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与政府关系问题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葛兆强 《宁夏社会科学》 2000年第1期18-24,共7页
中国国有银行与政府的关系由改革前中央政府高度集中的计划金融体制转变为改革后中央政府对国有银行控制与干预的削弱而地方政府对国有银行干预的加强。中国政府对国有银行的过度干预源于制度基础。理顺政府与国有商业银行的关系是建立... 中国国有银行与政府的关系由改革前中央政府高度集中的计划金融体制转变为改革后中央政府对国有银行控制与干预的削弱而地方政府对国有银行干预的加强。中国政府对国有银行的过度干预源于制度基础。理顺政府与国有商业银行的关系是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国有商业银行 政府干预 政银分离 金融法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绩效、挑战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7
2
作者 葛兆强 《证券市场导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4-30,共7页
本文首先对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这项金融制度安排的制度绩效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认为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还面临着来自认识偏误、市场基础脆弱、银行财务承受能力不高、制度基础不健全等方面的现实挑战。本文认为,要应对这些挑战,充... 本文首先对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这项金融制度安排的制度绩效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认为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还面临着来自认识偏误、市场基础脆弱、银行财务承受能力不高、制度基础不健全等方面的现实挑战。本文认为,要应对这些挑战,充分发挥次级债券的制度绩效,必须从金融基础建设,次级债发行、流通的市场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信息披露机制健全,债券信用评级制度完善和机构投资者队伍培育等方面积极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次级债券 中国 债券发行规模 制度绩效 发展策略 债券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大:西方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4
3
作者 郑先炳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共5页
西方商业银行从出现到现在的发展变化是“由慢到快 ,由快到更快” ,并呈加速发展趋势。求大是追求的目标之一。经济美学理念从“小即是美”改变为“大即是美”。银行资产规模是衡量银行大小的最主要、最常用指标。大银行相对于小银行有... 西方商业银行从出现到现在的发展变化是“由慢到快 ,由快到更快” ,并呈加速发展趋势。求大是追求的目标之一。经济美学理念从“小即是美”改变为“大即是美”。银行资产规模是衡量银行大小的最主要、最常用指标。大银行相对于小银行有许多优势。求大也是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一种“不得不为之”的被动选择。银行求大的途径有内涵式和外延式两种。并购是银行业实现扩张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发展趋势 规模扩张 西方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绩效、挑战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3
4
作者 葛兆强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1-6,共6页
次级债券因为具有资本金补充、硬化预算约束、改变负债结构和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等诸多优势和功能而成为各商业银行争相推崇的金融工具,但其发行和流通依然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并因此面对着诸多挑战,即便是在理论上也存在着准备不足。因此... 次级债券因为具有资本金补充、硬化预算约束、改变负债结构和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等诸多优势和功能而成为各商业银行争相推崇的金融工具,但其发行和流通依然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并因此面对着诸多挑战,即便是在理论上也存在着准备不足。因此,改变次级债券发行和流通环境、健全信息披露机制、完善信用评级制度,甚至培养机构投资者等等是次级债券市场健康发展必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次级债券 中国 资本充足率 债券发行 信用评级制度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评级机构的银行信用评级原理、方法及其局限 被引量:12
5
作者 葛兆强 《华南金融研究》 2001年第1期30-33,共4页
近年来 ,基于国际金融风险程度的不断加深 ,IMF、BIS和许多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信用评级的方法来加强金融监管 ,商业银行也开始注重利用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结论来改善银行的经营管理 ,信用评级的服务范围开始扩展到金融... 近年来 ,基于国际金融风险程度的不断加深 ,IMF、BIS和许多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信用评级的方法来加强金融监管 ,商业银行也开始注重利用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结论来改善银行的经营管理 ,信用评级的服务范围开始扩展到金融监管领域。目前 ,中国人民银行也开始着手将信用评级制度引入对商业银行的审慎监管过程 ,以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制度 ,提高监管效率。基于这一背景 ,我们对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关于银行信用评级 (包括个体评级、支持评级和债务评级 )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全面的总结 ,并对其局限性进行分析和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信用评级 个体评级 债务评级 局限性 国际评级机构 金融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全:西方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1
6
作者 郑先炳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共6页
