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1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寒区公路隧道防冻设计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梦军 方林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I0005-I0024,共40页
大量现场调研与文献调研发现,寒区公路隧道冻害问题比较突出,并影响隧道结构与运营安全。文章通过探讨寒区隧道冻害现象及成因,总结其设计理念及思路,并围绕隧道防冻设防长度确定方法、冻胀力计算方法、防冻措施应用现状及实施效果等进... 大量现场调研与文献调研发现,寒区公路隧道冻害问题比较突出,并影响隧道结构与运营安全。文章通过探讨寒区隧道冻害现象及成因,总结其设计理念及思路,并围绕隧道防冻设防长度确定方法、冻胀力计算方法、防冻措施应用现状及实施效果等进行综合分析,得出:1)寒区隧道应遵循“以防为主、以抗为辅、防抗结合”的防冻设防设计理念;2)针对地下水发育的寒区公路隧道,宜根据最冷月平均气温进行分级设防防冻;3)采用经验分析法初步确定寒区隧道防冻设防长度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但还应根据现场温度实测数据对防冻设防长度进行修正;4)寒区隧道冻胀力现有计算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尚存在不足,考虑冻结圈围岩非均匀冻胀的计算方法相对较为符合工程实际;5)寒区隧道防冻设计应重点妥善处理“温度”和“地下水”这2个要素,主要从保(升)温措施及排水系统防冻措施2个方面开展,指出寒区隧道保(升)温措施的局限性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并提出不同防冻设防等级下隧道排水系统防冻措施的设置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步可以针对基于多因素影响的温度场分布规律、冻害机制、防冻保温材料、新型主动保温措施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以解决寒区隧道建设面临的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区隧道 公路隧道 防冻设计 冻胀力 防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桥梁水平向抗震设计规准反应谱修正
2
作者 谢皓宇 于雯 +2 位作者 唐光武 刘海明 刘怀林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7-194,共8页
现行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设计反应谱主要基于远场观测记录获得,不能准确反映近断层区域的地震动特性和结构地震响应特性,因此近断层区域的桥梁抗震设计可能偏于不安全。基于此,通过美国太平洋地震研究中心数据库按照震源距、矩震级以及... 现行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设计反应谱主要基于远场观测记录获得,不能准确反映近断层区域的地震动特性和结构地震响应特性,因此近断层区域的桥梁抗震设计可能偏于不安全。基于此,通过美国太平洋地震研究中心数据库按照震源距、矩震级以及地面峰值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为原则筛选了近断层地震动时程,以场地地基条件和PGA作为分组原则计算了平均谱,再基于最小二乘分段拟合方法对其标定,得到了近断层地震水平向设计规准反应谱的放大系数、衰减指数以及特征周期等3项主要参数的统计推荐值,最后调整并提出了考虑近断层地震特性的规准反应谱,可以为我国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近断层地震动作用的体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抗震设计 近断层地震动 最小二乘标定 水平向设计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局特征提取的无人机道路病害检测算法
3
作者 项彦茂 周明月 +2 位作者 李俊 谢喆 张小松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45-250,共6页
