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某砖石古塔隔震加固方案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潘毅 王子超 +2 位作者 尚枫 葛庆子 袁双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0-547,共8页
为了更好的保护砖石古塔,最大限度的保留古塔原有建筑和历史风貌,以彭州镇国寺白塔为实例,通过布置不同的隔震方案,分析不同方案下古塔的隔震性能,对比了罕遇地震作用下古塔隔震前后的顶点最大加速度、层间位移和剪力,并进行了隔震后古... 为了更好的保护砖石古塔,最大限度的保留古塔原有建筑和历史风貌,以彭州镇国寺白塔为实例,通过布置不同的隔震方案,分析不同方案下古塔的隔震性能,对比了罕遇地震作用下古塔隔震前后的顶点最大加速度、层间位移和剪力,并进行了隔震后古塔的抗风和抗倾覆验算.研究结果表明:古塔隔震方案宜采用选取尺寸较大的隔震支座,并将其沿隔震层外缘均匀布置;隔震后古塔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显著降低,其中顶点最大加速度下降了80%,层间剪力下降了70%,有效提高了古塔的抗震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石古塔 基础隔震 加固方案 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石山6.2级地震学校建筑典型震害特征及对人员疏散的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潘毅 陈子峰 +1 位作者 郭欣 林旭川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0-620,651,共12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对处于不同烈度区的9所中小学及4个教学点内的15栋框架结构和24栋砌体结构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发生严重破坏的12栋建筑均为设置钢木屋架的单层砌体结构;框架结构仅...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对处于不同烈度区的9所中小学及4个教学点内的15栋框架结构和24栋砌体结构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发生严重破坏的12栋建筑均为设置钢木屋架的单层砌体结构;框架结构仅有少数发生中等破坏,其余均为轻微破坏。在一些主体结构相对完好的学校建筑中,非结构构件、构筑物的震害仍相对严重,对校内师生的人生安全和疏散路径畅通造成较大影响。基于现场震害调查结果,归纳出学校建筑及内部设施常见的破坏模式,总结校内师生疏散路径中“房间”“走廊”“楼梯”“户外”等主要环节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结合本次地震中学校校园空间中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建议可对非结构构件、设备与构筑物采取适当加固措施,以进一步提升震后学校师生的人员安全和疏散畅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震害调查 学校建筑 震害特征 人员疏散 人员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泸定6.8级地震某砌体结构历史建筑震害调查与分析
3
作者 潘毅 赖馨粤 +2 位作者 李明东 林旭川 陈子峰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4-67,共14页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造成灾区历史建筑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砌体结构历史建筑的震害尤为严重,包括磨西天主教堂毛泽东同志住地旧址。为研究砌体历史建筑的震害特征,对该建筑进行震害调查。现场调查发现,教堂钟楼...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造成灾区历史建筑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砌体结构历史建筑的震害尤为严重,包括磨西天主教堂毛泽东同志住地旧址。为研究砌体历史建筑的震害特征,对该建筑进行震害调查。现场调查发现,教堂钟楼的第2层和第3层墙体严重开裂,经堂的栏杆和雕塑大面积坠落,坠落物主要分布在经堂两侧3.0m范围内。为进一步探究教堂墙体严重开裂的原因和坠落物的分布规律,采用ABAQUS有限元和3DEC离散元分别建立该建筑的数值模型,分析建筑的整体损伤特征与砌体开裂情况。模拟结果表明,局部收进放大了钟楼局部突出部位的震害效应,相较于钟楼第1层的最大塑性应变,第2层和第3层的数值分别增加了10.02%和20.05%。大跨度、大开窗的结构形式削弱了经堂的抗剪承载力,经堂门窗洞口和两侧墙体中间部位的砌块间剪切位移最大,最大剪切位移达到1.0cm。建筑非结构构件呈抛物线坠落,坠落的最远距离达到2.31m,约为经堂高度的2/5。建议对砌体结构历史建筑门窗洞口和局部突出部位采取加固措施,以减轻其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对坠落物可能伤人的问题,可采用拉杆、预埋件等措施加强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并可在建筑两侧设置绿化隔离带,其宽度不小于建筑高度的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地震 震害调查 数值模拟 砌体结构历史建筑 坠落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路基震害分析及对抗震规范改进的启示 被引量:48
