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2018年承德地区340例布鲁菌病患者临床诊疗情况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苗光新 高健 +2 位作者 张可欣 王丽娜 刘金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536-2540,共5页
背景布鲁菌病属于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法定乙类传染病,其发病率高,分布范围广,病程较长、临床表现复杂。因此,临床诊断困难,误诊率、复发率、致残率高,需要临床医生早期诊断、正确选择抗生素种类和疗程。目的调查承德地区布鲁菌... 背景布鲁菌病属于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法定乙类传染病,其发病率高,分布范围广,病程较长、临床表现复杂。因此,临床诊断困难,误诊率、复发率、致残率高,需要临床医生早期诊断、正确选择抗生素种类和疗程。目的调查承德地区布鲁菌病患者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资料、抗生素使用情况和预后及复发情况等临床资料,为布鲁菌病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承德市第三医院2010年1月-2018年8月就诊的340例布鲁菌病患者,收集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血液样品100份作为对照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人口学和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以及预后情况等资料。结果340例患者中有布鲁菌病明确接触史322例(94.7%),无明确接触史18例(5.3%),其中以饲养牛羊、流产或病死牛羊接触者和屠宰、皮毛加工者感染率较高,分别为59.2%、20.5%和5.1%;主要症状和体征以发热(81.5%)、乏力(71.5%)和关节痛、腰腿痛(65.3%)为主要表现。布鲁菌病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RU)低于对照者,淋巴细胞计数(LYM)、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高于对照者(P<0.05)。布鲁菌病治疗共可采用7种治疗方案,其中方案1为157例,方案2为141例,方案3为36例,方案4为3例,方案5为2例,方案6为1例,方案7为0例。340例患者总痊愈率为94.7%(322/340)。其中,方案1痊愈率为96.2%(151/157),肝损伤、胃肠道反应及粒细胞缺乏症发生率分别为5.1%(8/157)、7.6%(12/157)和1.3%(2/157);方案2痊愈率为95.0%(134/141),肝损伤、胃肠道反应及粒细胞缺乏症发生率分别为3.5%(5/141)、4.3%(6/141)和0.7%(1/141);方案3痊愈率为86.1%(31/36),肝损伤、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6%(2/36)和8.3%(3/36)。方案1痊愈率高于方案3(χ^2=4.92,P=0.026);方案1与方案2、方案2与方案3痊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8、3.09,P=0.53、0.08)。方案1、方案2、方案3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2,P=0.14)。方案4、5、6痊愈率为100%,仅1例发生不良反应,由于病例数较少,未进行统计学处理。结论布鲁菌病的诊断需要依赖牛羊接触史等流行病学资料、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但由于缺乏临床特异性,涉及各器官系统且并发症多,需要临床医生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布鲁菌病的治疗共可采用7种治疗方案,可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病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疗效分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病关节炎患者经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治疗后免疫功能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冯亮 惠莹 韩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2,共5页
目的分析布鲁氏菌病关节炎患者经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治疗后免疫功能变化。方法该院2021年9月—2022年3月收治的布鲁氏菌病关节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药熏蒸联合温... 目的分析布鲁氏菌病关节炎患者经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治疗后免疫功能变化。方法该院2021年9月—2022年3月收治的布鲁氏菌病关节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治疗,均治疗1个月。统计两组治疗1个月后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血清微量元素、肝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免疫功能及治疗前、治疗半个月、1个月后疼痛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22/30)(P<0.05)。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I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视黄醇结合蛋白(RBP)、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E)水平降低,观察组血清TBIL、IBIL、ALT、AST、RBP、CRP、TNF-α、IL-6、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外周血血小板(PBL)及血清干扰素-γ(IFN-γ)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及治疗半个月、1个月后,两组疼痛评分呈降低趋势,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半个月、1个月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治疗布鲁氏菌病关节炎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肝功能损伤,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关节炎 中药熏蒸 温针灸 免疫功能 利福平 左氧氟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治疗布鲁氏菌病关节炎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冯亮 惠莹 韩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在布鲁氏菌病关节炎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9月—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布鲁氏菌病关节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予以中药熏蒸联合温...