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身体活动变化阶段与能量消耗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段艳平 杨剑 +1 位作者 孙昌文 BREHMWater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10-915,共6页
本文基于锻炼心理学领域中的"从无活动到保持活动的四步骤模型"(Four Steps from Inactivity to Activity;FIT模型),以3807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大学生身体活动变化阶段与各阶段对应的每周能耗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 本文基于锻炼心理学领域中的"从无活动到保持活动的四步骤模型"(Four Steps from Inactivity to Activity;FIT模型),以3807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大学生身体活动变化阶段与各阶段对应的每周能耗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各阶段平均每周身体活动能耗量依次为:前考虑期188.30千卡、考虑期319.30千卡、准备期586.84千卡、波动期1270.73千卡、探索期1604.44千卡和保持期1862.59千卡。变化阶段与能耗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627,P<0.001)。(2)不同阶段、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每周身体活动能耗量存在显著性差异。低年级大学生在考虑期、准备期和波动期的每周能耗量均显著高于高年级,男大学生在保持期和波动期的每周能耗量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3)每两个相邻阶段的能耗量均有显著性差异,且前考虑期、考虑期和准备期三个不活动阶段的每周身体活动能耗水平均显著小于800千卡(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地区身体活动推荐最低标准)。波动期、探索期和保持期三个活动阶段的每周身体活动能耗水平均显著大于800千卡。本研究验证了身体活动变化阶段与每周能耗量的对应关系,为考察FIT模型身体活动阶段测量的效度提供了初步的实证性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T模型 身体活动 变化阶段 能量消耗 阶段测量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察阶段模型的阶段性假说——一项银行员工体育锻炼行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段艳平 鲍政栋 +1 位作者 Petra Wagner Walter Brehm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4-57,86,共5页
本研究运用"柏林锻炼阶段"模型调查了211名银行员工的体育锻炼行为,并通过检验银行员工的锻炼自我效能变量和社会支持变量在各阶段中的非连续性模式和非线性趋势,考察了该阶段模型的阶段性假说。研究结果没有充分支持上述阶... 本研究运用"柏林锻炼阶段"模型调查了211名银行员工的体育锻炼行为,并通过检验银行员工的锻炼自我效能变量和社会支持变量在各阶段中的非连续性模式和非线性趋势,考察了该阶段模型的阶段性假说。研究结果没有充分支持上述阶段性假说。未来研究仍需进一步修订该阶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模型 银行员工 体育锻炼行为 非连续性模式 非线性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人身体活动变化过程的理论建构及其测量工具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段艳平 韦晓娜 +4 位作者 WALTER Brehm HELMUT Strobl 黄志剑 姒刚彦 SUSANNE Tittlbach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7-42,共6页
介绍了一个近期由中国和德国锻炼心理学家们共同构建的、针对成年人身体活动变化过程的理论——"从无活动到保持活动的四步骤模型"(Four Steps fromInactivity to Activi-ty;FIT模型),并初步检验了基于FIT模型编制的测量工具... 介绍了一个近期由中国和德国锻炼心理学家们共同构建的、针对成年人身体活动变化过程的理论——"从无活动到保持活动的四步骤模型"(Four Steps fromInactivity to Activi-ty;FIT模型),并初步检验了基于FIT模型编制的测量工具——《成年人身体活动调查问卷》。研究认为,FIT模型系统地描述了中德两国成年人身体活动变化过程的阶段特点,以及与行为阶段转化密切相关的健康体质因素和社会心理环境的影响因素。所用调查问卷在两国成年人样本中均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信、效度水平。今后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系列实证性研究,以推动FIT模型在中德两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身体活动 变化过程 测量工具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人身体活动变化的理论建构、问卷发展及系列实证研究——一项中德合作科研课题 被引量:9
4
