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061铝合金轴向辗压形变热处理试验研究
1
作者 杨艳慧 刘逸凡 +3 位作者 张洋洋 冯彦凯 张博言 梁正霏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8-284,共7页
以540℃/3 h固溶+60%压下量轴向辗压+180℃/1.5~8 h时效的6061铝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与60%压下量镦粗+540℃/3h固溶+180℃/8 h时效处理对比,研究了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进行轴向辗压形变热处理后,合金内的位错密度增大,无沉... 以540℃/3 h固溶+60%压下量轴向辗压+180℃/1.5~8 h时效的6061铝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与60%压下量镦粗+540℃/3h固溶+180℃/8 h时效处理对比,研究了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进行轴向辗压形变热处理后,合金内的位错密度增大,无沉淀析出带(PFZ)宽度有所减小,出现球化β″相;合金在时效时间2.5 h时获得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屈服强度为333 MPa,抗拉强度为359 MPa。随着时效时间延长,合金的晶粒尺寸变化不大,晶粒内部的颗粒状Mg_(2)Si析出相有所减少,晶界上出现少量粗大的颗粒状Mg_(2)Si析出相;拉伸断口处韧窝由大而深逐渐转变为小且浅,合金的塑性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61铝合金 形变热处理 轴向辗压成形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炼渣中CaF_(2)含量和二元碱度对超级双相不锈钢洁净度的影响
2
作者 陈凯 谭庆丰 +2 位作者 唐鑫 郑立春 姜周华 《材料与冶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7,共9页
为了研究精炼渣中CaF_(2)含量(质量分数)和二元碱度对S32750超级双相不锈钢洁净度的影响,以及夹杂物去除速率的控制环节,设计了6组w(CaF_(2))为6%~20%、二元碱度为3.5和6的精炼渣渣系,并利用管式电阻炉在1550℃下进行铝脱氧实验.结果表... 为了研究精炼渣中CaF_(2)含量(质量分数)和二元碱度对S32750超级双相不锈钢洁净度的影响,以及夹杂物去除速率的控制环节,设计了6组w(CaF_(2))为6%~20%、二元碱度为3.5和6的精炼渣渣系,并利用管式电阻炉在1550℃下进行铝脱氧实验.结果表明:w(T.O)_(t)/w(T.O)_(0)与时间t^(1/2)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精炼60 min后,夹杂物主要为镁铝尖晶石,且w(CaO)低于1.0%;提高精炼渣中w(CaF_(2))不仅可显著促进夹杂物的去除和夹杂物的细化,还能影响夹杂物中Al_(2)O_(3)和MgO的相对含量;精炼渣碱度从6降至3.5会不利于夹杂物的去除,同时还能导致夹杂物的粗化;夹杂物去除速率常数ki与精炼渣中液相黏度η_(L)、扩散驱动力Δα_(Al_(2)O_(3))及Δα_(Al_(2)O_(3))/η_(L)均近似成线性关系,但与η_(L)的线性关系最优,这表明夹杂物穿越渣金界面的过程是夹杂物去除速率的控制环节,且精炼渣中液相的黏度对该过程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 精炼渣 非金属夹杂物 CaF_(2) 二元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含量对15-5PH沉淀硬化不锈钢板材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9
3
作者 刘振宝 梁剑雄 +3 位作者 杨志勇 古立新 张秀丽 孙常亮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2,共6页
采用真空感应炉试制3炉不同碳含量的15-5PH沉淀硬化不锈钢,通过热模拟的方法确定了该钢的板材最佳轧制温度区间为900~1100℃,研究了碳含量对钢的相变点温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观察了时效态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的... 采用真空感应炉试制3炉不同碳含量的15-5PH沉淀硬化不锈钢,通过热模拟的方法确定了该钢的板材最佳轧制温度区间为900~1100℃,研究了碳含量对钢的相变点温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观察了时效态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的相变点温度逐渐降低,在时效处理后含碳量较低的1#钢强度均高于2#钢和3#钢,且具有良好的韧塑性;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含碳量较高的2#钢,3#钢中生成的逆转变奥氏体量及生成速率均高于1#钢,这是其强度低于1#钢的主要原因,钢的时效态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少量逆转变奥氏体组织,以及大量的、细小的富Cu相,富Cu相的析出是该钢主要的强化方式。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将1#钢的化学成分及工艺参数作为15-5PH沉淀硬化不锈钢工程化的基准,为该钢的工业化生产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5PH沉淀硬化不锈钢 相变点 逆转变奥氏体 富Cu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物联网异构数据接入系统ChukwaX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庆奎 吕晓明 +2 位作者 郝聚涛 张哲 庄松林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2年第17期12-15,共4页
