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破片冲击作用下油箱动力学响应行为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贾豪博 任柯融 +3 位作者 卿华 张景飞 徐文涛 唐光武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44-952,共9页
研究了破片冲击作用下的油箱动力学响应行为.通过开展弹道冲击实验,使用高速摄像机对实验过程进行记录,利用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测试了后壁板的响应历史,分析了油箱在不同破片入射速度下的毁伤形式及动态响应行为.结果表明:当破片以955... 研究了破片冲击作用下的油箱动力学响应行为.通过开展弹道冲击实验,使用高速摄像机对实验过程进行记录,利用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测试了后壁板的响应历史,分析了油箱在不同破片入射速度下的毁伤形式及动态响应行为.结果表明:当破片以955~1 667 m/s的速度冲击油箱时,前壁板的损伤形式为圆形孔洞,后壁板损伤形式为花瓣形破口;随着破片入射速度的提升,后壁板的动态响应速度和应变水平都有了显著提升;后壁板的动态响应主要包括后壁板中心区域塑性变形和后壁板整体变形两个阶段;随着后壁板变形程度增大,在对角线和板边位置处产生了塑性铰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片冲击 油箱 水锤效应 动态响应 数字图像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U型梁动力性能研究与实验验证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彬力 蒲黔辉 白光亮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4-180,共7页
为探讨城市轨道交通U型梁车桥系统的动力响应,采用线性化轮轨模型建立了31个自由度的轮轨式车辆动力学模型。模型考虑了新型算法的横竖向轨道不平顺,以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工程中梁山以西高架区间所采用标准跨径为30m的单线小U结构为对... 为探讨城市轨道交通U型梁车桥系统的动力响应,采用线性化轮轨模型建立了31个自由度的轮轨式车辆动力学模型。模型考虑了新型算法的横竖向轨道不平顺,以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工程中梁山以西高架区间所采用标准跨径为30m的单线小U结构为对象,采用自编程序对机车车辆过桥时的车桥耦合振动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计算与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对所建立的理论模型和编制的程序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U型梁 车桥耦合振动 轨道不平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变化阻尼特性及其动力学分析方法
3
作者 徐文涛 张琰辉 +1 位作者 唐光武 潘根基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97-1310,共14页
基于黏弹性阻尼机理,采用热动态机械分析仪(DMA)系统研究了GW63K型高强镁合金的阻尼特性.从动力学应用的角度给出了该型镁合金阻尼的大小、变化规律、影响因素等特征.首次明确了该型镁合金的阻尼参数在动力学分析中应作为变化量来定性描... 基于黏弹性阻尼机理,采用热动态机械分析仪(DMA)系统研究了GW63K型高强镁合金的阻尼特性.从动力学应用的角度给出了该型镁合金阻尼的大小、变化规律、影响因素等特征.首次明确了该型镁合金的阻尼参数在动力学分析中应作为变化量来定性描述,并定量地给出了阻尼随服役环境温度、激励频率变化的规律.对动力学系统中考虑变化阻尼而引起的非线性求解问题,建立了阻尼与时间的依赖关系.基于虚拟激励方法构造平稳问题的拟非平稳随机分析方法,提出了考虑镁合金变化阻尼的随机振动高效数值分析方法.分别对镁合金构件的结构动力学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以及对比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恒定阻尼与变化阻尼的分析结果差异明显,而基于变化阻尼的动力学模型跟实验结果吻合更好.得出了在对精度要求较高的领域,应当采用变化阻尼模型对镁合金材料结构进行动力学分析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激励法 镁合金材料 阻尼特性 动态热机械分析仪 随机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理论和Markov链组合的桥梁性能退化预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国俊 田里 +2 位作者 唐光武 毛建博 杜永峰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6-428,共13页
