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工格栅加筋路堤抗震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建 姚令侃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9-104,共6页
为研究路堤工程的抗震设计问题,通过对汶川8.0级地震震区路堤震害进行调查,发现强震作用下未加筋路堤存在边坡坍塌和路面拉裂两种震害模式,而中上部铺设了土工格栅的路堤在强震作用下仍然基本保持完好。路堤顶部铺设长筋,可以阻断路面... 为研究路堤工程的抗震设计问题,通过对汶川8.0级地震震区路堤震害进行调查,发现强震作用下未加筋路堤存在边坡坍塌和路面拉裂两种震害模式,而中上部铺设了土工格栅的路堤在强震作用下仍然基本保持完好。路堤顶部铺设长筋,可以阻断路面张拉裂缝向下扩展,从而防止了路堤本体滑坡的形成;路堤中上部铺设短筋,可以抑制坡面土体的侧向变形,从而防止了路堤坡面滑塌。基于震害调查结论,针对路堤常规加筋方案,提出了路堤中上部铺设短筋的加筋抗震优化设计方法。利用有限差分动力强度折减法,分别对常规加筋模型和加筋优化模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优化设计以后,筋材用量减少了23.1%,路堤最大地震位移减小了19.0%,土工格栅最大受力减小了14%。优化设计不仅减少了土工格栅用量,而且达到了抑制边坡变形、提高路堤抗震性能的效果,为地震灾区路堤工程灾后重建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工程 抗震设计 有限差分法 土工格栅加筋路堤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路基震害分析及对抗震规范改进的启示 被引量:48
2
作者 姚令侃 冯俊德 杨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1-311,共11页
利用汶川地震的大批近场实震资料,对促进铁路、公路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对汶川地震近场区路基震害进行了调查,主要以2005年竣工的都江堰至映秀的三级公路为例,分析了路堤工程、路肩墙和路堑墙的震害模式.... 利用汶川地震的大批近场实震资料,对促进铁路、公路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对汶川地震近场区路基震害进行了调查,主要以2005年竣工的都江堰至映秀的三级公路为例,分析了路堤工程、路肩墙和路堑墙的震害模式.研究表明:在常用支挡工程类型中,桩板式挡墙的抗震性能最优,其次为混凝土挡墙,浆砌片石挡墙最差;按现行铁路抗震设计规范,对汶川地震9~10度烈度区的挡土墙进行了稳定性检算,抗滑动稳定安全系数的计算结果与宏观震害情况基本一致;土工格栅加固措施可有效地提高路堤工程的抗震能力.此外,从对现行规范技术框架进行延展和更新2个层面,论述了汶川地震对路基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发展的推动作用,并特别指出,汶川地震9度以上近场地震资料以及高等级公路中新型支挡工程、路堤加固工程的实震资料,提供了填补现行规范空白的罕有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工程 汶川地震 抗震规范 震害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震区路肩墙抗震能力检算与震害机理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景梅 姚令侃 杨明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9-924,共6页
在汶川地震路肩墙震害调查基础上,根据设计图纸,按规范对路肩墙进行抗震能力检算和震害机理分析,获得以下结论:由于现行公路规范中有关规定表明地震工况时公路挡土墙稳定性验算不考虑车辆荷载,故按现行公路规范要求设计的挡土墙具有抵抗... 在汶川地震路肩墙震害调查基础上,根据设计图纸,按规范对路肩墙进行抗震能力检算和震害机理分析,获得以下结论:由于现行公路规范中有关规定表明地震工况时公路挡土墙稳定性验算不考虑车辆荷载,故按现行公路规范要求设计的挡土墙具有抵抗8度地震的抗震能力;9度地震烈度区路肩墙倾斜变形的原因是挡墙基底应力超过基底容许承载力值;10度地震烈度区路肩墙严重倾斜变形及出现毁坏现象的原因是抗倾覆稳定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和挡墙基底应力远远超过基底容许承载力值,碎石土基路肩墙还有抗滑动稳定系数不足的原因;现行公路规范中挡土墙稳定安全系数取值合理,在9度地震烈度区是适用的,并且可以延伸到10度地震烈度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肩墙 抗震能力 震害机理 汶川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进藏高等级道路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34
4
