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夹闭术与介入治疗的近期预后对比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呼铁民 于淼 +5 位作者 张继伟 谢云鹏 马志君 胡军 季东鑫 王广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6期3192-3195,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夹闭术与介入术在世界神经外科联盟( WFNS)分级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aSAH)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0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就诊的aSAH患者且符合WFNS分级Ⅳ~Ⅴ级者115例为研... 目的:探讨颅内夹闭术与介入术在世界神经外科联盟( WFNS)分级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aSAH)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0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就诊的aSAH患者且符合WFNS分级Ⅳ~Ⅴ级者11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采用弹簧圈瘤腔内栓塞,对照组采用动脉瘤颈夹闭术。术后观察手术填塞程度,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3个月,记录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结果两组填塞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55,P=0.46)。两组术中均未出现死亡病例。两组局灶性神经功能降低、脑积水、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术后3个月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8.19,P=0.04)。治疗组Ⅳ级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12.10,P=0.01)。两组Ⅴ级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U=1.06,P=0.78)。结论两种术式对aSAH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但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治疗WFNS高分级aSAH患者近期预后生存质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夹闭术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明颗粒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循环及干眼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2
作者 赵智华 李科军 +2 位作者 赵晓彬 马清敏 王明月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1期2762-2765,2769,共5页
目的:观察芪明颗粒对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的脉络膜循环的作用及其对干眼症的改善情况,并分析芪明颗粒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1月河北省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确诊的NPDR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 目的:观察芪明颗粒对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的脉络膜循环的作用及其对干眼症的改善情况,并分析芪明颗粒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1月河北省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确诊的NPDR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单纯使用羟苯磺酸钙治疗)和观察组(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每组50例。治疗2个月后,测量2组患者的组织因子(T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G)、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变化以及血清支链氨基酸的含量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1)对照组血清内TF、IGF-1,VEGF含量均显著高于观察组,而PEDF含量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对照组血清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与对照组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芪明颗粒能够抑制视网膜内形成新生血管以及改善脉络膜循环,对患者的干眼症提供有效的治疗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明颗粒 羟苯磺酸钙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非增殖期 干眼症 支链氨基酸 细胞因子 脉络膜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托溴铵联合夜间氧疗对COPD夜间睡眠低氧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姜锋 李晓明 +1 位作者 孙艳辉 张庆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夜间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夜间睡眠低氧的治疗作用,并间接评价噻托溴铵对夜间睡眠低氧的疗效。方法:选择存在夜间睡眠低氧的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夜间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夜间睡眠低氧的治疗作用,并间接评价噻托溴铵对夜间睡眠低氧的疗效。方法:选择存在夜间睡眠低氧的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0例)给予吸入噻托溴铵(18μg,每日午后1次)联合夜间氧疗(2 L/min),对照组(20例)给予单纯夜间氧疗(2 L/min),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检测夜间睡眠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肺功能。结果: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Nocturnal mean SaO2,MSaO2)、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Nocturnal minimum SaO2,MmSaO2)、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Percentage of FEV1 in the predicted value,FEV1%Pred)、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IC)、呼气峰值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rcentage of peak expiratoryflow rate in the predicted value,PEF%Pred)显著提高;对照组MSaO2、MmSaO2、PaO2、SaO2明显升高,而FEV1、FEV1%Pred、FVC、IC、PEF%Pred则无明显改变;2组夜间血氧饱和度小于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T90)显著降低;观察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明显降低,而对照组PaCO2则明显升高。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MSaO2、MmSaO2、PaO2、SaO2明显提高,T90、PaCO2显著降低,FEV1、FEV1%Pred、FVC、IC、PEF%Pred显著提高。结论:噻托溴铵联合夜间氧疗能显著改善COPD夜间睡眠低氧,并优于单纯夜间氧疗;噻托溴铵也能改善COPD夜间睡眠低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托溴铵 夜间氧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夜间低氧血症 睡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肋骨骨折MSCT隔期联合诊断法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4
作者 范志奎 王胜林 +4 位作者 崔志新 葛伟 杨玉萍 吴永奎 宋静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2-416,共5页
