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春夏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特征及源解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李斌 张鑫 +2 位作者 李娜 贾建丽 孙旭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410-2418,共9页
2017年4月—7月期间对北京北五环附近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观测研究,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绝对主因子得分受体模型对VOCs进行源解析,同时结合气象数据推判污染源分布.结果表明,观测期间VOCs主要有烷烃、烯烃、芳香烃、卤代烃和... 2017年4月—7月期间对北京北五环附近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观测研究,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绝对主因子得分受体模型对VOCs进行源解析,同时结合气象数据推判污染源分布.结果表明,观测期间VOCs主要有烷烃、烯烃、芳香烃、卤代烃和含氧烃等.源解析的结果表明,VOCs来源于燃料挥发、汽车尾气排放、溶剂挥发、单一的溶剂使用、工业排放和干洗六种污染源.其中汽车尾气排放、燃料挥发和溶剂挥发共占所有污染源的73%,是主要的污染源.观测期间污染物的高值区主要分布于观测点南部,而无具体污染源的污染物则可能受气象等因素的影响而更广泛地分布在观测点周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来源解析 主成分分析/绝对主因子得分 燃料挥发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氨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刘丹 张鑫 +3 位作者 张凤莲 孙永刚 王璐 郝郑平 《洁净煤技术》 CAS 2019年第6期1-9,共9页
为摸清合成氨工业生产过程中VOCs排放来源,核算行业排放量,笔者主要对煤化工中合成氨工业过程进行工艺全过程的排放特征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生产过程中的有组织排放、车间逸散及厂界无组织排放等,用得出的排放因子进行排放量估算。研究... 为摸清合成氨工业生产过程中VOCs排放来源,核算行业排放量,笔者主要对煤化工中合成氨工业过程进行工艺全过程的排放特征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生产过程中的有组织排放、车间逸散及厂界无组织排放等,用得出的排放因子进行排放量估算。研究表明,合成氨有组织排放以芳香烃和含氧有机物为主,硫回收工艺废气、尿素合成工艺废气、低温甲醇洗工艺段中CO2闪蒸气废气、CO2闪蒸排放气、尾气洗涤塔放空气中分别检出VOCs 36、19、26、21、20种。苄基氯、异丙醇、2-丁酮是合成氨VOCs排放的特征污染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苄基氯可能是由α-氢侧键的芳香烃化合物转化而来的。合成氨的车间无组织排放特征与其所对应的生产过程排放特征具有一致性。从气化炉车间、尿素包装车间及酚氨回收车间中分别检出19、32、15种挥发性有机物。气化炉车间排放的VOCs主要为苄基氯,占比为23.16%;尿素包装车间主要为2-丁酮、乙酸乙酯、1,2,4-三甲基苯,占比达到49.58%;酚氨回收车间主要为醋酸乙烯酯,占比高达56.60%,这与酚氨回收的工艺过程中所使用的助溶剂有关。合成氨的厂界无组织各监测点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特征均为:芳香烃>卤代烃>含氧有机物>烷烃,与各监测点所对应的生产过程排放特征具有一致性。运用排放因子法计算合成氨过程的总排放因子为75.02 g/t合成氨,硫回收13.66 g/t合成氨、尿素合成14.45 g/t合成氨、CO2闪蒸气废气21.42 g/t合成氨、CO2闪蒸排放气13.01 g/t合成氨、尾气洗涤塔放空气12.49 g/t合成氨。按此排放因子计算2015年内蒙某典型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氨生产过程中VOCs的排放量约为22.51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氨 挥发性有机物 排放特征 排放因子 煤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FI分子筛限域Ru催化剂的制备及其丙烷催化燃烧性能
3
作者 王晶晶 夏良辉 +6 位作者 武雅妮 刘昱洁 徐赫 刘起源 刘基丞 建艳飞 何炽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5,共8页
采用原位合成法、浸渍法和沉积沉淀法制备Ru与MFI分子筛结合的3种催化剂,用于丙烷(C_(3)H_(8))的催化氧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原位合成法将Ru限域在MFI分子筛孔道内时,Ru@MFI催化剂展现出最佳的低温C_(3)H_(8)氧化活性,在270℃时达到... 采用原位合成法、浸渍法和沉积沉淀法制备Ru与MFI分子筛结合的3种催化剂,用于丙烷(C_(3)H_(8))的催化氧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原位合成法将Ru限域在MFI分子筛孔道内时,Ru@MFI催化剂展现出最佳的低温C_(3)H_(8)氧化活性,在270℃时达到90%转化率,并表现出卓越的高温热稳定性和抗水性.通过XRD、N_(2)吸脱附、HAADF-STEM以及CO-TPD等表征技术发现,限域在MFI分子筛孔道内部的Ru具有最小的粒径和最高的分散度,增加了活性Ru位点的数量.