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通过核因子κB缓解阿霉素诱导的心肌损伤
1
作者 曹雪峰 赵亮 +4 位作者 刘旭东 刘汉成 董天鑫 罗艾静 李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9-294,共6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通过调节核因子κB(NF-κB)缓解阿霉素(Adr)诱导的心肌损伤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control组、Adr组、Adr+Dex组,取心肌织织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培养大鼠原代...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通过调节核因子κB(NF-κB)缓解阿霉素(Adr)诱导的心肌损伤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control组、Adr组、Adr+Dex组,取心肌织织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培养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及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肺癌细胞系H226、胃癌细胞系AGS和膀胱癌细胞系5637,并分为control组、Adr组、Adr+Dex组、Dex组、Adr+Dex+NF-kBi组,进行CCK-8实验、免疫荧光染色、活性氧(ROS)含量检测。结果Adr组大鼠心肌排列紊乱,心肌细胞活性下降,线粒体膜电位降低,ROS生成增加,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减少。Adr+Dex组心肌细胞形态改善,细胞活性增加,线粒体膜电位升高,ROS生成减少,Adr+Dex组NF-κB表达显著增加。Adr+Dex+NF-kBi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且ROS生成增加。Adr组肿瘤细胞活性降低,与Adr+Dex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Dex不影响Adr的化疗效果,可能通过调节NF-κB改善心肌线粒体膜电位及减少ROS生成,减轻Adr诱导的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阿霉素 核因子ΚB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对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王莉萍 孙艳斌 +5 位作者 关森 赵振儒 边晶 王曌 王建雄 张凌岚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6-510,共5页
目的 探讨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BB)对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4月至2024年10月择期行胸腔镜下单侧肺部分切除手术患者104例,男64例,女40例,年龄18~6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 目的 探讨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BB)对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4月至2024年10月择期行胸腔镜下单侧肺部分切除手术患者104例,男64例,女40例,年龄18~6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喉罩联合BB组(B组)和双腔支气管插管(DLT)组(D组),每组52例。B组采用喉罩联合BB,D组采用DLT,进行单肺通气(OLV)。以胸骨旁线、腋前线、腋后线及两乳头间连线将健侧肺分成6个区域,应用床旁肺超声进行评估。记录麻醉诱导前即刻、拔除通气工具后肺超声评分(LUS)、肺萎陷评分和外科医师满意度评分。记录置入通气工具即刻(T_(0))、OLV开始即刻(T_(1))、OLV 20 min(T_(2))、OLV结束即刻(T_(3))的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和肺动态顺应性(Cdyn)。记录术前24 h、术后即刻、术后24 h血清IL-6、TNF-α和CRP浓度。记录术前1 d、术后6 h咽痛VAS疼痛评分与术后3 d肺部并发症(PPCs)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D组比较,B组术后即刻、术后24 h血清IL-6、CRP和TNF-α浓度、术后6 h咽痛VAS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麻醉前即刻、拔除通气工具后LUS、术中肺萎陷评分和术后外科医师满意度评分、T_(0)—T_(3)时Ppeak、Pplat和Cdyn、术后3 d肺部感染、肺不张和胸腔积液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喉罩联合BB用于胸腔镜下肺部分切除术患者,可以降低术后早期炎性因子浓度,减轻术后早期咽痛,不增加健侧肺术后LUS评分和PPCs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 支气管封堵器 肺超声 炎性因子 术后肺部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管内麻醉遇脂肪瘤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承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674-3674,共1页