针对物联网感知层异构数据的接入问题,提出一个接入系统ChukwaX。该系统采用层次化系统结构以分散系统压力,利用适配器模型解决异构协议的适配问题,支持传感网络的动态接入,从而满足本地自治与随意接入的需求。实验结果表明,ChukwaX能... 针对物联网感知层异构数据的接入问题,提出一个接入系统ChukwaX。该系统采用层次化系统结构以分散系统压力,利用适配器模型解决异构协议的适配问题,支持传感网络的动态接入,从而满足本地自治与随意接入的需求。实验结果表明,ChukwaX能达到预期的设计要求,并且具有较好的系统可扩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感知层 接入网 异构数据 Chukwa软件 ChukwaX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E9310钢奥氏体的冷却转变行为 被引量:11
5
作者 厉勇 王春旭 +3 位作者 刘宪民 田志凌 许广鹏 赵肃武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15,共4页
采用热力学计算软件和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对高纯净SAE9310钢奥氏体化后平衡组织的转变规律进行了研究;采用膨胀法和金相法在Formastor-FⅡ型膨胀仪上测定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结果表明:SAE9310钢的平衡转变组织为α-Fe、... 采用热力学计算软件和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对高纯净SAE9310钢奥氏体化后平衡组织的转变规律进行了研究;采用膨胀法和金相法在Formastor-FⅡ型膨胀仪上测定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结果表明:SAE9310钢的平衡转变组织为α-Fe、γ-Fe以及M_(23)C_6和M_7C_3碳化物;在连续冷却转变过程中,当冷却速率小于0.056℃·s^(-1)时,转变产物为粒状贝氏体和铁素体组织;当冷却速率介于0.056~1.9℃·s^(-1)时,转变产物为粒状贝氏体和少量马氏体组织;当冷却速率大于1.9℃·s^(-1)后,粒状贝氏体逐渐消失,转变产物主要为板条马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组织;钢的硬度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而逐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E9310钢 组织转变 CCT曲线 热力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SI403马氏体不锈钢的热变形特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马龙腾 王立民 +2 位作者 胡劲 刘正东 张秀丽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43,共6页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AISI403马氏体不锈钢进行高温热压缩实验,结合金相组织观察,对其流变应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03钢在950~1150℃,应变速率为0.01~0.1s-1的条件下,发生了较明显的动态再结晶;利用Zener-Hollomon参数...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AISI403马氏体不锈钢进行高温热压缩实验,结合金相组织观察,对其流变应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03钢在950~1150℃,应变速率为0.01~0.1s-1的条件下,发生了较明显的动态再结晶;利用Zener-Hollomon参数的双曲对数函数能较好地描述403钢的流变行为;经回归得到了403钢峰值应力σP的表达式和热变形激活能Q值;通过热加工图的建立获得最佳热变形条件及预测流变失稳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SI403马氏体不锈钢 动态再结晶 热加工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组织对GH4720Li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阚志 杜林秀 +1 位作者 胡军 翁镭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6-50,共5页
对GH4720Li合金锻制棒坯进行热处理前后的微观组织观察,对一次γ'相进行能谱分析,并对其进行20,650℃拉伸力学性能检测.结果表明,合金中一次γ'相的数量由棒坯边缘向中心逐渐减少,但其尺寸逐渐增大;热处理对一次γ'相的数... 对GH4720Li合金锻制棒坯进行热处理前后的微观组织观察,对一次γ'相进行能谱分析,并对其进行20,650℃拉伸力学性能检测.结果表明,合金中一次γ'相的数量由棒坯边缘向中心逐渐减少,但其尺寸逐渐增大;热处理对一次γ'相的数量和分布的影响不显著,但对二次γ'相的影响十分显著;合金强度由棒坯边缘向中心先升高再降低,其塑性则是逐渐升高,一次γ'相的数量和塑性是影响合金塑性的主要因素;一次γ'相与基体的相界是拉伸断裂的主要裂纹源;随着析出温度升高,一次γ'相的塑性增加,其Al,Ti元素含量下降,而Cr,Co,Mo和W元素含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4720Li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γ'相 裂纹 成分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拉伸下AerMet100钢中稀土夹杂物开裂过程的原位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郭峰 李杰 +3 位作者 李志 王俊丽 古立新 王瑞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4-29,共6页
