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首例大型石墨矿床——青果矿床地质特征及含矿岩体U-Pb年龄 被引量:3
1
作者 何亮 林彬 +5 位作者 扎西平措 巴桑多吉 杜秋 邵锐 章奇志 何文革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9-373,共15页
中国石墨矿产资源丰富,已有的勘查和研究成果多集中于中部、东部地区,而西藏地区石墨矿资源现状及找矿潜力并不清晰。随着矿产勘查工作的投入,在三江地区探获了西藏首例大型石墨矿床——青果石墨矿床。估算结果表明,青果石墨矿床资源量... 中国石墨矿产资源丰富,已有的勘查和研究成果多集中于中部、东部地区,而西藏地区石墨矿资源现状及找矿潜力并不清晰。随着矿产勘查工作的投入,在三江地区探获了西藏首例大型石墨矿床——青果石墨矿床。估算结果表明,青果石墨矿床资源量为106.94万t固定碳矿物量(333+334),平均品位8.40%。文章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及钻孔地质编录,查明青果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利用锆石U-Pb年代学分析,厘定其含矿岩体的成岩时代,并结合碳同位素组成,探究矿床成因及成矿时代。研究表明,青果矿床石墨主要呈球状、不规则粒状产于二长花岗岩中,矿体呈板状、不规则状,是二长花岗岩捕掳下石炭统卡贡组含煤地层在岩浆热液作用下重结晶的产物。含矿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244.7±1.3)Ma,形成于中三叠世,代表了含矿岩浆活动的时限,也近似代表石墨成矿时代。区域上多个石墨矿床/点的发现,表明西藏三江地区具备较好的晶质石墨矿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质石墨矿 矿床地质特征 锆石U-Pb年龄 矿产勘查工程 青果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甲玛斑岩成矿系统3000m科学深钻首次发现岩浆硬石膏 被引量:2
2
作者 唐攀 唐菊兴 +7 位作者 林彬 孙渺 祁婧 李发桥 崔浩 王梦蝶 熊妍 邹兵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29-2030,共2页
1研究目标(Objective)众所周知,俯冲型斑岩铜矿成矿岩浆具有高硫-高氧逸度的特征。但是由于缺乏岩浆硫化物或岩浆硫酸盐等关键样品,对于碰撞型斑岩铜矿的成矿岩浆是否也具有高硫特征及富硫岩浆的成因等问题仍不清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科学深钻 西藏甲玛 成矿岩浆 斑岩成矿系统 硬石膏 高氧逸度 俯冲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甲玛超大型矿床南坑厚大矽卡岩矿体的成岩-成矿-构造耦合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忠坤 林彬 +11 位作者 陈国良 邹兵 杨征坤 唐攀 高昕 祁婧 李发桥 高福太 焦海军 孙建军 李亚军 苏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04-1817,共14页
甲玛是西藏冈底斯成矿带规模大、品位富的超大型矿床,也是勘查和研究程度最高的矿床之一。其中,南坑矿段由于富含高品位的矽卡岩型铜铅锌矿石,且具大型规模,已被纳入矿区首采矿段之一,然而关于其控岩控矿机制以及其与主矿段的耦合关系... 甲玛是西藏冈底斯成矿带规模大、品位富的超大型矿床,也是勘查和研究程度最高的矿床之一。其中,南坑矿段由于富含高品位的矽卡岩型铜铅锌矿石,且具大型规模,已被纳入矿区首采矿段之一,然而关于其控岩控矿机制以及其与主矿段的耦合关系却仍不明确。本次基于详细的钻孔编录和野外地质证据,判定其成矿作用与中新世的花岗闪长斑岩等中酸性斑岩体有关,结合高精度的U-Pb年代学分析,厘定含矿花岗闪长斑岩结晶年龄为(15.5±0.3)Ma,与辉钼矿成矿年龄(15.23±0.22)Ma一致。南坑矿段作为甲玛矿床多中心复合成矿作用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矽卡岩矿体主要产于林布宗组角岩与多底沟组大理岩之间的层间接触带,属于中新世岩浆热液活动的产物。矿体形成后,受滑覆构造及次级断裂影响,矿体发生错断或破坏。对于南坑矿段后续的勘查评价,应注意与含矿斑岩和矽卡岩的蚀变与矿化分带特征,定位致矿热液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时代 构造 南坑矿段 矿产勘查工程 甲玛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沃尔给花岗岩体中黑云母的成分对其岩体碱度的响应及成岩成矿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杜佰松 申俊峰 +5 位作者 秦玉良 刘海明 刘圣强 徐立为 牛刚 欧阳尔彪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72-682,共11页