患者女,72岁,身高152 cm,体重65 kg。因左膝关节闭合性损伤入院,拟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左膝关节清理术。患者自述1年前因阑尾切除术应用全身麻醉拔管后喉痉挛而惧怕全身麻醉,检查时发现腰部生理弯曲,腰椎间隙正常,拍腰椎X线片无异常。入室... 患者女,72岁,身高152 cm,体重65 kg。因左膝关节闭合性损伤入院,拟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左膝关节清理术。患者自述1年前因阑尾切除术应用全身麻醉拔管后喉痉挛而惧怕全身麻醉,检查时发现腰部生理弯曲,腰椎间隙正常,拍腰椎X线片无异常。入室后患者右侧卧位,应用0.7 mm×90 mm腰麻针经L3~4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无脑脊液流出,改行L2~3蛛网膜下腔穿刺,亦无脑脊液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麻醉 腰椎间隙 腰麻针 左膝关节 阑尾切除术 生理弯曲 膜下腔 阻滞麻醉 腰丛 刺激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里拉京对吗啡耐受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关森 王慧淼 +1 位作者 汪冬梅 胡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 探讨柯里拉京对吗啡耐受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慢性吗啡镇痛大鼠耐受模型。采用水浴甩尾法检测大鼠甩尾潜伏期,利用免疫荧光检测离子化钙结合适配分子1(Iba-1)的阳性细胞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Iba-1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目的 探讨柯里拉京对吗啡耐受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慢性吗啡镇痛大鼠耐受模型。采用水浴甩尾法检测大鼠甩尾潜伏期,利用免疫荧光检测离子化钙结合适配分子1(Iba-1)的阳性细胞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Iba-1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IL-6、TNF-α、IL-1β的mRNA表达。结果 与吗啡组相比,吗啡+柯里拉京组镇痛效果随柯里拉京浓度升高而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吗啡组中Iba-1的阳性细胞率、Iba-1蛋白表达水平、炎性因子IL-6,TNF-α,IL-1β表达水平以及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抗体(p38)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但在吗啡+柯里拉京组中随柯里拉京浓度升高而下降。吗啡和(或)柯里拉京处理对ERK、JNK和p38表达水平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柯里拉京通过抑制MAPK通路降低大鼠吗啡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里拉京 吗啡耐受 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防治腰麻剖宫产术中牵拉反应的效果 被引量:32
5
作者 边晶 王文玺 +2 位作者 孙艳斌 胡杰 安海燕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82-785,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单次泵注不同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防治腰麻剖宫产术中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腰麻下行剖宫产术的足月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50例。断脐后2 min,D1、D2、D3组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0.6、0.8、1.0μg/kg静脉泵入,时间设定为... 目的探讨静脉单次泵注不同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防治腰麻剖宫产术中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腰麻下行剖宫产术的足月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50例。断脐后2 min,D1、D2、D3组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0.6、0.8、1.0μg/kg静脉泵入,时间设定为10 min,C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10 min(T1)及探查清理腹腔(T2)时产妇的SBP、DBP、HR、Ramsay评分及牵拉痛情况。结果 T0、T1时四组患者牵拉反应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时C组和D1组牵拉反应分级明显高于D2组和D3组(P<0.05)。T1、T2时D2组和D3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D1组与C组(P<0.05)。T1时D3组SBP、DBP明显高于其它三组,HR明显慢于其它三组(P<0.05)。T2时C组和D1组SBP、DBP明显高于D2组和D3组,HR明显快于D2组和D3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0.8μg/kg可有效抑制蛛网膜下腔阻滞下剖宫产术中牵拉反应,且对循环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腰麻 剖宫产 牵拉反应 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非静脉给药对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儿的镇静效果 被引量:5
6
作者 曹雪峰 赵亮 +4 位作者 刘旭东 李艳 甄瑞鑫 段凤梅 刘玉伶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8-393,共6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非静脉给药在儿科下腹部及下肢手术中的应用,观察DEX在该类手术中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罗骶组、DEX鼻组和DEX骶组,每组20例。DEX鼻组患儿于术前30min给予DEX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非静脉给药在儿科下腹部及下肢手术中的应用,观察DEX在该类手术中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罗骶组、DEX鼻组和DEX骶组,每组20例。DEX鼻组患儿于术前30min给予DEX 1μg·kg-1滴鼻,另2组患儿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滴鼻。30min后不能顺利转入手术室及诱导时不能耐受面罩或七氟醚的患儿给予丙泊酚1mg·kg-1。罗骶组和DEX鼻组患儿行骶管阻滞注入0.25%罗哌卡因1mL·kg-1,DEX骶组患儿给予0.25%罗哌卡因1mL·kg-1+DEX 1μg·kg-1,药物总量20mL。