为准确预测桥梁性能退化,考虑到数据随机性和微小扰动发生状态跳跃,提出了一种D-S(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和Markov链组合的桥梁性能退化组合预测模型和性能退化率的概念.该模型基于指数平滑(exponential smoothing,ES)方法获得新的... 为准确预测桥梁性能退化,考虑到数据随机性和微小扰动发生状态跳跃,提出了一种D-S(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和Markov链组合的桥梁性能退化组合预测模型和性能退化率的概念.该模型基于指数平滑(exponential smoothing,ES)方法获得新的预测数据序列,并利用Markov链和D-S理论不断进行优化,从而实现桥梁性能退化的组合预测.实际工程的应用结果表明:性能退化率可以直观地表征在梁性能退化的速度.其次,该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54%,较于回归、灰色和模糊加权Markov链模型,精度分别提高了1.11%,0.88%和2.8%,而后验差比值为0.242,小于0.35;模型的标准差为9.021,相比其他模型分别减小了3.978,3.405和7.500,而变异系数为0.109,均小于其他模型,验证了组合预测模型在精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优越性,可为在役桥梁结构性能退化预测与维护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性能退化预测 D-S证据理论 MARKOV链 组合预测模型 桥梁性能退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Π型主梁斜拉桥抖振响应多因素分析
5
作者 董锐 王琳凯 +1 位作者 郭宇 翁祥颖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405-2415,共11页
为获得影响Π型主梁斜拉桥抖振响应计算的主要因素,以青洲闽江大桥为工程背景,在风洞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三维多模态耦合抖振计算方法对主梁位移抖振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均匀试验设计和回归分析方法对9项因素在抖振响应中的显著性... 为获得影响Π型主梁斜拉桥抖振响应计算的主要因素,以青洲闽江大桥为工程背景,在风洞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三维多模态耦合抖振计算方法对主梁位移抖振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均匀试验设计和回归分析方法对9项因素在抖振响应中的显著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常用取值范围内,气动导纳、脉动风相关系数、竖向风谱、平均风剖面指数、地表粗糙高度、空气密度对斜拉桥抖振响应的影响显著;结构质量和阻尼比的影响不显著,抖振响应计算中可忽略其取值偏差;水平风谱仅对侧向抖振响应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抖振 Π型主梁 风洞试验 均匀试验设计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置弹塑性中央扣的三塔悬索桥纵向减震体系
6
作者 吕龙 唐光武 于德恩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9-236,共8页
以某三塔悬索桥为背景,建立桥梁有限元计算模型,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计算悬索桥中塔塔梁间不同弹性索刚度下桥梁的地震响应,研究中塔塔梁间设置弹性索对三塔悬索桥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设置柔性中央扣后悬索桥的地震响应,并与无中央... 以某三塔悬索桥为背景,建立桥梁有限元计算模型,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计算悬索桥中塔塔梁间不同弹性索刚度下桥梁的地震响应,研究中塔塔梁间设置弹性索对三塔悬索桥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设置柔性中央扣后悬索桥的地震响应,并与无中央扣的情况进行对比;根据地震作用下三塔悬索桥柔性中央扣的受力特点,提出采用弹塑性减震装置作为三塔悬索桥中央扣,并分析不同弹塑性中央扣参数下桥梁的地震响应,研究弹塑性中央扣对三塔悬索桥地震响应的影响;探讨不同纵向减震体系下三塔悬索桥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中塔处塔梁间设置弹性索对中塔地震受力不利;柔性中央扣是地震作用下悬索桥的易损构件,可采用弹塑性减震装置作为悬索桥中央扣;弹塑性中央扣能有效控制三塔悬索桥的纵向地震位移,并改善中塔地震内力;采用弹性索和弹塑性中央扣组合减震体系后,悬索桥位移减小更明显,且中央扣减弱了弹性索对中塔内力的不利影响,弹塑性中央扣应用于三塔悬索桥中能有效提升桥梁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地震响应 中央扣 弹性索 减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轻轨30mU型梁疲劳模型试验与计算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彬力 蒲黔辉 白光亮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5-28,共4页
