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HP法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模型 被引量:5
1
作者 付建 李晓明 张茜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5-158,共4页
为了提高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效果,设计一个基于AHP法的灾后恢复重建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模型。从抗震能力、节能等方面进行考虑,建立了灾后恢复重建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 为了提高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效果,设计一个基于AHP法的灾后恢复重建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模型。从抗震能力、节能等方面进行考虑,建立了灾后恢复重建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对施工质量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需要控制项目的优先级,从而对具体对象进行质量控制,以此完成基于AHP法的灾后恢复重建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模型的设计。并通过实例分析证明了此次研究的控制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灾后恢复重建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P法 灾后恢复重建 施工质量 控制 地震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喷涂建筑用316L表面Al-Cu合金粉末涂层组织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罗小虎 王刚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35-1139,共5页
选择等离子喷涂工艺在建筑用316L表面上制得Al-Cu涂层、SrAl2O4与SiO2包覆SrAl2O4掺杂Al-Cu涂层,实验测试分析涂层组织结构,力学性能以及涂层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SrAl2O4掺杂涂层形成凹坑结构,SiO2包覆SrAl2O4掺杂涂层形成致密... 选择等离子喷涂工艺在建筑用316L表面上制得Al-Cu涂层、SrAl2O4与SiO2包覆SrAl2O4掺杂Al-Cu涂层,实验测试分析涂层组织结构,力学性能以及涂层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SrAl2O4掺杂涂层形成凹坑结构,SiO2包覆SrAl2O4掺杂涂层形成致密平整结构。SrAl2O4和SiO2包覆SrAl2O4掺杂涂层形成良好界面。基体具有最低的硬度,按照Al-Cu、SrAl2O4、SiO2包覆SrAl2O4不断出现硬度升高的变化趋势,SrAl2O4掺杂的涂层具有比Al-Cu涂层更高的硬度与结合强度。相对于未掺杂涂层,通过SrAl2O4掺杂与SiO2包覆SrAl2O4掺杂涂层出现摩擦系数略微增大。磨损率最低的是SiO2包覆SrAl2O4掺杂得到的涂层。采用磷光颗粒掺杂后的涂层经过摩擦后形成了更多的磨粒,同时磨痕也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AL-CU合金 SrAl2O4掺杂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异沉降下多层砖砌体建筑结构抗震加固技术优化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0期194-200,共7页
为了研究差异沉降下多层砖砌体建筑结构抗震加固技术优化情况,选用四层砖砌体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ANSYS工程应用软件完成对研究工程的建模。利用SOLID45对地基土进行模拟;利用Drucker-Prager模式对土体进行模拟,给出约束条件并施加荷... 为了研究差异沉降下多层砖砌体建筑结构抗震加固技术优化情况,选用四层砖砌体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ANSYS工程应用软件完成对研究工程的建模。利用SOLID45对地基土进行模拟;利用Drucker-Prager模式对土体进行模拟,给出约束条件并施加荷载。输入地震波选择汶川地震中卧龙岗地震采集部门采集的地震波,将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作为砌体建筑结构破坏准则。通过法向与切向弹簧把介质体连接在一起,将介质体间的节理面当成块体的边界,依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介质体能量聚集及分散过程中的力学问题,实现能量分析。设计差异沉降下多层砖砌体建筑结构抗震加固技术,提出四种布桩方式。分析加固后对结构纵墙的影响和加固后对基础的影响,发现第一种布桩方式最佳。在地震作用下,比较不同技术下结构从基础开始变形至完全破坏的过程,完成能量分析和逆动力分析,发现所提技术对多层专题建筑结构的抗震加固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沉降 多层砖砌体 建筑结构 抗震 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VOR和In VEST模型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系统健康时空变化研究
