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的一些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黄玉梅 《金融经济》 2019年第14期187-188,共2页
当前随着我国国家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各项医疗体制的深入改革,医院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全面预算管理是医院进行各项活动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医院进行改革的重要措施,做好医院财务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能够使医院稳妥的安排各项经济活... 当前随着我国国家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各项医疗体制的深入改革,医院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全面预算管理是医院进行各项活动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医院进行改革的重要措施,做好医院财务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能够使医院稳妥的安排各项经济活动。本文将从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全面预算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患者免疫细胞、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英凤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8期40-42,共3页
目的探析肺结核患者免疫细胞、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3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分析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免疫细胞、炎症因子、凝血功能表现。结果分析组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 目的探析肺结核患者免疫细胞、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3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分析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免疫细胞、炎症因子、凝血功能表现。结果分析组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血小板(P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凝血酶时间(TT)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CD3+、CD8+、CD3+/CD8+分别为(63.11±3.25)、(27.59±2.89)、(1.21±0.12)%,对照组CD3+、CD8+、CD3+/CD8+分别为(67.44±3.35)、(24.77±3.10)、(1.68±0.1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白介素-2(IL-2)、白介素-10(IL-10)、干扰素-g(IFN-g)分别为(62.62±4.35)、(29.40±2.59)、(122.12±4.79)ng/L,对照组IL-2、IL-10、IFN-g分别为(57.92±4.15)、(21.06±2.23)、(169.80±5.79)ng/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结核患者中,免疫细胞、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等指标水平存在明显改变,在治疗中可由此对肺结核机制、治疗、预后等进行分析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免疫细胞 炎症因子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关蛋白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胡波 蔡四忠 +1 位作者 常元程 赵海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4期71-73,共3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NAC)前后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以及P53的表达意义并分析各种因子与乳腺癌化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60例乳腺癌患者,均采用NAC,在化疗的前后分别检测...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NAC)前后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以及P53的表达意义并分析各种因子与乳腺癌化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60例乳腺癌患者,均采用NAC,在化疗的前后分别检测患者的ER、PR、HER-2、Ki67、P53的表达水平,将指标表达情况与乳腺癌化疗效果进行比较,评价对化疗效果的价值。结果 60例患者在NAC后临床完全缓解(c CR)9例,占15.0%;病理完全缓解(p CR)5例,占8.3%;部分缓解(PR)44例,占73.3%;病情稳定(SD)2例,占3.3%;无疾病进展(PD)患者。完全缓解(CR)14例,占23.3%,总有效率(RR)为96.7%(58/60)。化疗前后的ER阳性率分别为53.3%(32/60)、25.0%(15/6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化疗前后的阳性率分别为46.7%(28/60)、26.7%(16/6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化疗前后的阳性率分别为25.0%(15/60)、31.7%(19/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化疗前后的阳性率分别为76.7%(46/60)、31.7%(19/6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化疗前后的阳性率分别为35.0%(21/60)、31.7%(19/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在NAC的前后HER-2与P53的表达对于乳腺癌的化疗效果的判断的实际意义较小,而ER和(或)PR阳性的癌症患者对化疗更为敏感,且NAC可以有效降低Ki67的表达,从而有效预测乳腺癌化疗的效果,故而ER、PR及Ki67三者可以作为乳腺癌化疗效果重要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KI67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秦晓爽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7期172-173,共2页
目的探究在子宫肌瘤护理中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方法 8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 目的探究在子宫肌瘤护理中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方法 8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305、33.730、12.850、18.159、42.065,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483、18.634、10.253、16.703,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36±2.03)分,高于对照组的(80.32±2.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17,P<0.05)。结论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有效性较好,可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子宫肌瘤 护理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自体输血对凝血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英凤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6期27-28,共2页
