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油橄榄绿色无公害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桑建平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1期56-58,共3页
油橄榄是全球四大主要的可食用油料来源,它的果肉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多酚和黄酮,并能提供多种健康和医疗保健功能。由于橄榄的栽培技术落后,加上大多数品种的收获季节不同,因此橄榄的进口和出口都非常困难。两水油橄榄园位于甘肃省的... 油橄榄是全球四大主要的可食用油料来源,它的果肉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多酚和黄酮,并能提供多种健康和医疗保健功能。由于橄榄的栽培技术落后,加上大多数品种的收获季节不同,因此橄榄的进口和出口都非常困难。两水油橄榄园位于甘肃省的东南部,拥有充沛的阳光、湿润的空气、清澈的河流,以及极其优越的海拔、湿润的环境,使其成为全球最佳的油橄榄种植区。回顾总结了甘肃省陇南市油橄榄产业发展现状和取得的成绩,对发展优势、短板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从而对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油橄榄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建议。研究发现,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油橄榄产业高质量发展具备一定的区位优势、规模优势、品质品牌优势、群众优势以及政策优势,同时还存在着油橄榄产业规模小、发展体制机制不健全、产业链狭窄且较短、效益低等问题。并制定出科学合理、可持续的栽培方案,从而有效提升油橄榄栽培效率,促使管护中心油橄榄产量持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绿色 无公害 种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被引量:2
2
作者 郭磊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1期179-181,共3页
文章首先介绍了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现状,并提出了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路径,在此基础上,从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规划设计、开发保护过程监管、开发保护主体培育三个方面,给出了开发与保护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有效对策... 文章首先介绍了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现状,并提出了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路径,在此基础上,从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规划设计、开发保护过程监管、开发保护主体培育三个方面,给出了开发与保护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有效对策,旨在遵循生态平衡原则,通过全面调查监测,利用先进技术手段设计出科学、可行的森林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经过全过程实地监督、引入政府规划+企业租赁管理模式,强化森林生态旅游开发保护过程管理,并结合人力资源管理、新媒体宣传教育、本地居民参与引导,深化森林生态教育,以此提升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实施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旅游 资源开发 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插岗梁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调查
3
作者 王建华 李佳华 +3 位作者 胡文胜 茹则古丽·图尔荪 袁浩哲 包新康 《甘肃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83-90,95,共9页
甘肃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21年开始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保护区内的鸟类和兽类多样性开展调查,以期获得物种资源现状的准确信息。至2023年4月在保护区共布设73个红外相机位点,有效工作日1095天,获得独立有效照片1180张(鸟类595张,兽类... 甘肃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21年开始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保护区内的鸟类和兽类多样性开展调查,以期获得物种资源现状的准确信息。至2023年4月在保护区共布设73个红外相机位点,有效工作日1095天,获得独立有效照片1180张(鸟类595张,兽类585张)。共鉴定到脊椎动物9目31科77种(鸟类52种,兽类25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种。相对多度指数排前5的兽类依次是毛冠鹿、梅花鹿、黄喉貂、间颅鼠兔和赤狐;鸟类相对多度高的物种有血雉、蓝马鸡、橙翅噪鹛、白腹短翅鸲和灰头鸫。本次调查基本摸清了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兽类和地栖鸟类的物种多样性情况,为该区域的物种保护建立了基础数据库,为保护区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插岗梁 鸟类 兽类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特有树种的生态功能与保护措施
4
作者 吴玲娟 《中国种业》 2025年第2期174-175,共2页
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特有树种,这些树种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分析了插岗梁保护区特有树种的种类和生态重要性,重点探讨其在空气净化、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碳储存与减排等方面的关键生态功能。为有效保护... 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特有树种,这些树种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分析了插岗梁保护区特有树种的种类和生态重要性,重点探讨其在空气净化、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碳储存与减排等方面的关键生态功能。为有效保护这些特有树种,提出了包括树种监测与科学评估、加强种植与繁育技术研究、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和建立保护机制等措施。通过这些保护措施,可以促进特有树种的可持续发展,保障生态环境的长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岗梁自然保护区 特有树种 生态功能 保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插岗梁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主要林分土壤与枯落物水文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飞 白青蒙 +7 位作者 王若鉴 杨永红 李玉 王永元 要静 刘锦乾 王健 张力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5-272,共8页