4
作者 窦世卿 张楠 +3 位作者 刘丹丹 靖娟利 徐勇 高海宽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1-592,共12页
探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简称“研究区”)2001-2020年生态系统健康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可为研究区生态系统健康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与理论参考。耦合“活力组织弹性”(Vigor Organization Resilience,VOR)模型、生态系统... 探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简称“研究区”)2001-2020年生态系统健康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可为研究区生态系统健康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与理论参考。耦合“活力组织弹性”(Vigor Organization Resilience,VOR)模型、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 offs,InVEST)模型构建生态系统健康多指标评价体系,并建立最小二乘法优化赋权模型对各评价指标进行优化赋权,对研究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近20年来生态系统健康等级为三级的区域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5%左右,且处于相对较为稳定的变化状态,研究区生态系统健康整体处于一般健康水平以上;②研究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上呈现北部、西部和南部地区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的空间分布差异;③研究区生态系统健康等级转移呈现以稳定型为主、退化型面积略大于改善型面积的空间变化特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呈现轻微恶化趋势;④对研究区6个城市的生态系统健康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对比分析发现,崇左、防城港、钦州3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变化较为明显,而南宁、玉林、北海3市相对较为平缓,但各市健康等级空间分布变化趋势较为吻合。本研究结果对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VOR模型 InVEST模型 多指标评价体系 最小二乘法优化组合赋权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昔格达土路堤边坡稳定性优化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学伟 李小伟 +1 位作者 焦涛 罗强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0-124,共5页
昔格达土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川西南地区的性质特殊的岩层,遇水时易产生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灾害。为了研究施工过程中不同加筋位置、间距和层数对昔格达土路堤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本文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结合工程实例分别建立... 昔格达土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川西南地区的性质特殊的岩层,遇水时易产生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灾害。为了研究施工过程中不同加筋位置、间距和层数对昔格达土路堤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本文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结合工程实例分别建立了不加筋和加筋有限元模型,并以位移突变为失稳判据利用强度折减法对不同加筋位置、间距和层数对昔格达土路堤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计算得到了各个模型的边坡安全系数,结果表明在昔格达土路堤中部加筋效果最好,同时从经济角度进一步提出了昔格达土路堤加筋的优化方案。该研究结果对实际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昔格达土 路堤边坡 稳定性 加筋 强度折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B500E高强抗震钢筋高钛重矿渣混凝土梁裂缝试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孙金坤 陈伟 +2 位作者 汪杰 郭小康 周文峰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8-84,91,共8页