目的探析围术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自体输血对凝血功能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遵循数字表随机法分为分析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施予输血治疗,分析组采用自体输血治疗,对照组采用异体输血治疗,... 目的探析围术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自体输血对凝血功能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遵循数字表随机法分为分析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施予输血治疗,分析组采用自体输血治疗,对照组采用异体输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与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PT、PLT、APTT、FIB及IL-2、IL-6、PGE2、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分析组PT、PLT、APTT、FIB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分析组IL-2为(24.3±7.9)pg/ml、IL-6为(169.3±27.3)pg/ml、PGE2为(3.13±1.30)pg/ml、TNF-α为(3.91±1.58)pg/ml,对照组IL-2为(17.9±6.4)pg/ml、IL-6为(179.8±29.6)pg/ml、PGE2为(5.92±1.53)pg/ml、TNF-α为(1.60±0.77)pg/ml,两组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IL-2、PGE2、TNF-α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中,自体输血对于患者凝血功能、炎性因子表达具有正面影响,有助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恶性肿瘤 自体输血 凝血功能 血清炎性因子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蔡四忠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3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8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组和ER(-)PR(-)组,各90例。两组患者术前均接受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C-erbB-2阳性检出...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8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组和ER(-)PR(-)组,各90例。两组患者术前均接受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C-erbB-2阳性检出率以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结果ER(+)PR(+)组患者的C-erbB-2阳性检出率28.9%明显低于ER(-)PR(-)组的7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组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30例(33.3%),未转移60例(66.7%);ER(-)PR(-)组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49例(54.4%),未转移41例(45.6%)。ER(+)PR(+)组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低于ER(-)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44,P=0.004<0.05)。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用来评估患者的内分泌情况、治疗后的可预见效果及预期目标,也方便医护人员全面了解乳腺癌患者的病情和确诊手术方案,对患者的乳腺癌严重程度、病情改变状态、速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对整个治疗过程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C-erbB-2阳性 C-erbB-2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张英凤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5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准确性的因素。方法 280份进行尿常规化验的尿液样本,均进行传统手工复检,以传统手工检验结果为准,统计尿常规检验出现误差的次数,并统计造成检验误差的因素。结果 280份尿液样本的尿常规检验中有36份检验出... 目的探讨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准确性的因素。方法 280份进行尿常规化验的尿液样本,均进行传统手工复检,以传统手工检验结果为准,统计尿常规检验出现误差的次数,并统计造成检验误差的因素。结果 280份尿液样本的尿常规检验中有36份检验出现误差,误差率为12.9%(36/280)。36份尿常规检验出现误差的影响因素中,实验室因素22份、占61.1%,药物因素6份、占16.7%,标本采集4份、占11.1%,标本保存2份、占5.6%,标本送检2份、占5.6%。几种影响因素中,实验室因素占比远远高于其他因素。结论实验室因素是导致尿常规检验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检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提高检验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常规检验 影响因素 检验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对乳腺癌的疗效及Ki-67变化的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常元程 李池刚 胡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9期133-134,共2页
目的分析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对乳腺癌的疗效及Ki-67的变化。方法 64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TE组和TEC组,各32例。TE组给予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方案治疗,TEC组给予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治疗... 目的分析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对乳腺癌的疗效及Ki-67的变化。方法 64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TE组和TEC组,各32例。TE组给予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方案治疗,TEC组给予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及Ki-67变化,分析其变化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TE组总有效率为81.25%(26/32),TEC组总有效率为84.38%(27/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C组患者发生白细胞低下25例(78.13%)和血小板低下7例(21.88%)高于TE组的15例(46.88%)与3例(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表达实际纳入病例为51例,化疗前Ki-67阳性表达率为56.86%(29/51)高于化疗后的25.49%(1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的TE及TEC方案近期疗效相近,但比较而言TEC对骨髓抑制作用较重,可优选TE方案。新辅助化疗方案前后Ki-67阳性表达率差异显著,说明Ki-67表达和化疗疗效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疗效 KI-67 生物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对比 被引量:3
9
作者 秦建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3期38-39,共2页
目的分析纵隔型肺癌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20例纵隔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通过手术获得病理确诊纵隔型肺癌,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X线、胸部CT、MRI检查。以病理切片为金标准,分析比较患... 目的分析纵隔型肺癌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20例纵隔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通过手术获得病理确诊纵隔型肺癌,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X线、胸部CT、MRI检查。以病理切片为金标准,分析比较患者术前X线、CT及MRI诊断准确率。