以重庆市轻轨1号线30 m U型梁工程为背景,进行了各级疲劳荷载循环后的U型梁结构静载测试,自振频率测试;600万次疲劳循环荷载后U型梁的抗弯、抗剪及抗裂性能测试及疲劳循环加载时跨中截面的动应变和动挠度测试。介绍了1∶1等比例模型试... 以重庆市轻轨1号线30 m U型梁工程为背景,进行了各级疲劳荷载循环后的U型梁结构静载测试,自振频率测试;600万次疲劳循环荷载后U型梁的抗弯、抗剪及抗裂性能测试及疲劳循环加载时跨中截面的动应变和动挠度测试。介绍了1∶1等比例模型试验的设计与制作,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进行了疲劳加载效果的验证。通过试验研究解决重庆轻轨U型梁疲劳问题,了解桥跨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判断实际承载能力,为此类桥梁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轨 U型梁 疲劳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数不确定建筑结构输出反馈保性能抗震控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宋刚 林家浩 赵岩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3-319,共7页
对存在模型参数不确定的建筑结构,研究其在给定二次型性能指标下的输出反馈保性能抗震控制问题.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处理方法,推导了输出反馈保性能控制器存在的充分条件,并给出了该类控制器设计的具体步骤.以6层建筑结构抗震控制为例,... 对存在模型参数不确定的建筑结构,研究其在给定二次型性能指标下的输出反馈保性能抗震控制问题.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处理方法,推导了输出反馈保性能控制器存在的充分条件,并给出了该类控制器设计的具体步骤.以6层建筑结构抗震控制为例,分别对确定性和Kanai-Tajimi过滤白噪声随机性地震加速度激励下控制前后结构的振动响应,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无论结构模型参数是否存在变异,保性能控制器均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控制 保性能控制 输出反馈 线性矩阵不等式 参数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输出反馈的建筑结构闭开环次优控制
9
作者 宋刚 谭川 陈果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33-937,共5页
对传统的结构抗震闭开环控制算法进行改进。基于地面运动自回归模型,采用Kalman滤波利用可以量测到的地面加速度激励对未来时段即将发生的地面加速度激励进行预估,并在微分方程的求解中引入精确高效的精细积分算法。考虑到实际控制中量... 对传统的结构抗震闭开环控制算法进行改进。基于地面运动自回归模型,采用Kalman滤波利用可以量测到的地面加速度激励对未来时段即将发生的地面加速度激励进行预估,并在微分方程的求解中引入精确高效的精细积分算法。考虑到实际控制中量测全部状态变量的困难,改进算法仅需量测部分状态变量。数值仿真表明,基于输出反馈的闭开环次优控制策略能大大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激励 输出反馈 闭开环控制 KALMAN滤波 精细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柱共振对开洞结构内压风洞试验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余先锋 谢壮宁 +3 位作者 刘海明 张承 王旭 董锐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59,共5页
气柱共振对开洞结构内压风洞试验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是连通的两空间或多空间结构。阐述了内压风洞试验相似律及体积补偿要求,即按原型与实验风速比的平方进行内部体积补偿,且体积补偿箱须遵守"深且窄"的原则。从往复压缩机... 气柱共振对开洞结构内压风洞试验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是连通的两空间或多空间结构。阐述了内压风洞试验相似律及体积补偿要求,即按原型与实验风速比的平方进行内部体积补偿,且体积补偿箱须遵守"深且窄"的原则。从往复压缩机管道系统引入了内压模型腔体的气柱共振频率计算公式。对两种补偿体积的开洞两空间结构进行内压风洞试验,试验结果证实了当体积补偿箱过于深长时,会出现气柱共振现象从而影响内压测量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洞结构 风致内压 气柱共振 风洞试验 相似定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频率变化和遗传算法的梁式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晓东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1,共5页