拉曼和H_(2)-TPR表征结果表明,孔道内的Ru与MFI之间相互作用导致电荷重新分布,增强了还原性能.因此,Ru@MFI催化剂呈现出最优异的C_(3)H_(8)氧化活性.此外,MFI孔道的几何限制作用在高温焙烧过程中维持Ru的稳定性和分散度,有效避免了Ru的聚集,进一步确保了催化剂的高温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限域贵金属 Ru@MFI 丙烷催化氧化 活性位点分散度 高温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接枝三聚氰胺树脂的合成及其表面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高于洋 刘绍英 +1 位作者 王庆印 王公应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67-1573,共7页
以三聚氰胺和多聚甲醛为原料、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OH)为改性剂,制得了一系列PDMS-OH接枝改性的三聚氰胺树脂(MF-PDMS)。考察了溶剂、PDMS-OH用量对MF-PDMS性能的影响以及PDMS-OH用量对MF-PDMS固化膜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1H... 以三聚氰胺和多聚甲醛为原料、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OH)为改性剂,制得了一系列PDMS-OH接枝改性的三聚氰胺树脂(MF-PDMS)。考察了溶剂、PDMS-OH用量对MF-PDMS性能的影响以及PDMS-OH用量对MF-PDMS固化膜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1HNMR、XPS、SEM-EDS对MF-PDMS的结构、表面化学组成进行了表征;用接触角测定仪、浸泡法分别测试了树脂的接触角和吸水性;采用TG测试了树脂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PDMS-OH与三聚氰胺、多聚甲醛可一步合成MF-PDMS。PDMS-OH的引入可高效地提高MF-PDMS的疏水性能和热稳定性,当PDMS-OH的用量为1%(以三聚氰胺物质的量计,下同)时,制备的MF-PDMS-01膜的水接触角为91.81°,表面自由能降至28.1mN/m,吸水质量分数降至2.83%,400℃时的质量残余率为50.44%、700℃时的质量残余率为16.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树脂 接枝 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 疏水性能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碳氮材料负载铜基催化剂用于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曹明玉 王庆印 +2 位作者 曾毅 王公应 白元盛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8-137,共10页
以纤维素、草酸铵、碳酸氢钠为原料,采用发泡法制备了多孔碳氮材料(NHPC)。以NHPC为载体、CuCl为铜源,采用浸渍法制备了CuCl/NHPC催化剂用于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DMC),考察了载体、煅烧温度和Cu负载量(质量分数)对催化性能的... 以纤维素、草酸铵、碳酸氢钠为原料,采用发泡法制备了多孔碳氮材料(NHPC)。以NHPC为载体、CuCl为铜源,采用浸渍法制备了CuCl/NHPC催化剂用于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DMC),考察了载体、煅烧温度和Cu负载量(质量分数)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孔碳材料(HPC)经过草酸铵进行造孔和掺氮后,得到的NHPC比表面积和孔容大幅增加,有利于催化剂中Cu物种的分散和颗粒尺寸缩小,且含氮基团的加入增强了Cu离子和NHPC之间的相互作用,抑制了Cu_(2)(OH)_(3)Cl全部还原为Cu^(0)。以NHPC为载体,Cu负载量为5%时,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催化剂中Cu_(2)(OH)_(3)Cl逐渐被还原为低价态的CuCl和单质Cu;其中经300℃煅烧制备的催化剂中Cu^(2+)含量减少,Cu^(+)和Cu^(0)含量增加,在3种Cu物种的协同作用下,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好,此时甲醇转化率、DMC选择性和时空产率分别为13.4%、94.8%和18.8 g/(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碳酸二甲酯 铜基催化剂 多孔碳氮材料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Cs治理工程安全评价体系研究与构建 被引量:7
6
作者 杨忠霖 解强 +1 位作者 郝郑平 周红阳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7-85,共9页