记录患儿的一般资料、离开父母时的镇静评分、诱导期面罩和七氟醚接受评分;记录患儿离开父母的满意度、面罩吸氧和七氟醚吸入的接受满意度;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拔喉罩时间和苏醒时间;记录苏醒期喉痉挛、苏醒延迟及苏醒躁动评分;记录麻醉恢复评分及丙泊酚的用量;记录术后4、8、12、16、20和24h时的镇静评分。结果:DEX鼻组患儿与父母分离时的镇静评分、面罩诱导和七氟醚接受评分、患儿家属分离满意度、面罩和七氟醚接受满意度均高于罗骶组和DEX骶组(P<0.05),丙泊酚用量低于罗骶组和DEX骶组(P<0.05)。3组患儿手术时间、拔喉罩时间和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X鼻组患儿诱导时间短于罗骶组和DEX骶组(P<0.05)。3组患儿均无苏醒延迟发生,罗骶组患儿喉痉挛和躁动评分明显高于DEX鼻组和DEX骶组(P<0.05)。3组患儿麻醉后意识、呼吸、活动评分和麻醉恢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术后4h时镇静评分均小于3分,DEX鼻组和DEX骶组8h时的镇静评分明显低于罗骶组(P<0.05),DEX骶组12、16和20h时的镇静评分明显低于罗骶组和DEX鼻组(P<0.05),3组患儿术后24h时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X非静脉给药应用于儿科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时患儿可以安静合作地进入手术室,快速平稳完成诱导过程,苏醒躁动发生概率明显降低,有早期术后镇静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滴鼻 骶管阻滞 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中死亡一例 被引量:7
7
作者 彭印明 邢景祥 徐悦利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60-460,共1页
关键词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术中死亡 腰硬联合麻醉 心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岁老人股骨头置换术采用腰丛复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一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承民 胡杰 崔艳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5-545,共1页
患者,男,99岁,体重62妇,左股颈骨折5d入院,拟行左侧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既往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查体:BP190/90mmHg,HR88次/分,节律不整,左肺下野可闻及细小水泡音,心音遥远,节律不齐。辅助检查:Hb104g... 患者,男,99岁,体重62妇,左股颈骨折5d入院,拟行左侧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既往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查体:BP190/90mmHg,HR88次/分,节律不整,左肺下野可闻及细小水泡音,心音遥远,节律不齐。辅助检查:Hb104g/L,血糖7.9mmol/L,ALT86U/L,AST72U/L,总胆红素23.1μmol/L,Pa0275.6mmHg,重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肺动脉压48mmHg,EF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 坐骨神经阻滞 复合 腰丛 老人 通气功能障碍 药物过敏史 股颈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右美托咪定致频发室性心律失常1例 被引量:3
9
作者 边晶 王文玺 +1 位作者 安海燕 孙艳斌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1期1329-1330,共2页
患者,女,64岁,体质量80kg,身高160cm。诊断:左踝关节骨折,拟于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择期左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病史,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术前胸部X线片均未见异常。血电解质检... 患者,女,64岁,体质量80kg,身高160cm。诊断:左踝关节骨折,拟于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择期左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病史,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术前胸部X线片均未见异常。血电解质检测结果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盐酸 心律失常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病理性心肌细胞肥大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雪峰 赵亮 +3 位作者 方波 刘旭东 段凤梅 姬云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57-1061,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病理性心肌细胞肥大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新生乳鼠离体细胞群,共分为6组。对照组(C组)无血清培养24 h,模型组(A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培养24 h,DEX组(AD组)AngⅡ+DEX(5μmol/L)培养24 h,C’组无血清培养48 h,...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病理性心肌细胞肥大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新生乳鼠离体细胞群,共分为6组。对照组(C组)无血清培养24 h,模型组(A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培养24 h,DEX组(AD组)AngⅡ+DEX(5μmol/L)培养24 h,C’组无血清培养48 h,A’组AngⅡ孵育24 h停药24 h,AD’组DEX+AngⅡ孵育24 h停药24 h。免疫荧光观察细胞形态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房钠尿肽(ANP)、脑尿钠肽(BNP)和肌球蛋白重链(β-MHC)蛋白表达水平,CCK-8检测细胞活性。结果与C组比较,A组细胞增大,ANP、BNP和β-MHC表达增加,AD组增大更显著。CCK-8检测显示,与C组比较,A组活性降低,AD组活性明显增加。与C’组比较,A’组肥大相关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但与A’组比较,AD’组ANP和BNP蛋白表达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X可通过代偿性、类似生理性心肌肥大的作用机制缓解病理性肥大的发生,发挥保护心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心肌肥大 血管紧张素 细胞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时效延长一例
