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铁路简支梁桥震后残余功能与抗震韧性评价方法研究
- 1
-
-
作者
赵灿晖
王睿鹏
杨正浩
尹伟涛
-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工程系
抗震安全与韧性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
-
出处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40,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项目(U21A20154)
四川省科技计划重点研发项目(2023YFS0429)。
-
文摘
为采用更为明确的指标评价铁路简支梁桥震后残余功能,并提高抗震韧性评价的准确性,提出该类型桥梁震后残余功能和抗震韧性评价方法。该方法以震后车速作为通行功能评价指标,根据震后车速与轨道不平顺的关系,提出通行功能易损性和震后残余功能的定量计算方法;将通行功能易损性转化为功能损失概率,提出具有一定保证率的修复时间和韧性指数阈值计算方法。以某5跨32 m双线铁路简支箱梁桥为算例,计算震后残余功能曲线、功能恢复曲线和韧性指数,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研究修复函数和韧性评价指标形式。结果表明:以震后车速作为桥梁震后通行功能指标,无需通过问卷调查确定不同损伤状态对应的震后残余功能,计算过程更加客观;采用单一震后轨道变形模式的易损性,将高估抗震韧性;铁路简支梁桥宜采用对修复准备时间容错性较好的三角函数型或线性函数型修复函数;宜采用韧性指数结合具有一定保证率的修复时间评价桥梁抗震韧性。
-
关键词
铁路简支梁桥
抗震韧性
震后残余功能
震后车速
功能恢复函数
韧性指数
修复时间
评价方法
-
Keywords
simply-supported girder railway bridge
seismic resilience
post-earthquake serviceability
post-earthquake vehicle speed
serviceability restoration function
resilience indicator
repair time
evaluation method
-
分类号
U448.13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U448.217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U442.55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
-
题名钢壳-混凝土组合桥塔横向加劲肋性能研究
- 2
-
-
作者
武建立
梁桓玮
许春荣
夏富友
赵灿晖
-
机构
河南省黄河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工程系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抗震安全与韧性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出处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76,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1A20154)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22NSFSC0441)
河南省交通运输科技计划项目(22-7-1)。
-
文摘
钢壳-混凝土组合桥塔中横向加劲肋作为剪力键并控制钢壳变形,为计算其抗剪承载力并明确横向加劲肋布设角度的影响,设计推出试验测试试件的破坏特征及抗剪承载力,并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横向加劲肋的承载机理,基于承载机理提出不同角度横向加劲肋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根据组合桥塔的施工特点和薄板变形理论,提出钢壳浇筑变形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横向加劲肋在剪切荷载下呈局部承压破坏,横向加劲肋与竖向钢板夹角的减小能使横向加劲肋上部的混凝土参与承载,提升了抗剪承载力;有限元模型重现了变角度横向加劲肋的受力过程,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提出的横向加劲肋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提出的钢壳浇筑变形计算公式能有效地计算不同钢壳厚度、纵向加劲肋间距下所需的横向加劲肋间距,可供组合桥塔设计参考。
-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壳-混凝土组合桥塔
横向加劲肋
布设角度
推出试验
承载机理
抗剪承载力
变形控制
-
Keywords
bridge engineering
steel shell-concrete composite tower
transverse stiffener
installation angle
push-out test
load bearing mechanism
shear resistance
deformation control
-
分类号
U443.38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U441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
-
题名无主筋组合桥塔钢壳-混凝土界面连接构造形式研究
- 3
-
-
作者
傅立军
梁桓玮
许春荣
夏富友
赵灿晖
-
机构
河南省黄河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工程系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抗震安全与韧性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92,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项目(U21A20154)
河南省交通科技计划项目(2022-7-1)。
-
文摘
为寻求无主筋组合桥塔钢壳-混凝土界面连接的合理结构形式,采用滞回试验及有限元法进行研究。设计、制作界面连接构造分别采用竖向加劲肋及竖向加劲肋+成排栓钉的无主筋组合桥塔钢壳-混凝土界面节段简化试件进行滞回试验,对比2种试件的钢壳屈曲应变、破坏特征及滞回曲线,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轴压比作用下2种试件的受力性能,并对界面连接处的构造尺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竖向加劲肋+成排栓钉试件较采用竖向加劲肋试件的钢壳屈曲应变更大,分别为-2 101με和-995με;2种试件均为受拉侧钢壳先达到屈服,其后受压侧混凝土压溃,呈大偏心破坏的特征;2种试件钢壳-混凝土界面连接构造形式均合理,滞回荷载下的峰值水平力基本一致;小轴压比(小于0.3)下钢壳屈曲对试件抗弯承载力的影响不显著,当截面的轴压比增大后,仅采用竖向加劲肋试件中钢壳屈曲使截面抗弯承载力明显降低;当仅采用竖向加劲肋时,竖向加劲肋间距与钢壳厚度之比不宜大于72.71,当采用竖向加劲肋+成排栓钉时,栓钉竖向间距与竖向加劲肋间距之比不宜大于0.7。
-
关键词
无主筋组合桥塔
钢壳-混凝土界面连接构造
轴压比
受力性能
滞回试验
有限元法
-
Keywords
reinforcement-free composite pylon
steel shell-concrete connection detail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load bearing capacity
hysteresis test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
分类号
U443.38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U441.4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