近年来我国VOCs治理工程事故频发,根本原因在于VOCs治理项目设计、建设和运行中缺乏系统科学的安全理论、方法和工具的指导。剖析了VOCs治理工程的本质,概述了化工安全评价的理论、方法和常用工具,对比分析了VOCs治理工程项目与化工项... 近年来我国VOCs治理工程事故频发,根本原因在于VOCs治理项目设计、建设和运行中缺乏系统科学的安全理论、方法和工具的指导。剖析了VOCs治理工程的本质,概述了化工安全评价的理论、方法和常用工具,对比分析了VOCs治理工程项目与化工项目的异同。在此基础上结合VOCs治理工程特点选取并修正了化工安全评价方法,确定了信息共享模式,初步构建出集安全检查表、HAZOP、风险矩阵、LOPA、FTA和冲击波超压计算于一体的VOCs治理工程安全评价体系。HAZOP分析得到的初始事件频率和后果严重程度可作为风险矩阵分析的数据来源,风险矩阵对事故风险等级的判断可筛选出较严重的事故,以便进一步开展LOPA分析,HAZOP识别出的初始事件还可以为FTA分析提供原因事件。该体系对VOCs治理工程具有针对性,能够扬长避短、将多种方法紧密结合,实现评价方法之间数据的有效共享,评价过程系统、高效、有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治理工程 安全评价体系 风险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前驱体对Cu/ZnO/Al_(2)O_(3)催化甲醇重整制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敏 薄其飞 +5 位作者 李娟 乔靖萱 袁善良 张彪 陈洪林 蒋毅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43-1452,共10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Cu/ZnO/Al_(2)O_(3)催化剂,通过XRD、BET、H_(2)-TPR、N_(2)O化学吸附、XPS表征技术,研究了Al_(2)O_(3)前驱体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同时对其在甲醇重整制氢中的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当Al^(3+)与Cu^(2+)、Zn...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Cu/ZnO/Al_(2)O_(3)催化剂,通过XRD、BET、H_(2)-TPR、N_(2)O化学吸附、XPS表征技术,研究了Al_(2)O_(3)前驱体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同时对其在甲醇重整制氢中的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当Al^(3+)与Cu^(2+)、Zn^(2+)同时共沉淀时,Al^(3+)对碱式碳酸盐中Cu^(2+)-Zn^(2+)部分取代生成类水滑石结构,增强了Zn-Al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反,在Cu^(2+)、Zn^(2+)完成共沉淀后,引入Al_(2)O_(3)前驱体对消除Al^(3+)对碱式碳酸盐中Cu-Zn取代的不良影响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Cu-ZnO间的相互作用、CuO物种的分散和催化剂的还原,进一步促进表面Cu的分散,有利于其活性的提升。其中,以拟薄水铝石为铝源制备的催化剂呈现出优异的活性。在水醇物质的量比为1.2,反应温度为493 K的条件下,甲醇转化率可达94.8%,H_(2)时空收率可达97.5 mol/(kg·h),并且连续运行25 h其活性仍保持相对稳定。在反应条件下,经过723 K的10 h热处理后,该催化剂的活性损失率仅为5.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前驱体 Cu/ZnO/Al_(2)O_(3)催化剂 甲醇水蒸气重整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调节酸性位点促进钯催化剂C-H键裂解能力提高甲烷完全燃烧性能
8
作者 夏良辉 王晶晶 +2 位作者 建艳飞 刘昱洁 何炽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5-142,共8页
甲烷作为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因其具有稳定的四面体分子结构,给其在温和条件下的催化氧化消除带来巨大挑战。旨在通过引入过渡金属(Cr、Mo、W)改性Pd基催化剂的酸性位点,促进C-H键的裂解,以增强甲烷催化氧化性能。通过XRD、Raman、H2-TP... 甲烷作为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因其具有稳定的四面体分子结构,给其在温和条件下的催化氧化消除带来巨大挑战。旨在通过引入过渡金属(Cr、Mo、W)改性Pd基催化剂的酸性位点,促进C-H键的裂解,以增强甲烷催化氧化性能。通过XRD、Raman、H2-TPR、NH3-TPD等多种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氧空位、酸性及氧化还原性能进行了系统探究。结果表明:过渡金属改性使得Pd催化剂的酸性位点显著增加,且过渡金属改性的PdM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氧空位数量;Mo改性的PdMo催化剂表现出更优异的氧化还原性能,而Cr和W改性的PdCr及PdW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稍有下降;甲烷氧化反应结果表明,酸性位点适中的PdMo催化剂具有最优异的甲烷氧化性能,其T90温度较Pd催化剂降低约150℃,且表现出更好的反应稳定性;然而,酸性位点数量较多或较少的PdCr及PdW催化剂表现出较低的甲烷氧化活性,说明催化剂的酸性位点数量和氧化还原性能共同决定了其甲烷氧化性能。该结论为设计制备用于甲烷完全氧化的低温高效催化剂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钯催化剂 过渡金属 酸性位点 氧化还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2,5-呋喃二甲酸聚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贤松 王公应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341-2352,共12页
