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硬联合麻醉不同注药速度对麻醉平面的影响 被引量:72
1
作者 杨文科 翁建东 周东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联合麻醉 注药速度 麻醉平面 腰麻 硬膜外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修复术一例麻醉处理
2
作者 杨文科 郑昭平 翁建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580-580,共1页
关键词 支气管修复术 麻醉 支气管导管 呼吸道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bertshaw双腔导管单肺通气麻醉28例临床观察
3
作者 翁建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0期831-832,共2页
关键词 麻醉 双腔导管 单肺通气麻醉 临床观察 胸部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倍他米松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4
4
作者 张隆盛 蓝金辛 +4 位作者 林耿彬 李春然 林旭林 张欢楷 杨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8-372,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复方倍他米松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18~60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复方倍他米松复合...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复方倍他米松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18~60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复方倍他米松复合罗哌卡因组(B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30例。两组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B组注射药物为加入复方倍他米松05 ml的04%罗哌卡因25 ml,R组注射药物为04%罗哌卡因25 ml。两组均采用标准化的支气管插管静脉全麻方案,术后行PCA。记录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PCA首次按压时间,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术后2、4、8、12、24、48 h静息和活动时(咳嗽)VAS疼痛评分,术后48 h PCA总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补救镇痛例数,术后48 h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穿刺部位感染、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R组比较,B组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镇痛持续时间、PCA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长(P<005)。两组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R组比较,B组术后8、12和24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48 h PCA总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舒芬太尼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48 h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穿刺部位感染、尿潴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罗哌卡因比较,复方倍他米松作为罗哌卡因佐剂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围术期镇痛,能增强阻滞及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倍他米松 罗哌卡因 胸椎旁阻滞 胸腔镜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马唑仑对重要器官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森 蓝金辛 +2 位作者 杨铎 何俊冰 张隆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05-1109,共5页
瑞马唑仑是一种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激动剂,是近年在国内上市的短效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强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的作用,从而产生镇静和催眠效果,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镇静、催眠、抗焦虑、治疗... 瑞马唑仑是一种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激动剂,是近年在国内上市的短效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强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的作用,从而产生镇静和催眠效果,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镇静、催眠、抗焦虑、治疗失眠等方面。同时,瑞马唑仑在围手术期主要应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有较快的起效时间和短暂的作用时长。近年来研究表明,瑞马唑仑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调节细胞凋亡等途径来保护重要器官和减轻器官损伤。本文总结瑞马唑仑对脑、心、肝、肺等器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以为瑞马唑仑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器官保护 器官损伤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83
6
作者 张隆盛 林旭林 +5 位作者 张欢楷 杨铎 林耿彬 苏泽耿 张顺才 黄志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比较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18~65岁,BMI 18~25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组)和胸椎旁阻滞组(T... 目的比较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18~65岁,BMI 18~25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组)和胸椎旁阻滞组(T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支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术后采用PCIA。S组于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T组则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两组均使用0.4%罗哌卡因30ml,阻滞完成后30min使用针刺法测定并记录感觉阻滞平面;记录阻滞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持续时间;记录术后2、4、8、12、24、48h的静息和咳嗽VAS评分;记录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48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使用总量和哌替啶补救性镇痛例数;记录阻滞相关并发症、镇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组比较,S组阻滞操作时间明显缩短,阻滞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1);S组术后12h静息时和咳嗽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S组PCIA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长,S组PCIA 48h内按压次数、舒芬太尼使用量明显减少(P<0.01),两组气胸、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或胸椎旁阻滞均可为胸腔镜手术患者提供良好术后镇痛,但前锯肌平面阻滞较胸椎旁阻滞作用更持久、操作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且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对阿片类药物的需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锯肌平面阻滞 胸椎旁阻滞 胸腔镜手术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对乳腺癌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26
7
