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脂肪源性干细胞诱导分化的施万样细胞中神经生长因子高表达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突起生长的促进作用
1
作者
朱清华
袁博
+5 位作者
王一伦
任淼
李晓飞
王思邈
甄子萱
付秀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4-995,共12页
目的:探讨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诱导分化的施万样细胞(SCLCs)高表达的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突起生长的促进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从SD大鼠附睾旁脂肪中提取ADSCs,通过成骨诱导、成脂诱导和成软骨诱导鉴定...
目的:探讨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诱导分化的施万样细胞(SCLCs)高表达的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突起生长的促进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从SD大鼠附睾旁脂肪中提取ADSCs,通过成骨诱导、成脂诱导和成软骨诱导鉴定ADSCs的多向分化能力。将ADSCs诱导分化为SCLCs,并通过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DSCs和SCLCs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表达水平。分离培养大鼠DRG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DRG细胞中Ⅲ类β微管蛋白(βⅢ-tubulin)以鉴定DRG细胞。将SCLCs与DRG细胞共培养(共培养组),DRG细胞单独培养作为DRG组。利用甲苯胺蓝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共培养组和DRG组细胞的突起长度。采用小干扰RNA(siRNA)转染技术敲低NGF,质粒转染技术过表达NGF,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GF 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中NGF蛋白表达水平。将转染后的SCLCs与DRG细胞共培养,分为对照组、siNC/vector组、NGF敲低组(si-NGF组)和NGF过表达组(oe-NGF组),观察各组DRG细胞突起的长度。结果:原代ADSCs接种24 h后基本贴壁并留有少量脂滴,培养3 d后细胞多为短梭形、纺锤状或多角形,呈旋涡状生长,增长迅速,传代后细胞形态均一,呈长梭形,鱼群状排列。ADSCs经成脂诱导培养基培养14 d后,细胞形态由梭形变为扁圆形,中间可见透亮的圆形脂滴形成,经油红O染色可见细胞质中的脂滴被染成红色。ADSCs经成骨诱导培养基培养28 d后可见细胞呈沙粒样,形态模糊,出现钙化结节,经茜素红染色后可见钙化结节被红染,沉积在细胞外基质。ADSCs经成软骨诱导培养基立体培养28 d后可见小米粒大小的软骨球生成,对软骨球进行冰冻切片,阿利辛蓝染色后显微镜下可见软骨组织中的酸性黏多糖被染色成蓝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纯化后第3代ADSCs,可见被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为绿色荧光的CD29蛋白表达阳性、被Cy3标记为红色荧光CD44蛋白表达阳性。免疫荧光法,可见GFAP被FITC标记为绿色荧光,S100β被Cy3标记为红色荧光。Western blotting法,与ADSCs比较,SCLCs高表达S100β和GFAP蛋白。原代提取的DRG细胞常规培养6 h后开始贴壁,培养3 d后细胞胞体发亮呈圆形,胞体发出两条线状突起。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βⅢ-tubulin呈阳性表达,表明分离提取的细胞为DRG细胞。与ADSCs比较,SCLCs中NGF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DRG组比较,DRG细胞与SCLCs以1∶2比例接种时,共培养组DRG细胞突起长度最高(P<0.05)。RT-qPCR法,与si-NC组比较,si-NGF-1、si-NGF-2和si-NGF-3组细胞中NGF m 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si NGF-1敲低效率最好,后续将采用si-NGF-1进行实验。ELISA法,与si-NC组比较,si-NGF-1、si-NGF-2和si-NGF-3组细胞上清中NGF水平均降低(P<0.05)。与vector组比较,oe-NGF组细胞中NGF m 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细胞上清中NGF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和si NC/vector组比较,si NGF组DRG细胞突起长度缩短(P<0.05),oe-NGF组DRG细胞突起长度增加(P<0.01)。结论:ADSCs可以定向分化为SCLCs,且分化后的细胞高表达NGF;敲低或过表达NGF可影响DRG细胞突起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万样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
背根神经节细胞
脂肪源性干细胞
周围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脂肪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对体外巨噬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2
作者
袁博
谢佳忆
+5 位作者
江思瑜
孟亚军
朱清华
李晓飞
付秀美
谢利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8-727,共10页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源性外泌体(ADSC-Exos)对巨噬细胞RAW264.7迁移能力的影响,阐明其促进巨噬细胞功能的作用。方法:分离SD大鼠附睾旁脂肪组织,进行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原代培养,通过成脂和成骨分化诱导,结合油红O和茜素红染色检测AD...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源性外泌体(ADSC-Exos)对巨噬细胞RAW264.7迁移能力的影响,阐明其促进巨噬细胞功能的作用。方法:分离SD大鼠附睾旁脂肪组织,进行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原代培养,通过成脂和成骨分化诱导,结合油红O和茜素红染色检测ADSCs的多向分化潜能。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ADSCs标记物CD29及CD44阳性表达情况,采用外泌体(Exos)分离试剂盒提取ADSC-Exos,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检测ADSC-Exos的形态大小和粒径分布范围,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xos特异性标记物CD9和TSG101蛋白表达情况,示踪法观察巨噬细胞摄取ADSC-Exos情况。