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簧下信息的道路过程噪声自适应路面不平度估计研究
1
作者 邹函桐 夏小均 +3 位作者 张红 张志飞 陈浩 贺岩松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83-292,共10页
准确获取路面不平度信息对于智能悬架控制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汽车动力学性能和舒适性。因此,本文旨在提升路面不平度估计精度,基于4自由度模型,将车身垂向振动、俯仰振动和簧下振动信息作为观测量,使用卡尔曼滤波算法搭建路面不平度估计... 准确获取路面不平度信息对于智能悬架控制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汽车动力学性能和舒适性。因此,本文旨在提升路面不平度估计精度,基于4自由度模型,将车身垂向振动、俯仰振动和簧下振动信息作为观测量,使用卡尔曼滤波算法搭建路面不平度估计观测器,同时利用车身垂向加速度信息构建粒子群-支持向量机模型以实现路面等级分类,并基于路面等级设计道路过程噪声协方差矩阵自适应更新算法,提出考虑簧下信息的过程噪声自适应路面不平度估计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在随机路面和冲击路面下,所提算法相对于常规增广卡尔曼滤波算法在实时路面不平度估计精度上取得一定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广卡尔曼观测器 粒子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 路面等级识别 过程噪声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速公路场景的换道驾驶行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崇辉 郑玲 +3 位作者 左益芳 王勘 曾杰 丁雪聪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50,共14页
深入研究人类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和习性,对于推进智能汽车的拟人化决策规划,改善驾驶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高速公路这一典型场景,基于NGSIM(Next Generation Simulation)数据集提取有效表征换道驾驶行为的特征参数,分析换道驾驶行为... 深入研究人类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和习性,对于推进智能汽车的拟人化决策规划,改善驾驶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高速公路这一典型场景,基于NGSIM(Next Generation Simulation)数据集提取有效表征换道驾驶行为的特征参数,分析换道驾驶行为与驾驶参数的相关性,量化驾驶行为特性,建立了基于高斯混合-隐马尔科夫理论(Gaussian mixed model-hidden Markov model,GMM-HMM)的换道意图识别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识别准确率较高,在换道点1.0 s之前的换道行为识别准确率达到95.6%,在有换道意图的时刻识别准确率超过80%,可应用于智能汽车换道策略的拟人化设计,有效降低换道风险,改善驾驶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员特性 换道行为分析 NGSIM 驾驶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热法制备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LiAlO_(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邹振耀 周亚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92-198,共7页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类核壳结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LiAlO_(2)。扫描电镜(SEM)与透射电镜(TEM)结果表明包覆LiAlO_(2)后,材料粒径在0.2~0.5μm之间,表面粗糙度增大。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表...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类核壳结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LiAlO_(2)。扫描电镜(SEM)与透射电镜(TEM)结果表明包覆LiAlO_(2)后,材料粒径在0.2~0.5μm之间,表面粗糙度增大。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表明包覆后,部分铝元素进入样品的体相中;改变了样品中过渡金属元素的价态分布。电压范围2.0~4.8V、0.05C活化时,包覆样品首次放电比容量达206.4mAh/g;库仑效率78.0%。样品在1C倍率下放电比容量151.4mAh/g,循环50次容量保持率高达98.4%。包覆后,材料可逆容量明显提升,倍率性能及循环稳定性均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富锂材料 锂离子电池 溶剂热法 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紧急转向工况下驾驶员离位响应的一体化仿真研究
4
作者 任立海 谭政 +3 位作者 陈浩 李星月 蒋成约 徐海澜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36,共10页