扫描电镜观察了AerMet100钢中稀土夹杂物的形貌、尺寸;原位观察了单轴拉伸条件下稀土夹杂物的微观力学行为。结果表明:稀土夹杂物呈球状或椭球状,拉伸过程中稀土夹杂物内部最先萌生裂纹。建立了裂纹萌生的应力判据。裂纹在夹杂物内部扩... 扫描电镜观察了AerMet100钢中稀土夹杂物的形貌、尺寸;原位观察了单轴拉伸条件下稀土夹杂物的微观力学行为。结果表明:稀土夹杂物呈球状或椭球状,拉伸过程中稀土夹杂物内部最先萌生裂纹。建立了裂纹萌生的应力判据。裂纹在夹杂物内部扩展,不易向基体延伸。数值模拟单轴拉伸试验和理论计算结果与原位观察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MET100钢 稀土夹杂物 微观力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终止温度对GCr15轴承钢显微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振兴 李长生 +2 位作者 马永强 李涛 张建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8-34,共7页
采用MMS300热模拟试验机对GCr15轴承钢的热变形工艺进行模拟,研究变形终止温度对其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终止温度在770~870℃内变化时,其显微组织均为片层状珠光体+沿晶界分布的先共析碳化物,并且先共析碳化物周围存在铁素体... 采用MMS300热模拟试验机对GCr15轴承钢的热变形工艺进行模拟,研究变形终止温度对其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终止温度在770~870℃内变化时,其显微组织均为片层状珠光体+沿晶界分布的先共析碳化物,并且先共析碳化物周围存在铁素体薄膜。随着变形终止温度的升高,晶粒尺寸和珠光体团的尺寸均增加,珠光体的片层间距略微减小,硬度增加。通过回归分析获得维氏硬度与片层间距倒数的拟合方程HV=38.3S-1+92.7。变形终止温度在810~870℃内升高时,碳化物的网状程度增加。与810℃相比,变形终止温度为770℃和790℃时,碳化物的网状程度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R15轴承钢 变形终止温度 珠光体 网状碳化物 片层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S 6308钢大棒材锻造开裂原因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吉庆 杨钢 +2 位作者 包汉生 刘正东 严晓红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5-257,260,共4页
通过观察裂纹与断口形貌,结合第二相析出规律,分析了AMS 6308钢大规格棒材锻造开裂原因。结果表明:大锭型中Cu偏析导致钢热塑性变差是锻件开裂的主要原因。在钢锭加热时Cu元素偏析会析出大量低熔点富Cu相。高温下部分呈液膜状,随着富Cu... 通过观察裂纹与断口形貌,结合第二相析出规律,分析了AMS 6308钢大规格棒材锻造开裂原因。结果表明:大锭型中Cu偏析导致钢热塑性变差是锻件开裂的主要原因。在钢锭加热时Cu元素偏析会析出大量低熔点富Cu相。高温下部分呈液膜状,随着富Cu液膜的浸润,造成晶界结合力下降。随后,钢的热塑性变差,在锻造应力的作用下产生裂纹并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S6308钢 锻造裂纹 富Cu相 热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高碳铬轴承钢环件探伤不合格成因与控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涛 马永强 +1 位作者 蔡青 马俊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30-231,239,共3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分析了大规格高碳铬轴承钢环件中间坯合格而辗制出的成品环件出现点状偏析超声波探伤不合格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缺陷为内部裂纹,裂纹源于浇注过程中轴承钢内部形成的(Cr,Fe)C化合物的枝晶偏析,属液析碳化物,...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分析了大规格高碳铬轴承钢环件中间坯合格而辗制出的成品环件出现点状偏析超声波探伤不合格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缺陷为内部裂纹,裂纹源于浇注过程中轴承钢内部形成的(Cr,Fe)C化合物的枝晶偏析,属液析碳化物,其根本原因为辗环前加热温度偏高,扩散退火不充分。通过调整辗环前加热温度不仅解决了探伤缺陷问题,并且碳化物网状也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钢 环件 液析 碳化物 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强度23Co14Ni12Cr3MoE钢的热变形行为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春旭 刘宪民 +2 位作者 田志凌 王瑞 李建新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9-23,共5页