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在布鲁氏菌病关节炎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9月—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布鲁氏菌病关节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予以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分、Lysholm膝关节量表(Lysholm knee score scale,LKSS)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血钙、血磷、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水平,炎性因子水平,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WOMAC、VAS评分、血磷、血清TBIL、IBIL、ALT、AST、RBP、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LKSS评分、血钙水平则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治疗期间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温针灸可以有效提高布鲁氏菌病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缓解症状,改善其关节功能,稳定机体内血清微量元素及肝功能指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关节炎 温针灸 中药熏蒸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续护理在介入治疗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琳娜 侯艳玲 +4 位作者 左桂芝 杨植 刘艳春 高畅 王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1-193,共3页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介入治疗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经过介入治疗的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67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34)和对照组(n=33)。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还接受课题小组的延续护理教育。出...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介入治疗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经过介入治疗的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67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34)和对照组(n=33)。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还接受课题小组的延续护理教育。出院后随访6、12、24个月,对比2组患者生活质量、遵医行为和疾病复发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在出院后6、12、24个月生活质量和完全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狭窄率均不高,术后12、24个月干预组患者的狭窄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延续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防止和减少疾病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护理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外科手术 腔内介入 生活质量 遵医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间距^(125)I 粒子放射性食管支架的剂量学对比 被引量:9
5
作者 于慧敏 张宏涛 +3 位作者 丁柏英 隋爱霞 王娟 吴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8-341,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间距125I粒子放射性食管支架在肿瘤靶区的剂量学分布。方法按粒子纵横垂直间距0.5、1和1.5 cm将实验分成A、B、C 3组,用激光扫描仪扫描一张画有直径2 cm的圆形并标记有5 cm刻度的白纸,以JPEG格式存储于计算机桌面。利用图... 目的研究不同间距125I粒子放射性食管支架在肿瘤靶区的剂量学分布。方法按粒子纵横垂直间距0.5、1和1.5 cm将实验分成A、B、C 3组,用激光扫描仪扫描一张画有直径2 cm的圆形并标记有5 cm刻度的白纸,以JPEG格式存储于计算机桌面。利用图像转换程序,创建17层图片,每层图片层距为5 mm,将图片传输到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TPS)中,模拟直径2 cm,长度8 cm食管支架,利用TPS勾画肿瘤靶区(gross tumour volume,GTV),以模拟食管支架边界为肿瘤靶区内界,外扩0.5 cm为外界,勾画环形且长度为6 cm的靶区,设定相同处方剂量,每组分别于模拟食管支架上先后7次载入0.3、0.4、0.5、0.6、0.7、0.8、0.9 m Ci125I粒子,应用TPS得出DVH图,记录A、B、C 3组D90、V90。结果 A、B、C 3组D90算数平均数分别为(217.15±19.92)、(89.16±32.44)和(31.68±11.52)Gy(F=159.18,P<0.05);V90算术平均数分别为(100.00±0.00)%、(86.47±21.36)%、(29.33±21.54)%(F=32.11,P<0.05)。结论直径2 cm 125I粒子放射性食管支架布源推荐粒子纵横垂直间距为1.0 cm,活度为0.6 m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食管支架 不同间距 剂量学 肿瘤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流感H1N1临床轻型与肺炎型病情及实验室结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庆 邢志俐 +7 位作者 刘艳祥 屈民 张小葵 张勃 郑洪飞 宋欢欢 孙立新 何权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479-1482,共4页
目的探讨轻型与肺炎型H1N1甲型流感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同,为早期诊断肺炎型甲型流感提供依据。方法对承德市2009年9—12月经证实的206例甲型H1N1流感(全部)患者进行血常规、生化全项、胸部X线检查,疑为肺炎者进一步检查胸部CT... 目的探讨轻型与肺炎型H1N1甲型流感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同,为早期诊断肺炎型甲型流感提供依据。方法对承德市2009年9—12月经证实的206例甲型H1N1流感(全部)患者进行血常规、生化全项、胸部X线检查,疑为肺炎者进一步检查胸部CT。根据X线胸片有无片状阴影将全部患者分为轻型与肺炎型两组。结果肺炎组以0~7岁组和≥46岁组发病率最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组(19.9%)血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人数百分比小于肺炎组(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轻型组(77.6%)白细胞正常人数百分比大于肺炎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白细胞分类:肺炎组(60.0%)中性粒细胞比率高于正常人数百分比大于轻型组(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肺炎组(28.0%)单核细胞比率低于正常人数百分比大于轻型组(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炎组(22.0%)血小板低于正常人数百分比大于轻型组(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炎组(20.0%)血红蛋白低于正常人数百分比大于轻型组(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电解质:肺炎组血钾(K+)、钠(Na+)、氯(Cl-)低于正常人数百分比超过轻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酶学检查发现除了肌酸激酶(CK)以外,肺炎组血清酶学高于正常人数比率均较轻型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型H1N1发病年龄以8~45岁年龄组人群为高,但肺炎型患者则以0~7岁和≥46岁年龄组为多,性别对病情轻重可能没有影响。