为了探究自动紧急转向过程中驾驶员的动态响应,采用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防护策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特定自动紧急转向场景下驾驶员离位响应的一体化仿真研究.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建立自动紧急转向控制模型,使用PreScan、CarSim和Simu... 为了探究自动紧急转向过程中驾驶员的动态响应,采用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防护策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特定自动紧急转向场景下驾驶员离位响应的一体化仿真研究.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建立自动紧急转向控制模型,使用PreScan、CarSim和Simulink等软件进行联合仿真,获取车辆在转向过程中的动态响应;结合主动人体模型和驾驶员侧约束系统模型,分析车辆及驾驶员的运动特征以及主动卷收器安全带对驾驶员离位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在72 km/h的行驶速度下,车辆和驾驶员在纵向换道距离分别为40 m、50 m和60 m的左侧自动紧急转向过程中运动响应分为右倾和左倾两个阶段;右倾阶段车辆横向加速度、侧倾角以及主动人体模型的最大离位量明显高于左倾阶段;随着纵向换道距离的增加,驾驶员头部的最大横向离位量由89.56 mm降低到70.22 mm和53.05 mm;主动卷收器安全带的应用有效改善了驾驶员的离位程度,驾驶员头部最大横向离位量分别降低18.90%、49.56%和67.62%,胸部最大横向离位量分别降低12.70%、41.63%和53.69%,提高了驾驶员在自动紧急转向阶段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汽车安全 一体化仿真 自动紧急转向 驾驶员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驱系统瞬态NVH特性分析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修鹏 郑光泽 +1 位作者 李晓峰 唐元斌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1-559,622,共10页
为了研究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的振动噪声特性,构建了电驱系统结构有限元模型,并施加相应的电磁力和轴承力,分析了电驱系统加速工况的振动噪声。首先,通过永磁同步电机的二维瞬态场分析,得到稳速工况点作用于定子齿的电磁力;其次,应用多... 为了研究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的振动噪声特性,构建了电驱系统结构有限元模型,并施加相应的电磁力和轴承力,分析了电驱系统加速工况的振动噪声。首先,通过永磁同步电机的二维瞬态场分析,得到稳速工况点作用于定子齿的电磁力;其次,应用多体动力学分析得到电驱系统各稳速工况的轴承力;然后,提取稳速工况下电磁力和轴承力的主阶次激励,并用三次样条插值得到各阶次的瞬态激励力,进行电驱系统加速工况的振动噪声分析;最后,对比分析了半消声室台架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研究表明,综合考虑电磁激励和机械激励,并通过插值拟合成瞬态激励的方法能有效地预测电驱系统瞬态噪声-振动-声品质(noise vibration and harshness,简称NVH)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驱系统 瞬态 噪声-振动-声品质特性 多体柔性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预燃室燃烧策略对汽油机缸内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吕阳 冯上司 +2 位作者 雒晶 李兰 康哲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33-1642,1653,共11页
随着全球排放法规和节能政策日趋严格,汽油机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实现汽油机高效超低排放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预燃室湍流射流点火是提高汽油机热效率和降低污染物排放最有前景的技术之一。本文通过耦合详细化学反应机理的三... 随着全球排放法规和节能政策日趋严格,汽油机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实现汽油机高效超低排放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预燃室湍流射流点火是提高汽油机热效率和降低污染物排放最有前景的技术之一。本文通过耦合详细化学反应机理的三维流动仿真分析,系统研究了稀薄燃烧极限拓展和点火正时对热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被动预燃室相较于火花点火可以有效拓展稀燃极限,提高发动机热效率和降低污染物排放。在过量空气系数为1.5时,最高指示热效率为47.24%,相较于原机提高了11.89%;NOx和Soot较原机也相应减少29.27%和98.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被动预燃室 燃烧策略 缸内燃烧 排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锂电池健康状态下快充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志刚 张涛 +2 位作者 汤爱华 姚疆 蒋依汗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4-206,共13页
为了改善电动汽车使用便捷性,锂离子动力电池快速充电被广泛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领域,然而,不当的快速充电会加速电池老化,引发电池热失控等一系列安全问题,如何实现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可靠地快充已成为行业的热点和痛点.本文通过对国... 为了改善电动汽车使用便捷性,锂离子动力电池快速充电被广泛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领域,然而,不当的快速充电会加速电池老化,引发电池热失控等一系列安全问题,如何实现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可靠地快充已成为行业的热点和痛点.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归纳整理,阐述了锂离子动力电池在快充条件下的主要阻碍因素及基于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的快充方法和快充趋势,探讨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电化学特性、热特性、老化机理及阳极析锂机理,在总结当前主流的快充策略优缺点基础上,提出了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的安全快充方法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动力电池 电化学-热耦合模型 阳极析锂机理 快充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道路柴油机NRTC试验NO x排放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8