针对无人机(UAV)影像中道路小目标漏检和目标检测精度低、鲁棒性差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全局特征提取的UAV道路病害检测算法GFE-RDD(Global Feature Extraction-Road Disease Detection)。将卷积神经网络(CNN)与Transformer融合的GFE-Tra... 针对无人机(UAV)影像中道路小目标漏检和目标检测精度低、鲁棒性差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全局特征提取的UAV道路病害检测算法GFE-RDD(Global Feature Extraction-Road Disease Detection)。将卷积神经网络(CNN)与Transformer融合的GFE-Transformer模块嵌入主干网络,提升捕获长距离依赖关系的能力以获得全局上下文信息。为了更好地检测出小目标的道路病害,提出一个融合高效双通道注意力机制(EDA)的小目标检测头。另外,采用WIoUv3(Wise-Intersection over Union vision 3)作为网络的损失函数,解决训练数据中锚框质量差异较大的问题,并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在自制的道路多病害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道路病害检测任务中的F1分数达到0.765,mAP50达到0.796,均高于DETR(DEtection TRansformer)等当前主流算法,取得了较高的检测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病害检测 WIoUv3 TRANSFORMER 小目标检测 高效双通道注意力机制 全局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公路(道路)隧道交通工程设施设计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少飞 涂耘 王小军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09-1213,共5页
交通工程设施是水下公路(道路)隧道的重要配套工程,对保障其安全、高效、节能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水下公路(道路)隧道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这一热点问题,分析水下公路(道路)隧道和山岭公路隧道的差异,结合国内外工程建设经验,对水... 交通工程设施是水下公路(道路)隧道的重要配套工程,对保障其安全、高效、节能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水下公路(道路)隧道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这一热点问题,分析水下公路(道路)隧道和山岭公路隧道的差异,结合国内外工程建设经验,对水下公路(道路)隧道交通工程设施(通风设施、照明设施、综合监控设施、紧急呼叫设施、火灾探测报警设施、消防设施、逃生通道、排水设施、结构健康监测设施、供配电设施、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要求进行梳理,并总结归纳了4种不同施工工法类型(钻爆法、盾构法、沉管法、堰筑法)水下公路(道路)隧道交通工程设施的设计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公路隧道 山岭公路隧道 交通工程设施 工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M技术在重庆曾家岩嘉陵江大桥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5
作者 刘均利 张聪 +2 位作者 薛飞宇 刘亢 欧阳平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1-76,共6页
重庆曾家岩嘉陵江大桥为(135+270+135)m刚性加劲悬索连续钢桁架公轨双用桥,上层为城市主干道路,下层为城市交通轨道,大桥路线走廊狭窄,桥址古今建筑密集、地下管网轨道交错繁杂、地形起伏显著。该桥设计中应用Bentley和Autodesk平台软... 重庆曾家岩嘉陵江大桥为(135+270+135)m刚性加劲悬索连续钢桁架公轨双用桥,上层为城市主干道路,下层为城市交通轨道,大桥路线走廊狭窄,桥址古今建筑密集、地下管网轨道交错繁杂、地形起伏显著。该桥设计中应用Bentley和Autodesk平台软件进行BIM技术协同设计,基于BIM平台软件,创建了三维地形模型和工程周边实景模型,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最佳路线,通过桥型方案比选确定了连续钢桁架桥方案;建立钢桁架、桥墩等主要结构参数化模型,进行结构参数化设计;通过构件碰撞检测校核、桥墩防撞模拟、交通流模拟和工程量校核等,实现大桥优化设计。与传统二维设计相比,基于BIM技术优化该桥设计方案,大量节省了设计成本,有效地提高了桥梁设计质量,提升了整个工程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轨双用桥 钢桁架 BIM技术 三维模型 优化方案 协同设计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设计关键技术 被引量:18
6
作者 耿波 王福敏 魏思斯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0-95,共6页
