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地基GNSS VTEC约束的大气掩星电离层误差修正方法
1
作者
柳聪亮
孙越强
+3 位作者
杜起飞
白伟华
王先毅
李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324-4332,共9页
介绍了一种考虑电离层沿GNSS掩星射线路径分布不对称且兼顾一阶和二阶项的大气掩星电离层误差修正新方法,它综合地基GNSS VTEC的水平变化信息和电离层模式的垂直变化信息,在沿“入射线”与“出射线”双边局部球对称假设下,估算GNSS掩星...
介绍了一种考虑电离层沿GNSS掩星射线路径分布不对称且兼顾一阶和二阶项的大气掩星电离层误差修正新方法,它综合地基GNSS VTEC的水平变化信息和电离层模式的垂直变化信息,在沿“入射线”与“出射线”双边局部球对称假设下,估算GNSS掩星射线路径上的电子密度;进而计算一阶和二阶项弯曲角电离层误差廓线.采用太阳活动低年的2008年7月15日和太阳活动较高年的2013年7月15日两天的MetOp-A和GRACE掩星观测资料和IGS的GNSS VTEC数据,计算了GNSS大气掩星弯曲角一阶和二阶项电离层误差廓线.对比分析表明:新方法经验模型和理论模型的二阶项弯曲角电离层残差,以及经验模型与实测数据的一阶和二阶项弯曲角电离层误差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因此该方法可用于L2信号数据质量较差或L2信号中断的掩星事件,同时修正大气掩星一阶和二阶电离层误差,从而提高弯曲角精度和掩星观测资料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大气掩星
弯曲角
电离层误差
地基GNSS
VT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GNSS极化测量降雨正演模拟与实验对比
2
作者
苏豆豆
白伟华
+2 位作者
杜起飞
孙越强
谭广远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61-972,共12页
研究证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极化无线电掩星(PRO)技术可以用于探测降雨。利用GPM DPR降雨率数据与PAZ卫星极化相移观测数据匹配,筛选出代表性降雨事件。通过选用TB等7种雨滴形状和MP等5种雨滴谱模型,采用T矩阵法对各事件进行正演,...
研究证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极化无线电掩星(PRO)技术可以用于探测降雨。利用GPM DPR降雨率数据与PAZ卫星极化相移观测数据匹配,筛选出代表性降雨事件。通过选用TB等7种雨滴形状和MP等5种雨滴谱模型,采用T矩阵法对各事件进行正演,并分析PAZ极化相移的线性校正值、天线相位校正值与正演模拟值之间的关系。对比分析得出线性校正值、相位校正值与模拟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4和0.9933,均方根差分别为0.3429和1.2765。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高度相关,且更接近线性校正值。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模拟降雨率在1 mm·h^(–1)以下的事件时,雨滴谱采用MP或JD分布,雨滴形状采用SC或PB的模拟精度更高;降雨率在1 mm·h^(–1)以上的事件,雨滴谱采用MP或SS分布,雨滴形状采用TB的模拟结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相移
极化无线电掩星
降雨
正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种基于北斗三号系统的GNSS-R海面干涉测高技术
被引量:
4
3
作者
王冬伟
孙越强
+4 位作者
王先毅
白伟华
杜起飞
夏俊明
韩英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2-499,共8页
GNSS-R干涉测高技术可用于中尺度海面高度观测,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测量精度高等优势。与传统的GNSS-R本地码测高技术相比,GNSS-R干涉测高技术可以有效提升高度测量精度。虽然GNSS-R干涉测高技术已有一些研究,但是基于北斗三号的干涉测...
GNSS-R干涉测高技术可用于中尺度海面高度观测,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测量精度高等优势。与传统的GNSS-R本地码测高技术相比,GNSS-R干涉测高技术可以有效提升高度测量精度。虽然GNSS-R干涉测高技术已有一些研究,但是基于北斗三号的干涉测高应用还很少。本文根据GNSS-R干涉测高技术优势,针对北斗三号系统在干涉测高技术上的应用,研发了支持北斗三号的GNSS-R干涉测高接收机并描述了整体架构及实现。利用所研发的接收机进行水面干涉测高试验,首次获取了北斗三号B1和B2干涉测高波形,与传统GPS L1和北斗B1本地码测高波形进行对比。对两种方法计算出的水面高度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北斗三号干涉测高精度明显优于GPS L1和北斗B1传统本地码测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R
北斗三号
干涉测高技术
本地码测高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基GNSS VTEC约束的大气掩星电离层误差修正方法
1
作者
柳聪亮
孙越强
杜起飞
白伟华
王先毅
李伟
机构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天基空间环境
探测
北京市重点
实验室
掩星探测与大气气候应用国际联合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324-4332,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5034,41405039,41606206)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XDA15021002)
+1 种基金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人才项目(2019151)
北京市优秀人才青年骨干项目(2018000097607G380)资助.
