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催化裂化汽油芳构化降烯烃催化剂的改进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晓 霍东亮 +1 位作者 余济伟 李国萍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5-70,共6页
针对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降烯烃组合工艺技术中,芳构化降烯烃辛烷值恢复催化剂(M)应用于重馏分汽油加氢时,存在因反应温度高而影响催化剂长周期运行及液体总收率等问题,对催化剂进行了优化升级改进研究,在M催化剂的基础上,通过对HZSM-... 针对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降烯烃组合工艺技术中,芳构化降烯烃辛烷值恢复催化剂(M)应用于重馏分汽油加氢时,存在因反应温度高而影响催化剂长周期运行及液体总收率等问题,对催化剂进行了优化升级改进研究,在M催化剂的基础上,通过对HZSM-5分子筛原料改进及调变活性金属组分,研制出活性高、稳定性好的催化裂化重汽油芳构化降烯烃辛烷值恢复催化剂M-Ⅱ。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与M催化剂相比,在烯烃降低幅度大致相当的情况下,采用M-Ⅱ催化剂时,芳烃含量增加1.3百分点,RON提高0.7个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级HZSM-5 催化裂化 重汽油 降烯烃 芳构化 辛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汽油加氢改质催化剂M2工业再生及TM2-DSO技术工业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宝成 霍东亮 +3 位作者 崔德强 余济伟 刘燕来 张学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9-61,共3页
为进一步提高汽油加氢改质(TMD)工艺技术的脱硫效果,将M2催化剂成功进行了首次器外再生,再生后与选择性脱硫剂DSO组合进行TM2-DSO技术第2阶段工业试验,标定结果表明:催化裂化(FCC)汽油经TM2-DSO工艺技术处理后,硫质量分数由198×10-... 为进一步提高汽油加氢改质(TMD)工艺技术的脱硫效果,将M2催化剂成功进行了首次器外再生,再生后与选择性脱硫剂DSO组合进行TM2-DSO技术第2阶段工业试验,标定结果表明:催化裂化(FCC)汽油经TM2-DSO工艺技术处理后,硫质量分数由198×10-6降至44×10-6,烯烃体积分数从47.7%降至28.8%,芳烃体积分数从17.0%增加到21.4%,研究法辛烷值(RON)损失0.7个单位,马达法辛烷值(MON)损失0.5个单位,化学氢耗为0.27%,汽油收率为99.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外再生 FCC汽油 加氢改质 TM2-DSO催化剂 工业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碳基固体酸催化剂在酯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任立国 余济伟 +1 位作者 张晓丽 高文艺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42,共5页
通过膨化淀粉和对甲基苯磺酸混合物的部分炭化制备新型碳基固体酸催化剂,研究新型碳基固体酸催化剂在油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考察乙醇与油酸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XRD分析和酸碱电位滴定结果表明,膨化淀粉... 通过膨化淀粉和对甲基苯磺酸混合物的部分炭化制备新型碳基固体酸催化剂,研究新型碳基固体酸催化剂在油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考察乙醇与油酸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XRD分析和酸碱电位滴定结果表明,膨化淀粉和对甲基苯磺酸混合物的部分炭化生成含高密度—SO3H基的芳香碳薄层组成的无定形炭。新型碳基固体酸在油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中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在乙醇与油酸摩尔比为8、催化剂与油酸质量比为5.0%、回流反应时间为6h的条件下,油酸乙酯收率可达到83.78%。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后,活性下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固体酸 催化剂 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非负载型Ni-Mo-W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悦 殷长龙 +1 位作者 陈世安 崔德强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6-29,共4页
采用化学合成法制备了多孔金属固溶体,以此固溶体为前驱体制备了非负载型Ni-Mo-W加氢催化剂,采用XRD、TEM方法对硫化态非负载型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以大庆低硫FCC柴油、中东高硫柴油为原料对非负载型催化剂进行深度加氢脱硫性能试验。结... 采用化学合成法制备了多孔金属固溶体,以此固溶体为前驱体制备了非负载型Ni-Mo-W加氢催化剂,采用XRD、TEM方法对硫化态非负载型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以大庆低硫FCC柴油、中东高硫柴油为原料对非负载型催化剂进行深度加氢脱硫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非负载型硫化态Ni-Mo-W催化剂中活性相形态主要为Ni_3S_2和MoS_2/WS_2,其中MoS_2/WS_2堆叠层数为3~8,远高于普通负载型催化剂。该非负载型Ni-Mo-W催化剂对国内外低硫和高硫柴油加氢脱硫反应均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深度加氢脱硫 非负载NiMoW加氢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苯异构化反应机理研究及催化剂的改进 被引量:12