将巨噬细胞RAW264.7分为对照组、10 mg·L^(-1)ADSCExos组、20 mg·L^(-1)ADSC-Exos组和40 mg·L^(-1)ADSC-Exos组。5-乙基-2'-脱氧尿苷(EdU)染色检测各组巨噬细胞活性,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巨噬细胞迁移细胞数,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巨噬细胞黏附情况。结果:原代ADSCs培养24 h后细胞贴壁生长,呈散在、长梭形;培养7 d,贴壁细胞呈齿梳状、旋涡状有序排列,呈成纤维细胞样外观;培养10代后ADSCs形态不规则,增殖速度减慢。分离提取的ADSCs具有成骨和成脂分化潜能,CD29和CD44蛋白表达阳性。透射电子显微镜下ADSC-Exos呈茶碟状,ADSC-Exos的粒径主峰分布于132 nm附近,ADSC-Exos中CD9和TSG101蛋白表达阳性,即ADSC-Exos提取成功。荧光显微镜下RAW264.7细胞核周围可检测到红色荧光信号,即ADSC-Exos可以被巨噬细胞摄取。与对照组比较,10、20和40 mg·L^(-1)ADSC-Exos组EdU阳性细胞率均明显升高(P<0.05);与10 mg·L^(-1)ADSC-Exos组比较,20 mg·L^(-1)ADSC-Exos组EdU阳性细胞率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10、20和40 mg·L^(-1)ADSC-Exos组巨噬细胞迁移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0.05);与10 mg·L^(-1)ADSC-Exos组比较,20和40 mg·L^(-1)ADSC-Exos组巨噬细胞迁移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10、20和40 mg·L^(-1)ADSC-Exos组巨噬细胞黏附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0.05);与10 mg·L^(-1)ADSC-Exos组比较,20 mg·L^(-1)ADSCExos组巨噬细胞黏附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ADSC-Exos可被巨噬细胞摄取,其通过影响细胞黏附提高巨噬细胞的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外泌体
巨噬细胞
细胞迁移
细胞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脂肪源性干细胞诱导分化的施万样细胞中神经生长因子高表达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突起生长的促进作用
1
作者
朱清华
袁博
王一伦
任淼
李晓飞
王思邈
甄子萱
付秀美
机构
承德
医
学院
基础医
学院
人体解剖学
教研室
承德
医
学院
基础医学研究所
河北省神经损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
承德护理职业学院病原生物与免疫教研室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4-995,共12页
基金
河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H2021406056)
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ZD2020178)
+1 种基金
河北省神经损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NJKF-202403)
承德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优势学科资助项目(〔2023〕22号)。
文摘
目的:探讨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诱导分化的施万样细胞(SCLCs)高表达的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突起生长的促进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从SD大鼠附睾旁脂肪中提取ADSCs,通过成骨诱导、成脂诱导和成软骨诱导鉴定ADSCs的多向分化能力。将ADSCs诱导分化为SCLCs,并通过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DSCs和SCLCs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表达水平。分离培养大鼠DRG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DRG细胞中Ⅲ类β微管蛋白(βⅢ-tubulin)以鉴定DRG细胞。将SCLCs与DRG细胞共培养(共培养组),DRG细胞单独培养作为DRG组。利用甲苯胺蓝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共培养组和DRG组细胞的突起长度。采用小干扰RNA(siRNA)转染技术敲低NGF,质粒转染技术过表达NGF,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GF 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中NGF蛋白表达水平。将转染后的SCLCs与DRG细胞共培养,分为对照组、siNC/vector组、NGF敲低组(si-NGF组)和NGF过表达组(oe-NGF组),观察各组DRG细胞突起的长度。结果:原代ADSCs接种24 h后基本贴壁并留有少量脂滴,培养3 d后细胞多为短梭形、纺锤状或多角形,呈旋涡状生长,增长迅速,传代后细胞形态均一,呈长梭形,鱼群状排列。ADSCs经成脂诱导培养基培养14 d后,细胞形态由梭形变为扁圆形,中间可见透亮的圆形脂滴形成,经油红O染色可见细胞质中的脂滴被染成红色。ADSCs经成骨诱导培养基培养28 d后可见细胞呈沙粒样,形态模糊,出现钙化结节,经茜素红染色后可见钙化结节被红染,沉积在细胞外基质。ADSCs经成软骨诱导培养基立体培养28 d后可见小米粒大小的软骨球生成,对软骨球进行冰冻切片,阿利辛蓝染色后显微镜下可见软骨组织中的酸性黏多糖被染色成蓝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纯化后第3代ADSCs,可见被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为绿色荧光的CD29蛋白表达阳性、被Cy3标记为红色荧光CD44蛋白表达阳性。免疫荧光法,可见GFAP被FITC标记为绿色荧光,S100β被Cy3标记为红色荧光。Western blotting法,与ADSCs比较,SCLCs高表达S100β和GFAP蛋白。原代提取的DRG细胞常规培养6 h后开始贴壁,培养3 d后细胞胞体发亮呈圆形,胞体发出两条线状突起。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βⅢ-tubulin呈阳性表达,表明分离提取的细胞为DRG细胞。与ADSCs比较,SCLCs中NGF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DRG组比较,DRG细胞与SCLCs以1∶2比例接种时,共培养组DRG细胞突起长度最高(P<0.05)。RT-qPCR法,与si-NC组比较,si-NGF-1、si-NGF-2和si-NGF-3组细胞中NGF m 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si NGF-1敲低效率最好,后续将采用si-NGF-1进行实验。ELISA法,与si-NC组比较,si-NGF-1、si-NGF-2和si-NGF-3组细胞上清中NGF水平均降低(P<0.05)。与vector组比较,oe-NGF组细胞中NGF m 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细胞上清中NGF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和si NC/vector组比较,si NGF组DRG细胞突起长度缩短(P<0.05),oe-NGF组DRG细胞突起长度增加(P<0.01)。结论:ADSCs可以定向分化为SCLCs,且分化后的细胞高表达NGF;敲低或过表达NGF可影响DRG细胞突起的生长。