利用Gleeble-3800热力模拟试验机,在1123~1423K温度范围,应变速率0.5~10s-1条件下,对二次硬化超高强度23Co14Ni12Cr3MoE钢进行了高温轴向压缩试验,测得了钢的高温流变曲线,并观察了变形后的显微组织。实验结果表明,该钢流变应力和峰... 利用Gleeble-3800热力模拟试验机,在1123~1423K温度范围,应变速率0.5~10s-1条件下,对二次硬化超高强度23Co14Ni12Cr3MoE钢进行了高温轴向压缩试验,测得了钢的高温流变曲线,并观察了变形后的显微组织。实验结果表明,该钢流变应力和峰值应变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减小;在真应变为0.8,应变速率为0.5~10s-1的条件下,随着变形速率的提高,其发生完全动态再结晶的温度也逐渐升高。当变形速率为10s-1时,其变形温度高于1373K,才会发生完全动态再结晶。23Co14Ni12Cr3MoE钢的热变形激活能(Q)为421.6kJ/mol。本次研究还确立了钢的热变形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Co14Ni12Cr3MoE钢 热变形 流变应力 激活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4720Li合金双道次热压缩变形过程的组织演变 被引量:6
13
作者 阚志 杜林秀 +1 位作者 胡军 于腾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7-69,73,共4页
对GH4720Li合金在1080~1180℃、应变速率为0.1s^(-1)条件下的双道次压缩过程的热变形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动态再结晶是GH4720Li合金的主要软化机制。在双道次压缩间歇期内,合金发生亚动态再结晶、静态再结晶和晶粒长大;低于1120℃... 对GH4720Li合金在1080~1180℃、应变速率为0.1s^(-1)条件下的双道次压缩过程的热变形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动态再结晶是GH4720Li合金的主要软化机制。在双道次压缩间歇期内,合金发生亚动态再结晶、静态再结晶和晶粒长大;低于1120℃的变形间歇期,亚动态再结晶、静态再结晶和晶粒长大的速度缓慢;1120℃及以上温度的变形间歇期,亚动态再结晶、静态再结晶和晶粒长大的速度加快。随变形温度升高和第一道次变形量增大,道次间歇期的亚动态再结晶和静态再结晶速度加快。γ′相在热变形过程中发生协调变形,并发生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4720Li合金 静态再结晶 双道次压缩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杂物体积分数和平均间距对高Co-Ni超高强度钢断裂韧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峰 李杰 +3 位作者 李志 王俊丽 古立新 王瑞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17-21,共5页
微孔聚集延性断裂模式的高Co-Ni超高强度钢的断裂韧度受显微组织和夹杂物特征控制。影响断裂韧度的夹杂物特征包括夹杂物性质、大小、体积分数、平均间距和夹杂物抗空穴形核能力。在固定显微组织和夹杂物抗空穴形核能力因素的基础上,分... 微孔聚集延性断裂模式的高Co-Ni超高强度钢的断裂韧度受显微组织和夹杂物特征控制。影响断裂韧度的夹杂物特征包括夹杂物性质、大小、体积分数、平均间距和夹杂物抗空穴形核能力。在固定显微组织和夹杂物抗空穴形核能力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夹杂物体积分数f、夹杂物平均间距X0对临界裂纹尖端张开位移δIc的影响,得出高Co-Ni超高强度钢临界裂纹尖端张开位移与夹杂物体积分数f-1/3和平均间距X0呈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减小夹杂物体积分数、增大夹杂物平均间距有利于高Co-Ni超高强度钢断裂韧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Co—Ni超高强度钢 夹杂物体积分数厂 夹杂物平均间距X0 临界裂纹尖端张开位移δIC 断裂韧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机链条断裂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运玲 程丽杰 +1 位作者 梁平 赵爱彬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3-194,共2页
通过断口观察、显微分析法分析了23MnNiMoCr54锻造立环在制造过程出现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链条立环断裂的原因是局部过烧缺陷造成的,而局部过烧是料段感应加热时由于电流集肤效应产生的;因料段出现锻偏,局部过烧缺陷未能通过飞边排除... 通过断口观察、显微分析法分析了23MnNiMoCr54锻造立环在制造过程出现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链条立环断裂的原因是局部过烧缺陷造成的,而局部过烧是料段感应加热时由于电流集肤效应产生的;因料段出现锻偏,局部过烧缺陷未能通过飞边排除,而遗留到链环中,成为裂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条立环断裂 局部过烧 感应加热 锻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级链条钢23MnNiMoCr54质量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运玲 冯桂萍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8-70,共3页