西方商业银行以各种形式的金融创新和新金融机构形式冲破束缚 ,呈现出求“全”的发展趋势 ,即追求业务活动领域的扩大、追求银行职能的延伸、追求服务功能的完善、追求金融产品的多功能。业务全能化既是商业银行的主动进取 ,更是无奈地... 西方商业银行以各种形式的金融创新和新金融机构形式冲破束缚 ,呈现出求“全”的发展趋势 ,即追求业务活动领域的扩大、追求银行职能的延伸、追求服务功能的完善、追求金融产品的多功能。业务全能化既是商业银行的主动进取 ,更是无奈地被动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发展趋势 业务全能化 西方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购并的制度模式与中国实践及选择
7
作者 葛兆强 李锋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18-23,共6页
银行购并因一国所处的特有的经济、金融环境和政治制度框架而表现出不同的制度模式。发达国家的银行购并完全是市场行为 ,我国的银行购并是基于对风险控制的行政机制行为。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购并 ,应规范我国银行的购并活动 ,选择“追... 银行购并因一国所处的特有的经济、金融环境和政治制度框架而表现出不同的制度模式。发达国家的银行购并完全是市场行为 ,我国的银行购并是基于对风险控制的行政机制行为。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购并 ,应规范我国银行的购并活动 ,选择“追求效率型”银行购并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购并 制度模式 行政机制行为 市场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二十一世纪初期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1
8
作者 葛兆强 《金融与经济》 2000年第2期29-32,共4页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体制改革 发展战略 购并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股权转让“贱卖论”与“威胁论”述评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勇 《济南金融》 2006年第6期10-14,共5页
股权定价与金融安全构成了国内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焦点问题。无论是“贱卖论”和反“贱卖论”,还是“威胁论”和反“威胁论”,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的依据。本文在对这些观点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给出了自身的分析判断,并从引... 股权定价与金融安全构成了国内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焦点问题。无论是“贱卖论”和反“贱卖论”,还是“威胁论”和反“威胁论”,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的依据。本文在对这些观点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给出了自身的分析判断,并从引资对象、投资方式、股权定价、上市地点、风险防范和发展战略六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 境外战略投资者 股权定价 金融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银行业购并的制度基础
10
作者 葛兆强 王一林 《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1期7-10,共4页
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国际银行业爆发了一场始于美国,然后迅速渡及欧洲、拉美和亚洲的金融购并浪潮,这次浪潮不仅生成了若干“超级银行”,而且资发了金融资本的国际重组,并对国际金融制度变迁和国际金融秩序重建产生了巨大影响。本... 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国际银行业爆发了一场始于美国,然后迅速渡及欧洲、拉美和亚洲的金融购并浪潮,这次浪潮不仅生成了若干“超级银行”,而且资发了金融资本的国际重组,并对国际金融制度变迁和国际金融秩序重建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认为,银行购并作为一种市场行为,它不仅是既定条件下经济、金融发展客观现实要求的表现,而且需要坚实的制度基础:现代银行信用制度;金融创新与融资制度变迁;规范有序的资本市场和专业化成熟的投资银行;有效的金融监管体制和完善的法律框架;商业银行的利润动机及健全的自我约束机制;银行经营手段的电子化和网络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业 制度基础 银行并购 国际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银行应对开放式基金大潮的策略
11
作者 陈正中 《证券市场导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9-71,共3页
开放式基金将赋予商业银行拓展业务的巨大契机,最直接的表现是在基金的托管和代销业务上。切实应对开放式基金大潮,各商业银行应放远眼光,推进各类金融业务联动,并在更深层次上优化整体营销模式。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开放式基金 展业 代销业务 整体营销 金融业务 应对 契机 联动 直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有商业银行劳动人事管理制度及其改革
12
作者 葛兆强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21-23,共3页
一、“以人为本”、“天人合一”与商业银行的劳动人事管理制度“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精髓之一,这一哲学命题在现代经济管理中延伸的基本要义是,一个经济主体的经营与发展,必须强调制度(体制)和人在管理中的统一,两者... 一、“以人为本”、“天人合一”与商业银行的劳动人事管理制度“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精髓之一,这一哲学命题在现代经济管理中延伸的基本要义是,一个经济主体的经营与发展,必须强调制度(体制)和人在管理中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管理制度 劳动人事 现代商业银行 新兴商业银行 用工制度 以人为本 收入差距 组织结构 职能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商业银行发展个人金融业务的若干思考
13
作者 葛兆强 王一林 《征信》 1999年第6期10-13,共4页
关键词 个人金融业务 商业银行发展 个人金融服务 中间业务 业务发展 支持保证体系 负债业务 金融制度 个人银行 我国商业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制度变迁、金融控股公司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
14
作者 葛兆强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28-37,共10页