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中性粒细胞比率高于正常提示易患肺炎型H1N1流感。单核细胞比率、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低于正常易患肺炎型H1N1流感。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高于正常,提示易出现肺炎型H1N1流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A型 H1N1亚型 肺炎 白细胞 血清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05靶向负调控KIFC1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被引量:7
7
作者 赵继聪 王薇 +3 位作者 刘建伟 马建欣 徐德利 郭靖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32-1438,共7页
目的:研究微小RNA-105(miR-105)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运用RT-qPCR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和细胞中miR-105和驱动蛋白家族成员C1(KIFC1) 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研究微小RNA-105(miR-105)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运用RT-qPCR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和细胞中miR-105和驱动蛋白家族成员C1(KIFC1) 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和细胞中KIFC1蛋白的表达。将细胞分为miR-105组(转染miR-105 mimics)、miR-NC组(转染mimics阴性对照序列)、inhibitor-NC组(转染inhibitor阴性对照序列)、inhibitor-miR-105组(转染miR-105 inhibitor)、si-NC组(转染阴性对照siRNA)、si-KIFC1组(转染KIFC1 siRNA)、miR-105+vector组(miR-105 mimics和pcDNA 3.1共转染)和miR-105+KIFC1组(miR-105 mimics和pcDNA 3.1-KIFC1共转染),均以脂质体法转染至非小细胞肺癌H460细胞;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Transwell法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萤光素酶相对活性。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miR-105表达显著降低,KIFC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人正常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相比,H460细胞中的miR-105表达显著降低,KIFC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miR-105可降低野生型KIFC1的H460细胞萤光素酶相对活性,且负向调控KIFC1的蛋白表达。过表达miR-105或敲减KIFC1表达均可显著抑制H460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且过表达KIFC1可逆转miR-105对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结论:miR-105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与靶向负调控KIFC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05 驱动蛋白家族成员C1 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活力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联合紫杉醇对人乳腺癌细胞凋亡及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梁君伟 方志华 李青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86-2192,共7页
目的:探索二甲双胍联合紫杉醇对乳腺癌MCF-7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2、5、10、20、40和80 mmol/L)二甲双胍作用于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的活力。采用2 mmol/L二甲双胍和2. 4 mg/L紫杉醇单... 目的:探索二甲双胍联合紫杉醇对乳腺癌MCF-7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2、5、10、20、40和80 mmol/L)二甲双胍作用于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的活力。采用2 mmol/L二甲双胍和2. 4 mg/L紫杉醇单独或联合处理细胞,并加入一磷酸腺苷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compound C。实验分为对照组、二甲双胍组、紫杉醇组、联合组和联合+compound C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Bax、Bcl-2和caspase-3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AMPK和P21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不同浓度二甲双胍(2、5、10、20、40和80 mmol/L)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活力(P <0. 05),且具有一定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2 mmol/L二甲双胍和2. 4 mg/L紫杉醇单独或联合均可显著抑制细胞活力并诱导其凋亡(P <0. 05),显著下调Bcl-2水平(P <0. 05),上调Bax和caspase-3水平(P <0. 05),促进AMPK和P21蛋白表达。联合使用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加入AMPK抑制剂可削弱此作用。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紫杉醇可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活力,诱导其凋亡。此作用与激活AMPK信号转导通路并调节细胞凋亡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二甲双胍 紫杉醇 AMPK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酶学指标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学军 张庆 +5 位作者 邢志俐 赵志伟 郑宏飞 张勃 张小葵 何权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73-775,共3页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为临床判断甲型H1N1流感患者轻重程度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9年9—12月收治的206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AST、ALT以及肌酸激酶(...