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驱替过程中沥青质沉积及其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钧溢 赵凤兰 +2 位作者 侯吉瑞 端祥刚 李伟娜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7-109,141,共3页
针对CO2驱油过程中易造成沥青质等重有机质沉积,导致原油组分发生改变,影响驱油效果这一问题,考察了不同原油沥青质含量、岩心渗透率条件下沥青质的沉积量及CO2驱油效果,研究了CO2驱替过程中沥青质沉积和原油采收率的变化规律。实验结... 针对CO2驱油过程中易造成沥青质等重有机质沉积,导致原油组分发生改变,影响驱油效果这一问题,考察了不同原油沥青质含量、岩心渗透率条件下沥青质的沉积量及CO2驱油效果,研究了CO2驱替过程中沥青质沉积和原油采收率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CO2驱油过程中引起的沥青质沉积与岩心渗透率、原油初始沥青质含量直接相关;相同条件下,低渗透岩心对沥青质沉积的影响更为明显;此外,随着沥青质沉积量的增加,CO2驱的采收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沉积 CO2驱油 岩心渗透率 原油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南二类油层深度调剖配方筛选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宜强 贾敬锋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4期88-90,共3页
根据室内物理模拟实验,通过对不同质量分数调剖体系黏度、封堵性能的测定,筛选出适合萨南二类油层的调剖体系配方。该配方由分子量大于2 500×104的聚合物与铬交联剂组成。在优选调剖剂基础上,进行注入时机、注入段塞的优化实验。... 根据室内物理模拟实验,通过对不同质量分数调剖体系黏度、封堵性能的测定,筛选出适合萨南二类油层的调剖体系配方。该配方由分子量大于2 500×104的聚合物与铬交联剂组成。在优选调剖剂基础上,进行注入时机、注入段塞的优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配制调剖体系时推荐1 200 mg/L聚合物+40 mg/L铬交联剂。调剖剂最佳注入方式是前置调剖,段塞大小为0.05 P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类油层 深度调剖 配方筛选 注入时机 注入段塞 室内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非均质条件下的复合驱油体系优选 被引量:6
3
作者 牛绪海 赵凤兰 侯吉瑞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7-410,共4页
地层非均质程度不同,驱油体系有效提高采收率所需的黏度及界面性能有所不同。本文针对双河油田IV5-11层系油藏及原油特点,设计不同非均质条件仿真物理模型,对室内静态实验优选出的4个化学驱油体系进行室内岩心驱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地层非均质程度不同,驱油体系有效提高采收率所需的黏度及界面性能有所不同。本文针对双河油田IV5-11层系油藏及原油特点,设计不同非均质条件仿真物理模型,对室内静态实验优选出的4个化学驱油体系进行室内岩心驱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均质条件下,表面活性剂浓度(3g/L)一定,聚合物浓度分别为1.5g/L和1.0g/L的SP二元体系提高采收率幅度基本相同;Na2CO3浓度(10g/L)、表面活性剂浓度(3g/L)一定,聚合物浓度1.5g/L的弱碱ASP三元体系提高采收率幅度比聚合物浓度1.0g/L的弱碱ASP三元体系高2.26%。优选聚合物浓度为1.5g/L的复合体系,改变渗透率级差至2倍、3倍和5倍,随非均质性增强,与SP二元体系相比,弱碱ASP三元体系提高采收率优势逐渐变弱;在模拟具有油藏代表性的3倍渗透率级差条件下,聚合物浓度1.5g/L的弱碱ASP三元体系提高采收率比SP二元体系高出2.15%,最终确定适合双河油田IV5-11层系的驱油配方为弱碱ASP三元体系,即1.5g/LZL-Ⅱ+3.0g/LQY-3+1.0g/LNa2C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驱 SP二元复合驱 弱碱ASP三元复合驱 非均质岩心 提高采收率 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