作者 唐新华 刘波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25年第1期33-36,55,共5页
在汽车检测过程中,不确定度的评估一直是难点问题,特别是影响因素比较多的排放检测领域。本文以非道路柴油机为研究对象,依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技术规范》(JJF 1059.1—2012)标准规定及《汽车和摩托车检测领域典型参数的测量不... 在汽车检测过程中,不确定度的评估一直是难点问题,特别是影响因素比较多的排放检测领域。本文以非道路柴油机为研究对象,依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技术规范》(JJF 1059.1—2012)标准规定及《汽车和摩托车检测领域典型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指南》(CNAS-GL023:2018),按照《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要求》(HJ 1014—2020)中NRTC工况,对引起NO x排放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最终得到NO x排放量的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道路用柴油机 排放检测 瞬态循环 测量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抗扰控制的电控机械式制动器弯道制动力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白芳华 张强 +2 位作者 郭雅各 徐海澜 白中浩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5-62,共8页
针对搭载电控机械式制动器(EMB)的车辆制定了一种弯道制动力控制策略,首先根据驾驶员的期望减速度得到所需的制动力,以垂直载荷估计值为依据对制动力进行初始分配,其次,利用基于自抗扰控制(ADRC)算法设计的附加横摆力矩控制模块得到提... 针对搭载电控机械式制动器(EMB)的车辆制定了一种弯道制动力控制策略,首先根据驾驶员的期望减速度得到所需的制动力,以垂直载荷估计值为依据对制动力进行初始分配,其次,利用基于自抗扰控制(ADRC)算法设计的附加横摆力矩控制模块得到提升车辆操纵稳定性所需的附加横摆力矩,最后通过制动力调节模块对初始分配的制动力进行调节,利用Simulink与CarSim开展联合仿真并与比例分配方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使用所提出的控制策略时车辆在弯道制动条件下四轮不易抱死,横摆角速度与质心侧偏角也更接近理想值,有效提升了车辆弯道制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安全 电控机械式制动器 制动力控制 弯道 自抗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碰撞区域的切入场景自动化识别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杰 廖伟 +1 位作者 丁雪聪 胡雄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28,共9页
典型场景的边界需要从实际道路中发生的原始场景数据中提取,但人工场景标注方法效率低、成本高.因此,研究真实道路中自动驾驶场景的获取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具有重要意义,而切入场景是典型的危险场景.本研究基于一辆搭载L2级自动驾驶... 典型场景的边界需要从实际道路中发生的原始场景数据中提取,但人工场景标注方法效率低、成本高.因此,研究真实道路中自动驾驶场景的获取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具有重要意义,而切入场景是典型的危险场景.本研究基于一辆搭载L2级自动驾驶系统的车辆,改装多源异构传感器的场景采集系统,比较了类驾驶员与自动驾驶系统在速度保持和车道居中行驶的能力.提出了基于预碰撞区域的切入场景自动识别算法,并基于SCANeR软件构建了识别算法评估测试平台,设计了大量测试用例生成程序对算法进行仿真测试.在试验场进行了11组实车切入场景测试,对识别算法进行了评价,并将仿真结果与实际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场景 识别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大功率快充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汤爱华 龚鹏 +1 位作者 姚疆 张莹莹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61-772,共12页
在高低温环境下实现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可靠的快充,已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该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归纳整理,阐述了环境温度对锂电池充电的影响。基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系统,阐述了在高低温环境下锂离子动... 在高低温环境下实现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可靠的快充,已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该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归纳整理,阐述了环境温度对锂电池充电的影响。基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系统,阐述了在高低温环境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快速充电方法。结合当前主流大功率快速充电方法的优缺点,提出高低温环境下的大功率快充方法研究思路,为锂离子动力电池在全气候条件下的快速充电算法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锂离子动力电池 高低温 热管理系统 大功率充电 快速充电 全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六标准工况的车用柴油机N_(2)O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冰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4-57,共4页