4
作者 姚令侃 冯俊德 杨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1-311,共11页
利用汶川地震的大批近场实震资料,对促进铁路、公路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对汶川地震近场区路基震害进行了调查,主要以2005年竣工的都江堰至映秀的三级公路为例,分析了路堤工程、路肩墙和路堑墙的震害模式.... 利用汶川地震的大批近场实震资料,对促进铁路、公路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对汶川地震近场区路基震害进行了调查,主要以2005年竣工的都江堰至映秀的三级公路为例,分析了路堤工程、路肩墙和路堑墙的震害模式.研究表明:在常用支挡工程类型中,桩板式挡墙的抗震性能最优,其次为混凝土挡墙,浆砌片石挡墙最差;按现行铁路抗震设计规范,对汶川地震9~10度烈度区的挡土墙进行了稳定性检算,抗滑动稳定安全系数的计算结果与宏观震害情况基本一致;土工格栅加固措施可有效地提高路堤工程的抗震能力.此外,从对现行规范技术框架进行延展和更新2个层面,论述了汶川地震对路基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发展的推动作用,并特别指出,汶川地震9度以上近场地震资料以及高等级公路中新型支挡工程、路堤加固工程的实震资料,提供了填补现行规范空白的罕有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工程 汶川地震 抗震规范 震害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铺作层布置对古建筑木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潘毅 袁双 +2 位作者 郭瑞 张宇 张启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40,共12页
古建筑木结构中斗栱形制及补间铺作斗栱的布置有清晰的历史演变规律。为研究斗栱的尺度从大到小、补间铺作的斗栱数量由少到多的变化对古建筑木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以饶益寺大佛殿和保国寺祥符殿的铺作层布置为参照,设计出4种不同铺作... 古建筑木结构中斗栱形制及补间铺作斗栱的布置有清晰的历史演变规律。为研究斗栱的尺度从大到小、补间铺作的斗栱数量由少到多的变化对古建筑木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以饶益寺大佛殿和保国寺祥符殿的铺作层布置为参照,设计出4种不同铺作层布置的数值模型,并对其进行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分析,研究不同铺作层布置的模型在不同地震激励作用下柱脚、普拍枋顶面、斗栱顶面的加速度和位移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柱脚、普拍枋顶面、斗栱顶面的加速度依次减小。当斗栱的尺度减小后,铺作层对地震动加速度的衰减作用降低,侧向变形能力也减小。当斗栱的尺度不变,布置数量越多、布置越规整,铺作层对地震动加速度的衰减作用越强,柱架层及铺作层的侧向变形也减小。在强震作用下,斗栱的尺度减小后,额枋榫头及馒头榫处的应力虽均有增大,但馒头榫处的应力增加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结构 铺作层布置 斗栱尺度 斗栱数量 抗震性能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烈度地震山区铁路减灾选线技术 被引量:16
6
作者 邱燕玲 姚令侃 +1 位作者 朱颖 魏永幸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72-980,共9页
为从源头上减轻高烈度地震山区的铁路灾害,针对选线设计中廊道方案选择和空间定线,从风险调控的理念,研究了减灾选线技术.采用断裂构造地貌理论,对活动断裂塑造的地貌格局和强震灾害效应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了廊道方案选择原则.根据波... 为从源头上减轻高烈度地震山区的铁路灾害,针对选线设计中廊道方案选择和空间定线,从风险调控的理念,研究了减灾选线技术.采用断裂构造地貌理论,对活动断裂塑造的地貌格局和强震灾害效应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了廊道方案选择原则.根据波动理论,对芦山、汶川地震等表现出的地震波传播的地形效应进行分析,提出了空间定线要点.研究结果表明:逆断层下盘挠曲盆地、正断层上盘断陷盆地、走滑断层断陷盆地和拉分盆地,均是铁路廊道方案可利用的地貌单元.确定大段落线路高程时,可不考虑高程放大效应;峡谷地形线路应避免布置在地震波入射方向一侧;近场区线路应选择在地震波传播的迎坡向,远场区在背坡向;应尽量避免设置小半径曲线,凸曲线应避免设置深路堑或高大支挡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选线设计 地震 山区 风险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桥梁墩水耦合抗震分析方法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浪 杨万理 李乔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9-453,共5页