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为临床判断甲型H1N1流感患者轻重程度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9年9—12月收治的206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AST、ALT以及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验结果,依据《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将患者分为轻症组、重症组、危重症组,对各组AST、ALT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患者AST、ALT异常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危重症组血清ALT(144.0±81.1)U/L高于重症组(27.6±2.8)U/L及轻症组(24.4±1.2)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危重症组AST(355.8±229.6)U/L高于重症组(64.2±8.5)U/L与轻症组(34.1±1.2)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甲型H1N1流感患者危重程度与血清ALT、AST水平呈正相关(r=0.265、0.479,P=0.000)。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后患者血清ALT、AST水平升高,ALT、AST是判断甲型H1N1流感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毒A型 H1N1亚型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酶学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庆 邢志俐 +4 位作者 张小葵 张勃 郑洪飞 宋欢欢 何权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117-2118,共2页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血清酶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水平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学军 张庆 +5 位作者 邢志俐 赵志伟 郑宏飞 张勃 张小葵 何权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5期2959-2961,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气分析变化及血清电解质水平改变。方法纳入206例咽拭子rt-PCR阳性甲型H1N1流感患者,其中重症28例(重症组),危重症25例(危重症组)。入院后及时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查,同时检查血生化指标,... 目的探讨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气分析变化及血清电解质水平改变。方法纳入206例咽拭子rt-PCR阳性甲型H1N1流感患者,其中重症28例(重症组),危重症25例(危重症组)。入院后及时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查,同时检查血生化指标,对两组血气分析及电解质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危重症组pH与重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症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68±26)mm Hg比(87±21)mm Hg〕、氧合指数(PaO2/FiO2)〔(190±67)比(381±47)〕低于重症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危重症组血清Ca2+〔(1.93±0.45)mmol/L比(2.13±0.25)mmol/L〕及P3+〔(1.01±0.25)mmol/L比(1.28±0.51)mmol/L〕低于重症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甲型H1N1流感的严重程度与PaO2(r=-0.390)、PaO2/FiO2(r=-0.862)、K+(r=-0.076)、Ca2+(r=-0.273)、P3+(r=-0.323)呈负相关(P<0.05),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r=0.601〕、pH(r=0.213)呈正相关。重症、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清K+、P3+与pH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08、-0.047,P值分别为0.043,0.049)。结论重症、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及电解质紊乱,PaO2、PaO2/FiO2、Ca2+、P3+的降低可以作为判断疾病危重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毒A型 H1N1亚型 血气分析 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每搏量变异度指导的液体治疗对老年患者肺叶切除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毕自强 孔利娟 +3 位作者 曹雪峰 陆淑蕊 张晓伟 段凤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27-832,共6页
目的探究低每搏量变异度(SVV)指导的液体治疗对老年患者肺叶切除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择期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100例,男50例,女50例,年龄65~75岁,BMI 18~24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表法将... 目的探究低每搏量变异度(SVV)指导的液体治疗对老年患者肺叶切除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择期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100例,男50例,女50例,年龄65~75岁,BMI 18~24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低SVV阈值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组(G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50例。G组8%<SVV≤10%,C组10%<SVV≤13%。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单肺通气(OLV)时间,记录入手术室即刻(T 0)、插管即刻(T 1)、OLV开始即刻(T 2)、手术开始即刻(T 3)、OLV结束即刻(T 4)和术毕(T 5)时的HR和MAP。记录术中液体出入量以及各种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记录术前24 h和术后24、48 h血浆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浓度。