文摘
介绍了一种考虑电离层沿GNSS掩星射线路径分布不对称且兼顾一阶和二阶项的大气掩星电离层误差修正新方法,它综合地基GNSS VTEC的水平变化信息和电离层模式的垂直变化信息,在沿“入射线”与“出射线”双边局部球对称假设下,估算GNSS掩星射线路径上的电子密度;进而计算一阶和二阶项弯曲角电离层误差廓线.采用太阳活动低年的2008年7月15日和太阳活动较高年的2013年7月15日两天的MetOp-A和GRACE掩星观测资料和IGS的GNSS VTEC数据,计算了GNSS大气掩星弯曲角一阶和二阶项电离层误差廓线.对比分析表明:新方法经验模型和理论模型的二阶项弯曲角电离层残差,以及经验模型与实测数据的一阶和二阶项弯曲角电离层误差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因此该方法可用于L2信号数据质量较差或L2信号中断的掩星事件,同时修正大气掩星一阶和二阶电离层误差,从而提高弯曲角精度和掩星观测资料的利用率.
关键词
GNSS大气掩星
弯曲角
电离层误差
地基GNSS
VTEC
Keywords
GNSS atmospheric radio occultation
Bending angle
Ionospheric error
Ground-based GNSS VTEC
分类号
P40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GNSS极化测量降雨正演模拟与实验对比
2
作者
苏豆豆
白伟华
杜起飞
孙越强
谭广远
机构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学
天基空间环境
探测
北京市重点
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态势感知技术重点
实验室
掩星探测与大气气候应用国际联合实验室
出处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61-972,共12页
文摘
研究证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极化无线电掩星(PRO)技术可以用于探测降雨。利用GPM DPR降雨率数据与PAZ卫星极化相移观测数据匹配,筛选出代表性降雨事件。通过选用TB等7种雨滴形状和MP等5种雨滴谱模型,采用T矩阵法对各事件进行正演,并分析PAZ极化相移的线性校正值、天线相位校正值与正演模拟值之间的关系。对比分析得出线性校正值、相位校正值与模拟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4和0.9933,均方根差分别为0.3429和1.2765。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高度相关,且更接近线性校正值。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模拟降雨率在1 mm·h^(–1)以下的事件时,雨滴谱采用MP或JD分布,雨滴形状采用SC或PB的模拟精度更高;降雨率在1 mm·h^(–1)以上的事件,雨滴谱采用MP或SS分布,雨滴形状采用TB的模拟结果最优。
关键词
极化相移
极化无线电掩星
降雨
正演
Keywords
Polarimetric phase shift
Polarimetric radio occultation
Rainfall
Forward simulation
分类号
P41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种基于北斗三号系统的GNSS-R海面干涉测高技术
被引量:
4
3
作者
王冬伟
孙越强
王先毅
白伟华
杜起飞
夏俊明
韩英
机构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学
天基空间环境
探测
北京市重点
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态势感知技术重点
实验室
掩星探测与大气气候应用国际联合实验室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数理系
出处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2-499,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5030,41606206,41775034)
中国科学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YZ201129)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基金(2018180)共同资助。
文摘
GNSS-R干涉测高技术可用于中尺度海面高度观测,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测量精度高等优势。与传统的GNSS-R本地码测高技术相比,GNSS-R干涉测高技术可以有效提升高度测量精度。虽然GNSS-R干涉测高技术已有一些研究,但是基于北斗三号的干涉测高应用还很少。本文根据GNSS-R干涉测高技术优势,针对北斗三号系统在干涉测高技术上的应用,研发了支持北斗三号的GNSS-R干涉测高接收机并描述了整体架构及实现。利用所研发的接收机进行水面干涉测高试验,首次获取了北斗三号B1和B2干涉测高波形,与传统GPS L1和北斗B1本地码测高波形进行对比。对两种方法计算出的水面高度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北斗三号干涉测高精度明显优于GPS L1和北斗B1传统本地码测高精度。
关键词
GNSS-R
北斗三号
干涉测高技术
本地码测高技术
Keywords
GNSS-R
Beidou-3
Interferometric altimetry
Local code altimetry
分类号
TN98 [电子电信—信息与通信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地基GNSS VTEC约束的大气掩星电离层误差修正方法
柳聪亮
孙越强
杜起飞
白伟华
王先毅
李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GNSS极化测量降雨正演模拟与实验对比
苏豆豆
白伟华
杜起飞
孙越强
谭广远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一种基于北斗三号系统的GNSS-R海面干涉测高技术
王冬伟
孙越强
王先毅
白伟华
杜起飞
夏俊明
韩英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