为正确采用动水压力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深水桥梁墩水耦合计算方法——结合法,即将Morison方程与计算流体力学相结合,分析深水桥梁墩水耦合抗震问题.ANSYS-CFX模型计算表明:结合法能较好地进行墩水耦合抗震分析;深水环境使墩顶最大... 为正确采用动水压力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深水桥梁墩水耦合计算方法——结合法,即将Morison方程与计算流体力学相结合,分析深水桥梁墩水耦合抗震问题.ANSYS-CFX模型计算表明:结合法能较好地进行墩水耦合抗震分析;深水环境使墩顶最大弹性位移减小,最大刚体位移增大,结构整体变形增大;刚体运动附加动水力对桥墩起主要作用,但应同时考虑弹性振动引起的动水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桥梁 流固耦合 结合法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墙体面积的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苏启旺 刘艳辉 赵世春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73-478,共6页
砌体结构房屋的设计表现为建筑布置决定结构墙体的数量及面积。在地震作用下,地震力由地震方向的墙体承担,墙体数量越多,墙体面积越大,房屋抗震能力就越强,所以墙体面积对砌体结构抗震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 砌体结构房屋的设计表现为建筑布置决定结构墙体的数量及面积。在地震作用下,地震力由地震方向的墙体承担,墙体数量越多,墙体面积越大,房屋抗震能力就越强,所以墙体面积对砌体结构抗震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从地震震害中找出墙体面积与结构破坏之间的规律,通过对2008年汶川地震中大量震损房屋震害的分析,研究墙体面积与结构破坏程度之间的关系,并在现有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基于墙体面积大小的指标即墙率来评估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将墙率指标应用于一幢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评估中,并通过与现场震害的对比说明该指标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墙率可以用于评估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砌体结构 墙体数量 汶川地震 墙率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悬浮技术的建筑隔震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潘毅 周盟 +2 位作者 郭瑞 胡思远 林拥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5-482,共8页
隔震是在强烈地震中保护建筑物最有效的技术之一,采用磁悬浮技术对建筑结构进行隔震是结构工程的前沿研究领域,与采用传统橡胶隔震支座的技术相比,磁悬浮技术可以同时实现对隔震结构水平振动和竖向振动的主动控制,但基于磁悬浮技术的建... 隔震是在强烈地震中保护建筑物最有效的技术之一,采用磁悬浮技术对建筑结构进行隔震是结构工程的前沿研究领域,与采用传统橡胶隔震支座的技术相比,磁悬浮技术可以同时实现对隔震结构水平振动和竖向振动的主动控制,但基于磁悬浮技术的建筑隔震研究还相对比较薄弱.简要回顾了磁悬浮技术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磁悬浮隔震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系统阐述了永磁体轨道-电磁铁、衔铁-电磁铁两种磁悬浮隔震体系的理论研究进展与隔震装置研发情况,指出了磁悬浮隔震技术在建筑结构的实际应用中还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对今后基于磁悬浮技术的建筑结构隔震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结构 基础隔震 磁悬浮技术 永磁体轨道-电磁铁 衔铁-电磁铁 隔震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震害的多层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 被引量:12
10
作者 苏启旺 孙玉平 赵世春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0-35,共6页
为快速评估既有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基于日本既有建筑抗震评估理论,提出了一种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该方法以砌体结构各楼层墙体和构造柱的水平抗侧承载力作为结构抗震能力的指标,通过比较结构抗震能力指标与结构抗震能力需求指标... 为快速评估既有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基于日本既有建筑抗震评估理论,提出了一种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该方法以砌体结构各楼层墙体和构造柱的水平抗侧承载力作为结构抗震能力的指标,通过比较结构抗震能力指标与结构抗震能力需求指标评估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通过对汶川地震中大量多层砌体结构房屋震害的分析,获得了遭遇地震烈度9,10度的结构抗震能力需求指标.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评估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估计其震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砌体结构 汶川地震 抗震性能 震害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泊尔自建RC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潘毅 王忠凯 +1 位作者 曲哲 赵崇锦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4-312,共9页