作者 姚令侃 邱燕玲 魏永幸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19-734,共16页
随着国家"十二五"西部深度开发战略的实施,从青藏高原东缘进藏的高等级道路建设已开始分步启动,有关全线控制性问题与相应关键技术的研究急待开展.介绍了青藏高原东缘进藏交通廊道的概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横跨南北平行岭谷地... 随着国家"十二五"西部深度开发战略的实施,从青藏高原东缘进藏的高等级道路建设已开始分步启动,有关全线控制性问题与相应关键技术的研究急待开展.介绍了青藏高原东缘进藏交通廊道的概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横跨南北平行岭谷地形的选线设计、海洋性山谷冰川的长程威胁、过断层蠕滑变形带的线路工程设计等我国高等级道路兴建遇到的新问题.最后,以鲜水河方案为例,提出了个体工程布置采用简易工程减少工程损失,方案比选采用期望年换算工程运营费的地震风险调控程式;针对深切峡谷沿河线沟谷灾害链风险,建议采用沿河线走高位的风险绕避策略,从而建立了基于选线设计宏观决策层面的特大灾害风险调控策略框架,可供东缘进藏髙等级道路建设以及康定至林芝段的方案论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高等级道路 地形障碍 环境地质灾害 风险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触发崩塌滑坡自组织临界性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姚令侃 黄艺丹 杨庆华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3-43,共11页
汶川地震触发了大量崩塌滑坡灾害。这些规模差异巨大的现象之间,能量及空间是否存在着确定的分布规律?巨型崩滑和小规模坍塌是否遵从不同的形成机理?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基本科学问题。作者在自组织临界状态(SOC)的概念框架下,通过震区... 汶川地震触发了大量崩塌滑坡灾害。这些规模差异巨大的现象之间,能量及空间是否存在着确定的分布规律?巨型崩滑和小规模坍塌是否遵从不同的形成机理?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基本科学问题。作者在自组织临界状态(SOC)的概念框架下,通过震区典型路段考察,发现位于地震Ⅸ度区的崩滑工点,崩滑方量及崩滑体深度,与崩滑工点数目之间存在着良好的负幂律关系,地震Ⅹ度区也体现出有类似特征;拟静力模拟地震的沙堆离心模型实验表明,模型底板倾斜1.5°时,崩塌的动力学特性可以用幂律描述,底板倾斜达到3°时服从正态分布;元胞自动机模型数值模拟表明,随扰动强度增加沙堆模型动力学特性的演变是渐进的。从而从整体理论上对上述问题提出新的解释:处于青壮年期的山地斜坡系统具有SOC的内禀基本属性;存在一个地震强度阈值,在此之下地震触发的崩滑规模与出现频率之间的分布规律可用幂律描述,巨型崩滑灾害和小规模坍塌现象遵从同一形成机理。全新的认识可望为地震触发崩塌滑坡灾势评估提供普适性的概型并建立应用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崩塌滑坡 自组织临界性 沙堆离心模型实验 元胞自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堤震害模式及路堤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建 姚令侃 吴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801-3808,共8页
为研究强震区路堤的震害模式及动力特性,对汶川地震近场区路堤震害进行了调查,发现路堤震害以边坡上部拉裂、下部鼓张变形破坏模式为主,路堤震害严重程度与地震烈度、护坡措施和路堤本体加固措施关系密切,与路堤高度和地面横坡坡度关系... 为研究强震区路堤的震害模式及动力特性,对汶川地震近场区路堤震害进行了调查,发现路堤震害以边坡上部拉裂、下部鼓张变形破坏模式为主,路堤震害严重程度与地震烈度、护坡措施和路堤本体加固措施关系密切,与路堤高度和地面横坡坡度关系不明显。利用振动台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发现:加速度和动剪应力在路堤中上部增量最大、数值最大,且其最大值所在部位与拉裂缝出现部位基本一致;动土压力和位移在护坡道上方达到最大值,最大值部位与鼓张裂缝出现部位基本一致;张拉裂缝、鼓张裂缝均出现在距坡面3m深度范围内,表明路堤损害是一种浅表层震害模式。通过动力数值计算,发现不同高度的路堤地面峰值加速度(PGA)放大系数形态呈现3种类型:沿程单调递增形态(h<10m)、随高程增加而增加→衰减→增加的"三段形态"(h>20m)以及介于前二者之间的过渡形态(10m<h<20m)。利用地震波传播理论对高路堤加速度反应机制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工程 震害模式 振动台模型试验 路堤抗震性能 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道路震害及对新建川藏交通干线的启示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建 姚令侃 黄艺丹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272-277,共6页