以1台4缸国六车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搭建排放测试系统,进行了国六阶段WHSC循环和冷热态WHTC循环试验,研究了标准循环工况下N_(2)O的排放特性。研究表明:原机排放中N_(2)O排放极低,但使用后处理系统后N_(2)O的排放量会大幅增加;WHSC循环... 以1台4缸国六车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搭建排放测试系统,进行了国六阶段WHSC循环和冷热态WHTC循环试验,研究了标准循环工况下N_(2)O的排放特性。研究表明:原机排放中N_(2)O排放极低,但使用后处理系统后N_(2)O的排放量会大幅增加;WHSC循环中,从大负荷变化为小负荷时会形成N_(2)O排放峰值,在怠速工况下N_(2)O排放量很小;在WHTC循环中,冷态循环开始时由于冷启动排温低,N_(2)O排放很低,400 s以后冷态和热态的N_(2)O排放趋势基本一致,循环后期随排温升高N_(2)O排放增加,且热态的循环比排放量稍大于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氮氧化物 排放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锂正极材料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邹振耀 张凯庆 +2 位作者 陈斌 张莹莹 王盼盼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08-212,共5页
采用球磨辅助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三元富锂层状正极材料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最佳焙烧温度(800℃)下制备的样品在0.05... 采用球磨辅助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三元富锂层状正极材料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最佳焙烧温度(800℃)下制备的样品在0.05C倍率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44.7mAh/g,库伦效率为67.6%。样品在0.1C、2C倍率的平均放电比容量分别为226.2mAh/g、96.5mAh/g;经过不同倍率循环后,在0.1C倍率的容量恢复率为98.7%;在0.5C倍率下循环5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52.3mAh/g,容量保持率为86.4%,证明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富锂材料 锂离子电池 球磨法 高温固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路端激光雷达和摄像头后融合的车辆稳定跟踪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波 张迪思 +1 位作者 吴迪瑞 冯成均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9-173,共5页
针对当前封闭试验场内基于纯激光雷达拼接的路侧感知系统存在盲点导致的车辆跟踪失败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摄像头在试验场入口采集车辆图像用于训练细粒度分类CNN网络ResNet,在场内雷达盲点处架设摄像头后,基于训练好的分类模型和位置匹配... 针对当前封闭试验场内基于纯激光雷达拼接的路侧感知系统存在盲点导致的车辆跟踪失败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摄像头在试验场入口采集车辆图像用于训练细粒度分类CNN网络ResNet,在场内雷达盲点处架设摄像头后,基于训练好的分类模型和位置匹配就可以识别出在雷达感知系统里消失的车辆并重获其VIN编码。本方法对试验场内车辆跟踪的MOTA值达到85%,远高于基于纯激光雷达跟踪方案的63%,实现了车辆在试验场内的全区域稳定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试验场 路侧感知 细粒度分类 残差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六标准工况的甲醇增程式发动机N_(2)O和NH_(3)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冰 吴滴 +2 位作者 张超 熊卫东 闫少锋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46,共5页
以一台国六甲醇增程式发动机为研究对象,搭建排放测试系统,进行了重型车国六阶冷热态WHTC循环试验,研究了标准循环工况下N_(2)O和NH_(3)的排放特性。研究表明:甲醇发动机原机排放中N_(2)O和NH_(3)排放极低,但使用三元催化后处理系统后,N... 以一台国六甲醇增程式发动机为研究对象,搭建排放测试系统,进行了重型车国六阶冷热态WHTC循环试验,研究了标准循环工况下N_(2)O和NH_(3)的排放特性。研究表明:甲醇发动机原机排放中N_(2)O和NH_(3)排放极低,但使用三元催化后处理系统后,N_(2)O和NH_(3)的排放量会大幅增加;WHTC循环中,N_(2)O排放较高的区域集中在排气温度为400℃左右的低温段,且从高转速变化为低转速时会形成N_(2)O排放峰值,而在高温阶段几乎没有N_(2)O排放;WHTC循环中,NH_(3)排放主要集中在排温500~550℃区间内,在低于500℃的低温段和高于550℃的高温段排放量极低,且循环平均NH_(3)排放热态明显高于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二氮 甲醇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激励谱的半轴扭转疲劳测试方法研究
16
作者 程凯华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62,共6页
针对采用恒幅恒频率加载激励进行汽车半轴扭转室内台架疲劳试验时,无法真实反映半轴在行驶过程中的激励问题,根据汽车半轴在行驶中实际承受的扭转载荷激励,搭建了基于液压伺服控制的汽车半轴扭转疲劳测试系统。对实际激励谱进行处理和... 针对采用恒幅恒频率加载激励进行汽车半轴扭转室内台架疲劳试验时,无法真实反映半轴在行驶过程中的激励问题,根据汽车半轴在行驶中实际承受的扭转载荷激励,搭建了基于液压伺服控制的汽车半轴扭转疲劳测试系统。对实际激励谱进行处理和频域特征分析、雨流分析,运用雨流矩阵法对激励谱进行雨流外推处理,最后研究了基于频率响应函数的实测激励谱加载方法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汽车半轴扭转疲劳测试系统复现实际激励谱的加载误差可以降低到3.24%,表明所建立的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轴 扭转疲劳 雨流外推 加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改进A^(*)算法和动态窗口法的自动驾驶路径规划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西 程正钱 +2 位作者 胡远志 颜伏伍 王戡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91,共11页