2015年8.1级尼泊尔郭尔喀地震对尼泊尔北部民居造成了较大的破坏.与采用砖木、砖石、土坯结构等结构形式的传统民居相比,当地常见的含砌体填充墙的自建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的震害相对较轻.通过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从抗侧承载力、延... 2015年8.1级尼泊尔郭尔喀地震对尼泊尔北部民居造成了较大的破坏.与采用砖木、砖石、土坯结构等结构形式的传统民居相比,当地常见的含砌体填充墙的自建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的震害相对较轻.通过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从抗侧承载力、延性和抗震能力指数等方面,对比了这一结构体系和按照我国抗震规范设计的约束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针对不同层数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结构整体布置、层数和用钢量大致相同的条件下,与我国不同设防水平下的约束砌体结构相比,尼泊尔自建RC框架结构均表现出更好的延性性能,但其综合抗震能力随着楼层数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对3、4层的结构,其抗震能力甚至高于按我国8度设防的要求设计建造的约束砌体结构,但对5、6层的结构,其抗震能力则远远低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地震 自建民居 RC框架 约束砌体 圈梁 构造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站房减隔震技术应用与研究现状评述 被引量:9
12
作者 潘毅 宋佳雨 +2 位作者 杨龙 陈鹏 申允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6-197,共12页
为减小在强烈地震下铁路站房的破坏,推动减隔震技术在铁路站房中的广泛应用,从普适性的角度对站房结构中减隔震技术应用与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性评述。根据站房与线路、广场间不同位置关系,梳理站房的9种类型及典型实例,并归纳站房具有的... 为减小在强烈地震下铁路站房的破坏,推动减隔震技术在铁路站房中的广泛应用,从普适性的角度对站房结构中减隔震技术应用与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性评述。根据站房与线路、广场间不同位置关系,梳理站房的9种类型及典型实例,并归纳站房具有的平面布置复杂、夹层和错层较多、柱网尺寸大、楼板局部不连续及竖向刚度分布不均匀等结构特点;根据铁路站房规模,统计国内小型、中型、大型及特大型共27个典型站房的自振周期,发现随着站房规模的增大,其前3阶自振周期逐渐增大;通过分析国内外站房中减震和隔震技术应用的工程案例,提出铁路站房中减隔震部件的主要类型及布设位置。从高烈度寒冷地区铁路站房中减隔震装置的性能、近断层区减隔震技术、减隔震设计标准的编制、减隔震运维管理方法的制定及减隔震韧性的评价等5个方面,探讨铁路站房中减隔震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提出研发低温下减隔震装置、研究近断层站房减隔震设计方法及编制站房减隔震设计标准、减隔震站房的运维管理标准和韧性评价标准等建议,以期为减隔震技术在铁路站房中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站房 站房分类 站房特点 减隔震技术 抗震性能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近断层强震影响的铁路站房抗震韧性评估 被引量:4
13
作者 潘毅 宋佳雨 +2 位作者 包韵雷 申允 陈强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19,共11页
由于铁路选线限制,一些铁路站房修建在地震高烈度区,且临近地震断裂带。为掌握近断层强震作用下铁路站房维持与恢复原有功能的能力,选取某典型铁路站房为研究对象,评估考虑近断层强震影响的铁路站房抗震韧性。首先,分别采用近断层设计... 由于铁路选线限制,一些铁路站房修建在地震高烈度区,且临近地震断裂带。为掌握近断层强震作用下铁路站房维持与恢复原有功能的能力,选取某典型铁路站房为研究对象,评估考虑近断层强震影响的铁路站房抗震韧性。首先,分别采用近断层设计谱和抗震规范设计谱对铁路站房进行抗震设计;然后,选取24组近断层地震动,并建立铁路站房数值模型;最后,针对铁路站房结构的特点,并考虑近断层强震的影响,对铁路站房进行抗震韧性评估。结果表明:在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考虑近断层强震影响的铁路站房修复费用为882.82万元,修复时间为21.20 d,受伤率为1.25×10^(-4),死亡率为1.25×10^(-5),比不考虑时的铁路站房各项值均有降低;考虑近断层强震影响的铁路站房抗震韧性等级为二星,而不考虑时它的等级仅为一星。因此,在近断层区铁路站房的抗震设计中,宜采用近断层设计谱,以考虑近断层强震的不利影响,提高铁路站房的抗震韧性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站房 近断层强震 近断层抗震设计谱 抗震韧性评估 抗震韧性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马拉雅造山带工程效应及中尼铁路工程地质分区 被引量:14
