估了口腔菌群的组成与结构。结果显示:驯化温度对黑眶蟾蜍质量和体长无显著影响,但31℃驯化显著提高了CT_(min),增强了低温耐受性,而对CT_(max)无显著影响。此外,CT_(max)与质量呈显著正相关,CT_(min)与质量无显著相关性。在口腔菌群组成上,不同温度驯化组在门和科水平上未表现出明显组成差异。尽管α多样性分析未见显著差异,但β多样性和PCoA分析表明,驯化温度显著影响菌群结构。综上所述,不同驯化温度显著影响黑眶蟾蜍的热耐受性,并通过改变其口腔菌群的结构,促进其对温度变化的适应,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温度波动对两栖动物生理适应及微生态系统潜在影响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眶蟾蜍 温度驯化 热耐受性 临界温度 口腔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