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主桥为双塔单索面公轨两用半飘浮体系部分斜拉桥,跨径布置为(222.5+445+190.5)m。桥塔采用天梭造型。主梁采用2片桁双层桥面钢桁梁型式,桥面采用板桁组合体系。斜拉索采用单索面稀索体系,每根斜拉索由139束平行钢绞... 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主桥为双塔单索面公轨两用半飘浮体系部分斜拉桥,跨径布置为(222.5+445+190.5)m。桥塔采用天梭造型。主梁采用2片桁双层桥面钢桁梁型式,桥面采用板桁组合体系。斜拉索采用单索面稀索体系,每根斜拉索由139束平行钢绞线组成,最大索力15 000kN。索梁锚固采用在钢横梁中点位置设置大型钢锚箱的型式;索塔锚固采用外置式钢锚箱型式,钢锚箱通过剪力钉与分离式塔肢进行连接,索力由剪力钉、锚箱侧拉板和摩擦力共同承担。开发了用于超大吨位钢绞线斜拉索整体张拉的调索设备。开展板桁组合式桥面板的传力机理理论及试验、超大吨位钢绞线斜拉索的疲劳试验、索塔锚固区足尺模型试验等相关研究,验证了结构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轨两用桥 部分斜拉桥 钢桁梁 板桁组合桥面 外置式钢锚箱 桥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流交叉口左转非机动车交通组织创新设计 被引量:4
7
作者 宋浪 王健 +1 位作者 杨滨毓 安实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5-233,242,共10页
为解决连续流交叉口左转非机动车和直行机动车冲突问题,提出一种左转非机动车过街创新设计方案,对比常规设计和两步过街方案,将3种方案整合到一个统一的优化模型中。以交叉口机动车通过量最大为优化目标,建立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优化模型... 为解决连续流交叉口左转非机动车和直行机动车冲突问题,提出一种左转非机动车过街创新设计方案,对比常规设计和两步过街方案,将3种方案整合到一个统一的优化模型中。以交叉口机动车通过量最大为优化目标,建立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优化模型,将其转换为非线性模型以便于求解,并利用VISSIM仿真验证3种方案的运行效益。结果表明,两步过街和创新设计相对于常规设计能提升交叉口机动车通行能力,且在高流量场景下拥堵改善效果更佳,分别能降低55.58%、57.18%的机动车延误;常规设计不适用于直行机动车流量较大的场景,两步过街和创新设计不适用于左转机动车流量较大的场景;常规设计和两步过街左转非机动车流量增加,会导致机动车通行能力迅速下降,创新设计受左转非机动车流量的影响较小,在各种流量场景下适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信号控制 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 连续流交叉口 移位左转 左转非机动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研院所人员晋升机制创新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郑直 于会强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78-79,共2页
本文在分析目前科研院所晋升机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双阶梯与一岗多级的晋升模式,较好地解决了科研院所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的通道问题。
关键词 科研院所 双阶梯 一岗多级 晋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功耗与动态调频双重策略的围岩结构监测终端设计
9
作者 王庆岭 须民健 郭鸿雁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52-158,共7页
为解决施工隧道开挖区围岩变形自动化监测系统实施过程中临时取电困难的问题,对现场数据采集终端开展设备低功耗设计技术研究。采用低功耗硬件和软件设计策略,研制出一套适用于隧道施工现场的数据采集终端,可满足电池供电的长续航需求... 为解决施工隧道开挖区围岩变形自动化监测系统实施过程中临时取电困难的问题,对现场数据采集终端开展设备低功耗设计技术研究。采用低功耗硬件和软件设计策略,研制出一套适用于隧道施工现场的数据采集终端,可满足电池供电的长续航需求。针对激光传感器在测量围岩收敛变形过程中易被现场大型施工机具遮挡光线而影响测量准确性的问题,采用动态调整采集周期的方法,即:当实时数据超出正常读数阈值时,提高数据采集频率,确保障碍物移走后及时获取现场有效数据。另外,采用分时按需供电的低功耗设计策略,根据实时数据有效性制定各电路单元、传感器的运行和关闭时间,避免所有电路单元同时运行。