记录术后2、6、12、24、48 h静息时VAS疼痛评分以及术后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PCIA总按压次数以及补救镇痛例数。记录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胃肠道并发症(恶心呕吐、腹胀)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G组T 1—T 5时MAP、术后24、48 h血浆MTL和GAS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24、48 h血浆IFABP浓度、术中胶体输注量和总液输注量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两组尿量、出血量、术后2、6、12、24、48 h静息时VAS疼痛评分、术后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PCIA总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SVV阈值(8%<SVV≤10%)GDFT能很好地促进胃液分泌和肠黏膜屏障功能恢复,对老年患者肺叶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每搏量变异度 老年 胃肠道功能 肺叶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胛上神经卡压机制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宋云骏 王永为 +3 位作者 姜林鹤 黄微 辛建会 肖春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23-626,共4页
目的探讨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的解剖学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2具(男13具,女9具)44侧成尸标本,解剖观测肩胛上切迹,冈盂切迹的形态特点以及肩胛上神经走行、分支及分布的解剖学特点,所测数据统计学处理。结果肩胛上切... 目的探讨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的解剖学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2具(男13具,女9具)44侧成尸标本,解剖观测肩胛上切迹,冈盂切迹的形态特点以及肩胛上神经走行、分支及分布的解剖学特点,所测数据统计学处理。结果肩胛上切迹类型:U型占40.91%(18侧),浅U型占22.73%(10侧),大弧型占27.27%(12侧),方形占9.01%(4侧)四种。肩胛上切迹的厚度为(1.55±0.36)mm。肩胛上神经主干与冈上肌支所成角为(86.04±1.28)°。冈下肌支的入肌点,有22.73%在该肌的起点处,77.27%在中或外1/3处。冈盂切迹的厚度在(6.82±1.21)mm。肩胛上神经自肩胛上孔穿出点至肩胛冈基底部的高度为(11.13±0.21)mm;至冈盂切迹的水平距离为(14.03±0.64)mm。肩胛上神经转折角为(49.65±1.63)°。结论肩胛上切迹的类型、肩胛上切迹和冈盂切迹的厚度,肩胛上神经转折角的大小、神经主干与冈上肌支的角度以及冈下肌支的入肌点等均是肩胛上神经卡压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上神经 神经卡压 肩胛上切迹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香饮治疗原发性痛经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新蕊 缪希红 +2 位作者 冯晓静 白云鹤 田甜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0期2414-2418,2422,共6页
目的:观察佛香饮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55℃和48℃热刺激建立小鼠疼痛模型、缩宫素法建立大鼠原发性痛经模型,观察佛香饮对痛经的镇痛作用;以痛经模型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幅度、频率为指标,评价佛... 目的:观察佛香饮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55℃和48℃热刺激建立小鼠疼痛模型、缩宫素法建立大鼠原发性痛经模型,观察佛香饮对痛经的镇痛作用;以痛经模型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幅度、频率为指标,评价佛香饮的镇痛作用及对子宫平滑肌活力的影响;以缩宫素致正常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痉挛性收缩,观察佛香饮拮抗缩宫素的致痉作用;以痛经模型大鼠血清中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为指标,分析其镇痛作用机制。结果:55℃热板实验,佛香饮7.2 g/kg(按生药计)组小鼠痛阈低于模型组(P<0.05);48℃热板实验,佛香饮1.8、3.6和7.2 g/kg组痛阈均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痛经模型大鼠扭体反应次数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P<0.01);佛香饮3.6和7.2 g/kg剂量组子宫平滑肌收缩频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收缩幅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佛香饮可剂量依赖性的降低缩宫素引起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曲线的上升高度;各剂量组血清中PGF2α的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佛香饮对热刺激性疼痛及原发性痛经性疼痛均有显著的镇痛及抑制子宫平滑肌痉挛性收缩的作用,抑制PGF2α的合成或释放是其治疗痛经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香饮 原发性痛经 镇痛 子宫平滑肌 前列腺素F2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益肺冲剂治疗慢阻肺稳定期呼吸肌疲劳的临床观察
15
作者 孟兆平 崔文会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665-665,共1页
目的探讨健脾益肺冲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呼吸肌疲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健脾益肺冲剂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1.67%(55\6... 目的探讨健脾益肺冲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呼吸肌疲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健脾益肺冲剂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1.67%(55\60),对照组为73.33%(44\6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FVC与治疗前对比改善明显,对照组改善不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MW指标在治疗后明显升高,对照组患者的数据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肺冲剂对慢性肺阻塞疾病稳定期呼吸肌疲劳有明显的临床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FVC水平,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益肺冲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呼吸肌疲劳 临床效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