以甘肃插岗梁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区域主要林分为研究对象,探究林分土壤和枯落物的水文特性,为营造合理的水土保持林提供理论依据与科学参考。将1800~2300、2300~2800、2800~3500 m划分为低、中、高海拔区域,通过实地调查与采样,运用环... 以甘肃插岗梁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区域主要林分为研究对象,探究林分土壤和枯落物的水文特性,为营造合理的水土保持林提供理论依据与科学参考。将1800~2300、2300~2800、2800~3500 m划分为低、中、高海拔区域,通过实地调查与采样,运用环刀法和室内浸泡法,对比分析不同海拔区域林分枯落物层储量、持水过程、持水能力,以及土壤层持水能力和入渗过程。结果表明:1)土壤密度在0.61~0.93 g/cm^(3),表层(0~10 cm)土壤密度在0.61~0.84 g/cm^(3),次表层(10~20 cm)土壤密度在0.63~0.93 g/cm^(3);中海拔表层土壤密度略大于低海拔表层土壤密度,低海拔和高海拔次表层土壤密度小于表层,中海拔表层土壤密度小于次表层。最大储水量在499.84~1331.02 t/hm^(2),土壤最大储水量都是高海拔区域最大,其次是低海拔区域,中海拔区域最小;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在4.11%~9.53%,中海拔区域表层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最小为4.11%,低海拔区域表层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最大为6.17%;高海拔区域土壤最大储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储水量和总孔隙度均最大;海拔与土壤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最大储水量和总孔隙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5)。2)不同海拔区域枯落物累积量在27.58~102.32 t/hm^(2),其中高海拔区域枯落物累积量最大,其次为低海拔区域,人工林中海拔区域最小,枯落物最大拦蓄量、有效拦蓄量都是高海拔区域最大,低海拔区域次之,中海拔区域最小,其相互之间及与累积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3)将枯落物持水量和吸水速率分别与浸水时间进行拟合,其关系分别满足对数和指数函数关系,拟合效果较好。高海拔区域土壤和枯落物持水性能最强,低海拔区域次之,中海拔人工林最小。研究区在未来森林经营或水土保持林造林过程中,应适当提高混交林的种植比例,以增加枯落物水文效益,使土壤更加通气透水,从而最大限度发挥不同林分林下枯落物和土壤的持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森林水文 枯落物 插岗梁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成效、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1
6
作者 车莉 《广东蚕业》 2024年第1期32-34,共3页
文章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通过回顾天然林保护工程产生的历史背景,总结了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经验做法等,提出了优化调整林分结构、完善并灵活适用人事人才政策... 文章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通过回顾天然林保护工程产生的历史背景,总结了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经验做法等,提出了优化调整林分结构、完善并灵活适用人事人才政策以及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策建议,为实现森林面积、活力木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三增长”目标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保护工程 生物多样性 森林资源培育 自然保护区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可持续经营对策探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正强 《广东蚕业》 2024年第8期25-27,共3页
文章介绍了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概况,阐述了该保护区所采取的人工造林、森林抚育、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等森林可持续经营措施,分析了其森林可持续经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该保护区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 文章介绍了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概况,阐述了该保护区所采取的人工造林、森林抚育、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等森林可持续经营措施,分析了其森林可持续经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该保护区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可持续经营 森林资源培育 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油橄榄扦插快繁技术
8
作者 郭磊 《南方农业》 2024年第6期62-64,共3页
油橄榄是一种木本食用油料作物,食用价值与医疗价值均较高。油橄榄作为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经济树种之一,在培植过程中需要实现高效繁育与高产栽培的目标。因此,为实现油橄榄扦插快繁丰产培育,节约繁育成本,并提高油... 油橄榄是一种木本食用油料作物,食用价值与医疗价值均较高。油橄榄作为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经济树种之一,在培植过程中需要实现高效繁育与高产栽培的目标。因此,为实现油橄榄扦插快繁丰产培育,节约繁育成本,并提高油橄榄成活率,基于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油橄榄繁育实践,从扦插地选择、插床制备、插条采集、插条处理、扦插基质配制、扦插、插后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油橄榄扦插快繁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扦插育苗 丰产培育 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龙江插岗梁自然保护区云杉容器苗培育技术探讨
9
作者 桑建平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2期239-241,254,共4页
为给云杉容器苗的规范化生产和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以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从选择苗木与育苗容器,苗圃地的选择与整地做床,配制营养土并消毒杀虫,苗木的起运、修剪、分级与假植,装填营养土与苗木,摆放容器及田间管理... 为给云杉容器苗的规范化生产和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以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从选择苗木与育苗容器,苗圃地的选择与整地做床,配制营养土并消毒杀虫,苗木的起运、修剪、分级与假植,装填营养土与苗木,摆放容器及田间管理等环节探讨云杉容器苗培育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 容器苗 培育技术 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岗梁保护区油橄榄种子处理与育苗技术优化研究
10
作者 张利江 《中国种业》 2025年第1期170-171,共2页