5
作者 周震寰 康承琳 +1 位作者 张爱军 焦章迪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13,共7页
通过探针分子实验,验证了以Wheland中间体为核心的反应网络,对比了异构化/歧化反应路径的差别,分析了不同尺寸的芳烃在ZSM-5分子筛上的扩散-反应特征,建立了二甲苯异构化体系的反应过程模型。分子尺寸至少在一个方向上不超过苯环的烷基... 通过探针分子实验,验证了以Wheland中间体为核心的反应网络,对比了异构化/歧化反应路径的差别,分析了不同尺寸的芳烃在ZSM-5分子筛上的扩散-反应特征,建立了二甲苯异构化体系的反应过程模型。分子尺寸至少在一个方向上不超过苯环的烷基芳烃才能扩散进入孔道,对于贫对二甲苯(PX)的二甲苯原料,异构化反应主要在分子筛的外表面完成,产物PX进入孔道内,脱烷基生成甲苯等副产物。以此为理论基础,合成出晶粒尺寸更小、外表面更大的改进型分子筛,用于制备了SKI-210脱乙基型二甲苯异构化催化剂,取得了较好的工业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苯 异构化 脱乙基 机理 反应模型 SKI-2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苯异构化催化剂性能对芳烃联合装置运行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周震寰 白晓冬 +2 位作者 冯小兵 王莹 康承琳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2-47,共6页
采用迭代分析算法,对比分析不同工艺运行条件下催化剂性能对芳烃联合装置运行的影响。通过调整二甲苯异构化反应器操作条件,控制催化剂处于不同性能,考察了催化剂异构化活性、乙苯转化能力以及产物收率等性能指标对芳烃联合装置回路的... 采用迭代分析算法,对比分析不同工艺运行条件下催化剂性能对芳烃联合装置运行的影响。通过调整二甲苯异构化反应器操作条件,控制催化剂处于不同性能,考察了催化剂异构化活性、乙苯转化能力以及产物收率等性能指标对芳烃联合装置回路的影响程度。计算结果表明,新鲜原料的组成对装置的收率、负荷等运行参数的影响最大,歧化料普遍优于重整料,乙苯转化型工艺适应原料能力较强,乙苯脱烷基型工艺则应首选歧化料。乙苯脱烷基型工艺回路更稳定,催化剂的异构化活性、乙苯转化能力以及产物收率对回路迭代结果的影响均很小,在所考察的范围内,回路波动幅度均低于3%。乙苯转化型工艺受催化剂乙苯转化能力的影响更大,装置各项参数约有8%左右的波动,而异构化活性的波动幅度只有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苯异构化 催化剂 异构化活性 乙苯转化 收率 乙苯转化型工艺 乙苯脱烷基型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负载硫酸铁催化剂上的酯化反应及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任立国 高文艺 余济伟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61,共4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法制备了二氧化硅负载的硫酸铁[Fe(2SO4)3/SiO2]催化剂,研究了[Fe(2SO4)3/SiO2]的焙烧温度、硫酸铁的负载量、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温度对油酸乙酯合成的影响。用积分法研究了等量反应物在常压下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 通过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法制备了二氧化硅负载的硫酸铁[Fe(2SO4)3/SiO2]催化剂,研究了[Fe(2SO4)3/SiO2]的焙烧温度、硫酸铁的负载量、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温度对油酸乙酯合成的影响。用积分法研究了等量反应物在常压下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二氧化硅负载的硫酸铁催化剂在油酸和乙醇无溶剂条件下的酯化反应中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酯化反应符合假设的朗格缪尔-欣谢尔伍德(L-H)机理,且服从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表观活化能为50.40kJ/mol,指前因子为1.22×10(7mol/L)-1·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硫酸铁 固体酸 酯化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催化剂中高含量镁 被引量:6
8
作者 郭红 姚丽珠 杨红苗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1-51,53,共2页
关键词 加氢精制催化剂 原子吸收光谱法 测定 高含量 金属元素 金属氧化物 聚四氟乙烯 炼油工业 主要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光光度法测定催化剂中锑含量 被引量:6
9
作者 张金辉 姚丽珠 李丹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04-304,306,共2页
吸光光度法测定锑是比较常见的方法.被用于合金[1]、锑矿[2]中锑的测定,而对催化剂中锑的测定报道则较少.