汶川地震震害调查为强震区线路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震害经验。从地貌学的角度出发,发现道路工程通过汶川震区中低山丘陵区和高山峡谷区具有直接震害与间接震害两种不同的震害类型,归纳总结不同地貌区工程结构物的震害特征及防范对策,... 汶川地震震害调查为强震区线路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震害经验。从地貌学的角度出发,发现道路工程通过汶川震区中低山丘陵区和高山峡谷区具有直接震害与间接震害两种不同的震害类型,归纳总结不同地貌区工程结构物的震害特征及防范对策,并将其应用到新建川藏交通干线的定线策略和工程选型中。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强震作用下,鲜水河谷与无量河谷的线路工程将以直接震害为主,定线时主要采用路基、矮桥、短隧的方式通过,同时要加强路基震陷的防治;②新建线路通过帕隆藏布河谷时将以地震触发山地灾害所造成的间接震害为主,采用隧道方式走较高线位通过,以规避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不良影响,同时可以减轻高地应力对隧道工程震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路工程 定线策略 地貌学 川藏交通干线 汶川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系统灾变行为自组织临界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姚令侃 黄艺丹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3-330,共18页
为了研究山地系统宏观动力学的整体规律,基于戴维斯地貌发育理论,提出处于地貌发育阶段幼年晚期的河谷及壮年期的山地具有自组织临界性(self organized criticality,SOC)的内禀属性,并建立了基于斯特拉勒积分的大流域地貌发育阶段判别方... 为了研究山地系统宏观动力学的整体规律,基于戴维斯地貌发育理论,提出处于地貌发育阶段幼年晚期的河谷及壮年期的山地具有自组织临界性(self organized criticality,SOC)的内禀属性,并建立了基于斯特拉勒积分的大流域地貌发育阶段判别方法.以地震触发崩塌滑坡为切入点,通过震区实震资料分析、元胞自动机模拟、振动台沙堆模型实验,提出不同烈度区地震触发崩塌滑坡分布的演化规律:在Ⅶ度、Ⅷ度、Ⅸ度区,崩塌滑坡规模与出现频率之间存在良好的负幂律关系,在Ⅹ度区,幂律关系弱化,在Ⅺ度区,这一关系转为对数正态分布.通过3个案例介绍了SOC理论在岩土体地震扰动深度评估、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径流量极值计算、基于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在地应力评估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系统 自组织临界性 地震触发崩塌滑坡 元胞自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的地应力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韩骏 姚令侃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6-39,127,共5页
在铁路选线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当线路方案尚未确定时,不宜通过大规模的钻探查明地应力数值,而希望借鉴现有资料或经验公式对地应力状况有所把握。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在反映地震震级与发生频率的幂律关系中,幂指数b值与地应力水平具有反... 在铁路选线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当线路方案尚未确定时,不宜通过大规模的钻探查明地应力数值,而希望借鉴现有资料或经验公式对地应力状况有所把握。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在反映地震震级与发生频率的幂律关系中,幂指数b值与地应力水平具有反相关关系,据此提出增加参数b,对水平主应力随埋深分布规律统计回归方程进行修正的方法。以川藏交通廊道地应力分析为例,绘制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的空间分布云图;基于研究区已有地应力实测数据,以埋深H和b值作为自变量,拟合得到地应力量值的评估模型,经检验,与目前仅采用埋深作为自变量的方法相比,评估精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 地应力评估方法 川藏交通廊道 铁路选线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沟堰塞湖溃决引发主河洪水计算方法研究