通过对6根HRB500E高强抗震钢筋高钛重矿渣混凝土梁和3根HRB335普通钢筋高钛重矿渣混凝土梁进行正截面抗弯性能试验,以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为变量,研究最受关注的高强抗震钢筋高钛重矿渣梁荷载作用下的开裂变形问题。结果表明:在混凝土... 通过对6根HRB500E高强抗震钢筋高钛重矿渣混凝土梁和3根HRB335普通钢筋高钛重矿渣混凝土梁进行正截面抗弯性能试验,以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为变量,研究最受关注的高强抗震钢筋高钛重矿渣梁荷载作用下的开裂变形问题。结果表明:在混凝土强度、配筋都相同的情况下,HRB500E高强抗震钢筋高钛重矿渣混凝土梁的开裂弯矩、极限弯矩比普通梁高,屈服弯矩接近于普通梁;随着混凝土强度提高,最大裂缝宽度受钢筋强度的影响不甚明显;随着纵筋率的增加,裂缝宽度得到明显约束。较之普通梁,HRB500E高强抗震钢筋高钛重矿渣混凝土梁的裂缝开展分布较均匀,裂缝条数相对较多,平均裂缝和最大裂缝宽度更大。在试验数据基础上,提出更适合于该种钢筋混凝土梁最大裂缝宽度修正公式,弥补了现有公式的不足。本项目研究为高强抗震钢筋在高钛重矿渣混凝土工程结构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B500E高强抗震钢筋 高钛重矿渣混凝土 裂缝 最大裂缝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县高川河流域泥石流物源特征及其活动量预测 被引量:3
7
作者 郭剑 李天涛 孙金坤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1-155,共5页
汶川地震后,地震灾区次生地质灾害十分活跃,尤其是泥石流灾害,呈现出爆发频繁、规模巨大、影响周期长等特点,究其缘由,主要与地震产生的大量物源有关。以绵阳市安县高川河流域8条主要泥石流沟为例,通过现场实际调查,结合遥感影像,统计... 汶川地震后,地震灾区次生地质灾害十分活跃,尤其是泥石流灾害,呈现出爆发频繁、规模巨大、影响周期长等特点,究其缘由,主要与地震产生的大量物源有关。以绵阳市安县高川河流域8条主要泥石流沟为例,通过现场实际调查,结合遥感影像,统计了研究区内泥石流物源情况,得到了各泥石流沟的物源总量及动储量。从统计结果看,研究区内各泥石流沟物源均较为丰富,具备再次发生大规模泥石流的条件;研究区泥石流物源主要来自于地震崩滑体,通过对崩滑物源的统计分析,发现其分布表现出明显的高程效应、坡度效应、坡体结构效应以及上下盘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基于灰色理论,建立了研究区泥石流活动物源量的GM(1,5)预测模型,通过残差验证,证明了该模型具有较高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高川河流域 泥石流 物源特征 灰色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热干拌蒸汽混凝土制程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念红芬 孙金坤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482-3486,共5页
干拌蒸汽混凝土的早期研究发现:随着试体尺寸的放大,屏蔽膜的效应越明显,水分不易以蒸汽型态输送至试体内部,而是以液态渗透模式传输导致试体内外水化程度分布不均。本研究旨在探讨干拌蒸汽混凝土于蒸制前添加预热制程,藉此降低屏蔽膜效... 干拌蒸汽混凝土的早期研究发现:随着试体尺寸的放大,屏蔽膜的效应越明显,水分不易以蒸汽型态输送至试体内部,而是以液态渗透模式传输导致试体内外水化程度分布不均。本研究旨在探讨干拌蒸汽混凝土于蒸制前添加预热制程,藉此降低屏蔽膜效应,以提升干拌蒸汽混凝土的质量,是否可行。蒸制完成的试体经抗压试验、压汞孔隙试验与热重分析试验,观察预热与否对干拌蒸汽混凝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热干拌 屏蔽膜 抗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涌浪传播及翻坝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81-85,共5页
将滑坡体概化为滑块,并给定其水下运动规律,利用UDF自定义函数对Fluent进行二次开发,模拟了滑块入水产生的涌浪性质,并分析了涌浪首浪传播及翻坝过程。仿真结果表明:若将滑坡概化为滑块,在给定水下运动形式下,产生的涌浪性质与孤立波类... 将滑坡体概化为滑块,并给定其水下运动规律,利用UDF自定义函数对Fluent进行二次开发,模拟了滑块入水产生的涌浪性质,并分析了涌浪首浪传播及翻坝过程。仿真结果表明:若将滑坡概化为滑块,在给定水下运动形式下,产生的涌浪性质与孤立波类似,即涌浪只影响水面以下一定范围,对水底影响不大;涌浪顺水流方向的运动对动压起主要贡献;首浪在传播过程中涌浪波幅会减小而波宽会增大,且波高沿着传播方向其衰减速率在逐渐变小;滑块排挤的库区水体体积小于自身体积;小体积的滑坡对大库容的水库影响程度很小。对比分析不同体积滑坡激发涌浪翻坝的过程发现,滑块体积越大,激发的涌浪传播速度越快,高度越高,形成的翻坝流量越大,对下游的危害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浪传播 翻坝 数值模拟 滑坡涌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支T型梁桥动力分析与减振优化设计
10
作者 孙金坤 吴柯衡 +2 位作者 刘杰 念红芬 李学伟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6-51,74,共7页