作者 张隆盛 林旭林 +4 位作者 林耿彬 陈孟 江燕 张欢楷 黄志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74-117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serratus plane, SP)阻滞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急性疼痛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行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患者60例,年龄40~65岁,BMI 20.1~24.5 kg/m^2,ASAⅠ或Ⅱ级。采...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serratus plane, SP)阻滞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急性疼痛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行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患者60例,年龄40~65岁,BMI 20.1~24.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SP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S组)和全身麻醉组(N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S组在麻醉诱导后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SP阻滞,注射0.3%罗哌卡因25 ml。N组不行SP阻滞。术后两组均行舒芬太尼PCIA。记录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和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记录麻醉诱导前、术毕、术后24和48 h NK细胞、NKT细胞、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记录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N组比较,S组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麻醉诱导前比较,术毕、术后24、48 h N组NK细胞、NKT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与N组比较,术毕、术后24、48 h S组NK细胞、NKT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48 h内均无一例不良反应。结论乳腺癌手术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能明显缓解术后急性疼痛,减少围术期镇静镇痛药使用并减轻免疫抑制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前锯肌平面阻滞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急性疼痛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预防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不良反应的效果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隆盛 林旭林 +3 位作者 林耿彬 胡锦钰 黄瑞鑫 张欢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中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预防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足月剖宫产术,且存在宫缩乏力危险因素的产妇90例,年龄24~40岁,体重55~85 kg,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布托啡诺组(DB组)...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中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预防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足月剖宫产术,且存在宫缩乏力危险因素的产妇90例,年龄24~40岁,体重55~85 kg,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布托啡诺组(DB组)、布托啡诺组(B组)和对照组(N组),每组30例。三组产妇在子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时分别静脉给予相应药物,DB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20μg/kg,同时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10 min后改右美托咪定0.3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注至术毕;B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20μg/kg;N组静脉泵注生理盐水。记录入室静卧10 min(基础值,T0)、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10 min(T1)、术毕(T2)的MAP、HR和Sp O2,并在T1时进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恶心、呕吐、胸闷胸痛、高血压、心动过速、寒战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泌乳始动时间。记录术后1、3、5 d子宫底高度。记录术后72 h内缩宫素使用量。结果与N组比较,T1时DB组、B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与B组比较,T1时DB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DB组、B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N组(P<0.05),DB组明显高于B组(P<0.05)。DB组和B组恶心、呕吐、胸闷胸痛、高血压、心动过速和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N组(P<0.05),DB组明显低于B组(P<0.05)。三组术后泌乳始动时间、术后1、3、5 d子宫底高度、术后72 h内缩宫素使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能有效减少剖宫产术中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所致的不良反应,使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且有一定的镇静作用,效果优于单独应用布托啡诺,同时不影响泌乳和产褥早期子宫复旧,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右美托咪定 布托啡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隆盛 张欢楷 +3 位作者 林耿彬 杨铎 黄熙扬 黄志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3-456,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组(DS组)和对照组(S组)。两组术后均采用PCIA,DS组:右美托咪定2.0μg/kg+舒芬太尼1.5μg/kg+昂丹司琼8 mg;...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组(DS组)和对照组(S组)。两组术后均采用PCIA,DS组:右美托咪定2.0μg/kg+舒芬太尼1.5μg/kg+昂丹司琼8 mg;S组:舒芬太尼2.0μg/kg+昂丹司琼8 m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 L。参数设置:负荷剂量2 m L,维持速率2 m L/h,PCA剂量2 m L/次,锁定时间15 min。记录术后2、6、12、24、36、48 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静息(VASR)和咳嗽(VASC)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舒芬太尼使用量、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DS组患者各时点MAP、HR明显降低(P<0.05),术后6、12、24 h VASR、VASC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舒芬太尼使用量、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PCIA使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不仅能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且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同时减少舒芬太尼用量,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舒芬太尼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胸腔镜术后连续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阻滞镇痛效果比较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隆盛 张楷弘 +4 位作者 杨铎 张欢楷 林旭林 林耿彬 黄志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54-659,共6页