2,5-呋喃二甲酸聚酯是以生物质平台化合物2,5-呋喃二甲酸为主要单体的生物基聚酯。该文主要介绍2,5-呋喃二甲酸聚酯的研究进展,对2,5-呋喃二甲酸聚酯的性能、合成方法、合成用催化剂及其共聚改性研究进行对比分析和讨论。2,5-呋喃二甲... 2,5-呋喃二甲酸聚酯是以生物质平台化合物2,5-呋喃二甲酸为主要单体的生物基聚酯。该文主要介绍2,5-呋喃二甲酸聚酯的研究进展,对2,5-呋喃二甲酸聚酯的性能、合成方法、合成用催化剂及其共聚改性研究进行对比分析和讨论。2,5-呋喃二甲酸聚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热稳定性、杨氏模量和抗拉强度与对苯二甲酸聚酯的相应性能接近。同时,2,5-呋喃二甲酸聚酯及其共聚物对CO2、O2和H2O的阻隔性能优于对苯二甲酸聚酯,在许多领域是聚酯PET等材料的潜在替代物,受到了业界的广泛重视。然而,较低的断裂伸长率是2,5-呋喃二甲酸聚酯应用的瓶颈问题。共聚改性是改善2,5-呋喃二甲酸聚酯力学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已有的共聚改性单体在改善2,5-呋喃二甲酸聚酯的断裂伸长率时使共聚物的杨氏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大幅下降,合成具有较高断裂伸长率、较高杨氏模量和较高玻璃化转变温度的2,5-呋喃二甲酸聚合物是国内外学者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2,5-呋喃二甲酸聚酯共聚改性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 2 5-呋喃二甲酸 2 5-呋喃二甲酸基聚酯 共聚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9CrO_z/HZSM-5催化剂催化氧化低浓度氯乙烯 被引量:2
10
作者 袁灿 刘绍英 +3 位作者 姚洁 张华 胡静 王公应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5-102,共8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负载量的Co_9CrO_z/HZSM-5催化剂,利用XRD,H_2-TPR,NH_3-TPD,TEM,EDX等表征方法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所制备催化剂对低浓度氯乙烯的催化氧化性能。表征结果显示,催化剂表面酸性随着Co_9CrO_z负载量...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负载量的Co_9CrO_z/HZSM-5催化剂,利用XRD,H_2-TPR,NH_3-TPD,TEM,EDX等表征方法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所制备催化剂对低浓度氯乙烯的催化氧化性能。表征结果显示,催化剂表面酸性随着Co_9CrO_z负载量增加而减弱,而Co_9CrO_z/HZSM-5催化剂的氧化性随之先增强后减弱;对低浓度氯乙烯催化氧化活性与Co_9CrO_z和HZSM-5之间存在协同作用有关,HZSM-5表面存在丰富的酸中心,有利于HCl生成,而Co_9CrO_z的氧化中心有利于中间产物深度氧化为CO_2,合适的酸量和较强的氧化性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30CoCr/HZSM-5催化剂显示出最高的催化活性,随着Co_9CrO_z负载量的增加CO_2选择性随之升高,而HCl选择性随之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氧化 氯乙烯 尖晶石型 HZSM-5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F/CaO催化碳酸乙烯酯与甲醇合成碳酸二甲酯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彬 张华 +1 位作者 王公应 杨先贵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8-104,共7页
以碳酸乙烯酯和甲醇为原料,用浸渍法制备了LiF/CaO催化剂,考察了该催化剂在碳酸乙烯酯(EC)与甲醇酯交换反应制备碳酸二甲酯(DMC)中的催化性能。用X射线衍射、N2低温吸附和哈米特滴定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LiF/CaO在焙... 以碳酸乙烯酯和甲醇为原料,用浸渍法制备了LiF/CaO催化剂,考察了该催化剂在碳酸乙烯酯(EC)与甲醇酯交换反应制备碳酸二甲酯(DMC)中的催化性能。用X射线衍射、N2低温吸附和哈米特滴定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LiF/CaO在焙烧后生成新相CaF2和Li2O。在LiF负载量为20%(相对于CaO的质量)、焙烧温度为500℃、甲醇与EC物质的量比为10∶1、催化剂用量为碳酸乙烯酯质量的0.1%、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为0.5 h的条件下,EC转化率、DMC选择性和收率分别为77.98%、99.97%和77.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酯交换 负载碱金属氟化物 催化剂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介孔氧化硅球负载钛酸铋催化碳酸二甲酯与苯酚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 被引量:4
12