作者 段艳平 WALTER BREHM +3 位作者 HELMUT STROBL 黄志剑 姒刚彦 SUSANNE TITTLBACH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2-209,共8页
从以下几方面详细介绍一项为期3年(2009-2011)的中德合作科研课题——"健康行为和健康资源的身体活动:阶段、决定因素和效益"。(1)阐述"从无活动到保持活动的4步骤(FIT)模型"的理论建构。(2)以FIT模型为基础,检验... 从以下几方面详细介绍一项为期3年(2009-2011)的中德合作科研课题——"健康行为和健康资源的身体活动:阶段、决定因素和效益"。(1)阐述"从无活动到保持活动的4步骤(FIT)模型"的理论建构。(2)以FIT模型为基础,检验中文版和德文版"成年人身体活动调查问卷"的信效度水平。(3)以中德成年人为研究被试,考查FIT模型的效度。研究结果表明:FIT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描述中德两国成年人身体活动变化过程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该模型的阶段算法效度、诊断功能及服务干预的功能均得到初步验证,为未来进行基于FIT模型的阶段匹配干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T模型 信效度检验 阶段变化 健康状况 中介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当代西方锻炼行为阶段理论 被引量:18
5
作者 段艳平 Walter Brehm Petra Wagner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7-490,共4页
关键词 锻炼行为 西方 当代 身心健康 身体锻炼 锻炼项目 身体活动 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人身体活动变化阶段与健康变量的关系:对FIT模型理论的检验 被引量:4
6
作者 段艳平 韦晓娜 +1 位作者 张茹 BREHM Walter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02-707,共6页
从无活动到保持活动的四步骤模型(Four Steps from Inactivity to Activity,FIT模型)将个体的身体活动变化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前考虑期,考虑期,准备期,探索期,波动期和保持期。其中前三个阶段为不活动期,后三个阶段为活动期。本研究基... 从无活动到保持活动的四步骤模型(Four Steps from Inactivity to Activity,FIT模型)将个体的身体活动变化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前考虑期,考虑期,准备期,探索期,波动期和保持期。其中前三个阶段为不活动期,后三个阶段为活动期。本研究基于FIT模型,采用横断性研究设计,考查了1206名成年人(27~55岁)身体活动变化阶段与健康变量(身体体质、积极/消极主观良好感、健康满意度、不适感和BMI)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除BMI之外,健康变量在身体活动变化阶段上的主效应均显著,处于活动阶段的个体健康水平均好于处于不活动阶段的个体;处于保持期(即长期保持规律性身体活动)的个体身体体质、积极主观良好感和健康满意度水平均高于探索期和波动期,其消极主观良好感和身体不适感均低于探索期和波动期。此外,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不同程度调节了变化阶段与健康变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验证了FIT模型中成年人身体活动变化阶段与健康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为今后运用FIT模型诊断成年人身体活动变化阶段及其相应健康状况提供了实证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身体活动阶段 FIT模型 健康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活动阶段理论的阶段有效性评估:以“从无活动到保持活动的四步骤(FIT)模型”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段艳平 张茹 +1 位作者 韦晓娜 BREHM Walter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68-575,共8页
本研究从阶段算法测量有效性和阶段特征两个方面,对"从无活动到保持活动的四步骤模型"(FIT模型)的阶段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估。前者检验FIT模型的阶段算法是否可以将个体正确划分为"活动者"和"不活动者",后... 本研究从阶段算法测量有效性和阶段特征两个方面,对"从无活动到保持活动的四步骤模型"(FIT模型)的阶段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估。前者检验FIT模型的阶段算法是否可以将个体正确划分为"活动者"和"不活动者",后者检验社会心理学变量是否随身体活动阶段变化表现出非连续性模式和非线性趋势。本研究采用横断性研究设计,以中德两国2082名成年人为研究被试(年龄:M=38.7,SD=8.67;中国人:1206人,57.9%),采用敏感性、特异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曲线下面积值(AUC值)和卡方检验考察阶段算法测量有效性及其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性。此外,采用先验对比检验和趋势检验对阶段特征进行考察。研究结果包括:(1)在阶段算法测量有效性方面,敏感性指标为92.8%,特异性指标为81.5%,AUC值为0.93,表明FIT模型的阶段算法在区分活动者和不活动者上,具有较高的判别力。