关键词 吸光光度法 测定 催化剂 锑含量 盐酸 硝酸 溶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无催化剂氧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娆 曹立民 孙彩兰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6期1019-1021,共3页
研究了石蜡在一种氧化引发剂作用下的氧化反应工艺,考察了反应温度、空气量、反应时间、引发剂的用量、引发温度、引发时间等对石蜡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石蜡氧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140℃左右,反应时间6.5~7 h,引发剂用量2.0%... 研究了石蜡在一种氧化引发剂作用下的氧化反应工艺,考察了反应温度、空气量、反应时间、引发剂的用量、引发温度、引发时间等对石蜡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石蜡氧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140℃左右,反应时间6.5~7 h,引发剂用量2.0%,引发温度160℃,引发时间30 min,空气量0.5~0.75 m3/(h.kg)。在此条件下,制备出了具有良好性能、符合产品性能指标的氧化石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 氧化 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汽油中二烯烃选择性加氢催化剂FO-35T的工业应用
11
作者 余济伟 王宝成 +3 位作者 霍东亮 崔德强 张玥 陶磊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03-105,共3页
研发了催化裂化汽油中二烯烃选择性加氢催化剂FO-35T,并在90万t/a汽油加氢装置再次工业应用。结果表明,该催化剂能够使催化裂化汽油中的二烯烃质量分数降低90%以上,总烯烃含量下降≤3,RON降低≤1个单位,证明了FO-35T脱二烯烃催化剂良好... 研发了催化裂化汽油中二烯烃选择性加氢催化剂FO-35T,并在90万t/a汽油加氢装置再次工业应用。结果表明,该催化剂能够使催化裂化汽油中的二烯烃质量分数降低90%以上,总烯烃含量下降≤3,RON降低≤1个单位,证明了FO-35T脱二烯烃催化剂良好的加氢选择脱二烯烃的性能。该催化剂活性高,选择性好,对烯烃及辛烷值影响较小,可以生产二烯烃质量分数≤0.2%的产品油,从而满足醚化进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汽油 二烯烃选择性加氢 催化剂 工业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碳八芳烃异构化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
12
作者 桂鹏 张成涛 +2 位作者 李晓峰 付兴国 窦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936-1940,共5页
选用独特结构的分子筛材料为酸性组元,制备了新型碳八(C8)芳烃异构化催化剂,并对该催化剂的异构化能力进行了研究。选取目前工业用催化剂作为对比催化剂,采用相同的反应原料,在各自最佳的反应条件下,与新型催化剂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 选用独特结构的分子筛材料为酸性组元,制备了新型碳八(C8)芳烃异构化催化剂,并对该催化剂的异构化能力进行了研究。选取目前工业用催化剂作为对比催化剂,采用相同的反应原料,在各自最佳的反应条件下,与新型催化剂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原料的不同,在反应产物中,新型催化剂反应中的对二甲苯在二甲苯中的浓度为19.06%~24.14%,乙苯转化率为32.07%~41.50%,C8烃收率为97.08%~99.11%,远高于对比催化剂;同时,甲苯含量为0.26%~1.20%,重芳烃含量为0.22%~0.62%,远低于对比催化剂。同对比催化剂相比,新型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异构化活性和选择性,能在较高的空速下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8芳烃 异构化催化剂 二甲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重质馏分油加氢精制催化剂的研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文勇 田然 +3 位作者 陈世安 赵文辉 刘彦峰 吴显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1-405,共5页
考察了不同助剂及助剂加入量对重质馏分油加氢精制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独特方式添加的助剂,起到了调变载体表面性质,特别是表面酸性的作用,催化剂同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孔分布集中和酸性适中等特点。当助剂质量分数... 考察了不同助剂及助剂加入量对重质馏分油加氢精制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独特方式添加的助剂,起到了调变载体表面性质,特别是表面酸性的作用,催化剂同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孔分布集中和酸性适中等特点。当助剂质量分数为3%左右时,催化剂的活性达到最佳值。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在达到相同产品质量下,研制剂的反应温度比参比剂低4℃,1500h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的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质馏分油 加氢精制 催化剂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负载硫酸锆固体酸催化酯化反应 被引量:17
14