主要阐述高级链条钢23MnNiMoCr54的试制过程,通过合理的成分设计、采用先进的冶炼、加工工艺及合理的热处理,使链条钢的实物质量达到国外实物质量水平,顺利实现了高级链条钢的国产化。
关键词 23MnNiMoCr54钢 工艺 成分 退火 对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25CrNiWVA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毛球 董瀚 +1 位作者 惠卫军 赵肃武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9-13,17,共6页
研究了一种新型低合金超高强度钢 2 5CrNiWVA经不同温度淬火和回火后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 ,在 90 0~ 94 0℃淬火 ,340℃左右回火时 ,2 5CrNiWVA钢的组织为均匀细小的回火马氏体 ,其力学性能分别达到 :σb≥ 15 0 ... 研究了一种新型低合金超高强度钢 2 5CrNiWVA经不同温度淬火和回火后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 ,在 90 0~ 94 0℃淬火 ,340℃左右回火时 ,2 5CrNiWVA钢的组织为均匀细小的回火马氏体 ,其力学性能分别达到 :σb≥ 15 0 0MPa ,σ0 .2 ≥ 130 0MPa,δ5≥ 12 % ,ψ≥ 6 0 % ,Aku≥ 5 0J。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度钢 热处理 力学性能 组织性能 影响 25CrNiWVA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棒材连轧机立式活套的多变量自适应解耦控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振山 柴天佑 +2 位作者 李小平 邓长辉 宋贤武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44-751,共8页
将非线性补偿和 PI控制策略相结合 ,针对棒材连轧机立式活套系统提出了一种多变量自适应解耦控制器 ,从理论上证明了闭环系统大范围渐近稳定 ,自适应参数能以很小的误差跟踪实际参数的变化 ,并给出了可用于控制器参数整定的系统动态性... 将非线性补偿和 PI控制策略相结合 ,针对棒材连轧机立式活套系统提出了一种多变量自适应解耦控制器 ,从理论上证明了闭环系统大范围渐近稳定 ,自适应参数能以很小的误差跟踪实际参数的变化 ,并给出了可用于控制器参数整定的系统动态性能与控制器参数间的定量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材连轧机 立式活套 多变量自适应解耦控制 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规格300M钢棒超声波探伤及缺陷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盛伟 史丽军 +2 位作者 赵选杰 刘天琦 王瑞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1-84,共4页
对Φ450 mm规格的300M钢棒材进行了超声波探伤,采用2.5 MHz软膜探头可以保证探伤的灵敏度并降低噪声水平。通过宏观、显微观察和能谱分析等手段对探伤缺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探伤缺陷处存在氧化铝、氧化镁和氧化钙复合夹杂物,单个夹... 对Φ450 mm规格的300M钢棒材进行了超声波探伤,采用2.5 MHz软膜探头可以保证探伤的灵敏度并降低噪声水平。通过宏观、显微观察和能谱分析等手段对探伤缺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探伤缺陷处存在氧化铝、氧化镁和氧化钙复合夹杂物,单个夹杂物最大尺寸可达100μm。该缺陷属于熔炼过程中引入的外来夹杂物,对材料性能有不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检测 300M钢 夹杂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机械冲击形变及稳定化诱发Cu30Ni合金组织及其磨损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毛向阳 杨红艳 +2 位作者 王红星 王章忠 陈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9,共4页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显微硬度仪和摩擦磨损仪等测试方法研究表面机械冲击形变和稳定化热处理诱发Cu30Ni合金的显微组织结构变化和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与原始试样相比,机械冲击形变诱发非稳定晶界组织结构形成,稳定化热处理促进细化...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显微硬度仪和摩擦磨损仪等测试方法研究表面机械冲击形变和稳定化热处理诱发Cu30Ni合金的显微组织结构变化和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与原始试样相比,机械冲击形变诱发非稳定晶界组织结构形成,稳定化热处理促进细化组织结构的非稳定晶界向稳定或亚稳定晶界转变,导致显微硬度从93HV提高到297HV,磨损速率从4.2mm3/m降低到0.41mm3/m,摩擦因数μ从0.35降低到0.32,且在机械冲击形变和稳定化热处理的试样磨痕形貌中未观察到显微裂纹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冲击 稳定化处理 稳定(或非稳定)晶界 耐磨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