提出了一种含裂缝简支梁式结构的损伤识别方法。以一个变刚度的弯曲弹簧模拟损伤截面从而建立含裂缝的简支梁自由振动方程并进行求解,基于频率变化建立优化问题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对一个数值算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随... 提出了一种含裂缝简支梁式结构的损伤识别方法。以一个变刚度的弯曲弹簧模拟损伤截面从而建立含裂缝的简支梁自由振动方程并进行求解,基于频率变化建立优化问题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对一个数值算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随机误差时,可以精确识别裂缝位置和深度;考虑随机误差时,裂缝深度较大时仍可准确识别损伤,裂缝深度较小时识别方法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简支梁 频率变化 损伤识别 裂缝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再入工况下一体化热防护系统拓扑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邓通相 匡格平 +3 位作者 胡兆财 唐光武 杨强 高博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99-1310,共12页
一体化热防护系统(integrated thermal protection system,ITPS)需要同时满足承载与隔热的需求.以波纹夹芯方案的ITPS为例,这需要其连接结构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与较低的热导率.而再入环境的工况恶劣,如何合理地设计连接结构是ITPS性能... 一体化热防护系统(integrated thermal protection system,ITPS)需要同时满足承载与隔热的需求.以波纹夹芯方案的ITPS为例,这需要其连接结构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与较低的热导率.而再入环境的工况恶劣,如何合理地设计连接结构是ITPS性能提升的关键.为解决这一问题,综合考虑了再入过程中气动热载荷最大时刻和气动压力载荷最大时刻对应的两种极端工况,以应变能和净传热速率的最小化作为目标函数,将质量作为约束条件,对ITPS的连接结构进行了拓扑优化.随后对拓扑优化得到的构型重新建模并进行了热力耦合分析.结果表明,拓扑优化得到的连接结构与文献中的初始波纹夹芯构型和单一工况下拓扑优化得到的构型相比,上面板的最大位移、下面板的温度和质量均有效降低.由于材料用量的减少和结构复杂度的增加,连接结构在应力水平上有所增加,但仍满足使用需求.这表明了考虑多再入工况的拓扑优化策略可以有效提升ITPS的刚度与隔热能力,缓解结构的热短路效应.随着增材制造等相关技术的发展,拓扑优化在ITPS的连接结构以及其他的热结构设计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热防护系统 拓扑优化 多工况 热力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吸能合金钢耗能限位装置力学性能及减震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魏思斯 耿波 +2 位作者 杨德举 何沛建 郑植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90-200,共11页
为提高梁式桥的抗震性能,减少落梁震害的出现,利用高效吸能合金钢这种延伸率高达68%、断裂强度高达564 MPa的新型航天材料,研发一种新型耗能限位装置。首先,对组成该装置的高效吸能合金钢拉杆及波纹钢管的力学性能进行有限元分析及试验... 为提高梁式桥的抗震性能,减少落梁震害的出现,利用高效吸能合金钢这种延伸率高达68%、断裂强度高达564 MPa的新型航天材料,研发一种新型耗能限位装置。首先,对组成该装置的高效吸能合金钢拉杆及波纹钢管的力学性能进行有限元分析及试验研究,分析各设计参数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然后设计并制作高效吸能合金钢耗能限位装置试验件,进行拟静力试验。最后将该装置应用于一座三跨简支梁桥,分析其对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根据有限元计算与试验研究结果,高效吸能合金钢耗能限位装置滞回曲线为滑动的纺锤形,整体形状较为饱满,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该装置在地震作用下能滞回耗能,将台梁及墩梁相对位移降低至少50%,避免了梁台及梁梁碰撞的发生,起到了防碰撞防落梁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能限位装置 防落梁防碰撞 高效吸能合金钢 试验研究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式锚碇的承载机理及夹持效应指标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国俊 田骐玮 +4 位作者 伏一多 吕明航 唐光武 杜永峰 韩宗建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3-871,共9页
为了衡量隧道锚夹持效应发挥作用的大小,本文通过分析隧道锚的承载特性,提出用隧道锚的夹持效应系数和峰值承载力作为夹持效应指标,并利用Mohr-Coulomb准则对二者的表达式进行了推导;对普立特大桥隧道锚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通过对其应力... 为了衡量隧道锚夹持效应发挥作用的大小,本文通过分析隧道锚的承载特性,提出用隧道锚的夹持效应系数和峰值承载力作为夹持效应指标,并利用Mohr-Coulomb准则对二者的表达式进行了推导;对普立特大桥隧道锚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通过对其应力、塑性区等指标的分析来计算其夹持效应指标来对其适用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对不同位移状态下的夹持效应系数进行分析,并结合位移、荷载、承载力和夹持效应系数对隧道锚的设计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公式计算结果、有限元分析结果及现有研究结果间的误差小于10%,所得公式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在荷载不变的情况下,隧道锚的夹持效应系数随着承载力的减小而呈增大趋势,说明适当降低隧道锚的承载力有助于夹持效应发挥作用,隧道锚也更满足其保护环境、资源节约的特点。