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李白语言风格及其形成的几大因素
被引量:
1
1
作者
曹利华
《语文学刊》
2016年第7期14-16,共3页
语言风格形成的实质是诗人独特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成功体现,而诗人的创作个性又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每位诗人都有不为他人所共有的特殊影响因子。通过分析与李白关系最密切的道教文化、纵横思想、胡地文化、吴楚文化等几大因素,来探寻...
语言风格形成的实质是诗人独特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成功体现,而诗人的创作个性又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每位诗人都有不为他人所共有的特殊影响因子。通过分析与李白关系最密切的道教文化、纵横思想、胡地文化、吴楚文化等几大因素,来探寻李白语言风格的形成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语言风格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丝路背景下汉语的粟特语借词与民族交往--以“萨宝”为例
2
作者
曹利华
《语文学刊》
2021年第3期64-68,共5页
借词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民族交往的见证。“萨宝”一词可以折射当时粟特商队从遥远的中亚长途跋涉来到吐鲁番和西域各地,进而辗转中原的情景,折射出粟特人到中原入朝为官而逐渐汉化融入汉族的过程,这只是中华民族多...
借词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民族交往的见证。“萨宝”一词可以折射当时粟特商队从遥远的中亚长途跋涉来到吐鲁番和西域各地,进而辗转中原的情景,折射出粟特人到中原入朝为官而逐渐汉化融入汉族的过程,这只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的一个微小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词
民族交往
萨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现代汉语“有+VP”中“有”的情态动词功能
3
作者
曹利华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6年第3期60-62,共3页
现代汉语"有+VP"中"有"的功能较多地表现为强调聚焦,随着语言的发展,"有"的情态动词功能日益凸显。本文揭示了"有"强调聚焦功能的局限,论证了"有"表"能够、可以"的能愿动...
现代汉语"有+VP"中"有"的功能较多地表现为强调聚焦,随着语言的发展,"有"的情态动词功能日益凸显。本文揭示了"有"强调聚焦功能的局限,论证了"有"表"能够、可以"的能愿动词功能;运用对比分析法探讨"有"表两种功能时的语言条件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VP”构式
“有”
功能特点
句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汶川地震引发的中国社会德性思考
4
作者
代璐遥
《跨世纪》
2008年第6期37-38,共2页
汶川地震推动了中国社会道德意识的觉醒,中国政府、中国民众、大众传媒和抗震救灾第一线人员在抗震救灾中的综合表现构成了推动中国社会道德意识觉醒的主要因素。汶川地震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意义的重新思考,最终将使中国人找回曾经在近...
汶川地震推动了中国社会道德意识的觉醒,中国政府、中国民众、大众传媒和抗震救灾第一线人员在抗震救灾中的综合表现构成了推动中国社会道德意识觉醒的主要因素。汶川地震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意义的重新思考,最终将使中国人找回曾经在近代历史中丢失的民族自信,重新树立起礼仪之邦的大国形象,推动中国社会德性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德性思考
德性觉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李白语言风格及其形成的几大因素
被引量:
1
1
作者
曹利华
机构
攀枝花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语文学刊》
2016年第7期14-16,共3页
基金
四川省2013-2016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JJ1309)
文摘
语言风格形成的实质是诗人独特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成功体现,而诗人的创作个性又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每位诗人都有不为他人所共有的特殊影响因子。通过分析与李白关系最密切的道教文化、纵横思想、胡地文化、吴楚文化等几大因素,来探寻李白语言风格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
李白
语言风格
影响因素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丝路背景下汉语的粟特语借词与民族交往--以“萨宝”为例
2
作者
曹利华
机构
攀枝花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语文学刊》
2021年第3期64-68,共5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晋唐时期吐鲁番地区民族交往的语言学考察研究”(19YJC740002)阶段性成果。
文摘
借词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民族交往的见证。“萨宝”一词可以折射当时粟特商队从遥远的中亚长途跋涉来到吐鲁番和西域各地,进而辗转中原的情景,折射出粟特人到中原入朝为官而逐渐汉化融入汉族的过程,这只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的一个微小缩影。
关键词
借词
民族交往
萨宝
Keywords
loanword
national communication
“Sabao”
分类号
H732 [语言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现代汉语“有+VP”中“有”的情态动词功能
3
作者
曹利华
机构
攀枝花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6年第3期60-62,共3页
基金
四川省2013-2016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JJ1309]
文摘
现代汉语"有+VP"中"有"的功能较多地表现为强调聚焦,随着语言的发展,"有"的情态动词功能日益凸显。本文揭示了"有"强调聚焦功能的局限,论证了"有"表"能够、可以"的能愿动词功能;运用对比分析法探讨"有"表两种功能时的语言条件和特点。
关键词
“有+VP”构式
“有”
功能特点
句式选择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汶川地震引发的中国社会德性思考
4
作者
代璐遥
机构
攀枝花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跨世纪》
2008年第6期37-38,共2页
文摘
汶川地震推动了中国社会道德意识的觉醒,中国政府、中国民众、大众传媒和抗震救灾第一线人员在抗震救灾中的综合表现构成了推动中国社会道德意识觉醒的主要因素。汶川地震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意义的重新思考,最终将使中国人找回曾经在近代历史中丢失的民族自信,重新树立起礼仪之邦的大国形象,推动中国社会德性的进步。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德性思考
德性觉醒
分类号
C91-09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李白语言风格及其形成的几大因素
曹利华
《语文学刊》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丝路背景下汉语的粟特语借词与民族交往--以“萨宝”为例
曹利华
《语文学刊》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现代汉语“有+VP”中“有”的情态动词功能
曹利华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汶川地震引发的中国社会德性思考
代璐遥
《跨世纪》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