14
作者 黄艺丹 姚令侃 +2 位作者 谭礼 郭沉稳 Lalu Prasad Paudel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1-430,共10页
造山带内动力作用的工程效应是地学与工程领域基础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结合GIS技术和相关地学理论,对喜马拉雅造山带由构造划分的高喜马拉雅、低喜马拉雅和特提斯喜马拉雅3个地块进行研究,揭示不同地块工程地质特性和灾害效应受内动力... 造山带内动力作用的工程效应是地学与工程领域基础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结合GIS技术和相关地学理论,对喜马拉雅造山带由构造划分的高喜马拉雅、低喜马拉雅和特提斯喜马拉雅3个地块进行研究,揭示不同地块工程地质特性和灾害效应受内动力制约的普适性规律。提出:在挤压碰撞造山机制作用下快速隆升的高、低喜马拉雅,地震以逆冲型为主,地震强度大、频率高,水平应力相对较大,主应力方向近NE-WS方向,地形向大高差发展、河流下切强烈,山地灾害严重;而属于拆离地系,处于相对沉陷状态的特提斯喜马拉雅,地震以正断型为主,地震活动性相对较弱,水平应力相对较小,主应力方向近E-W方向,地形演化向着减弱地势的趋向发展,雪崩灾害严重;此外,高喜马拉雅特有的海洋性冰川地貌、冰湖和冰川泥石流,可能是控制跨喜马拉雅山铁路线路方案的重要问题。基于上述各地块工程效应存在显著差异的认识,提出以构造划分作为铁路工程地质分区的建议,并以拟建中尼铁路交通廊道为例,绘制了工程地质分区图。研究有助于将造山带理论推进到工程应用层面,为铁路大范围方案比选阶段,广域、高效、低成本地获取信息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造山带 内动力作用 中尼铁路 工程地质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路工程地震触发高位崩塌滑坡灾势预测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海强 姚令侃 孙少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5-161,共7页
为了能够在高烈度山区快速判识威胁到线路工程的地震触发高位崩塌滑坡,提出一种地震触发高位崩塌滑坡灾势预测方法.预测方法在GIS技术支持下,按照水文地质条件划分边坡单元;基于边坡单元建立威胁线路的高位边坡判识模型,即高位边坡须同... 为了能够在高烈度山区快速判识威胁到线路工程的地震触发高位崩塌滑坡,提出一种地震触发高位崩塌滑坡灾势预测方法.预测方法在GIS技术支持下,按照水文地质条件划分边坡单元;基于边坡单元建立威胁线路的高位边坡判识模型,即高位边坡须同时满足能量和路径两种必要条件,才能保证其在失稳后会威胁到线路工程;在此基础上,结合综合指标法预测地震触发的崩塌滑坡,得到了研究区域内地震作用下威胁到线路工程的高位崩塌滑坡灾势区划图.案例分析结果表明:灾势预测方法可以对来自于路域以外复杂坡体条件下的地震触发高位崩塌滑坡体是否会威胁到线路工程进行快速判识,对高烈度山区线路选线以及既有线改建工程提供决策依据,可用于指导选线设计人员快速完成空间概略定线及多目标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高位滑坡 危险度区划 选线设计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古建筑木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评述 被引量:17
16
作者 潘毅 陈建 +1 位作者 安仁兵 易督航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21,共12页
山地古建筑木结构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柱底不等高约束而与平地古建筑木结构存在建筑布局、结构特点和抗震性能等方面的差异。近年的古建筑震害调查表明:高烈度区山地古建筑木结构的破坏程度一般重于平地古建筑木结构。为更... 山地古建筑木结构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柱底不等高约束而与平地古建筑木结构存在建筑布局、结构特点和抗震性能等方面的差异。近年的古建筑震害调查表明:高烈度区山地古建筑木结构的破坏程度一般重于平地古建筑木结构。为更好地保护山地古建筑木结构,阐述了山地古建筑木结构的基本概念,总结了山地古建筑木结构的建筑特点、结构形式和结构特点,根据多次古建筑震害调查结果,分析了山地古建筑木结构的基础破坏、柱脚滑移、榫卯破坏、柱架扭转、屋面破坏和构架垮塌等典型震害特征及其震害原因,并指出其与平地古建筑震害的异同,从动力特性、分析模型、抗震机理、破坏模式和加固方法等方面阐明了山地古建筑木结构抗震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为后续抗震性能研究指明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建筑 古建筑 木结构 抗震性能 震害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格栅加筋路堤抗震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建 姚令侃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9-104,共6页