针对自动驾驶汽车路径规划全局最优、耗时最优和避障的需求,提出一种改进A^(*)算法和动态窗口法的融合算法。A^(*)算法主要从启发函数、权重系数、搜索邻域和搜索策略4个方面进行改进,动态窗口法主要改进评价函数。利用改进后的A^(*)算... 针对自动驾驶汽车路径规划全局最优、耗时最优和避障的需求,提出一种改进A^(*)算法和动态窗口法的融合算法。A^(*)算法主要从启发函数、权重系数、搜索邻域和搜索策略4个方面进行改进,动态窗口法主要改进评价函数。利用改进后的A^(*)算法和双向A^(*)算法完成栅格地图上的全局路径规划,去除冗余节点并平滑处理优化全局路径,利用融合动态窗口算法进行局部路径规划,完成避障。与传统的A^(*)算法相比,改进的A^(*)算法和双向A^(*)算法搜索全局路径耗时和节点显著减少,优化的A^(*)算法与动态窗口法的融合算法具有更高的效率、更好的路径规划能力和避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算法 路径规划 平滑处理 动态窗口算法 避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tanley算法的目标假车路径跟踪控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文礼 易帆 +2 位作者 封坤 王戡 张智勇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1,共12页
为了满足智能汽车封闭场地测试的需求,开发了一种智能车场地测试用软目标车,能够有效地提高场地测试的安全性和效率。在封闭场地功能场景的测试中,软目标车应能够按照预设的GPS轨迹高精度行驶。为了提高目标车的路径跟踪精度,设计了基... 为了满足智能汽车封闭场地测试的需求,开发了一种智能车场地测试用软目标车,能够有效地提高场地测试的安全性和效率。在封闭场地功能场景的测试中,软目标车应能够按照预设的GPS轨迹高精度行驶。为了提高目标车的路径跟踪精度,设计了基于偏差的比例、积分、微分和Stanley控制算法的横纵向控制器,基于遗传算法得到Stanley控制算法参数的最优知识库,利用模糊控制算法实现Stanley控制算法参数的自适应调节,基于Carsim和Matlab/Simulink联合建立了软目标车仿真模型,最后在封闭场地中进行实车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方法能够满足智能汽车封闭场地测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目标车 粒子群优化算法 遗传算法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自动驾驶测试场景生成的博弈神经网络算法
19
作者 李文礼 李超 +2 位作者 张祎楠 宋越 胡雄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35-346,共12页
为提高自动驾驶车辆虚拟测试场景的可解释性和高风险场景覆盖度,提出了一种将博弈论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虚拟测试场景生成算法SIG-GAN(social interactive gaming-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以高速匝道合流场景为例,通过捕捉匝... 为提高自动驾驶车辆虚拟测试场景的可解释性和高风险场景覆盖度,提出了一种将博弈论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虚拟测试场景生成算法SIG-GAN(social interactive gaming-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以高速匝道合流场景为例,通过捕捉匝道汇入车辆与主车道行驶车辆的交互特征,构建汇入交互博弈模型。利用汇入数据获得车辆优先通行概率来计算博弈策略的纳什均衡求解,并融入S-GAN神经网络模型中进行轨迹生成。同时引入PICT(pairwise independent combinatorial testing)模型对观测区域交互车辆的真实轨迹进行组合测试,结合SIG-GAN算法生成大量具有现实博弈交互行为的高风险交互轨迹。通过与LSTM、S-LSTM、S-GAN等轨迹生成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1)模型较其他算法在3.2 s与4.8 s时域下,生成轨迹ADE平均下降25.30%、18.98%、7.02%,FDE平均下降17.33%、16.06%、7.65%,生成精度更为准确;(2)通过组合测试后生成轨迹数量为原始的150倍,覆盖度更高。生成轨迹与原轨迹的碰撞时间(time to collision,TTC)分别集中在1.0577 s、3.5135 s,场景风险程度更大,对自动驾驶汽车的虚拟场景强化测试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汽车 场景生成 博弈论 生成对抗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气入射管道参数对缸内EGR分层的影响
20
作者 杨川 廖勇 +2 位作者 杜永波 李元栋 张力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0,共10页
为了在某款摩托车汽油机缸内实现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分层以减少泵气损失,降低NOx排放,将原有的进气旁通系统改造为EGR系统,使用GT-POWER模型求解出3000 r/min、60 mg进气量工况下废气入射管道以及进排气道的边... 为了在某款摩托车汽油机缸内实现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分层以减少泵气损失,降低NOx排放,将原有的进气旁通系统改造为EGR系统,使用GT-POWER模型求解出3000 r/min、60 mg进气量工况下废气入射管道以及进排气道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并将这些条件导入发动机的CONVERGE模型中进行计算,通过对比不同废气入射管径、不同安装角度、不同安装距离条件下的缸内流动特性、缸内速度场以及缸内废气质量分数分布,确定了最佳废气入射管道参数。结果表明:在3000 r/min、60 mg进气量工况下,当废气入射管径为5 mm,入射角度为17.5°,安装距离为22 mm时,气缸内能实现EGR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R分层 汽油机 CONVERGE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