应用ANSY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移动荷载对简支T型梁桥动力响应的影响,计算分析了不同运行速度的移动荷载通过简支T型梁桥引起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随着运行速度的提高,位移响应也相应提高;随着梁联数的增加,自振频率相应增加。... 应用ANSY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移动荷载对简支T型梁桥动力响应的影响,计算分析了不同运行速度的移动荷载通过简支T型梁桥引起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随着运行速度的提高,位移响应也相应提高;随着梁联数的增加,自振频率相应增加。基于振动分析,对简支T型梁桥的减振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分析表明,通过改变截面减小位移响应的方法减振效果不太明显,而采用X型横向连接方式减振效果优于传统的横向连接减振方式。研究结果可为简支T型梁桥结构的减振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SYS有限元 简支T型梁桥 动力响应 减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极震区震后高川乡泥石流降雨警戒模式
11
作者 郭剑 李天涛 孙金坤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4-127,共4页
以汶川地震极震区绵阳市安县高川乡泥石流为例,在对其爆发历史及相应降雨资料的详细调查、收集基础之上,研究了高川乡泥石流发生的临界雨量特征,得到了该乡泥石流临界雨量Ic-R关系式,进而建立了高川乡泥石流发生的降雨警戒模式,得到该... 以汶川地震极震区绵阳市安县高川乡泥石流为例,在对其爆发历史及相应降雨资料的详细调查、收集基础之上,研究了高川乡泥石流发生的临界雨量特征,得到了该乡泥石流临界雨量Ic-R关系式,进而建立了高川乡泥石流发生的降雨警戒模式,得到该乡泥石流发生不同几率下的警戒基准线,并验证了该警戒模式具有较高可信度,可用于研究区泥石流预警分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泥石流 警戒模式 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无镍不锈钢溅射沉积金属钛膜研究
12
作者 蓝德均 黄双华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3年第4期23-28,共6页
采用常温直流磁控溅射法在廉价201无镍不锈钢表面沉积了纯钛薄膜.通过XRD和SEM分析了201上钛薄膜的结构和形态受沉积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溅射功率为78.4 W时钛薄膜由紧密排列的柱状晶构成,但功率过大薄膜反而疏松.多种工艺参数下,钛... 采用常温直流磁控溅射法在廉价201无镍不锈钢表面沉积了纯钛薄膜.通过XRD和SEM分析了201上钛薄膜的结构和形态受沉积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溅射功率为78.4 W时钛薄膜由紧密排列的柱状晶构成,但功率过大薄膜反而疏松.多种工艺参数下,钛薄膜具有高度的择优取向,但其择优取向的晶面并不固定.XRD结果还表明:由于钛原子的渗入,基底会发生较严重的晶格畸变.并探讨了以沉积量表征膜厚的可能性及工艺参数对薄膜沉积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无镍不锈钢 磁控溅射 钛薄膜 择优取向 沉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西河流域坡面泥石流形成演化机制及防治
13
作者 郭剑 周传兴 崔圣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1-135,共5页
针对磨西河流域坡面泥石流的危害,基于现场调查和已有研究成果,研究了坡面泥石流物源及形成机制,发现覆盖层表土流滑、层内滑动、基覆界面滑动形成主要下蚀物源,沟道岸坡滑塌形成主要侧蚀物源,坡面泥石流具有流速大、单次堆积厚度小的... 针对磨西河流域坡面泥石流的危害,基于现场调查和已有研究成果,研究了坡面泥石流物源及形成机制,发现覆盖层表土流滑、层内滑动、基覆界面滑动形成主要下蚀物源,沟道岸坡滑塌形成主要侧蚀物源,坡面泥石流具有流速大、单次堆积厚度小的运动堆积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磨西河流域坡面泥石流发育演化的动态过程,即初始期、发展期、衰退期、停止期,近一步明确了其阶段性动态暴发特征,并建立了基于下蚀系数的总储量、动储量的简便计算模型,提出了针对不同泥石流沟发育阶段的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泥石流 形成机制 防治 动态特征 磨西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包钢板加固混凝土框架节点应用与抗震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周春利 周传兴 