目的比较老年胸腔镜术后连续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胸腔镜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CS组和CT组。CS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行连续前锯肌平面阻滞,CT组行连续胸椎旁阻滞。记录阻滞操作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记录术后2... 目的比较老年胸腔镜术后连续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胸腔镜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CS组和CT组。CS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行连续前锯肌平面阻滞,CT组行连续胸椎旁阻滞。记录阻滞操作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记录术后2、6、12、24、48 h静止和咳嗽疼痛VAS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PCA次数、舒芬太尼补救性镇痛例数、满意度评分;术前24 h和术后24、48 h评估患者睡眠质量;记录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T组比较,CS组阻滞操作时间明显降低(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静止和咳嗽疼痛VAS评分、PCA次数和舒芬太尼补救性镇痛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连续胸椎旁阻滞均能减轻老年患者胸腔镜术后疼痛,镇痛效果相当,但前锯肌平面阻滞操作时间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镇痛期间低血压发生率低且改善睡眠质量,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胸腔镜 连续前锯肌平面阻滞 连续胸椎旁阻滞 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左旋布比卡因复合硫酸镁股神经阻滞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隆盛 杨铎 +2 位作者 张顺才 张欢楷 黄志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91-994,共4页
目的探讨左旋布比卡因复合硫酸镁用于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107例,男66例,女41例,年龄25~60岁,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56)和对照组(n=51... 目的探讨左旋布比卡因复合硫酸镁用于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107例,男66例,女41例,年龄25~60岁,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56)和对照组(n=51)。两组均在全麻诱导前实行超声引导患侧股神经阻滞,研究组给予0.25%左布比卡因和2%硫酸镁混合液20ml,对照组给予0.25%左布比卡因20ml。记录股神经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记录术后4、6、12、24和48h的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记录术后48h内追加镇痛药情况、曲马多用量、术后48h满意度评分和术后48h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h硫酸镁组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硫酸镁组需追加镇痛药5例(8.9%),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例(19.6%)(P<0.05);硫酸镁组曲马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硫酸镁组股神经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旋布比卡因复合硫酸镁应用于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可以缩短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阻滞持续时间,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减少镇痛药物应用,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镇痛 股神经阻滞 硫酸镁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帝视内镜和纤维支气管镜用于口腔颌面骨折手术患者经鼻气管插管的比较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隆盛 张欢楷 +5 位作者 罗琪琛 杨文科 林耿彬 杨铎 黄熙扬 黄志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60-763,共4页
目的评估和比较帝视内镜(Disposcope,DS)和纤维支气管镜(FOB)用于口腔颌面骨折手术患者经鼻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口腔颌面骨折手术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患者随机分为DS组和FOB组,每组30例。... 目的评估和比较帝视内镜(Disposcope,DS)和纤维支气管镜(FOB)用于口腔颌面骨折手术患者经鼻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口腔颌面骨折手术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患者随机分为DS组和FOB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取经鼻气管插管,DS组采用DS引导插管,FOB组采用FOB引导插管。记录插管时间、首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总成功率。记录术后24h患者声音嘶哑、咽痛、黏膜损伤、牙齿松动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S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FOB组(P<0.05)。两组首次插管成功率和插管总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24h声音嘶哑、咽痛、黏膜损伤、牙齿松动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S或FOB均有助于口腔颌面骨折手术患者经鼻气管插管,两者插管成功率和插管相关并发症相似,但使用DS插管时间较FOB缩短,且操作和维护方便,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视内镜 纤维支气管镜 口腔颌面骨折手术 经鼻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新斯的明与吗啡术后镇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文科 翁建东 +2 位作者 袁银英 郑昭平 周东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手术后镇痛 新斯的明 吗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作为罗哌卡因佐剂用于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隆盛 张楷弘 +4 位作者 杨铎 张欢楷 黄志良 卢燕 何绮霞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2-346,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作为罗哌卡因佐剂用于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1月~2020年6月在本院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66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33例。两组均采用TIVA...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作为罗哌卡因佐剂用于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1月~2020年6月在本院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66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33例。两组均采用TIVA,在麻醉诱导前行双侧后路腰方肌阻滞,D组每侧注射加入0.50μg/kg右美托咪定的0.2%罗哌卡因30 mL,R组每侧注射0.2%罗哌卡因30 mL。记录术后2、6、12、24、48h h的静息和运动疼痛VAS评分;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48 h内有效PCA次数、舒芬太尼总量、哌替啶镇痛例数、镇痛满意度。结果与R组比较,D组术后12 h、24 h、48 h的疼痛VAS评分和运动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48 h按压镇痛泵总次数、舒芬太尼总量、需要哌替啶镇痛例数明显降低(P<0.05),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镇痛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双侧后路腰方肌阻滞用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安全有效,能降低患者疼痛评分,增强镇痛效果、延长镇痛时间,减少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为多模式镇痛方案提供新选择,效果优于单独应用罗哌卡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腰方肌阻滞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复合硬外麻对心血管病患者上腹部手术应激的影响