11
作者 胡杰 崔慧 刘忠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66-,共1页
关键词 自控镇痛 患者 停药 硬膜外 术后镇痛 布比卡因 丁哌卡因 局部麻醉药 运动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压在椎间小关节内的硬膜外导管在全麻下成功取出一例
12
作者 王本奇 刘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7-57,共1页
患者,女性,50岁,体重55kg,身高156cm,ASAⅡ级,术前诊断:子宫肌瘤。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全切术。既往X线片示腰椎间隙变窄。患者取左侧卧位,穿刺前触摸腰棘突间隙较窄,故选用侧入法,经L2~3间隙应用一次性腰硬联合穿刺包行硬膜外... 患者,女性,50岁,体重55kg,身高156cm,ASAⅡ级,术前诊断:子宫肌瘤。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全切术。既往X线片示腰椎间隙变窄。患者取左侧卧位,穿刺前触摸腰棘突间隙较窄,故选用侧入法,经L2~3间隙应用一次性腰硬联合穿刺包行硬膜外穿刺,进针后针尖所到之处均为骨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隙变窄 硬膜外导管 腰-硬联合麻醉 关节内 全麻 卡压 腰硬联合穿刺 子宫全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诱导中严重误吸窒息一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殷丽君 宋丽英 邢景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18-118,共1页
关键词 全麻诱导 误吸 患者 窒息 SPO2 脉搏血氧饱和度 加压给氧 静吸复合全麻 气道通畅 胃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利多卡因对老年患者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亚星 高晓宁 孙艳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11-815,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利多卡因对老年患者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1月至2022年9月择期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59例,年龄65~85岁,BMI 18~28 kg/m 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利多卡因对老年患者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1月至2022年9月择期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59例,年龄65~85岁,BMI 18~28 kg/m 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生理盐水组(C组,n=20)、利多卡因1 mg·kg^(-1)·h^(-1)维持量组(L1组,n=20)和利多卡因3 mg·kg^(-1)·h^(-1)维持量组(L3组,n=19)。麻醉诱导前30 min L1组和L3组于10 min内静脉泵注利多卡因负荷量1.5 mg/kg,自手术开始时泵注至手术结束分别静脉持续泵注维持量1 mg·kg^(-1)·h^(-1)和3 mg·kg^(-1)·h^(-1)。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补液量、丙泊酚用量和瑞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2、6、12、24、48 h静息时VAS疼痛评分及术后24 h内PCA有效按压次数。记录术前24 h及术后24 h的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QoR-15评分,并计算ΔQoR-15评分。记录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利多卡因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L1组和L3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4 h内PCA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术后2、6、12、24 h静息时VAS疼痛评分、术后24 h IL-6和TNF-α浓度明显降低,术后24 h QoR-15评分明显升高,ΔQoR-15评分明显降低,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L3组术中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L1组比较,L3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4 h内PCA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术后24 h IL-6和TNF-α浓度明显降低,术后24 h QoR-15评分明显升高,ΔQoR-15评分明显降低,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三组无一例发生利多卡因相关不良反应。