研究结果可为隧道锚的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与隧道工程 隧道式锚碇 夹持效应 有限元分析 承载能力 MOHR-COULOMB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不同破坏形式下隧道锚承载力及破坏阶段研究
15
作者 杨国俊 吕明航 +2 位作者 唐光武 田骐玮 杜永峰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286,共14页
现有研究多以锚岩接触面出现塑性区域或应力峰值点转移作为达到极限状态的判别标准,但不同工程地质情况会导致隧道锚(TTA)破裂面线形存在较大差异,很难准确推导出隧道锚的极限承载力.为了进一步探求隧道锚在拉拔荷载下的工作过程,得到... 现有研究多以锚岩接触面出现塑性区域或应力峰值点转移作为达到极限状态的判别标准,但不同工程地质情况会导致隧道锚(TTA)破裂面线形存在较大差异,很难准确推导出隧道锚的极限承载力.为了进一步探求隧道锚在拉拔荷载下的工作过程,得到更加明确的隧道锚极限承载力的表达形式,采用幂指数函数形式表征倒锥形破坏破裂面的线形,基于Mindlin应力解与峰值剪应力控制理论得到界面破坏应力分布形式,推导了界面破坏与倒锥台破坏形式下的承载能力公式;采用国内5座悬索桥隧道锚承载力进行算例验证,同时分析研究了不同参数对隧道锚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两种破坏形式下,承载力的主要来源为破裂面的黏结力,占总承载力的50%以上,承载力均随着长度与内聚力的增加而线性增加;承载力随着倾斜角的增加而增加,但增长速度减慢,界面破坏形式下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的现象.对比以往试验以及数值模拟结果,与该文推导结果基本一致,分析公式计算结果和位移增长曲线,发现隧道锚工作过程明显呈现3个阶段,最终破坏形式为界面破坏和倒锥形破坏两种破坏模式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隧道式锚碇 极限承载能力 MINDLIN应力解 解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惯质黏性阻尼器对悬索桥隧道锚减振的影响
16
作者 杨国俊 张树涛 +2 位作者 吕明航 杜永峰 唐光武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1-438,614,615,共10页
为研究隧道锚(tunnel-type anchor,简称TTA)锚岩接触面对动荷载影响的敏感性,寻求一种适用于散索鞍至锚碇缆索处的减振装置。首先,利用有限差分软件建立隧道锚数值模型,监测并分析锚岩接触面共9个测点的速度位移响应;其次,利用滚珠丝杠... 为研究隧道锚(tunnel-type anchor,简称TTA)锚岩接触面对动荷载影响的敏感性,寻求一种适用于散索鞍至锚碇缆索处的减振装置。首先,利用有限差分软件建立隧道锚数值模型,监测并分析锚岩接触面共9个测点的速度位移响应;其次,利用滚珠丝杠构件的位移转换放大原理,提出一种适用于前锚室处的惯质黏性阻尼器;最后,利用能量耗散守恒方法,模拟并检验安装该阻尼器后隧道锚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在动荷载作用下,锚塞体两底角部位测点响应明显大于顶部测点,中部锚岩接触面位移增长较前部与后部更为迅速;隧道锚受低幅值动荷载影响更为明显,动力系数约为1.3,随着荷载幅值的增加,动荷载对于隧道锚的影响会减弱;振动前期较为剧烈,加载0~1 s内剪应变增量增幅明显,后期增量基本不变;设置阻尼器后,锚岩接触面速度位移响应减小,位移减小幅度接近20%,速度响应在1 s内基本衰减至0;阻尼器的减振效果与荷载幅值有关,锚塞体处于中低载荷时,设置阻尼器所带来的减振效果最好,减小效果可以达到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锚 阻尼器 动荷载 动力分析 减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P-混凝土组合式护栏防护重型车辆撞击的能力
17
作者 郑植 杨波 +1 位作者 袁佩 耿波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63,共13页
为提高低等级混凝土护栏防护重型车辆的能力,设计了3种不同构造形式的复合材料护板,分别设置在混凝土护栏表面形成组合式护栏。建立车-护栏精细化有限元模型,通过与实车碰撞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考虑撞击力、碰撞角... 为提高低等级混凝土护栏防护重型车辆的能力,设计了3种不同构造形式的复合材料护板,分别设置在混凝土护栏表面形成组合式护栏。建立车-护栏精细化有限元模型,通过与实车碰撞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考虑撞击力、碰撞角度、车辆轨迹、货厢尾部抬高、车辆动态外倾值、车辆外倾角6个评价指标,对比分析了3种方案护栏的防车撞性能。结果表明,在整体式货车撞击下,3种方案护栏均能顺利引导车辆转向,不带阻坎的方案一的各主要指标均优于其他方案,防护能力最优;在拖挂式货车撞击下,方案一的护栏导向与阻挡性能依然良好,驶出角仅为0.75°;改造后的组合式护栏防护能量达到650 kJ,防护能力是改造前的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护栏 碰撞仿真 防车撞能力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塔钢-混结合段剪力连接件承载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白光亮 唐光武 周长晓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20,共4页