结果以病理切片为金标准,术前X线、CT及MRI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0%、90%、95%;X线准确率低于CT及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及MRI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及MRI诊断纵隔型肺癌准确率高,术前可以为医生提供丰富的影像学信息,两者影像学表现可互补,有效提高检出率,为腹部创伤患者提供科学的诊断治疗依据,促进患者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创伤 CT诊断 核磁共振成像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人性化护理服务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妍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4期161-162,共2页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服务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服务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4.7±2.3)分,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78.9±5.2)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5/5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0%(17/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服务 乳腺癌 化疗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陆晓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4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例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有肺结核的患者给予全身抗结核治疗,并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进行球囊扩张术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0例...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例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有肺结核的患者给予全身抗结核治疗,并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进行球囊扩张术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0例患者均接受球囊扩张次数为2~5次。患者多为左上叶以上的支气管,仅2例为左下叶尖段支气管。20例患者经球囊扩张术结束后支气管直径为(6.3±1.5)mm,优于扩张前直径的(2.6±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例患者中有3例术中或术后出现轻度胸痛,1 d后胸痛症状自行消失;有9例患者球囊扩张术后狭窄段支气管创面轻度出血,但治疗后出血即刻停止。20例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对球囊扩张成功的20例患者进行随访发现:2个月后气管直径为(6.2±1.3)mm,7个月后气管直径为(6.0±1.4)mm。所有患者的狭窄气管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宽且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均得到了明显缓解;12例存在抗酸杆菌阳性患者均转阴,经过纤维支气管镜复查发现患者支气管腔始终保持在通畅状态。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和简便的方法,可显著缓解患者的支气管狭窄引流不畅,并有效治疗痰抗酸杆菌反复阳性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支气管狭窄 球囊扩张术 纤维支气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秦建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 52例经病理确诊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单一病灶,患者进行病理确诊前均实施CT诊断,观察患者CT诊断情况。结果 52例患者CT检查显示15例节细胞瘤, 9例转移瘤, 20例无功能...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 52例经病理确诊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单一病灶,患者进行病理确诊前均实施CT诊断,观察患者CT诊断情况。结果 52例患者CT检查显示15例节细胞瘤, 9例转移瘤, 20例无功能腺瘤, 8例无功能嗜铬细胞瘤,其中,节细胞瘤主要为卵圆形,拥有桃尖征,另外三种瘤型主要为圆形,不存在桃尖征。52例患者15例节细胞瘤中平扫CT值、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延时期CT值分别为(25.23±3.42)、(31.24±3.23)、(36.24±4.16)、(46.23±4.38)Hu;20例无功能腺瘤中平扫CT值、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延时期CT值分别为(21.32±3.46)、(46.25±4.16)、(70.36±4.26)、(53.27±5.13)Hu;8例无功能嗜铬细胞瘤中平扫CT值、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延时期CT值分别为(36.23±3.42)、(99.54±4.26)、(99.38±5.24)、(81.42±5.17)Hu;9例转移瘤中平扫CT值、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延时期CT值分别为(36.35±4.26)、(50.42±5.24)、(74.26±5.36)、(75.58±5.27)Hu。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诊断价值非常高,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 CT诊断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奈达铂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宏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期116-117,共2页
目的分析奈达铂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恶性肿瘤患者,依据治疗不同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奈达铂联合化疗治疗,参照组采用奈达铂单独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目的分析奈达铂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恶性肿瘤患者,依据治疗不同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奈达铂联合化疗治疗,参照组采用奈达铂单独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3.3%)高于参照组(4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明显低于参照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予以奈达铂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达铂 恶性肿瘤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乳晕弧形切口和经放射切口切除乳腺纤维腺瘤292例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晓云 《中国医学工程》 2012年第2期140-140,共1页
目的探讨经乳晕弧形切口和经放射切口切除乳腺纤维腺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9月于我科进行治疗的292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经乳晕弧形切口组)146例和对照组(经放射切口组)146例,后将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经乳晕弧形切口和经放射切口切除乳腺纤维腺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9月于我科进行治疗的292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经乳晕弧形切口组)146例和对照组(经放射切口组)146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乳晕弧形切口在达到治疗的同时还能带来美容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晕弧形切口 放射切口 乳腺纤维腺瘤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波 蔡四忠 常元程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5期122-123,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5例,检测患者组织中的EGFR基因外显子18、19、20和21突变情况。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GFR基因共发生突变25例,总突变率为38.... 目的研究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5例,检测患者组织中的EGFR基因外显子18、19、20和21突变情况。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GFR基因共发生突变25例,总突变率为38.46%。外显子18突变1例,突变率为1.54%;外显子19突变12例,突变率为18.46%;外显子20突变1例,突变率为1.54%;外显子21突变11例,突变率为16.92%。