作者 肖忠良 杨浩 +1 位作者 陈彤 王公应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9-235,共7页
采用浸渍法合成了中空介孔氧化硅球负载钛酸铋系列催化剂,并用于苯酚与碳酸二甲酯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的反应。采用XRD、SEM、N_2吸附-脱附、XPS等方法对载体及系列催化剂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钛酸铋负载量30%(w)、催化剂用量0.8 ... 采用浸渍法合成了中空介孔氧化硅球负载钛酸铋系列催化剂,并用于苯酚与碳酸二甲酯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的反应。采用XRD、SEM、N_2吸附-脱附、XPS等方法对载体及系列催化剂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钛酸铋负载量30%(w)、催化剂用量0.8 g、150~180℃、反应9 h的优选条件下,苯酚转化率可达46.7%、酯交换选择性为99.6%;连续使用5次后,苯酚转化率由28.8%降低到24.7%。表征结果显示,少量的钛酸铋流失是催化剂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与未负载的钛酸铋相比,负载型钛酸铋在介孔氧化硅球上高度分散,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催化剂活性提高;中空介孔氧化硅的壳能够减少活性组分的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铋 中空介孔氧化硅球 酯交换 碳酸二甲酯 苯酚 碳酸二苯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改性对Co/γ-Al2O3-TiO2催化燃烧丙烷性能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照 程丽军 +4 位作者 胡鑫 袁善良 薄其飞 张彪 蒋毅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67-874,共8页
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了系列Mg改性的Co/γ-Al2O3-TiO2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UV-vis)、N2吸附-脱附(BET)、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其对丙烷燃烧的催... 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了系列Mg改性的Co/γ-Al2O3-TiO2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UV-vis)、N2吸附-脱附(BET)、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其对丙烷燃烧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o在原始γ-Al2O3-TiO2载体和Mg改性MgO/γ-Al2O3-TiO2载体上均以Co3O4的形式存在;Mg掺入后与Al2O3作用形成MgAl2O4尖晶石,改善了载体的织构性质,提升了Co3O4在催化剂载体表面的暴露数量和分散程度。此外,MgAl2O4与Co3O4相互作用提升了Co3O4颗粒表面Co3+/Co2+和Oads/Olatt的比例,并削弱了Co-O键键能,从而提升了其对丙烷的催化燃烧活性。当Mg负载量为15%(质量分数)时,在Co/MgO(15%)/γ-Al2O3-TiO2催化剂上进行丙烷燃烧,丙烷90%转化率的温度比无Mg掺杂的Co/γ-Al2O3-TiO2催化剂的降低了45℃,并且连续反应40 h其活性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3O4 MgAl2O4尖晶石 催化燃烧 丙烷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对CuSO_(4)/TiO_(2)脱硝催化剂的失活效应 被引量:3
14
作者 于艳科 耿梦荞 +1 位作者 魏德胜 何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84,共9页
为了减少碳排放,在世界各地兴建了越来越多的生物质电厂。钾元素是生物质电厂烟气中的一种典型元素并且可以引起脱硝催化剂的失活。具有优异抗SO2性能的CuSO_(4)/TiO_(2)催化剂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非钒基脱硝催化剂。但是,钾对CuSO_(4)... 为了减少碳排放,在世界各地兴建了越来越多的生物质电厂。钾元素是生物质电厂烟气中的一种典型元素并且可以引起脱硝催化剂的失活。具有优异抗SO2性能的CuSO_(4)/TiO_(2)催化剂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非钒基脱硝催化剂。但是,钾对CuSO_(4)/TiO_(2)催化剂的影响仍不清楚。本文研究了钾对CuSO_(4)/TiO_(2)催化剂的影响并且与商业V_(2)O_(5)-WO_(3)/TiO_(2)(VWTi)催化剂作了比较,采用多种表征方法对催化剂样品进行了表征。钾可以引起CuSO_(4)/TiO_(2)和VWTi催化剂的失活,但是CuSO_(4)/TiO_(2)催化剂对钾的抵抗能力明显高于商业VWTi催化剂。钾会与CuSO_(4)/TiO_(2)催化剂中的CuSO_(4)发生反应生成CuO和K_(2)SO_(4)。CuO的形成会引起催化剂上NO_(x)转化率和N_(2)选择性的下降。另外,钾还会与催化剂上的BrФnsted酸性位(S-OH)结合从而阻碍NH_(3)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再者,高浓度的钾还会引起催化剂比表面积的下降。值得注意的是,丰富的酸性位和表面吸附氧含量应该是CuSO_(4)/TiO_(2)催化剂对钾具有较高抵抗力的原因。本工作的研究结果表明CuSO_(4)/TiO_(2)催化剂是一种适用于生物质电厂烟气脱硝的潜在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_(3)-SCR催化剂 氮氧化物 BrФnsted酸性位 氧化铜 生物质电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Cl_3一步催化氧化液相乙醇合成1,1-二乙氧基乙烷