作者 任立国 张晓丽 +1 位作者 高文艺 余济伟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73-676,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iO2载体,同时采用浸渍法制备了SiO2负载Zr(SO4)2固体酸催化剂(Zr(SO4)2/SiO2),并将其用于催化油酸与乙醇进行酯化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焙烧温度、Zr(SO4)2负载量、n(乙醇)∶n(油酸)、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酯化反...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iO2载体,同时采用浸渍法制备了SiO2负载Zr(SO4)2固体酸催化剂(Zr(SO4)2/SiO2),并将其用于催化油酸与乙醇进行酯化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焙烧温度、Zr(SO4)2负载量、n(乙醇)∶n(油酸)、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Zr(SO4)2催化剂相比,Zr(SO4)2/SiO2催化剂在油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中具有较高的活性。最佳反应条件为:以焙烧温度为250℃制得的Zr(SO4)2负载量为25%的Zr(SO4)2/SiO2为催化剂,n(乙醇)∶n(油酸)=6,催化剂占油酸的质量分数为5.0%,反应时间6h。在此条件下,油酸乙酯的收率可达94.8%。Zr(SO4)2/SiO2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简单、活性高,产品收率高,后处理简便,无三废污染,符合节能环保、绿色催化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锆 二氧化硅 固体酸催化剂 油酸 乙醇 油酸乙酯 酯化 生物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钌/黏土催化糖醇混合物氢解制低碳二元醇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洁静 孙兆林 +3 位作者 宋丽娟 张倩 白钢 姜恒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1-404,共4页
采用湿混、沉淀两步法制备了镍钌/黏土催化剂;以C5和C6糖醇混合物为原料,以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等低碳二元醇为目的产品,考察了镍钌/黏土催化剂对糖醇混合物氢解反应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第一步制备的镍/黏土催化剂相比,镍钌... 采用湿混、沉淀两步法制备了镍钌/黏土催化剂;以C5和C6糖醇混合物为原料,以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等低碳二元醇为目的产品,考察了镍钌/黏土催化剂对糖醇混合物氢解反应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第一步制备的镍/黏土催化剂相比,镍钌/黏土催化剂上C5和C6糖醇混合物的转化率基本相近,达到91.21%;而低碳二元醇的选择性大幅提高,由38.88%提高到74.09%。TEM和XPS表征结果显示,钌粒子以单质或其氧化物形态均匀地分散在镍/黏土催化剂上;添加钌前后镍的形貌和价态未发生变化,呈NiO形态分布。低碳二元醇选择性的提高是由于镍钌协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钌/黏土催化剂 糖醇混合物 氢解 乙二醇 丙二醇 丁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硫酸氢钾固体酸催化制备生物柴油 被引量:8
16
作者 石彩静 李志成 +1 位作者 余济伟 任立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5-58,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KHSO4.SiO2固体酸催化剂,将其应用于催化油酸与甲醇制备生物柴油的酯化反应中,考察了催化剂焙烧温度、KHSO4负载量、甲醇与油酸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催化剂使用次数对生物柴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KHSO4.SiO2固体酸催化剂,将其应用于催化油酸与甲醇制备生物柴油的酯化反应中,考察了催化剂焙烧温度、KHSO4负载量、甲醇与油酸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催化剂使用次数对生物柴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体酸催化剂KHSO4.SiO2在油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中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最佳反应条件:催化剂焙烧温度为200℃,KHSO4负载量为20%,甲醇与油酸物质的量比为12∶1,催化剂用量占油酸质量的10%,反应时间5 h,生物柴油转化率可达95.58%。固体酸催化剂KHSO4.SiO2可重复使用4次,催化活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KHSO4·SiO2 溶胶-凝胶 酯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SO_4)_3/SiO_2催化高酸值生物柴油原料降酸值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建军 黄佳佳 +3 位作者 余济伟 高文艺 任立国 李守田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9期1644-1647,1652,共5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法制备了二氧化硅负载的硫酸铝催化剂,并测试其在油酸与甲醇酯化反应中的活性,进行高酸值生物柴油原料酯化降酸的研究,考察了催化剂的焙烧温度、硫酸铝的负载量、醇酸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重复利... 通过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法制备了二氧化硅负载的硫酸铝催化剂,并测试其在油酸与甲醇酯化反应中的活性,进行高酸值生物柴油原料酯化降酸的研究,考察了催化剂的焙烧温度、硫酸铝的负载量、醇酸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重复利用性等因素对油酸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硅负载的硫酸铝催化剂在油酸和甲醇的酯化反应中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在n(甲醇)∶n(油酸)=8,m(20-Al2(SO4)3/SiO2(500))∶m(油酸)=0.075,反应温度65℃和反应时间为180 min的条件下,油酸的转化率达到92.9%。