试验结果表明:1)基于分时按需的供电策略,相较于一般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可降低能耗约20%;2)基于动态调频与低功耗的协同控制策略,在提升数据采集频率的同时,可有效降低能耗,实现数据采集的高效与节能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围岩变形 监测系统 低功耗 分时供电 采集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作用下温州海相软基土变形特性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莎莎 郝智晨 +2 位作者 张天工 王志丰 徐建强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3-195,共13页
为了解海相软基土在交通荷载下的变形规律,对温州重塑海相软基土进行了一系列长期循环三轴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排水条件下循环应力比(CSR)对海相软基土宏观变形特性的影响,揭示了塑性变形、应力-回弹应变滞回圈、回弹模量的变化规律,在... 为了解海相软基土在交通荷载下的变形规律,对温州重塑海相软基土进行了一系列长期循环三轴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排水条件下循环应力比(CSR)对海相软基土宏观变形特性的影响,揭示了塑性变形、应力-回弹应变滞回圈、回弹模量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塑性变形与CSR、循环次数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颗粒流模拟揭示了循环荷载作用下海相软基土的微观变形特性。根据相关规范对软土地区容许变形的规定以及塑性变形不同发展模式,明确过渡状态的划分标准并得到塑性变形稳定发展的CSR值上限。结果表明:随着CSR的增大,塑性变形逐渐呈对数式增长,并且表现出4种不同的发展模式,相较于不排水条件,部分排水条件下的塑性变形增长了0.07%~3.2%;随循环次数的增加,应力-回弹应变滞回圈的面积先增加后减小,回弹模量在大幅度衰减后有所增加;颗粒运动从竖向挤压逐渐变为侧向滑移,并且其运动方向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软基土 循环荷载 颗粒流模拟 循环应力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急车路径与专用道协同优化的双层规划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龙科军 邹道兴 +2 位作者 刘洋 马昌喜 马璐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211,共10页
已有应急车辆路径规划的研究中,专用车道布设方案通常被视为已知条件,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同时优化应急车路径及专用车道的双层规划模型。在规划应急车路径时,将是否设置应急专用车道定义为模型的决策变量,并引入前景理论来衡量设置专用... 已有应急车辆路径规划的研究中,专用车道布设方案通常被视为已知条件,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同时优化应急车路径及专用车道的双层规划模型。在规划应急车路径时,将是否设置应急专用车道定义为模型的决策变量,并引入前景理论来衡量设置专用车道对交通流的影响。上层模型目标函数包含应急车行程时间和顺畅通行前景值两部分,其中前景值作为部署应急专用车道的决策依据;下层模型基于Wardrop均衡原理进行交通分配。结合遗传算法和禁忌搜索算法,提出GA-TS(Genetic Algorithm-Tabu Search)算法求解模型。通过在Nguyen-Dupuis仿真网络上进行数值实验,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与不部署应急专用车道相比,在不增加路径交通饱和度的情况下,本文模型能将应急车辆的行程时间缩短10.69%。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交通需求下,本文模型均能有效缩短应急车辆行程时间,并且随着交通需求增大,应急车辆行程时间缩短越明显。此外,相比于暴力搜索算法,本文设计的算法在求解模型时的平均耗时降低了87.02%,显著提高了模型的求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应急车辆优先 遗传算法 路径优化 前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与熵权法的山区双车道公路驾驶视觉负荷研究
12
作者 孟云伟 王磊 +3 位作者 李智鹏 李斌斌 青光焱 刘中帅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1-372,共12页