矿床的形成与其成矿地质体的成因和岩石化学性质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对岩体碱度与成矿关系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甘肃省沃尔给花岗岩体的采样测试,并对国内52个各类矿床中与成矿有关岩体中黑云母的主量元素化学成分进行统计和分析,进行寄... 矿床的形成与其成矿地质体的成因和岩石化学性质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对岩体碱度与成矿关系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甘肃省沃尔给花岗岩体的采样测试,并对国内52个各类矿床中与成矿有关岩体中黑云母的主量元素化学成分进行统计和分析,进行寄主岩石碱度判别。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与Cu、Au成矿有关的岩体位于高碱度区域内,而与Sn矿形成有关的岩体均属于低碱度岩石系列。岩浆熔体早期至岩浆后期热液阶段,氧逸度的变化由高到低,介质的碱度逐渐增强,Cu、Au矿床的形成大致经历上述的成岩成矿过程。岩浆结晶过程早期低氧逸度、高碱度有利于Sn的活化迁移,岩浆期后热液阶段的高氧逸度、低碱度有利于锡石的沉淀,但是由于锡石沉淀过程中不断消耗O_(2),致使其较高的氧逸度显著降低。认为碱度与氧逸度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而引起矿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母 成因 碱度 氧逸度 沃尔给花岗岩体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甲玛矿床南坑高分异Ⅰ型花岗斑岩及黑云母矿物学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国良 张忠坤 +7 位作者 孙渺 林彬 赫健 唐攀 格桑顿珠 苏贵喆 任绍渊 胡海涛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1-424,共14页
高硅花岗岩对于理解浅部岩浆房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西藏甲玛矿区南坑矿段的花岗斑岩开展了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黑云母矿物学研究。结果显示,该花岗斑岩具有高SiO2(73.39%~77.99%)、高K2O(4.34%~6.45%)和低P2O5(0.03%~0.06%)特... 高硅花岗岩对于理解浅部岩浆房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西藏甲玛矿区南坑矿段的花岗斑岩开展了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黑云母矿物学研究。结果显示,该花岗斑岩具有高SiO2(73.39%~77.99%)、高K2O(4.34%~6.45%)和低P2O5(0.03%~0.06%)特征,铝饱和指数为0.97~0.98,富集Rb、Th、U和Pb,明显亏损Ba、Nb、Ta、Sr、P、Ti和Eu等,属准铝质高分异I型花岗岩类;其中的黑云母具有高Al2O3(9.87%~10.92%)、高MgO(13.38%~14.64%)、高F(0.56%~1.11%)和高Cl(0.07%~0.12%)特征,Mg#为0.61~0.63,属镁质黑云母,黑云母源区为壳幔混合源。研究认为,该区花岗斑岩可能为甲玛矿区浅部埃达克质二长花岗斑岩的岩浆经矿物结晶分异演化出高硅残余熔体,并以岩脉形式上侵就位,而残留在岩浆房的物质结晶形成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二者构成互补的关系,即主体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补体为高分异花岗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异Ⅰ型花岗岩 黑云母 甲玛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岗岔-克莫地区蚀变岩特征与找矿预测
6
作者 王书豪 申俊峰 +6 位作者 彭自栋 徐立为 牛刚 刘海明 李金春 杜佰松 刘家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79-588,共10页
岗岔—克莫金矿区位于西秦岭北缘夏河—合作成矿带,具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特征,初步显示深部可能具有斑岩成矿系统存在。利用短波红外光谱矿物分析技术对岗岔—克莫金矿区蚀变岩特征的研究表明,矿区内发育的蚀变矿物主要有白云母、伊利... 岗岔—克莫金矿区位于西秦岭北缘夏河—合作成矿带,具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特征,初步显示深部可能具有斑岩成矿系统存在。利用短波红外光谱矿物分析技术对岗岔—克莫金矿区蚀变岩特征的研究表明,矿区内发育的蚀变矿物主要有白云母、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地开石、绿泥石、绿帘石和次生石英等。近矿蚀变类型主要为绢英岩化。矿区内以下家门沟口为中心向外依次发育了中心带(绢英岩化带)、过渡带(泥化带)和外围带(青磐岩化带)。此外,伊利石结晶度以下家门沟口为中心向外具有明显的降低趋势。研究结果指示下家门沟口可能是矿区的热液活动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红外光谱 蚀变矿物 伊利石结晶度 找矿预测 岗岔—克莫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