为确保斜拉桥桥塔钢-混结合段连接的安全可靠,应选择合适的剪力连接件。结合连岛工程跨海斜拉桥索塔锚固区的设计,比较不同极限承载力公式的差异。对栓钉连接件进行模型试验研究,试验得到栓钉的荷载~滑移量曲线。重点研究栓钉的抗... 为确保斜拉桥桥塔钢-混结合段连接的安全可靠,应选择合适的剪力连接件。结合连岛工程跨海斜拉桥索塔锚固区的设计,比较不同极限承载力公式的差异。对栓钉连接件进行模型试验研究,试验得到栓钉的荷载~滑移量曲线。重点研究栓钉的抗剪承载力及破坏形态等,并将试验结果与所有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栓钉连接件以栓钉受弯剪破坏为主,具有良好的延性,在破坏前有明显的屈服过程。在承载力方面,群钉试验得到的用于桥塔钢-混结合段的单钉极限承载力平均比《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的计算值高3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桥塔 钢-混结合段 栓钉连接件 极限承载力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黏结预应力带耗能钢筋预制节段拼装桥墩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32
19
作者 布占宇 唐光武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40,共8页
运用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开发的OPENSEES程序,采用纤维梁柱单元建立无黏结预应力带耗能钢筋预制节段拼装桥墩模型,进行拟静力加载过程分析,研究预应力度、轴压比、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筋配筋率等参数对墩柱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运用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开发的OPENSEES程序,采用纤维梁柱单元建立无黏结预应力带耗能钢筋预制节段拼装桥墩模型,进行拟静力加载过程分析,研究预应力度、轴压比、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筋配筋率等参数对墩柱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预应力度的提高,桥墩屈服力提高,但对水平承载力影响较小;预应力和上部结构恒载总的轴压比为20%~30%时,桥墩具有较高的水平承载力和等效阻尼比;预应力筋配筋率为0.20%~0.50%时,桥墩具有较稳定的水平承载力和耗能能力,增大预应力筋配筋率,桥墩等效阻尼比降低;提高普通钢筋配筋率时,桥墩的屈服力、水平承载力、能量耗散和等效阻尼比均有显著提高,但残余位移增大。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增设耗能钢筋能提高节段拼装桥墩水平承载力;地震作用下桥墩破坏时,墩底剪力约为拟静力试验水平承载力的70%~90%,墩顶位移约为拟静力试验破坏位移的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墩 预制节段 拼装 无黏结预应力筋 耗能钢筋 抗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控制时滞的车辆主动悬架随机预瞄控制 被引量:24
20
作者 宋刚 许长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共7页
采用随机预瞄控制策略对存在控制时滞的车辆主动悬架系统进行了研究。路面不平度被看作过滤白噪声随机过程,通过安装在车辆前部的预瞄传感器来量测车轮前方一定距离的路面变化信息。在控制器设计中,采用包含车身加速度、悬架动行程、轮... 采用随机预瞄控制策略对存在控制时滞的车辆主动悬架系统进行了研究。路面不平度被看作过滤白噪声随机过程,通过安装在车辆前部的预瞄传感器来量测车轮前方一定距离的路面变化信息。在控制器设计中,采用包含车身加速度、悬架动行程、轮胎动位移和控制力加权的连续形式性能指标,假定只有部分状态变量可以量测,而且量测噪声不能忽略。通过将连续形式的状态方程和性能指标进行离散化,并对状态向量和量测向量进行增维,这种考虑控制时滞的基于输出反馈的随机最优预瞄控制问题可以转换为不显含时滞和预瞄时间的标准LQG控制问题。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对存在时滞的车辆悬架系统进行预瞄控制器设计时,时滞量应该得到重视,尤其是在时滞量较大时。如用不考虑时滞时所设计的控制器对存在时滞的车辆悬架系统进行控制,悬架系统可能发生不稳定现象,而且预瞄时间的增长还可能导致控制效果的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主动悬架 路面激励 过滤白噪声 时滞控制 预瞄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