为探究山区双车道公路的平纵线形对驾驶视觉负荷的影响规律,选取28名被试驾驶人,开展自然流状态下的山区双车道公路实车试验。利用Dikablis眼镜式眼动仪和CTM-8A非接触式多功能测速仪,采集被试驾驶人的视觉响应值和车速值,并对数据进行... 为探究山区双车道公路的平纵线形对驾驶视觉负荷的影响规律,选取28名被试驾驶人,开展自然流状态下的山区双车道公路实车试验。利用Dikablis眼镜式眼动仪和CTM-8A非接触式多功能测速仪,采集被试驾驶人的视觉响应值和车速值,并对数据进行有效性检验。针对不同纵坡值、平曲线半径及弯坡组合路段,以被试驾驶人的瞳孔面积变化率、注视持续时间和眨眼频率作为驾驶视觉负荷的指标,定量分析线形条件对驾驶视觉负荷的影响,采用因子分析法与熵权法构建驾驶视觉负荷模型,并基于聚类算法确定驾驶视觉负荷阈值,划分驾驶视觉负荷等级。研究表明:在纵坡1.50%~6.00%的路段,瞳孔面积变化率、注视持续时间和眨眼频率与纵坡坡度呈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相同纵坡下,下坡路段的瞳孔面积变化率高于上坡路段;驾驶人视觉负荷与平曲线半径呈负相关,小半径路段主要受视野限制影响,随着平曲线半径的增大,驾驶人瞳孔面积变化率和注视持续时间呈减小趋势,眨眼频率逐渐增大;驾驶视觉负荷可分为低、中和高这3个等级;当弯坡组合指数小于23.4%·km~(-1)时,驾驶视觉负荷可保持在中等等级以上。研究结果将为山区公路的安全状况改善及提升舒适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驾驶视觉负荷 实车试验 山区双车道公路 因子分析与熵权法 弯坡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荷载作用下隧道锚承载性能及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13
作者 杨国俊 张树涛 +2 位作者 吕明航 杜永峰 唐光武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7-218,共12页
为了更加合理地评价悬索桥隧道式锚碇的承载能力,探究隧道锚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失效过程,借助有限差分软件建立数值模型,提取并分析接触面应力应变分布形式,并与静力作用下结果进行对比,建立不同工况研究锚塞体参数与动荷载参数对承载力... 为了更加合理地评价悬索桥隧道式锚碇的承载能力,探究隧道锚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失效过程,借助有限差分软件建立数值模型,提取并分析接触面应力应变分布形式,并与静力作用下结果进行对比,建立不同工况研究锚塞体参数与动荷载参数对承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动荷载作用下,锚岩接触面应力与位移分布形式与静载类似,但幅值与增长速率明显大于静载状态,拱顶方向和右拱脚向位移增加幅度分别达到36%和112%,且二者在7倍静力荷载幅值作用下,达到其位移差异变化的“门槛值”0.30 mm;动荷载作用下,隧道锚的极限承载力随着锚塞体扩展角、长度以及间距的增加均有所增加,其几何参数敏感性排序由高到低为锚塞体长度、锚塞体扩展角、锚塞体间距,动荷载频率对承载力的影响较小,动荷载作用下隧道锚极限承载力出现明显降低,平均降低幅度约为21%.动荷载作用下隧道锚承载性能及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为实际工程中隧道锚极限承载力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隧道锚 极限承载力 MINDLIN应力解 动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几何修正的悬索桥缆索线形计算方法研究
14
作者 杨洋 王峰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1-158,共8页
为扩大悬索桥缆索线形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降低计算难度,提出一种基于几何修正的悬索桥缆索线形计算方法。该方法采用“两段折线”法建立缆索系统初始有限元模型,通过吊索定位平面修正主缆索夹节点(吊索上锚点)坐标,通过吊索长度修正和... 为扩大悬索桥缆索线形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降低计算难度,提出一种基于几何修正的悬索桥缆索线形计算方法。该方法采用“两段折线”法建立缆索系统初始有限元模型,通过吊索定位平面修正主缆索夹节点(吊索上锚点)坐标,通过吊索长度修正和吊索位置修正的方法修正吊索节点坐标,构建第一层迭代循环,以计算缆索平衡线形。通过调整主缆无应力长度,构建第二层迭代循环,以控制主缆垂度。以2座不同类型悬索桥为例,进行缆索线形计算,并验证该方法的工程适用性。结果表明:从工程设计角度,该方法迭代过程具有直观性,适用范围具有通用性,便于推广;千米跨径与小型空间缆索系统第一层迭代循环计算次数分别为32次和30次,次数接近,说明该方法受缆索系统规模影响较小,其迭代计算收敛性好;进行迭代计算后,主缆索夹节点(吊索上锚点)与吊索定位平面的距离均小于1×10^(-4) m,吊索下锚点的竖向位移均小于1×10^(-4) m,主缆跨中垂点Y坐标计算值与目标值的偏差小于1×10^(-3) m,计算精度达到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缆索线形 几何修正 迭代计算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刚构桥双肢薄壁墩防撞浮箱火灾模拟与安全性能评估