女性患者突变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突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患者突变率显著高于鳞状细胞癌患者突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存在EGFR基因突变率高的现象,特别是EGFR外显子19和外显子21突变情况结合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在理论上可成为评估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的分子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突变 临床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对结肠癌术前诊断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柴森 颜秀秀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1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CT对结肠癌术前诊断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 73例结肠癌患者,术前、术后分别接受CT诊断,分析患者术前、术后临床诊断效果。结果 73例患者术前CT诊断显示70例为阳性,术前CT诊断准确率为95.8%;术后73例患者经CT检测后,... 目的探讨CT对结肠癌术前诊断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 73例结肠癌患者,术前、术后分别接受CT诊断,分析患者术前、术后临床诊断效果。结果 73例患者术前CT诊断显示70例为阳性,术前CT诊断准确率为95.8%;术后73例患者经CT检测后,4例患者发生结肠癌复发,结肠癌复发率为5.4%,经病理切片检查全部证实。结论 CT诊断方式在术前及术后对结肠癌患者进行检测,具有准确率高、图像清晰的优点,对肿瘤分期判断准确,具有积极的临床研究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诊断 复发率 结肠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吡嗪酰胺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国成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9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吡嗪酰胺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采用基础联合吡嗪酰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痰菌阴转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治疗11例(27... 目的探讨吡嗪酰胺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采用基础联合吡嗪酰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痰菌阴转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治疗11例(27.5%)无效, 14例(35.0%)有效,10例(25.0%)显效, 5例(12.5%)痊愈,总有效率为72.5%;观察组治疗1例(2.5%)无效, 12例(30.0%)有效, 16例(40.0%)显效, 11例(27.5%)痊愈,总有效率为97.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痰菌阴转率95.0%(38/40)高于对照组的77.5%(3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吡嗪酰胺联合基础治疗方法,可有效提高患者综合疗效,提升患者痰菌阴转率,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多药肺结核 吡嗪酰胺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T细胞斑点实验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评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刚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8期52-53,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结核分枝杆菌T细胞斑点实验(T-SPOT.TB)诊断肺结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5例疑似肺结核患者,分别采用T-SPOT.TB、结核分枝杆菌抗体(TB-AB)和痰结核分枝杆菌DNA(TB-DNA)3种不同方法对其实施检测,判断确诊肺结核患者,并对... 目的分析研究结核分枝杆菌T细胞斑点实验(T-SPOT.TB)诊断肺结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5例疑似肺结核患者,分别采用T-SPOT.TB、结核分枝杆菌抗体(TB-AB)和痰结核分枝杆菌DNA(TB-DNA)3种不同方法对其实施检测,判断确诊肺结核患者,并对不同方法诊断肺结核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 125例患者中,符合肺结核临床诊断标准并确诊的有101例,其中T-SPOT.TB、TB-AB、TB-DNA诊断肺结核的敏感性分别为83.2%、52.5%、43.6%,T-SPOT.TB法敏感性高于TB-AB和TB-DNA法(P<0.05),其诊断肺结核的特异性分别为79.2%、62.5%、83.3%,T-SPOT.TB和TB-DNA法特异性高于TB-AB(P<0.05)。结论 T-SPOT.TB诊断肺结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比较高,是诊断肺结核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T细胞斑点实验 肺结核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情况以及护理干预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帅 曹志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期143-144,共2页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情况以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80例肿瘤患者,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成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在化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化疗期间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情况以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80例肿瘤患者,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成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在化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化疗期间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61,P=0.0083<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血小板输注治疗的临床疗效,缓解肿瘤患者血小板减少症,改善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血小板输注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县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日常监管工作相结合的工作模式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跃勇 王艳春 王淑芳 《中国药物警戒》 2009年第5期305-307,共3页
县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是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作用与特点突出。抚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努力探索县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工作模式,即把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与日常药品监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完善辖区内药品不... 县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是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作用与特点突出。抚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努力探索县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工作模式,即把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与日常药品监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完善辖区内药品不良反应体系建设,采取"六个结合"与"五查八对"等办法,有效促进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 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