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无人机施药防治红松球果种实害虫的效果
1
作者 周永亚 杨志 +4 位作者 陈汝婷 许建娇 张瀚文 迟德富 宇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4,共9页
为探究应用无人机施药对防治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old&Zucc.)球果种实害虫的效果,在调查一面坡林场的红松种实害虫种类、监测成虫期羽化动态的基础上,选用2种绿色无公害药剂,对危害程度较重的红松林进行无人机低容量喷洒防治... 为探究应用无人机施药对防治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old&Zucc.)球果种实害虫的效果,在调查一面坡林场的红松种实害虫种类、监测成虫期羽化动态的基础上,选用2种绿色无公害药剂,对危害程度较重的红松林进行无人机低容量喷洒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尚志地区红松种实害虫主要有油松球果小卷蛾(Gravitarmata margarotana)、梢斑螟属(Dioryctria(Lepidoptera:Pyralidae))害虫及小花尺蛾(Eupithecia abietaria debrunneata)。油松球果小卷蛾羽化盛期在5月中旬;梢斑螟属害虫羽化盛期为6月中下旬;而8月上旬为小花尺蛾成虫羽化始盛期;选用质量分数为3%的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和质量分数为8%的高氯氟•噻虫胺微囊悬浮剂作为防治药剂,在成虫羽化的始盛期,分别于2023年5月17—18日、6月19—20日、8月9—10日,进行3次无人机防治。飞防作业的有效喷幅宽度达10 m,各项技术指标,如雾滴的平均体积中值直径、平均覆盖密度、平均分布均匀度、平均雾滴谱宽度符合行业标准中,低容量喷洒作业质量标准。在无人机防治作业10~15 d后进行球果被害情况调查发现,与对照区相比,防治油松球果小卷蛾后,球果被害率减退率为70.52%,虫口减退率为89.27%;防治梢斑螟属害虫后,球果被害率减退率为72.46%,虫口减退率为87.27%;防治小花尺蛾后,球果被害率减退率为76.66%,虫口减退率为88.35%。3次无人机防治作业后,红松球果害虫虫口密度减少85%以上,球果被害率降低70%以上,种子被害率降低87.83%,红松种实害虫的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总体防治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种实害虫 植保无人机 作业质量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