目的:探讨肋骨骨折MSCT隔期联合诊断法(简称隔期联合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隔期联合诊断的53例肋骨骨折患者资料.首次MSCT采用常规剂量,提示创伤4周后复查.复查预扫描错位最轻的骨折,骨性骨痂明显、密度较低者以50mA、12... 目的:探讨肋骨骨折MSCT隔期联合诊断法(简称隔期联合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隔期联合诊断的53例肋骨骨折患者资料.首次MSCT采用常规剂量,提示创伤4周后复查.复查预扫描错位最轻的骨折,骨性骨痂明显、密度较低者以50mA、120mA的低剂量扫描全部肋骨,不明显者2周后以120mA的低剂量扫描全部肋骨.由2名放射科医师评估低剂量图像诊断可接受率、主观噪声,通过对比观察首次及骨性骨痂形成期薄层图像确定骨折数.以Wilcoxon配对符号秩和检验比较两次(首次及隔期联合诊断)诊断结果的差异,以Kappa检验评价两位医师评估结果的一致性.结果:首次诊断肋骨骨折234处、疑似骨折26处,隔期联合诊断诊断肋骨骨折313处.64.15%的患者两次诊断不一致,首次有34处不完全性、28处无错位完全性、2处隐性骨内骨折未显示,26处疑似骨折经复查诊断骨折15处、排除骨折11处.两次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5.018,P<0.01).清晰可见的骨性骨痂发现于4周末~5周41例,4周末未发现6周清晰可见11例,5周未发现7周清晰可见1例.两位医师评估结果获得近乎完美的一致(Kappa值为0.863、0.826、0.838、0.826).结论:隔期联合诊断可良好把握肋骨骨折复查时机,避免首次MSCT有可能发生的漏诊,降低患者辐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晚期肝癌腹腔积液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海光 苗亚敬 +2 位作者 李世龙 张宝 司玉广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779-782,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腹腔内注射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晚期肝癌腹腔积液的疗效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生命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2017年2月唐山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02例晚期肝癌腹腔积液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腹腔内注射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晚期肝癌腹腔积液的疗效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生命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2017年2月唐山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02例晚期肝癌腹腔积液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体外高频热疗。比较两组疗效,分析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自然杀伤(NK)细胞、CD_3^+、CD_4^+、CD_8^+、CD_4^+/CD_8^+的变化、观察患者生命质量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CR 13例,PR 29例,有效率82. 35%,对照组CR 6例,PR 18例,有效率47. 06%,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13. 909,P=0. 000)。治疗后研究组NK细胞[(19. 72±1. 16:17. 21±1. 05),t=11. 456,P <0. 001]、CD_3^+[(64. 94±5. 27:62. 27±6. 93),t=2. 190,P <0. 05]、CD_4^+[(41. 93±4. 34:39. 72±3. 28),t=2. 901,P <0. 05]、CD_4^+/CD_8^+[(1. 49±0. 17:1. 33±0. 15),t=5. 040,P <0. 001]均高于对照组,而CD_8^+低于对照组[(29. 15±2. 85:33. 38±3. 01),t=7. 288,P <0. 001]。研究组患者生命质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82. 35%:52. 94%,χ~2=10. 079,P=0. 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 8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 9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210,P=0. 647)。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腹腔内注射联合体外高频热疗可提高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和生命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腹水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瞳孔大小与波前像差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跃丽 王亚军 +3 位作者 刘玉乔 陶相宜 崔秀成 项广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16-1017,共2页
目的探讨瞳孔直径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对150例(300眼)近视眼患者于LASIK术前及术后3 d、1周、1个月分别检测瞳孔直径为3 mm和6 mm下各像差成分均方根(RMS)值,包括低阶像差(RMSL)、总体高阶像差(RM... 目的探讨瞳孔直径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对150例(300眼)近视眼患者于LASIK术前及术后3 d、1周、1个月分别检测瞳孔直径为3 mm和6 mm下各像差成分均方根(RMS)值,包括低阶像差(RMSL)、总体高阶像差(RMSH)、慧差(RMS3)、球差(RMS4)、次级慧差(RMS5)。结果 LASIK术后不同时间(3 d、1周、1个月)患者瞳孔直径3 mm、6 mm下的RMSL较术前显著下降,而RMSH、RMS3、RMS4、RMS5则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瞳孔直径6 mm组的RM-SH、RMS3、RMS4、RMS5均显著高于瞳孔直径3 mm组,而RMSL则显著低于瞳孔直径3 m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SIK术后患者的高阶像差较术前显著增高,RMSL较术前显著降低;且术后的高阶像差随瞳孔直径的增大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 近视 波前像差 瞳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针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任亚平 张志强 +2 位作者 王英喜 王冬静 金丽颖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6-367,共2页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得以明显提高,幸存的脑卒中患者会遗留肢体运动等各种功能障碍,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选择不当,则会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我们将中西医康复技术结合起来,采用体针与本体感觉神经肌...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得以明显提高,幸存的脑卒中患者会遗留肢体运动等各种功能障碍,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选择不当,则会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我们将中西医康复技术结合起来,采用体针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治疗的方法,观察其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患者 上肢运动功能 神经肌肉 本体感觉 体针 脑卒中患者 医疗技术水平 日常生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治疗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8
作者 娄秀娟 娄国喜 杨良权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3期327-328,共2页
目的:探讨艾灸治疗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将13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实验组采取艾灸治疗结合乳腺功能恢复操对患肢进行锻炼,对照组对患肢进行单纯的功能恢复操锻炼,在术后1个月进行疗效评定,比... 目的:探讨艾灸治疗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将13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实验组采取艾灸治疗结合乳腺功能恢复操对患肢进行锻炼,对照组对患肢进行单纯的功能恢复操锻炼,在术后1个月进行疗效评定,比较2组患肢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用艾灸治疗配合乳腺功能恢复操,治疗和预防患肢水肿疗效确定,在术后1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艾灸治疗结合乳腺功能操治疗和预防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疗效肯定,可以预防和减少患肢水肿的发生,对于乳腺癌患者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艾灸治疗 功能锻炼 疗效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