10
作者 张云成 姚令侃 李致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33,共6页
支沟冰碛堰塞湖溃决洪水是我国铁路、高速公路建设未应对过的新风险,此外,西藏地区的河道还往往具有宽窄相间的复杂形状,直接应用洪峰展平法计算溃决洪水的演进过程误差过大。通过水槽实验,发现由于支沟溃决洪水入汇主河时分流扩散、到... 支沟冰碛堰塞湖溃决洪水是我国铁路、高速公路建设未应对过的新风险,此外,西藏地区的河道还往往具有宽窄相间的复杂形状,直接应用洪峰展平法计算溃决洪水的演进过程误差过大。通过水槽实验,发现由于支沟溃决洪水入汇主河时分流扩散、到达河道突缩段时因流态紊乱导致局部阻力损失增大,洪峰流量和水深在汇口和突缩段均出现明显衰减。针对上述的衰减现象,对李斯特万公式和谢任之公式进行修正,在原式基础上添加了折减系数以适用于复杂情况下的洪水计算。经米堆冰湖溃决案例检验表明:修正后的公式精度明显提高,可作为一种与铁路、公路选线原则方案确定阶段精度要求相匹配的溃决洪水风险快速评估方法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沟溃决洪水 水槽实验 修正公式 折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效用理论的铁路选线方案比选模型 被引量:17
11
作者 罗圆 姚令侃 +1 位作者 朱颖 杨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08-1015,1023,共9页
为了解决传统铁路选线设计方案评价方法没有考虑不同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并且对于一些不能完全用货币衡量的环境影响和社会效益等定性指标难以进行定量化研究的问题,引入效用理论以及多属性决策中的投影法,在专家采用语言变量对定性指... 为了解决传统铁路选线设计方案评价方法没有考虑不同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并且对于一些不能完全用货币衡量的环境影响和社会效益等定性指标难以进行定量化研究的问题,引入效用理论以及多属性决策中的投影法,在专家采用语言变量对定性指标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将定性指标转化为区间数,再通过定义效用函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效果进行量化,建立了不同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下的线路方案评价模型.根据该模型,通过使用不同的经济环境因子k来选择与其对应最优的线路方案.最后通过一个局部走向方案的比选实例说明了模型的作业程式,为新形势下铁路选线设计的方案选择提供了一种新的综合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经济 铁路选线 方案比选 效用函数 投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芦山、尼泊尔地震触发崩塌滑坡分布规律 被引量:13
12
作者 郭沉稳 姚令侃 +1 位作者 段书苏 黄艺丹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77,共7页
为探究地震触发崩塌滑坡的分布规律,基于汶川地震22 302个、芦山地震1 608个以及尼泊尔地震919个触发的崩塌滑坡数据,利用GIS技术对其分布与断层距、岩性、坡位和坡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次地震触发的崩塌滑坡均具有硬... 为探究地震触发崩塌滑坡的分布规律,基于汶川地震22 302个、芦山地震1 608个以及尼泊尔地震919个触发的崩塌滑坡数据,利用GIS技术对其分布与断层距、岩性、坡位和坡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次地震触发的崩塌滑坡均具有硬岩区比软岩区、复杂坡形(凸、凹形坡)比简单平面坡更严重的规律和"上下盘效应";在一般情况下,地震触发的崩塌滑坡分布具有"断裂带效应",但在烈度异常情况下不存在"断裂带效应";仅当烈度不小于Ⅸ度时,崩塌滑坡才凸显出在高坡位更严重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芦山地震 尼泊尔地震 崩塌滑坡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土质边坡永久位移分析的能量方法 被引量:14
13
作者 徐光兴 姚令侃 李朝红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85-291,共7页