为研究路堤工程的抗震设计问题,通过对汶川8.0级地震震区路堤震害进行调查,发现强震作用下未加筋路堤存在边坡坍塌和路面拉裂两种震害模式,而中上部铺设了土工格栅的路堤在强震作用下仍然基本保持完好。路堤顶部铺设长筋,可以阻断路面... 为研究路堤工程的抗震设计问题,通过对汶川8.0级地震震区路堤震害进行调查,发现强震作用下未加筋路堤存在边坡坍塌和路面拉裂两种震害模式,而中上部铺设了土工格栅的路堤在强震作用下仍然基本保持完好。路堤顶部铺设长筋,可以阻断路面张拉裂缝向下扩展,从而防止了路堤本体滑坡的形成;路堤中上部铺设短筋,可以抑制坡面土体的侧向变形,从而防止了路堤坡面滑塌。基于震害调查结论,针对路堤常规加筋方案,提出了路堤中上部铺设短筋的加筋抗震优化设计方法。利用有限差分动力强度折减法,分别对常规加筋模型和加筋优化模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优化设计以后,筋材用量减少了23.1%,路堤最大地震位移减小了19.0%,土工格栅最大受力减小了14%。优化设计不仅减少了土工格栅用量,而且达到了抑制边坡变形、提高路堤抗震性能的效果,为地震灾区路堤工程灾后重建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工程 抗震设计 有限差分法 土工格栅加筋路堤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滞阻尼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敏 汪大洋 耿鹏飞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45-50,共6页
对研发的一种黏滞阻尼器的四种不同型号D1~D4进行低周循环加载试验和抗低周疲劳性能试验,探讨阻尼器的耗能性能和参数相关性能,并将其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黏滞阻尼器达到预期设计要求,具有良好的耗能性能与... 对研发的一种黏滞阻尼器的四种不同型号D1~D4进行低周循环加载试验和抗低周疲劳性能试验,探讨阻尼器的耗能性能和参数相关性能,并将其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黏滞阻尼器达到预期设计要求,具有良好的耗能性能与抗低周疲劳性能,阻尼器设计与加工技术可靠、工作性能稳定、密封性好;工程应用显示了研制的黏滞阻尼器具有大量耗散地震输入能量、有效衰减结构动力响应、降低地震作用下结构层间侧移的能力,验证了所提黏滞阻尼器对于抑制结构震动、提高结构安全性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滞阻尼器 性能试验 疲劳特性 工程应用 减震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震区路肩墙抗震能力检算与震害机理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景梅 姚令侃 杨明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9-924,共6页
在汶川地震路肩墙震害调查基础上,根据设计图纸,按规范对路肩墙进行抗震能力检算和震害机理分析,获得以下结论:由于现行公路规范中有关规定表明地震工况时公路挡土墙稳定性验算不考虑车辆荷载,故按现行公路规范要求设计的挡土墙具有抵抗... 在汶川地震路肩墙震害调查基础上,根据设计图纸,按规范对路肩墙进行抗震能力检算和震害机理分析,获得以下结论:由于现行公路规范中有关规定表明地震工况时公路挡土墙稳定性验算不考虑车辆荷载,故按现行公路规范要求设计的挡土墙具有抵抗8度地震的抗震能力;9度地震烈度区路肩墙倾斜变形的原因是挡墙基底应力超过基底容许承载力值;10度地震烈度区路肩墙严重倾斜变形及出现毁坏现象的原因是抗倾覆稳定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和挡墙基底应力远远超过基底容许承载力值,碎石土基路肩墙还有抗滑动稳定系数不足的原因;现行公路规范中挡土墙稳定安全系数取值合理,在9度地震烈度区是适用的,并且可以延伸到10度地震烈度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肩墙 抗震能力 震害机理 汶川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堰塞坝越顶溢流破坏的物理模型实验 被引量:17
20
作者 付建康 罗刚 胡卸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3-212,共10页
滑坡堰塞坝作为结构松散的堆积物,随着上游水位的不断上涨,其稳定性不断降低,并存在突然溃坝的风险。以唐家山滑坡堰塞坝为研究对象,基于相似原理,开展符合坝体颗粒级配的室内水槽物理模型实验,模拟了不同坝后蓄水量、不同水位和不同颗... 滑坡堰塞坝作为结构松散的堆积物,随着上游水位的不断上涨,其稳定性不断降低,并存在突然溃坝的风险。以唐家山滑坡堰塞坝为研究对象,基于相似原理,开展符合坝体颗粒级配的室内水槽物理模型实验,模拟了不同坝后蓄水量、不同水位和不同颗粒物质组成条件下坝体渗流、漫顶破坏的整个过程。监测结果显示:堰塞坝漫顶溃坝主要分为渗流、漫顶、冲刷和溃决4个过程;坝体堆积颗粒级配越差,坝体允许渗流坡降越小;相同材料配比的坝体,上游水位相同时,坝体底部水平位移最大,且漫顶溃坝时溃口尺寸与蓄水量正相关。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堰塞坝漫顶破坏规律,可为堰塞坝溃坝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堰塞坝 渗流 漫顶溢流 失稳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