15
作者 杨娜 张华 +2 位作者 胡静 王公应 邓志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5-480,共6页
首先考察了不同金属卤化物对乙醇一步液相氧化合成1,1-二乙氧基乙烷(DEE)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RuCl_3催化性能最好。然后考察了反应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以50 mL无水乙醇(0.86 mol)为反应物时,最佳催化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20℃、氧气... 首先考察了不同金属卤化物对乙醇一步液相氧化合成1,1-二乙氧基乙烷(DEE)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RuCl_3催化性能最好。然后考察了反应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以50 mL无水乙醇(0.86 mol)为反应物时,最佳催化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20℃、氧气压力2MPa、反应时间3h、催化剂用量0.004%(以乙醇的物质的量为基准,下同)、搅拌速度600 r/min,此时乙醇转化率达到38.2%,DEE选择性达到78.9%。并且发现,Ru^(3+)不但对乙醇氧化成乙醛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同时RuCl_3是一种温和的路易斯酸,可以较好地催化乙醇与乙醛的缩合反应。最后对RuCl_3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进行了考察,催化剂重复使用20次后,依然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1 1-二乙氧基乙烷 RuCl3 一步氧化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IF-8催化尿素与1,2-丙二醇合成碳酸丙烯酯
16
作者 赵诗雨 贾冰莹 +3 位作者 陈学君 刘绍英 白元盛 王公应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79-884,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ZIF-8催化剂,利用XRD,FTIR,SEM,TG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物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对尿素与1,2-丙二醇(PG)合成碳酸丙烯酯(PC)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n(PG)∶n(尿素)=4、催化剂用量(以尿素计)3....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ZIF-8催化剂,利用XRD,FTIR,SEM,TG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物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对尿素与1,2-丙二醇(PG)合成碳酸丙烯酯(PC)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n(PG)∶n(尿素)=4、催化剂用量(以尿素计)3.3%(w)、反应温度170℃、反应时间3 h的条件下,PC的收率达85.94%;ZIF-8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重复使用7次,PC的收率仍为77.50%。表征结果显示,催化剂使用前后晶体结构和化学结构未发生改变,但使用后催化剂的晶粒尺寸增大、结晶度提高、晶面缺陷减少,导致反应活性位点减少,这可能是催化剂活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1 2-丙二醇 ZIF-8 碳酸丙烯酯 醇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三氟辛醇接枝改性三聚氰胺树脂的合成及其疏水性能
17
作者 高于洋 刘绍英 +1 位作者 王庆印 王公应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99-505,共7页
