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酸铁铵滴定法测定高钛型高炉渣中的钛 被引量:4
1
作者 马光强 邹敏 王琪琳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49,60,共3页
针对高炉渣反应活性差、熔样困难等特点,采用将炉渣粒度球磨至120目以下,硼酸和碳酸钠(2+1)作熔剂,900℃下熔融20 min,在瓷坩埚中铺垫石墨的方式来代替铂坩埚熔融样品,然后用硫酸(φ=10%)加热浸取熔块,铝还原Fe3+消除干扰,最后用... 针对高炉渣反应活性差、熔样困难等特点,采用将炉渣粒度球磨至120目以下,硼酸和碳酸钠(2+1)作熔剂,900℃下熔融20 min,在瓷坩埚中铺垫石墨的方式来代替铂坩埚熔融样品,然后用硫酸(φ=10%)加热浸取熔块,铝还原Fe3+消除干扰,最后用硫酸铁铵滴定法测定钛含量。该方法用于高炉渣中钛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0.41%~0.75%,加料回收率为98.6%~101.5%,能满足测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定法 高钛型高炉渣 硫酸铁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钛液制备介孔TiO_2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田从学 张昭 +1 位作者 张明俊 罗妮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3-107,共5页
以工业钛液为钛源,通过CTAB/P123复合模板剂形成的超分子自组装结构诱导钛的水解、缩聚得介孔TiO2前驱体,经臭氧氧化、多次萃取、分步焙烧脱模后得介孔TiO2。采用XRD、粒度分布、等温N2吸附及FT-IR等对样品进行表征。前驱体、脱模中间... 以工业钛液为钛源,通过CTAB/P123复合模板剂形成的超分子自组装结构诱导钛的水解、缩聚得介孔TiO2前驱体,经臭氧氧化、多次萃取、分步焙烧脱模后得介孔TiO2。采用XRD、粒度分布、等温N2吸附及FT-IR等对样品进行表征。前驱体、脱模中间物及产物均为具有六方排列的锐钛型介孔结构TiO2。随着模板剂的脱除,样品的总钛含量增大,结晶度提高,产物介孔TiO2的孔径分布窄,平均孔径为3.23 nm,SBET为281.5 m2/g。比表面积的提高,锐钛晶型的改善及表面吸附键合的少量硫酸根等强化了介孔TiO2的催化性能,其对亚甲基蓝光催化氧化降解及乙酸乙酯酯化反应均表现出高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二氧化钛 工业钛液 复合模板 光催化 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流化床宽筛分玻璃粒子与水平管局部传热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潘霄恒 朱学军 +3 位作者 叶世超 齐亚兵 唐湘 曾静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50-754,共5页
以宽筛分玻璃粒子为实验物料,测定了振动流化床与浸没水平加热管间的局部传热系数,研究了通气速率、振动频率和粒度分布对局部传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没水平管局部传热系数随流化气速和振动频率的增加先增大而后逐步减小;小颗粒的... 以宽筛分玻璃粒子为实验物料,测定了振动流化床与浸没水平加热管间的局部传热系数,研究了通气速率、振动频率和粒度分布对局部传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没水平管局部传热系数随流化气速和振动频率的增加先增大而后逐步减小;小颗粒的存在有利于增强加热管与床层的传热;大颗粒比例的增加不利于管壁与床层的传热。由实验数据整理了预测局部传热系数的经验公式,经验公式与实验数据误差在20%以内,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流化床 局部传热系数 宽筛分玻璃粒子 浸没水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流化床中大颗粒与水平管局部传热特性
4
作者 朱学军 叶世超 杨冰释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19,共4页
在二维振动流化床中,以平均粒径1.83 mm的玻璃珠为物料,研究了大颗粒与水平管间局部传热规律;考察了气速、振动频率等因素对局部传热系数的影响,同时与小米和小玻璃珠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大颗粒与小颗粒局部传热系数有很大差异... 在二维振动流化床中,以平均粒径1.83 mm的玻璃珠为物料,研究了大颗粒与水平管间局部传热规律;考察了气速、振动频率等因素对局部传热系数的影响,同时与小米和小玻璃珠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大颗粒与小颗粒局部传热系数有很大差异;对于大颗粒,低速下局部传热系数随振动频率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高速下局部传热系数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而降低;一定振动频率下,气速小时局部传热系数在60°左右达到最大,气速逐渐增加后,其最大值向90°转移。通过实验数据得到了计算大颗粒与水平管局部传热系数的关联式,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误差在±20%范围内。结果可为带浸没水平管的振动流化床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流化床 局部传热系数 最小流化速度 水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合成SO4^2-/TiO2酸位结构及酯化机理研究
5
作者 杨颖 田从学 李玉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7期2882-2885,共4页
利用高酸值麻疯树油中游离脂肪酸与甲醇酯化反应作为目标反应,通过直接煅烧工业原料偏钛酸,制得高酯化活性的ST(SO4^2-/TiO2)固体酸.FTLR研究表明:ST固体酸具有焦硫酸结构酸位,含有高键级高共价特性S=O.S=O强烈的诱导效应提高... 利用高酸值麻疯树油中游离脂肪酸与甲醇酯化反应作为目标反应,通过直接煅烧工业原料偏钛酸,制得高酯化活性的ST(SO4^2-/TiO2)固体酸.FTLR研究表明:ST固体酸具有焦硫酸结构酸位,含有高键级高共价特性S=O.S=O强烈的诱导效应提高了与之相连的配位不饱和钛原子的路易斯酸性,吸水后产生质子酸。随着硫含量增加,质子酸性增加.ST固体酸制备过程中,硫酸根与二氧化钛发生固相反应,硫酸根强键舍在二氧化钛表面,同时部分硫酸根分解产生三氧化硫并原位吸附,从而形成固体酸位。ST固体酸通过质子化羧酸、甲醇亲核加成、脱水脱质子机理催化酯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4^2-/TIO2 一步合成 结构 酯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