边坡的永久位移可以为边坡工程的抗震设计和坡体稳定性判识提供有力的依据,为了提出一种计算永久位移的新方法并使计算结果相对准确,论文基于塑性极限分析的上限定理,推导了潜在滑坡体的正、反向临界加速度,探讨了滑动面倾角和竖向加速... 边坡的永久位移可以为边坡工程的抗震设计和坡体稳定性判识提供有力的依据,为了提出一种计算永久位移的新方法并使计算结果相对准确,论文基于塑性极限分析的上限定理,推导了潜在滑坡体的正、反向临界加速度,探讨了滑动面倾角和竖向加速度对临界加速度的影响;利用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地震作用下滑坡体系的能量反应方程,探讨了地震时滑坡体系中能量的传递、转化和耗散过程;定义了边坡的临界输入功率,推导了基于能量法的边坡永久位移计算公式,分析了重力势能降对永久位移的贡献。研究表明:当滑动面倾角较小,且地震加速度较大或坡体自身稳定性较差时,反向位移不容忽略;考虑竖向加速度后临界加速度成为一个随时间变化的临界加速度时程;全面考虑正、反向临界加速度和竖向加速度的影响,可使永久位移的计算结果相对准确;地震对滑坡主要产生触发作用,边坡的永久位移量主要由重力势能降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永久位移 临界加速度 能量方法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山地震触发崩塌滑坡的优势方向与机理 被引量:12
14
作者 段书苏 姚令侃 郭沉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8-434,共7页
利用芦山地震强震记录、水系图和1 754个地震触发崩塌滑坡数据,对芦山地震触发崩塌滑坡的优势方向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崩塌滑坡数的优势方向与研究区自然坡体的优势坡向;基于对抗性原理,确定了芦山震区新构造应力场方向;对... 利用芦山地震强震记录、水系图和1 754个地震触发崩塌滑坡数据,对芦山地震触发崩塌滑坡的优势方向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崩塌滑坡数的优势方向与研究区自然坡体的优势坡向;基于对抗性原理,确定了芦山震区新构造应力场方向;对崩塌滑坡确定性系数分区进行了分析.认为自然坡体的优势方向是决定崩塌滑坡方向的首要因素,但应考虑不对称地形造成的坡向分异现象;新构造应力场是崩塌滑坡方向的全局性影响因素,地震台站的最大累计加速度方向是其代表区域内崩塌滑坡方向的影响因素.对于盲断层型地震,上述三因素对地震触发崩塌滑坡方向的控制效应可能是具有普适性意义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滑坡方向 芦山地震 确定性系数 新构造应力场 最大累积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选线方案比选指标权重确定及灵敏度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罗圆 姚令侃 魏永幸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78,共6页
为了解决目前铁路选线方案比选中指标权重的确定偏于主观经验,且权重的细微变化会直接影响比选结果的问题,引用离差法与G1法理论的基本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离差-G1法的铁路选线方案比选的指标权重计算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指标取值数... 为了解决目前铁路选线方案比选中指标权重的确定偏于主观经验,且权重的细微变化会直接影响比选结果的问题,引用离差法与G1法理论的基本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离差-G1法的铁路选线方案比选的指标权重计算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指标取值数据的客观信息以及专家的主观意见,使权重的确定更加科学、合理。然后利用线性优化方法对所求出的指标权重进行灵敏度分析,计算维持既定方案排序的权重变化范围,以判断比选结果的稳定性。最后通过一个走向方案的比选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作业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工程 铁路选线 方案比选 指标权重 离差-G1法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地震触发崩塌滑坡分布规律 被引量:8
16
作者 黄艺丹 姚令侃 郭沉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9-615,共7页