插岗梁保护区是一个具有独特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地区,该区域内的油橄榄种植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种子处理和育苗技术已被证明能够显著提高油橄榄的产量和质量,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通... 插岗梁保护区是一个具有独特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地区,该区域内的油橄榄种植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种子处理和育苗技术已被证明能够显著提高油橄榄的产量和质量,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分析插岗梁保护区油橄榄的种植现状,探讨种子处理和育苗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点,包括种子处理方法、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以及育苗期的基质优化、环境控制和病虫害管理,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技术优化策略,以期提高该地区油橄榄种植的成效和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岗梁保护区 油橄榄 种子处理 育苗技术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资源管理中智慧林业管理技术融合应用的实证研究——以甘肃省插岗梁保护区为例
11
作者 尚文华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5年第8期54-56,共3页
为了研究智慧林业管理技术在甘肃省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管理中的应用,针对保护区面临的广阔区域管理难题、非法活动频发以及生态环境监测手段落后等挑战,采用了无人机技术、物联网与传感器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智慧林业管... 为了研究智慧林业管理技术在甘肃省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管理中的应用,针对保护区面临的广阔区域管理难题、非法活动频发以及生态环境监测手段落后等挑战,采用了无人机技术、物联网与传感器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智慧林业管理技术。研究结果显示,这些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保护区的管理效率,实现了高效、精准的巡护与监测。研究结论认为,智慧林业管理技术有效降低了灾害风险,促进了插岗梁保护区的生态平衡,为林业资源管理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林业 林业资源管理 插岗梁保护区 技术革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12
作者 郭磊 《中国种业》 2024年第11期190-192,共3页
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跨越暖温带半湿润区和温带高寒湿润区,气候特征明显,土壤类型丰富多样。该保护区内拥有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包括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且存在多种珍稀濒危物种,对于... 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跨越暖温带半湿润区和温带高寒湿润区,气候特征明显,土壤类型丰富多样。该保护区内拥有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包括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且存在多种珍稀濒危物种,对于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地调查、样地设置和数据分析,系统评估了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分析了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种类组成与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 野生植物资源 资源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被引量:5
13
作者 叶得杰 《中国种业》 2025年第1期168-169,共2页
自然保护区是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在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林业资源面临着保护和利用的双重挑战。本文全面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现状,揭示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可持续性、... 自然保护区是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在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林业资源面临着保护和利用的双重挑战。本文全面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现状,揭示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可持续性、管理体制和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生态保护措施、智慧林业资源管理与利用、动态政策优化与生态激励机制等改进方案,实现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合理利用。研究表明,引入现代化监测技术、加强社区参与以及优化政策体系,有效提高林业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效率,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多样性,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林业资源 生态保护 可持续利用 政策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果梨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以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中心为例
14
作者 张利江 《果农之友》 2024年第11期75-77,共3页
通过实证研究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中心内冬果梨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从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无公害化学控制到农业生态管理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措施的应用实践和效果,展示了这些技术在提高冬果梨生产质量、保... 通过实证研究甘肃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中心内冬果梨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从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无公害化学控制到农业生态管理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措施的应用实践和效果,展示了这些技术在提高冬果梨生产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果梨 病虫害 无公害防治 技术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岗梁管护中心青杨叶锈病风险分析探究
15
作者 童瑶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4期149-151,共3页
