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裂缝型低渗透油藏井网调整方式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高明 宋考平 +2 位作者 张英芝 杨二龙 王卫国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9-114,14-15,共6页
依据大庆榆树林油田东16区块扶杨油层裂缝发育特征和注水开发动态特点,结合目前区块剩余油分布,分析裂缝对剩余油分布和开发效果的影响,为进行注采系统调整提供依据。针对东160和升371两个断块特点,各设计了4套加密方案,并进行开发指标... 依据大庆榆树林油田东16区块扶杨油层裂缝发育特征和注水开发动态特点,结合目前区块剩余油分布,分析裂缝对剩余油分布和开发效果的影响,为进行注采系统调整提供依据。针对东160和升371两个断块特点,各设计了4套加密方案,并进行开发指标预测方案优选。结果表明:东160断块裂缝方向与井排方向一致,油水井排之间不能形成有效驱替,应缩小井距,优选出的方案四,加密后东160断块形成大井距小排距的线状注水;升371断块裂缝方向与井排方向呈12.5°相交,油水井排之间能形成有效驱替,优选出的方案四,采用三角形重心加密,改变流场方向,更加有利于开采剩余油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层 裂缝储集层 数值模拟 剩余油分布规律 井网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盐可动凝胶配方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罗云 罗文利 +1 位作者 王强 刘锐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9-154,共6页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聚合物分子量、聚合物浓度、交联剂用量及pH值等因素对耐高温有机交联剂HT-2008与高分子量星形抗温耐盐聚合物CA-2588形成的凝胶黏度和成胶时间的影响,确定了尕斯库勒E_3~1油藏高温高盐可动凝胶调驱体系的基本配方...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聚合物分子量、聚合物浓度、交联剂用量及pH值等因素对耐高温有机交联剂HT-2008与高分子量星形抗温耐盐聚合物CA-2588形成的凝胶黏度和成胶时间的影响,确定了尕斯库勒E_3~1油藏高温高盐可动凝胶调驱体系的基本配方及性能;环境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高分子量星形抗温耐盐聚合物CA-2588和耐高温有机交联剂HT-2008能够形成稳定的互穿网络体型结构,该可动凝胶体系,在矿化度为117 000 mg/L(且钙镁离子含量高达3 340 mg/L)、pH值为7.80、实验温度为126℃条件下,5 d时的黏度达到最高值43 900mPa·s,180 d时凝胶黏度为43 500 mPa·s,耐温耐盐性能好,稳定性好;在尕斯库勒油田E_3~1油藏进行深部调驱现场应用后,取得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斯库勒油田E_3~1油藏 星形抗温耐盐聚合物 耐高温有机交联剂 可动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堡油田东营组试验区作业入井液体系储层保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伍家忠 陈仁保 +6 位作者 李良川 肖国华 卢淑芹 于香菊 吴康云 刘莉 张建国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2-135,共4页
根据南堡油田东营组试验区储层特征,分析了其潜在的储层损害因素,并对南堡油田常用的7种作业入井液基本理化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南堡油田东营组试验区不同类型的作业入井液体系的储层保护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密度为... 根据南堡油田东营组试验区储层特征,分析了其潜在的储层损害因素,并对南堡油田常用的7种作业入井液基本理化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南堡油田东营组试验区不同类型的作业入井液体系的储层保护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密度为1.20g/cm3的优质压井液/普通压井液、微泡修井液以及2%NH4Cl+10%解水锁剂的储层保护效果好,污染后岩心的渗透率恢复值均大于90%;密度为1.05g/cm3普通压井液污染岩心的渗透率恢复值为50%左右;活性水、2%NH4Cl、2%KCl储层保护性能偏差;单一使用固化水对岩心损害较为严重,建议与破胶液联合使用,用3%破胶剂JPC溶液进一步污染岩心后最终渗透率恢复值可大于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井液 压井液 暂堵修井液 修井液 储层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水平井SAGD循环预热连通判断新解析模型 被引量:6
4
作者 吴永彬 李秀峦 +2 位作者 赵睿 周游 郭二鹏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4-91,共8页
注蒸汽循环预热对转SAGD生产阶段蒸汽腔的上升速度、SAGD上产速度、水平段蒸汽腔的发育程度与动用率、以及SAGD最终采收率等均有重要影响。而SAGD注采井水平段之间的储层温度是评判预热连通是否达到要求、以及合理转SAGD生产的关键参数... 注蒸汽循环预热对转SAGD生产阶段蒸汽腔的上升速度、SAGD上产速度、水平段蒸汽腔的发育程度与动用率、以及SAGD最终采收率等均有重要影响。而SAGD注采井水平段之间的储层温度是评判预热连通是否达到要求、以及合理转SAGD生产的关键参数。针对前人传热解析模型未分别考虑实际储层多孔介质中岩石、原油、地层水传热与热扩散性能等问题,建立了考虑油水岩石的多介质多相流体综合传热解析新模型,并以国内某油区典型SAGD井组为例,利用井下测温数据、油水岩石热物性参数等为数据,进行了SAGD注蒸汽循环预热阶段注采井水平段之间温度变化测算,并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新型解析模型与数值模拟结果符合率达到了95%以上,可方便快捷对预热连通情况进行速判,对现场SAGD成功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GD 蒸汽 循环预热 热连通 热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秋构造带盐下构造圈闭及其天然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朝军 贾承造 +1 位作者 邹才能 胡云扬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共3页