李小伟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37,共7页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外包钢板加固混凝土圆形截面柱与矩形截面梁框架节点的施工方法,参照相关规范探讨了加固前后节点核心区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利用ABAQUS软件分别对工程实例的框架梁柱十字形节点、节点核心区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外包钢板加固混凝土圆形截面柱与矩形截面梁框架节点的施工方法,参照相关规范探讨了加固前后节点核心区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利用ABAQUS软件分别对工程实例的框架梁柱十字形节点、节点核心区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节点核心区的抗剪承载力加固后比加固前提高40%以上、并且有限元软件分析结果与理论公式计算结果比较吻合;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加固后与加固前相比,滞回曲线更加饱满、延性系数更大,说明加固后框架梁柱节点的耗能能力、塑性变形能力和抗震性能均比加固前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相比而言,用节点核心区的滞回性能更能准确反映节点的抗震耗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包钢板加固 十字形节点 节点核心区 抗震分析 ABAQ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正Realizable k-ε模型在高压淹没水射流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余健翔 刘剑 +2 位作者 王观石 罗嗣海 汪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024-5030,共7页
淹没水射流在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空化是高压淹没水射流的基本特征。现有的空化模型仍不完善,对各种工况普适性较差,数值模拟仍存在较大误差。为了提高数值模拟对淹没水射流的预测能力,采用Realizable k-ε模型模拟淹没水射流,使用修... 淹没水射流在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空化是高压淹没水射流的基本特征。现有的空化模型仍不完善,对各种工况普适性较差,数值模拟仍存在较大误差。为了提高数值模拟对淹没水射流的预测能力,采用Realizable k-ε模型模拟淹没水射流,使用修正的模型常数并结合滞止压力实验验证,研究5~40 MPa射流压力下的修正模型常数。结果表明,对模型常数进行修正可有效地提高模型对0~70倍直径射程范围内淹没水射流轴心压力的预测能力,使误差降低至10%以内,可见使用修正常数的Realizable k-ε模型模拟高压淹没水射流是一种简便且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没水射流 数值模拟 修正模型 Realizable k-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空间结构优化 被引量:25
16
作者 林富成 王维芳 +3 位作者 门秀莉 孙钰森 李国春 刘丹丹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76,共9页
【目的】以小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和经营密度表确定采伐强度及采伐木,对林分空间结构进行优化,分析优化效果,为人工林空间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南岔县设置4块面积为0.... 【目的】以小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和经营密度表确定采伐强度及采伐木,对林分空间结构进行优化,分析优化效果,为人工林空间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南岔县设置4块面积为0.2 hm^(2)的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固定样地,选择常用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大小比数、竞争指数和开阔比,并构建空间结构评价指数,结合兴安落叶松经营密度表确定采伐强度和采伐木,并分析间伐前后林分空分间结构变化。【结果】样地中的林木分别属于聚集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中小径级林木较多,处于劣势状态,林木的生长空间处于严重不足状态和不足状态,林木竞争压力较大,各样地评价等级都为2级。根据经营密度表对监测样地2和监测样地4进行采伐,采伐株数强度分别为20.7%和12.7%,采伐之后角尺度分别降低3.9%和增加3.8%,大小比数分别降低0.5%和0.4%,竞争指数分别降低16.8%和5.2%,开阔比分别增加24.5%和4.2%,空间结构评价指数分别增加27.8%和7.2%。【结论】采用林分空间结构参数结合经营密度表进行林分抚育间伐可以有效改善林分空间结构,提升林木生长空间和优势程度,并减小了竞争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林分空间结构 抚育间伐 空间结构评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含水率及人工干预对堰塞坝溃决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杰 颜婷 +1 位作者 周传兴 陈伟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0-67,共8页