关键词
施万样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
背根神经节细胞
脂肪源性干细胞
周围神经损伤
Keywords
Schwann-like cells
Nerve growth factor
Dorsal root ganglion cells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分类号
R322.8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脂肪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对体外巨噬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2
作者
袁博
谢佳忆
江思瑜
孟亚军
朱清华
李晓飞
付秀美
谢利德
机构
承德
医
学院
基础医
学院
人体解剖学
教研室
承德护理职业学院病原生物与免疫教研室
河北省神经损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
学院
自动化系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8-727,共10页
基金
河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H2021406056)
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ZD2020178)
+1 种基金
承德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优势学科资助项目([2023] 22号)
河北省神经损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NJKF-202403)。
文摘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源性外泌体(ADSC-Exos)对巨噬细胞RAW264.7迁移能力的影响,阐明其促进巨噬细胞功能的作用。方法:分离SD大鼠附睾旁脂肪组织,进行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原代培养,通过成脂和成骨分化诱导,结合油红O和茜素红染色检测ADSCs的多向分化潜能。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ADSCs标记物CD29及CD44阳性表达情况,采用外泌体(Exos)分离试剂盒提取ADSC-Exos,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检测ADSC-Exos的形态大小和粒径分布范围,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xos特异性标记物CD9和TSG101蛋白表达情况,示踪法观察巨噬细胞摄取ADSC-Exos情况。将巨噬细胞RAW264.7分为对照组、10 mg·L^(-1)ADSCExos组、20 mg·L^(-1)ADSC-Exos组和40 mg·L^(-1)ADSC-Exos组。5-乙基-2'-脱氧尿苷(EdU)染色检测各组巨噬细胞活性,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巨噬细胞迁移细胞数,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巨噬细胞黏附情况。结果:原代ADSCs培养24 h后细胞贴壁生长,呈散在、长梭形;培养7 d,贴壁细胞呈齿梳状、旋涡状有序排列,呈成纤维细胞样外观;培养10代后ADSCs形态不规则,增殖速度减慢。分离提取的ADSCs具有成骨和成脂分化潜能,CD29和CD44蛋白表达阳性。透射电子显微镜下ADSC-Exos呈茶碟状,ADSC-Exos的粒径主峰分布于132 nm附近,ADSC-Exos中CD9和TSG101蛋白表达阳性,即ADSC-Exos提取成功。荧光显微镜下RAW264.7细胞核周围可检测到红色荧光信号,即ADSC-Exos可以被巨噬细胞摄取。与对照组比较,10、20和40 mg·L^(-1)ADSC-Exos组EdU阳性细胞率均明显升高(P<0.05);与10 mg·L^(-1)ADSC-Exos组比较,20 mg·L^(-1)ADSC-Exos组EdU阳性细胞率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10、20和40 mg·L^(-1)ADSC-Exos组巨噬细胞迁移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0.05);与10 mg·L^(-1)ADSC-Exos组比较,20和40 mg·L^(-1)ADSC-Exos组巨噬细胞迁移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10、20和40 mg·L^(-1)ADSC-Exos组巨噬细胞黏附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0.05);与10 mg·L^(-1)ADSC-Exos组比较,20 mg·L^(-1)ADSCExos组巨噬细胞黏附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ADSC-Exos可被巨噬细胞摄取,其通过影响细胞黏附提高巨噬细胞的迁移能力。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外泌体
巨噬细胞
细胞迁移
细胞黏附
Keywords
Adipogenic stem cells
Exosomes
Macrophages
Cell migration
Cell adhesion
分类号
Q25 [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脂肪源性干细胞诱导分化的施万样细胞中神经生长因子高表达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突起生长的促进作用
朱清华
袁博
王一伦
任淼
李晓飞
王思邈
甄子萱
付秀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脂肪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对体外巨噬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袁博
谢佳忆
江思瑜
孟亚军
朱清华
李晓飞
付秀美
谢利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