此外,敏感性和特异性在年龄和性别上差异均不显著,但在国籍和受教育程度上有显著差异。(2)在先验对比检验中,社会心理学变量在阶段上的非连续性模式得到证实。它们在相邻阶段间关系的假设有67.4%得到验证。在趋势检验中,所有社会心理学变量均出现显著的二次方及以上趋势,其非线性趋势得到证实。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FIT模型的阶段有效性,为今后基于FIT模型身体活动阶段分类,设计阶段匹配性干预,促进成年人参与和坚持身体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T模型 阶段有效性 特异性 敏感性 非连续性模式 非线性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人身体活动变化阶段及其社会心理学相关因素——初步检验“从无活动到保持活动的四步骤(FIT)”模型 被引量:4
8
作者 段艳平 韦晓娜 BREHM Walter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1-96,共6页
基于锻炼心理学领域中的"从无活动到保持活动的四步骤模型"(Four Steps from Inactivity to Ac tivity;FIT模型),以1 206名成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横断性研究考查了6个身体活动变化阶段与10个社会心理学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 基于锻炼心理学领域中的"从无活动到保持活动的四步骤模型"(Four Steps from Inactivity to Ac tivity;FIT模型),以1 206名成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横断性研究考查了6个身体活动变化阶段与10个社会心理学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被试在身体活动阶段上的分布为:前考虑期147(12.2%),考虑期273(22.6%),准备期148(12.3%),探索期144(11.9%),波动期201(16.7%)和保持期293(24.3%)。有关社会心理学相关变量在相邻阶段间的配对比较,37项假设关系中的22项得到了支持,假设符合率为59.5%。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受教育程度、主观障碍、自我效能、情感态度和社会支持共同解释了阶段方差变异的32.6%。该研究初步验证了FIT模型所涉及的重要社会心理学相关因素与身体活动变化阶段之间的相关关系,基本支持了FIT模型的理论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活动变化阶段 成年人 FIT模型 社会心理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足球治理及其启示 被引量:18
9
作者 马阳 马库斯.库切特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1-67,共7页
概述德国足球治理现状,包括德国各级政府的角色扮演、德国职业足球俱乐部治理、联赛运营公司与联赛协会之间的关系、德国足球青训和教练员培养以及德国足球裁判培养和法律约束等方面。研究认为:德国大众足球俱乐部是德国青少年球员以及... 概述德国足球治理现状,包括德国各级政府的角色扮演、德国职业足球俱乐部治理、联赛运营公司与联赛协会之间的关系、德国足球青训和教练员培养以及德国足球裁判培养和法律约束等方面。研究认为:德国大众足球俱乐部是德国青少年球员以及裁判员培养的主要载体,为德国足协推行"管办分离"改革铺平道路;遵循"市场中心逻辑",德国足协转变职能并专心致力于德丙联赛治理以及青少年足球发展;德国职业足球俱乐部是"球迷至上"原则的践行者。对我国足球发展的启示:各级政府应大力扶持与引导大众足球俱乐部发展;走出"政府中心逻辑",还市场主体地位;职业足球俱乐部坚持以球迷为中心;多管齐下,规范与约束足球裁判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管理 德国足球治理 职业足球俱乐部 大众足球俱乐部 足球裁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织变革理论的中超联赛治理改革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马阳 马库斯 库切特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7-62,共6页
依托Cunningham组织变革理论模型,结合现阶段中超联赛发展特点,重新审视当前中国职业足球治理改革进程。研究认为:职业足球"生产性"的定位依旧无法摆脱以足协为首的"非物质生产部门"控制权主体地位。职业足球发展... 依托Cunningham组织变革理论模型,结合现阶段中超联赛发展特点,重新审视当前中国职业足球治理改革进程。研究认为:职业足球"生产性"的定位依旧无法摆脱以足协为首的"非物质生产部门"控制权主体地位。职业足球发展依旧以泛政治化目标驱动,"趋同式"组织变革成为足协的首选;将职业足球俱乐部视为带有权宜属性的短期工具,现阶段俱乐部投资人与足协之间的利益冲突或利益纠缠存在"淡化"趋势,"用脚投票"退出经济契约集或者与足协展开控制权博弈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价值趋同"缺失。中国职业足球必须加强中央足改方案实施监管力度,明确中超联赛治理改革新范式,建构投资人职业足球大局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管理 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 治理结构 组织变革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