15
作者 袁佩 郑植 +2 位作者 耿波 陈巍 张焱焜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116,共9页
为了解FRP防撞浮箱火灾对连续刚构桥桥墩性能的影响,以某连续刚构桥双肢薄壁墩(P2墩,共4肢,P2-1~P2-4墩肢)墩底FRP防撞浮箱火灾事故为背景进行研究。首先对实桥火灾现场损伤状况进行分析;然后采用FDS软件进行火灾场景模拟,分析火灾空间... 为了解FRP防撞浮箱火灾对连续刚构桥桥墩性能的影响,以某连续刚构桥双肢薄壁墩(P2墩,共4肢,P2-1~P2-4墩肢)墩底FRP防撞浮箱火灾事故为背景进行研究。首先对实桥火灾现场损伤状况进行分析;然后采用FDS软件进行火灾场景模拟,分析火灾空间瞬态温度场分布,并通过桥墩热-结构耦合计算模型分析火灾下双肢薄壁墩的热力学响应;最后进行受损结构安全性能评估。结果表明:防撞浮箱火灾造成大桥P2墩表面局部混凝土碳化及剥落,最大损伤影响深度为84.58 mm,防撞浮箱多个节段被烧毁;火灾对P2-1墩肢影响最大,其中迎火面最高温度约为766℃,背火面最高温度约为428℃,防撞浮箱火灾影响范围为起火面以上6 m内;火灾作用下P2墩的变形及应力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对该连续刚构桥的结构安全影响较小;建议凿除桥墩受损区域局部混凝土后增设钢丝网片,并采用水泥砂浆面层修复至设计截面尺寸,更换烧毁的防撞浮箱,在填充的聚氨酯泡沫中添加火焰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刚构桥 双肢薄壁墩 FRP防撞浮箱 温度场 热力学响应 结构安全性能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Π型主梁斜拉桥抖振响应多因素分析
16
作者 董锐 王琳凯 +1 位作者 郭宇 翁祥颖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405-2415,共11页
为获得影响Π型主梁斜拉桥抖振响应计算的主要因素,以青洲闽江大桥为工程背景,在风洞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三维多模态耦合抖振计算方法对主梁位移抖振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均匀试验设计和回归分析方法对9项因素在抖振响应中的显著性... 为获得影响Π型主梁斜拉桥抖振响应计算的主要因素,以青洲闽江大桥为工程背景,在风洞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三维多模态耦合抖振计算方法对主梁位移抖振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均匀试验设计和回归分析方法对9项因素在抖振响应中的显著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常用取值范围内,气动导纳、脉动风相关系数、竖向风谱、平均风剖面指数、地表粗糙高度、空气密度对斜拉桥抖振响应的影响显著;结构质量和阻尼比的影响不显著,抖振响应计算中可忽略其取值偏差;水平风谱仅对侧向抖振响应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抖振 Π型主梁 风洞试验 均匀试验设计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荷载变速对斜拉桥纵向共振响应影响研究
17
作者 吕龙 余帅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6,共9页
以一座大跨度铁路斜拉桥为背景,建立桥梁动力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桥梁结构动力响应随移动荷载速度的变化规律,得到变速效应对桥梁结构动力响应影响规律。研究移动荷载数量对斜拉桥纵向振动响应的影响,讨论黏滞阻尼器对斜拉桥纵向动力响... 以一座大跨度铁路斜拉桥为背景,建立桥梁动力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桥梁结构动力响应随移动荷载速度的变化规律,得到变速效应对桥梁结构动力响应影响规律。研究移动荷载数量对斜拉桥纵向振动响应的影响,讨论黏滞阻尼器对斜拉桥纵向动力响应及减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移动竖向荷载导致的斜拉桥纵向振动响应不能忽视,不同加速度的移动荷载作用下斜拉桥均出现纵向共振现象,移动荷载变速过桥对共振速度影响显著;移动荷载数量对主梁位移随速度变化规律的影响不显著;设置黏滞阻尼器的斜拉桥纵向共振现象受到抑制,黏滞阻尼器对主梁纵向位移减振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纵向共振 数值计算 移动荷载 黏滞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荷载下漂浮体系斜拉桥主梁纵向振动响应估算方法