经过深入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由于扦插密度、地形地貌、降雨量以及管理水平的变化,使得青杨叶锈病的发生频繁,而且其中最重要的侵染来源就是夏孢子。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该疾病的发生,从而改善苗木的品质... 经过深入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由于扦插密度、地形地貌、降雨量以及管理水平的变化,使得青杨叶锈病的发生频繁,而且其中最重要的侵染来源就是夏孢子。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该疾病的发生,从而改善苗木的品质。在育苗期间通过减少植株的密集,并在疾病初期采取适当的化学预防措施,能够大大减少植物的损伤程度以及患者的痛苦。在使用的各种药剂中,29%石硫合剂1000倍液的预防作用是最好的,其预防作用的发生率和患者的痛苦指数都是5%,比未使用这种药剂的植物的患者的痛苦指数Ⅲ和Ⅳ都要小(CK),其差距都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有害生物 青杨 叶锈病 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岗梁林区铁杉育苗及造林技术
16
作者 刘虎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2期88-91,共4页
铁杉作为白龙江流域乡土树种,具有根系发达、能够抗风、抗雪压,寿命长等特征,是荒山造林和水源涵养林的优良树种,但由于该树种在分布区种群数量少,且种子发芽率低、休眠期长、天然更新能力差,因此铁杉育苗技术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在白龙... 铁杉作为白龙江流域乡土树种,具有根系发达、能够抗风、抗雪压,寿命长等特征,是荒山造林和水源涵养林的优良树种,但由于该树种在分布区种群数量少,且种子发芽率低、休眠期长、天然更新能力差,因此铁杉育苗技术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在白龙江插岗梁管护中心茶岗保护站国有苗圃内进行铁杉种苗育苗,详细记录了采种制种、播种育苗、容器苗移植培育、人工造林等技术环节,为铁杉培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杉 播种 容器培育 育苗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病虫害遥感监测对生态资源保护的价值及技术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余江艳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4期105-107,共3页
林业病虫害严重威胁生态资源安全,需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预测以及识别。将遥感技术应用在林业中,能够满足对病虫害的监测需求,及时将病虫害的特征、发展程度等信息传输给相应的部门,从专业角度进行处理,减轻病虫害对生态资源的影响。... 林业病虫害严重威胁生态资源安全,需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预测以及识别。将遥感技术应用在林业中,能够满足对病虫害的监测需求,及时将病虫害的特征、发展程度等信息传输给相应的部门,从专业角度进行处理,减轻病虫害对生态资源的影响。该文着重分析遥感监测技术应用在林业病虫害检测中的优势,并探讨其对生态资源保护的价值及其技术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病虫害 遥感监测 生态资源保护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龙江流域林业造林技术优化及保护措施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叶艳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0期214-216,共3页
白龙江流域作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林区,对其林业资源进行合理经营及加强生态保护对维系国家生态安全、满足林产品市场需求及促进当地林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梳理白龙江流域林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因地制宜选育树种、实施精准... 白龙江流域作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林区,对其林业资源进行合理经营及加强生态保护对维系国家生态安全、满足林产品市场需求及促进当地林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梳理白龙江流域林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因地制宜选育树种、实施精准化栽植和智能化管理、发展立体复合经营模式等优化造林技术措施,以及划定生态红线、构建病虫害防控体系、建立生态补偿和社区参与机制等加强生态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技术 生态保护 白龙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纯林阔叶化改造对土壤碳氮固持的短期效应
19
作者 吴应龙 《中国林副特产》 2025年第5期22-24,共3页
以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香樟、楠木、南酸枣、鹅掌楸作为补植阔叶林树种进行马尾松人工林伐后补植,分析不同阔叶林补植对马尾松林土壤理化性质和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补植阔叶树种的混交林土壤pH值普遍降低,土壤容重... 以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香樟、楠木、南酸枣、鹅掌楸作为补植阔叶林树种进行马尾松人工林伐后补植,分析不同阔叶林补植对马尾松林土壤理化性质和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补植阔叶树种的混交林土壤pH值普遍降低,土壤容重有所减轻,而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则有所提高。特别是在0~20 cm土层中,在土壤有机碳组成方面,补植阔叶树种的混交林微生物碳含量、颗粒有机碳含量、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以及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均高于或显著高于马尾松纯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人工林 阔叶化改造 香樟 楠木 南酸枣 鹅掌楸 土壤碳氮固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白龙江地区云杉针叶脱落的病原因素与防治方法
20
作者 王继君 《中国种业》 2025年第2期176-177,共2页
落针病于云杉而言是一种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的严重疾病,特别是在持续的降雨和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生。病原真菌侵染幼树,导致病情加重,土壤营养不均衡和树木生长密集也会增加疾病风险。研究发现,15~25℃气温和超过80%相对湿度时病原体增... 落针病于云杉而言是一种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的严重疾病,特别是在持续的降雨和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生。病原真菌侵染幼树,导致病情加重,土壤营养不均衡和树木生长密集也会增加疾病风险。研究发现,15~25℃气温和超过80%相对湿度时病原体增长最快。其发病原因是土壤中微生物区系变化及病原物侵入。为防止此病害的发生,需加强环境管理、优化林木结构、合理使用肥料,并采纳化学的防治方法。在林内采用生草覆盖、树干涂白等生物防控手段也是很好的预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落针病 发生原因 防治方法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