传统的观点认为库车前陆盆地西秋构造带盐下为大单斜背景下的低隆起,构造带中部不存在较大幅度的隆升。而通过对该区钻井、地震、重力、电法等多种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该区存在大型盐下背斜构造:①盐下连续性很强的地震反射波组解释为... 传统的观点认为库车前陆盆地西秋构造带盐下为大单斜背景下的低隆起,构造带中部不存在较大幅度的隆升。而通过对该区钻井、地震、重力、电法等多种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该区存在大型盐下背斜构造:①盐下连续性很强的地震反射波组解释为以砂泥岩为主的岩层更合理;②新的构造解释模型与邻区克拉苏和东秋—迪那构造带相似;③重力、电法资料均显示西秋构造带核部存在盐下中生界隆升,证实存在盐下大型构造。该盐下构造规模较大,构造圈闭比较完整,邻区的钻井显示古近系和白垩系发育优质砂岩储层,古近系膏盐的封盖条件好,油气聚集和保存条件优越,有望形成大型整装气田。建议加大对该区的油气勘探力度,开展地震资料处理,在中戈壁区部署高密度宽线地震联络测线,落实盐下构造圈闭,并进行风险勘探目标的论证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前陆盆地 西秋构造带 盐构造 构造圈闭 地震解释 电法解释 重力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mey井筒传热方程的改进与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高峰 胡永乐 +2 位作者 李治平 袁伟 焦玉卫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8-121,198-199,共4页
Ramey井筒传热方程一直是各类气井流温预测的基础,但前人应用和拓展Ramey方程时都未考虑沿程摩擦力做功对温度的影响。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依据,重新考察了采气井的一维井筒传热问题,得到了包含摩擦生热项的新井筒传热方程。井筒传热方... Ramey井筒传热方程一直是各类气井流温预测的基础,但前人应用和拓展Ramey方程时都未考虑沿程摩擦力做功对温度的影响。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依据,重新考察了采气井的一维井筒传热问题,得到了包含摩擦生热项的新井筒传热方程。井筒传热方程、管流压力方程和PR状态方程三者构成了新的凝析气井流动剖面预测模型,并用于塔里木油田柯深1井凝析气井流温流压和凝析液量的预测。模拟结果表明:在产量足够大时,摩擦生热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筒传热 Ramey模型 摩擦力做功 凝析气 管流 新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注采井网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许晓明 李彦兰 +1 位作者 何辉 孙景民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8-104,共7页
高含水老油田经过长期注水开发,油水关系分布进一步复杂化,随着油气藏开发的不断深入,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分散,相关地质研究越来越细。剩余油分布不但受储层物性、砂体分布、构造的影响,同时也受注采井网与砂体配置关系的影响,因此注采井... 高含水老油田经过长期注水开发,油水关系分布进一步复杂化,随着油气藏开发的不断深入,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分散,相关地质研究越来越细。剩余油分布不但受储层物性、砂体分布、构造的影响,同时也受注采井网与砂体配置关系的影响,因此注采井网与砂体如何进行配置的研究成为老油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以冀东高深南某断块为例,建立了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地质模型,在搞清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的基础上,应用数值模拟研究了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与储层物源方向对注采井网、井位的影响,提出了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储层类型的注采井网部署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 水下分流河道 注采井网优化 剩余油 油藏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东浅层气藏相对渗透率伤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永智 李跃刚 刘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2-73,共2页
孤东浅层气藏具有厚度薄、胶结疏松、边底水活跃等特点,水侵和出砂等因素对气藏相对渗透率造成不利的影响,致使气井产能和气藏规模递减加快。结合典型井生产动态资料,分析了底水锥进、井筒积液反渗、出砂堵塞及水砂复合等因素对储层渗... 孤东浅层气藏具有厚度薄、胶结疏松、边底水活跃等特点,水侵和出砂等因素对气藏相对渗透率造成不利的影响,致使气井产能和气藏规模递减加快。结合典型井生产动态资料,分析了底水锥进、井筒积液反渗、出砂堵塞及水砂复合等因素对储层渗透性能伤害机理。研究表明:底水锥进、井筒积液反渗等水侵现象的发生,导致近井带气相相对渗透率降低,油压、套压同步下降,气井生产压差增大,渗流阻力增大;气藏产水后,储层中黏土矿物遇淡水极易膨胀和运移,胶结变差,储层易出砂,堆积并堵塞近井带地层孔喉,造成渗透率降低。该研究成果为制定孤东地区浅层气藏开发技术措施提供了依据,同时为同类型气藏的开发研究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东气藏 浅层 相对渗透率 底水 锥进 井底积液 出砂 地层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