18
作者 吕龙 余帅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158-165,共8页
车辆荷载下斜拉桥主梁频繁纵向振动使支座、阻尼器等磨损,影响行车安全性。将引起主梁纵向位移的移动荷载等效为作用于主梁的纵向荷载,基于一阶模态将斜拉桥等效为单自由度体系,求解此等效单自由度体系在等效纵向激励下振动响应,通过叠... 车辆荷载下斜拉桥主梁频繁纵向振动使支座、阻尼器等磨损,影响行车安全性。将引起主梁纵向位移的移动荷载等效为作用于主梁的纵向荷载,基于一阶模态将斜拉桥等效为单自由度体系,求解此等效单自由度体系在等效纵向激励下振动响应,通过叠加原理得到多个移动荷载下斜拉桥主梁纵向振动响应估算公式,并验证了此估算方法有效性,研究了列车荷载下斜拉桥主梁纵向振动规律。结果表明:基于等效一阶模态体系的估算方法得到的桥梁响应与数值分析结果保持一致,其最大值误差在10%范围内,列车荷载下漂浮体系斜拉桥主梁发生纵向共振,这是单个荷载过桥时的等效纵向加载频率与桥梁一阶纵向振动频率接近导致,提出的估算方法能有效地揭示此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荷载 斜拉桥 纵向振动 等效荷载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可移动组合式护栏结构的防撞性能研究
19
作者 孟云伟 陈卓楚 +5 位作者 王子骁 张引 安旭 刘中帅 青光焱 廖红玲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6-34,共9页
为了有效保障公路施工作业区内的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提出了一种新型可移动组合式护栏结构(以下简称新型护栏)。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研究了新型护栏的关键参数;采用有限元模拟和足尺实车碰撞试验,分析了新型护栏... 为了有效保障公路施工作业区内的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提出了一种新型可移动组合式护栏结构(以下简称新型护栏)。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研究了新型护栏的关键参数;采用有限元模拟和足尺实车碰撞试验,分析了新型护栏的防撞性能。研究结果显示:优化后新型护栏底座摩擦因数取值为0.583,新型护栏高度取值为1014.27 mm;与传统的混凝土护栏、波形梁护栏相比,新型护栏的缓冲效果较优,表现在碰撞后的加速度值较小、车辆侧倾值较小;通过足尺实车碰撞试验的结果,验证了有限元模拟的有效性。新型护栏的防撞性能可满足A级的要求,对于公路施工作业区安全设施的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移动组合式护栏 公路施工作业区 摩擦因数 护栏高度 有限元模拟 足尺实车碰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粉煤灰提升水泥土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涂义亮 任思雨 +2 位作者 赵林 凌玲 柴贺军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29-136,共8页
为了解决水泥土搅拌桩抗剪性能低而导致的路基失稳、变形等问题,通过直剪试验从宏观角度分析粉煤灰掺量、玄武岩纤维掺量和初始含水率三种因素对水泥土力学特性的影响,然后通过电镜扫描试验(SEM)从微观角度探究力学参数变化的原因以及... 为了解决水泥土搅拌桩抗剪性能低而导致的路基失稳、变形等问题,通过直剪试验从宏观角度分析粉煤灰掺量、玄武岩纤维掺量和初始含水率三种因素对水泥土力学特性的影响,然后通过电镜扫描试验(SEM)从微观角度探究力学参数变化的原因以及玄武岩纤维和粉煤灰联合加固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粉煤灰的掺入提高了水泥土的黏聚力,劣化了内摩擦角;而玄武岩纤维的掺入提高了水泥土的内摩擦角,劣化了黏聚力。过低的含水率会限制水泥的水化反应并影响土颗粒与水化产物的结合程度,而过高的含水率将增加结合水膜的厚度,劣化水泥土颗粒间的黏结性。玄武岩纤维的锚固加筋作用和阻裂作用提高了水泥土受力的均匀性,而粉煤灰的集料作用和二次反应产物填充了水泥土的内部孔隙,二者联合作用显著增强了水泥土的抗剪性能。针对重庆地区的山区软弱土,在本试验的研究条件下,当粉煤灰掺量为12%、玄武岩纤维掺量为0.6%、初始含水率为15.67%时,水泥土的抗剪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土 玄武岩纤维 粉煤灰 抗剪性能 加固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