结论老年患者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中,利多卡因以1.5 mg/kg负荷量静脉注射,继以3 mg·kg^(-1)·h^(-1)维持量持续泵注至术毕可以促进术后早期恢复,提高恢复质量,且未发生利多卡因相关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老年 结肠癌根治术 恢复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肺通气期间不同吸入氧浓度对术中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白颖 马艳巍 +2 位作者 李亚星 高晓宁 孙艳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81-586,共6页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OLV)期间不同吸入氧浓度(FiO_(2))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8月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57例,男40例,女17例,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FiO_...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OLV)期间不同吸入氧浓度(FiO_(2))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8月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57例,男40例,女17例,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FiO_(2)45%组(L组)、FiO_(2)65%组(M组)和FiO_(2)85%组(H组),每组19例。三组分别在OLV期间予以对应的FiO_(2)。记录术前肺通气功能检查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1秒率(FEV_(1)/FVC)、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于OLV前5 min、OLV后10、20、30、60 min分别经桡动脉与右颈内静脉抽取动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SaO_(2)、PaO_(2)、PaCO_(2)、Hb、Lac,并计算氧合指数(PaO_(2)/FiO_(2))、肺内分流率(Qs/Qt)、死腔率(V_(D)/V_(T)),记录以上各时点肺动态顺应性(Cdyn)、气道峰压(Ppeak)、HR和MAP。结果三组术前FVC、FEV_(1)、FEV_(1)/FVC、MV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LV后10、20、30 min M组和H组PaO_(2)明显高于L组(P<0.05)。OLV后10、20、30、60 min M组和H组PaO_(2)/FiO_(2)、Cdyn明显低于L组(P<0.05);H组PaO_(2)/FiO_(2)、Cdyn明显低于M组(P<0.05),Qs/Qt、Ppeak明显高于L组和M组(P<0.05)。OLV后60 min M组Qs/Qt明显高于L组(P<0.05),H组PaO_(2)明显高于L组(P<0.05)。OLV前5 min、OLV后10、20、30、60 min三组SaO_(2)、PaO_(2)、Hb、Lac、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LV期间使用FiO_(2)45%和FiO_(2)65%均可以减少肺内分流,提高肺顺应性,改善氧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氧浓度 单肺通气 肺内分流 氧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瑟酮通过上调GPR35抑制吗啡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活化和炎症反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关森 王慧淼 +1 位作者 王莉萍 孙艳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18-1224,共7页
目的:探讨非瑟酮抑制吗啡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活化和炎症的机制。方法:通过吗啡干预BV2细胞构建细胞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吗啡组、吗啡+2μmol/L非瑟酮组、吗啡+4μmol/L非瑟酮组、吗啡+8μmol/L非瑟酮组和吗啡+10μmol/... 目的:探讨非瑟酮抑制吗啡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活化和炎症的机制。方法:通过吗啡干预BV2细胞构建细胞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吗啡组、吗啡+2μmol/L非瑟酮组、吗啡+4μmol/L非瑟酮组、吗啡+8μmol/L非瑟酮组和吗啡+10μmol/L米诺环素组,实验重复3次。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炎症相关蛋白及BV2细胞活化标志物表达水平;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G蛋白偶联受体35(GPR35)的表达;BV2细胞转染GPR35干扰质粒验证非瑟酮是否通过调控GPR35抑制吗啡诱导的BV2细胞活化和炎症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非瑟酮单独处理后BV2细胞活力均无显著差异;吗啡组细胞活力升高,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环加氧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增加,BV2细胞活化标志物离子钙结合接头分子1(Iba-1)和CD11b表达上调(P<0.05)。与吗啡组相比,吗啡+非瑟酮组和吗啡+米诺环素组细胞活力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Cox-2和iNOS蛋白表达减少,BV2细胞活化标志物Iba-1和CD11b表达下调(P<0.05)。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非瑟酮剂量依赖性地增加吗啡诱导的BV2细胞中GPR35的表达(P<0.05)。干扰GPR35逆转非瑟酮对吗啡诱导的BV2细胞活化和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结论:非瑟酮可能通过上调GPR35抑制吗啡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活化和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瑟酮 G蛋白偶联受体35 小胶质细胞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