油酸和甲醇在Al2(SO4)3/SiO2固体酸催化剂的酯化反应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表观活化能为41.56 kJ/mol,指前因子为3.52×104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硫酸铝/二氧化硅 固体酸 酯化 生物柴油 动力学 AL2(SO4)3 / S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_2O_5负载磷钨酸催化酯化反应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杜欲杰 高文艺 +1 位作者 余济伟 任立国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2121-2125,共5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TPA/Nb2O5催化剂,用于油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焙烧温度、甲醇与油酸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TPA负载量等因素对油酸转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低负载量时(ω=5,10,15),TPA杂多阴离子高度均匀地分散在... 采用浸渍法制备TPA/Nb2O5催化剂,用于油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焙烧温度、甲醇与油酸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TPA负载量等因素对油酸转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低负载量时(ω=5,10,15),TPA杂多阴离子高度均匀地分散在Nb2O5表面,随着负载量的增加,TPA在Nb2O5表面出现聚结。25-TPA/Nb2O5(300)催化剂在油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中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n(甲醇)/n(油酸)=12,m(催化剂)/m(油酸)=7%,反应时间在6 h的条件下,油酸的转化率高达92.24%。在303~333 K范围内,油酸的转化率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油酸与甲醇在TPA/Nb2O5催化剂上的酯化反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表观活化能为57.62 kJ/mol,指前因子为1.096×109(mol/L)-1.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杂多酸 浸渍 酯化 生物柴油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S_2O_8^(2-)/SnO_2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草酸二异戊酯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立国 张晓丽 余济伟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65,共6页
以SnCl4.5 H2O和聚乙二醇6000为模板剂,采用模板法合成中孔S2O82-/Sn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用Hammett指示剂法、TGA-DTA、XRD、N2-吸附进行表征,以草酸与异戊醇的酯化反应为探针反应,探讨S2O82-/SnO2固体超强酸的催化活性,研究焙烧温度、... 以SnCl4.5 H2O和聚乙二醇6000为模板剂,采用模板法合成中孔S2O82-/Sn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用Hammett指示剂法、TGA-DTA、XRD、N2-吸附进行表征,以草酸与异戊醇的酯化反应为探针反应,探讨S2O82-/SnO2固体超强酸的催化活性,研究焙烧温度、酸/醇比、催化剂加入量、反应时间等对反应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介孔S2O82-/Sn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具有四方晶系结构,S2O82-可延迟SnO2的晶化、抑制SnO2晶粒长大,对草酸二异戊酯的合成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催化剂的焙烧温度为500℃、n(异戊醇)∶n(草酸)=3∶1、带水剂甲苯加入量为30 mL、m(催化剂)∶m(草酸)=7.5、反应时间为2.5 h的条件下,草酸二异戊酯收率可达到99.2%;在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一厂催化裂化柴油中添加草酸二异戊酯后十六烷值可提高1.2~3.0个单位,而其它性质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S2O82-/SnO2固体超强酸 酯化 草酸二异戊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磺酸固体酸催化大豆油与异丙醇的酯交换反应 被引量:2
20
作者 任立国 张晓丽 余济伟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5期72-75,共4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二氧化硅-磺酸(SiO2-SO3H)固体酸催化剂,并用于大豆油与异丙醇的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催化剂的处理温度、异丙醇与大豆油的摩尔比、催化剂用量、正庚烷用量和反应时间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二氧化硅-磺酸(SiO2-SO3H)固体酸催化剂,并用于大豆油与异丙醇的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催化剂的处理温度、异丙醇与大豆油的摩尔比、催化剂用量、正庚烷用量和反应时间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硅-磺酸(SiO2-SO3H)具有较高的酯交换反应催化活性。确定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佳条件如下:催化剂处理温度为120℃、醇油摩尔比为6∶1、催化剂用量(以大豆油质量计)为5.0%、正庚烷用量(以大豆油质量计)为30.0%、反应时间为6.0h。在该条件下,大豆油异丙酯产率可达96.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二氧化硅-磺酸 固体酸 酯交换 异丙酯 生物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