本文通过对金融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和历史考察,揭示了综合经营体制是金融发展的基本制度安排,并 认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必须加速分业经营体制向综合经营体制的转变,全能经营的综合性银 行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目标模... 本文通过对金融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和历史考察,揭示了综合经营体制是金融发展的基本制度安排,并 认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必须加速分业经营体制向综合经营体制的转变,全能经营的综合性银 行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目标模式;在此基础上,从效率与安全角度阐明了金融控股公司是一种有效的综合性 银行稳健发展的良好组织制度安排,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实现应当借助于金融控股公司这一组织制度安 排;最后,分析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构建的制度基础与可供选择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制度 分业经营 综合性银行 金融控股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之三:求广
15
作者 郑先炳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10,共4页
西方商业银行呈现出全球化和国际化发展趋势,它是伴随着活动地域的扩张和业务的扩张而实现的。全球化和国际化主要通过股东、机构、客户、业务、利润、雇员和管理模式七种有形的形式表现出来。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发展趋势 金融全球化 西方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构建:制度基础与途径选择 被引量:31
16
作者 葛兆强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0-65,共6页
本文认为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强化的格局下 ,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关键是不断提升金融体系的整体国际竞争力。而提升金融体系整体国际竞争力的现实选择是借助金融控股公司这一组织机构安排大力发展综合性银行。在分业体制框架内 ... 本文认为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强化的格局下 ,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关键是不断提升金融体系的整体国际竞争力。而提升金融体系整体国际竞争力的现实选择是借助金融控股公司这一组织机构安排大力发展综合性银行。在分业体制框架内 ,我国事实上已存在若干不同模式的金融控股公司 ,由于制度基础不健全 ,这些金融控股公司还很不规范。因此 ,重塑制度基础是构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关键。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现实 ,“母公司为非金融企业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应当成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构建的目标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银行 金融控股公司 制度基础 母公司 非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 整体 国际竞争力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葛兆强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0-14,共5页
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方法,从经济学与金融学结合上,对我国金融制度变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十五”期间的金融创新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 金融制度 制度变迁 经济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变革的八大趋势 被引量:5
18
作者 葛兆强 《经济前沿》 2002年第2期59-61,共3页
沐浴着21世纪初现的曙光,人类文明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资本经济之后,开始迈进网络经济时代.与传统的社会经济进步模式相比,网络经济有着迥异以往的特征,这就是以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为基础,以知识的创新、传播、应用、增值为核... 沐浴着21世纪初现的曙光,人类文明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资本经济之后,开始迈进网络经济时代.与传统的社会经济进步模式相比,网络经济有着迥异以往的特征,这就是以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为基础,以知识的创新、传播、应用、增值为核心,实现社会财富和企业利益的高速增长.互联网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是富有革命意义的,它不仅将在宏观层面上对传统的经济运行模式和经济规则产生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微观层面上将给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严峻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经济时代 企业变革 高速增长 资本经济 经济规则 企业利益 经济运行模式 普及 生存与发展 微观层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证券市场奖励:从郑百文重组说起
19
作者 陈正中 《证券市场导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0-71,共2页
郑百文重组参与各方似乎均可以获益,这些收益又从何而来呢?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应当是重组后能形成大量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感觉得到的证券市场奖励。此类特殊奖励偶一为之,可以让投资者在接受风险教育的同时,避免因为幼稚或盲动所造... 郑百文重组参与各方似乎均可以获益,这些收益又从何而来呢?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应当是重组后能形成大量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感觉得到的证券市场奖励。此类特殊奖励偶一为之,可以让投资者在接受风险教育的同时,避免因为幼稚或盲动所造成的重大损失:经常为之,则易导致投资者形成不确当的风险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市场 投资者 重组 奖励 收益 风险意识 参与 重大损失 因应 应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