15
作者 黄志良 郑昭平 杨文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外麻对高血压、冠心痛患者上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血糖、皮质醇和IL26的影响。方法:40例高血压、冠心痛上腹部手术患者ASAI2~3级,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全麻复合硬外麻,B组单纯全麻,分别于麻醉开始...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外麻对高血压、冠心痛患者上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血糖、皮质醇和IL26的影响。方法:40例高血压、冠心痛上腹部手术患者ASAI2~3级,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全麻复合硬外麻,B组单纯全麻,分别于麻醉开始前、气管插管5min后、手术开始1h、术毕24h抽取非输液静脉血,测定血糖(Glu)、皮质醇(Cor)和IL26,同时记录BP、HR。结果:术中A组血压、心率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血糖、皮质醇、IL26无明显变化(P〉0.05),而B组升高(P〈0.05),且B组血糖、皮质醇、IL26均高于A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外麻可明显抑制应激反应,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上腹部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冠状动脉疾病 麻醉 全身 麻醉 硬膜外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前锯肌平面阻滞半数有效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杨铎 张隆盛 +2 位作者 陈哲璇 林耿彬 黄志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29-1033,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作为佐剂对罗哌卡因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半数有效浓度(EC_(50))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或肺段切除术患者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40-64岁,BMI 18.5-24.0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作为佐剂对罗哌卡因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半数有效浓度(EC_(50))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或肺段切除术患者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40-64岁,BMI 18.5-24.0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R组,n=21)和罗哌卡因组(R组,n=23)。两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行SAPB,DR组注入含右美托咪定1.0μg/kg的罗哌卡因混合溶液30 ml,R组注入罗哌卡因30 ml。罗哌卡因初始浓度为0.4%,按照序贯法确定下一例罗哌卡因浓度,相邻浓度比值为1.1。若上一例阻滞效果评定为良好,则下一例采用低1个等级的浓度,反之则采用高1个等级的浓度,获得7个上下交叉点后结束试验。采用Probit回归分析计算罗哌卡因的EC_(50)及其95%CI。记录神经阻滞前和神经阻滞后10、20、30 min的MAP、HR、麻醉趋势指数(NI)和Ramsay镇静评分。神经阻滞前以及神经阻滞后30 min,采用视觉模拟焦虑量表评估焦虑程度。记录神经阻滞后30 min内心动过缓、低血压、镇静过度、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局麻药中毒、局部血肿、气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DR组和R组罗哌卡因EC_(50)分别为0.26%(95%CI 0.23%-0.28%)和0.32%(95%CI 0.30%-0.34%)。与R组比较,神经阻滞后30 min DR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与R组比较,神经阻滞后20、30 min DR组NI明显降低,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R组比较,神经阻滞后30 min DR组视觉模拟焦虑评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罗哌卡因前锯肌平面阻滞的EC_(50),提供有效的镇静和抗焦虑作用,较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锯肌平面阻滞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半数有效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顽固性哮喘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红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4期1594-1594,共1页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治疗 顽固性哮喘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胸段硬膜外阻滞 心肌供血不足 呼吸循环衰竭 持续性哮喘 血管痉挛 心肌损伤 心率失常 哮喘患者 治疗效果 结果报告 严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弱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关系
18
作者 叶淑君 张楷弘 +4 位作者 孙晓满 张欢楷 黄志良 杨铎 张隆盛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25年第7期831-838,共8页
目的分析衰弱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8月-2023年1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行髋部骨折手术的405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改良衰弱指数(mFI)分为衰弱组(mFI≥0.27,n=112)与非衰弱组(mFI... 目的分析衰弱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8月-2023年1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行髋部骨折手术的405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改良衰弱指数(mFI)分为衰弱组(mFI≥0.27,n=112)与非衰弱组(mFI<0.27,n=293),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KDIGO)标准进行术后AKI定义,经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后,每组有100例成功匹配。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倾向性评分校正、PSM、逆概率加权(IPTW)、标准化死亡比加权(SMRW)、成对算法(PA)加权、重叠加权(OW)方法分析衰弱与术后AKI的关系;并按年龄(≥80岁或<80岁)、性别、是否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是否出现术中低血压进行分层分析。结果经PSM后,两组在年龄、性别、手术类型、ACEI/ARB、尿素氮、肌酐、术中失血量、术中低血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化均数差(SMD)均<0.1。在原始队列及匹配队列中衰弱组AKI发生率均高于非衰弱组(25.9%vs.8.9%,P<0.001;28.0%vs.11.0%,P=0.002)。对衰弱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AKI的发生风险进行分析发现,与非衰弱组相比,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OR(95%CI)为3.59(2.00~6.4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OR(95%CI)为3.04(1.55~5.95),P=0.001;倾向性评分校正后OR(95%CI)为2.85(1.52~5.34),P=0.001;PSM后OR(95%CI)为3.15(1.47~6.75),P=0.003;IPTW、SMRW、PA加权、OW后OR(95%CI)分别为2.48(1.37~4.50)、2.43(1.41~4.19)、2.63(1.25~5.54)和2.69(1.07~6.78),P<0.05。分层分析发现,年龄、性别、ACEI/ARB、术中低血压均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术前衰弱可能是术后AKI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改良衰弱指数 髋部骨折 急性肾损伤 倾向性评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