为了从物理角度对地震触发崩塌滑坡分布规律的机理进行诠释,通过汶川震区典型路段考察和遥感资料解译发现:位于IX度地震烈度区,崩塌滑坡方量与出现频率之间存在良好的负幂律关系;在X度区,崩塌滑坡面积与出现频率的关系仍可用负幂律描述;... 为了从物理角度对地震触发崩塌滑坡分布规律的机理进行诠释,通过汶川震区典型路段考察和遥感资料解译发现:位于IX度地震烈度区,崩塌滑坡方量与出现频率之间存在良好的负幂律关系;在X度区,崩塌滑坡面积与出现频率的关系仍可用负幂律描述;在XI度区,这一关系转为对数正态分布.元胞自动机模拟表明:以扰动值递增模拟地震强度的增大,沙堆模型的动力特性也经历了幂律—幂律弱化—对数正态分布的演变过程,从而在自组织临界性的概念框架下,证明了上述不同烈度区地震触发崩塌滑坡分布概型的演变规律具有普适性,为汶川地震崩塌滑坡编目以及高烈度地震山区灾势预估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崩塌滑坡 分布规律 元胞自动机 自组织临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差投影的山区铁路选线方案比选模型 被引量:13
17
作者 罗圆 姚令侃 朱颖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共6页
山区铁路选线设计的方案优选是一个包含难以用工程运营费来衡量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的多属性决策问题。引入基于离差投影的混合型多属性决策方法,针对指标权重未知的山区铁路选线设计方案比选,首先将定性指标转化为三角模糊数,然后通... 山区铁路选线设计的方案优选是一个包含难以用工程运营费来衡量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的多属性决策问题。引入基于离差投影的混合型多属性决策方法,针对指标权重未知的山区铁路选线设计方案比选,首先将定性指标转化为三角模糊数,然后通过离差最大化方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再构造综合投影算子和相对贴近度建立方案比选模型,最后结合选线实例说明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从而为解决山区铁路选线设计的方案比选问题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铁路 铁路选线 方案比选 混合型多属性决策 投影 三角模糊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复杂大流域地貌发育阶段判识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段书苏 姚令侃 郭沉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7-153,共7页
为确定山区复杂大流域的地貌发育阶段及其在地震、暴雨等触发条件下的灾害区域严重程度.基于地貌循环理论和山区复杂大型流域的分阶段发育的理论,将斯特拉勒积分的计算方法与坡降指标(SL指标)结合,以确定山区复杂大流域的发育阶段.利用D... 为确定山区复杂大流域的地貌发育阶段及其在地震、暴雨等触发条件下的灾害区域严重程度.基于地貌循环理论和山区复杂大型流域的分阶段发育的理论,将斯特拉勒积分的计算方法与坡降指标(SL指标)结合,以确定山区复杂大流域的发育阶段.利用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和Arc GIS技术,计算发育阶段并据此评价崩塌滑坡在触发条件具备时的区域严重程度.在山区复河流复杂大流域内,分支小流域的斯特拉勒积分的变化点,SL指标的突变点均可以作为发育阶段的分界点;在同一发育阶段内,斯特拉勒积分值分布集中,整个发育阶段的斯特拉勒积分可以作为处于这一发育阶段的所有分支小流域发育阶段的代表值.处于幼年晚期和壮年期的流域,斯特拉勒积分处于0.450.6之间,崩塌滑坡最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循环理论 河流分阶段发育理论 斯特拉勒积分 坡降指标SL 地震触发崩塌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度模型的铁路发展需求性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艾洪舟 姚令侃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共5页
目前我国存在地区经济与铁路发展水平不协调,以及不同地区整体发展水平不均衡的情况,在制定铁路发展方针时,应根据各地区铁路发展的需求程度,对有限的新建铁路投资进行合理分配。基于容量耦合理论提出了耦合度模型,得以计算铁路系统与... 目前我国存在地区经济与铁路发展水平不协调,以及不同地区整体发展水平不均衡的情况,在制定铁路发展方针时,应根据各地区铁路发展的需求程度,对有限的新建铁路投资进行合理分配。基于容量耦合理论提出了耦合度模型,得以计算铁路系统与地区经济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据此确定地区的铁路发展需求度,从而建立一种定量评估各地区对铁路新建里程相对需求量的方法。对"十二五"期间铁路发展规划的分析表明,大部分省份铁路规划新建里程与基于耦合度模型计算的铁路相对需求量基本一致;对一部分欠发达地区,铁路规划新建里程与基于耦合度模型计算的铁路相对需求量差距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度模型 铁路-经济耦合系统 铁路发展需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