以1H,1H,2H,2H-十三氟-1-辛醇(PF-OH)为改性剂,三聚氰胺和多聚甲醛为原料,二甲基乙酰胺为反应介质,合成了一系列PF-OH接枝改性三聚氰胺树脂(MF-F)。FT-IR和固体;C NMR结果表明PF-OH与三聚氰胺树脂(MF树脂)成功接枝。采用XPS、接触角测... 以1H,1H,2H,2H-十三氟-1-辛醇(PF-OH)为改性剂,三聚氰胺和多聚甲醛为原料,二甲基乙酰胺为反应介质,合成了一系列PF-OH接枝改性三聚氰胺树脂(MF-F)。FT-IR和固体;C NMR结果表明PF-OH与三聚氰胺树脂(MF树脂)成功接枝。采用XPS、接触角测定仪和TG对材料进行测定,结果表明:PF-OH的接枝提升MF-F材料的疏水性能,氟元素向材料的表面迁移并发生富集;当PF-OH的摩尔分数为3.0%(以三聚氰胺物质的量计),其水接触角由67.83°增至103.50°,表面自由能由44.5 mN/m降至21.1 mN/m。PF-OH的引入提高MF-F材料的热稳定性,其T;(失重5%温度)、T;(失重80%温度)和790℃时的残留率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接枝 十三氟辛醇 疏水性能 表面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功能化磷酸锆催化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18
作者 李梦蝶 贾冰莹 +2 位作者 李晨 王庆印 王公应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26-433,共8页
以乙酰丙酮氧钛为Ti源,利用磷酸锆(ZPA)表面丰富的—OH基团,将Ti负载到ZPA上,制备出Ti功能化ZPA催化剂,并将其用于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的合成。采用XRD、FTIR、SEM和N2吸附-脱附对所制备的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Ti负载量以... 以乙酰丙酮氧钛为Ti源,利用磷酸锆(ZPA)表面丰富的—OH基团,将Ti负载到ZPA上,制备出Ti功能化ZPA催化剂,并将其用于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的合成。采用XRD、FTIR、SEM和N2吸附-脱附对所制备的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Ti负载量以及载体焙烧温度对合成PTT性能的影响,并对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Ti功能化ZPA催化剂用于PTT合成时,产物色相得到明显改善,且特性黏度和端羧基含量均处于优值;当Ti负载量为15%(w)、载体焙烧温度为300℃、n(1,3-丙二醇)∶n(对苯二甲酸)为1.8、催化剂用量为750μg/g(相对于精对苯二甲酸的用量)、缩聚温度为260℃、缩聚反应时间为180 min时,PTT特性黏度可达0.915 dL/g,端羧基含量为17 mo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乙酰丙酮氧钛 磷酸锆 直接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助成纤剂三聚氰胺纤维的研制
19
作者 蒙延宗 刘绍英 王公应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6-170,共5页
以三聚氰胺和多聚甲醛为原料,研究了溶剂组成、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和固含量等工艺条件对纺丝原液成纤性、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F)/n(M)=2.5、固含量60%、W (DMF)∶W (H2O)=1∶1、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150min的工艺条件下制... 以三聚氰胺和多聚甲醛为原料,研究了溶剂组成、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和固含量等工艺条件对纺丝原液成纤性、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F)/n(M)=2.5、固含量60%、W (DMF)∶W (H2O)=1∶1、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150min的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纺丝液,不添加助成纤剂即可直接湿法纺丝或干法纺丝,湿法纺丝工艺制备的纤维的断裂强度为1.36cN/dtex、断裂伸长率为8.65%,干法纺丝工艺制备的纤维的断裂强度为1.39cN/dtex、断裂伸长率为9.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纤维 助成纤剂 湿法纺丝 干法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行业酸性气体多组分转化与资源回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凤莲 蒋国霞 郝郑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308-2319,共12页
碳中和背景下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等化工行业酸性气体的治理面临硫化氢污染控制与二氧化碳减排的双重挑战。寻求经济有效、资源化、可持续的酸性气体治理与多资源协同回收技术迫在眉睫。结合当前研究前沿及酸性气体污染控制与... 碳中和背景下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等化工行业酸性气体的治理面临硫化氢污染控制与二氧化碳减排的双重挑战。寻求经济有效、资源化、可持续的酸性气体治理与多资源协同回收技术迫在眉睫。结合当前研究前沿及酸性气体污染控制与资源回收的需求,本文综述了利用酸性气体(H_(2)S、CO_(2)、CH_(4)等混合气体)多组分直接转化为高价值产品——氢气以及高附加值硫衍生物的研究进展,并对酸性气体多组分转化与资源综合利用,进而深加工向高附加值有机硫化工产品方向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气体 重整 制氢 二氧化碳减排 甲硫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