为了探索堰塞坝的初始含水率对溃坝过程影响,分别选取了初始含水率为19.59%,8.90%,5.50%,4.20%和2.97%的5组土石坝进行水槽试验。在此基础上,通过抛投不同粒径块石的方法探讨了人工干预措施对溃坝过程溃口流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当... 为了探索堰塞坝的初始含水率对溃坝过程影响,分别选取了初始含水率为19.59%,8.90%,5.50%,4.20%和2.97%的5组土石坝进行水槽试验。在此基础上,通过抛投不同粒径块石的方法探讨了人工干预措施对溃坝过程溃口流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当坝体初始含水率为5.50%时,堰塞坝溃决过程的峰值流量为0.005 5 m^3/s,高于高含水率工况(19.59%,8.9%)和低含水率工况(4.2%,2.97%),为最不利初始含水率;坝体初始含水率越高,溃坝过程溃口"陡坎"向上游发展速度越快,溃口收缩最窄处越靠近坝体上游,最终溃口宽度越宽;随着坝体初始含水率降低,溃坝时间相应延长,溃口峰值流量出现时间也相应延后;在最不利坝体初始含水率条件下,向溃口入口处抛投块石对溃口峰值流量有削减作用,相对无抛投块石工况分别削减5.45%,10.9%和14.55%,并且峰值流量出现时间滞后。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坝体初始含水率对于堰塞坝溃决过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通过抛投块石方法对堰塞坝溃决流量进行控制是有效且明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堰塞坝 初始含水率 峰值流量 人工干预 滞洪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Delaunay三角面分离法与搜索球策略的三维曲面重建算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袁清洌 吴学群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8-286,共9页
基于曲面重建在计算机图形学、三维GIS、逆向工程等领域有重要应用,结合区域生长法与Delaunay三角剖分的优势,提出了一种新的散乱点云曲面重建算法。首先根据曲面中轴性质提出了分离角定义并推导了相关结论,利用局部Delaunay三角形分离... 基于曲面重建在计算机图形学、三维GIS、逆向工程等领域有重要应用,结合区域生长法与Delaunay三角剖分的优势,提出了一种新的散乱点云曲面重建算法。首先根据曲面中轴性质提出了分离角定义并推导了相关结论,利用局部Delaunay三角形分离角性质抽取大量位于模型表面三角形,从而构建种子三角网增加初始区域的生长面积其次运用自适应搜索球法加快邻域三角形搜索并识别曲面边界。对比传统的基于Delaunay法和传统区域生长法,该方法只需要一次三角剖分,无需极点与法向量计算,重建速度快,具有Delaunay三角网格的优良结构特性,孔洞数量少,重建出的三维模型几何信息与拓扑关系准确。实验表明,结合Delaunay三角剖分与区域生长法重构有向的流形三角网格模型,能够提高三维模型的重建效果与速度,有效地自动识别曲面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重建 点云 DELAUNAY 分离角 区域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橡胶混凝土疲劳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付建 张茜 +1 位作者 吴峰 史新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43-945,共3页
研究了废弃橡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三点弯曲疲劳性能及疲劳寿命。结果表明,在普通混凝土中加入橡胶粉,表观密度下降,抗压强度降低,但其韧性和变形性能显著提高,同时减轻脆性,并且改善了疲劳性能,延长了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 废弃混凝土 抗压强度 三点弯曲疲劳性能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钛型高炉渣耐热混凝土试验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周春利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119-3123,共5页
利用高钛型高炉渣作为混凝土的粗、细骨料配置C30耐热500℃混凝土。测试了等量粉煤灰取代水泥、改变水泥用量对混凝土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钛型高炉渣耐热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烘干强度大于强度设计等级,混凝土试体煅烧500℃后的... 利用高钛型高炉渣作为混凝土的粗、细骨料配置C30耐热500℃混凝土。测试了等量粉煤灰取代水泥、改变水泥用量对混凝土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钛型高炉渣耐热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烘干强度大于强度设计等级,混凝土试体煅烧500℃后的相对抗压强度为67. 3%~83. 4%,线变化率在±1. 5%内,且表面无裂纹,满足耐热要求,说明利用高钛型高炉渣作为粗、细骨料配制耐热500℃混凝土是可行的。适量粉煤灰取代水泥,不但能降低水泥的用量,而且还能提高混凝土的耐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钛型高炉渣 耐热混凝土 抗压强度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