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血管脂肪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
作者 蒋海森 王爱琳 +3 位作者 李建辉 郝欣 花海洋 王春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6-529,共4页
食管血管脂肪瘤发病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本文报道1例经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确诊的食管血管脂肪瘤,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食管血管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和预后情况,以期为今后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食管血管脂肪瘤 临床表现 内镜特点 病理特征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CVAD方案对原发性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VEGF、β2-MG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诗彤 王爱民 +4 位作者 孙智慧 宋晶晶 玄小玉 刘伟 田新春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901-904,共4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CVAD方案在原发性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患者84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 =42)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CVAD方案在原发性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患者84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 =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给予CVAD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3个疗程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治疗后对患者进行3年随访;采用美国RECIST1.1肿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近期疗效进行评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完成患者VEGF、TNF受体关联因子6(TRAF6)及B细胞淋巴瘤因子-6(Bcl-6)水平测定;采用反射免疫法完成患者β32-MG水平测定,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生化指标、毒副反应发生率及远期生存率.结果:观察组联合用药治疗后近期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个疗程后VEGF、TRAF6、Bcl-6及β2-M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粒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败血症、感染、输液相关反应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年远期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3年远期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利妥昔单抗联合CVAD方案用于原发性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近期疗效,能降低VEGF、β2-MG水平,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能提高患者远期存活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CVAD方案 原发性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 近期疗效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β_2微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脾破裂1例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爱民 焦海涛 +1 位作者 方超然 李建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56-1357,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2岁,主因“持续性上腹部疼痛8 h”于2019年7月31日入承德市中心医院。疼痛部位以剑突下为著,向右背部放散,发病后恶心,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尿色明显加深,呈深黄色,自述寒颤1次,未测体温。急诊血常规:WBC 11.7×...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2岁,主因“持续性上腹部疼痛8 h”于2019年7月31日入承德市中心医院。疼痛部位以剑突下为著,向右背部放散,发病后恶心,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尿色明显加深,呈深黄色,自述寒颤1次,未测体温。急诊血常规:WBC 11.7×10^9/L,Hb 143 g/L,PLT 205×10^12/L,NE%80.5%,肝功能:ALT 169 U/L,AST 136 U/L,GGT 265 U/L,ALP 231 U/L,TBil 50.4μmol/L,DBil 36.6μmol/L,血淀粉酶正常,腹部CT提示胆囊结石、胆囊壁厚、胆总管结石(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胆总管结石 脾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成功治疗肝被膜下胆汁性囊肿1例报告
4
作者 花海洋 李建辉 +1 位作者 苏彬 玄小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54-1355,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0岁,因“车祸伤后腹痛”于2017年11月30日入本院。住院后半个月腹部CT见肝周被膜下积液,并逐渐增多,肝脏受压移位(图1)。病例特点:(1)患者外伤后出现肝被膜下出血或胆汁漏入肝被膜下可能;(2)积液量进行性增多,自行...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0岁,因“车祸伤后腹痛”于2017年11月30日入本院。住院后半个月腹部CT见肝周被膜下积液,并逐渐增多,肝脏受压移位(图1)。病例特点:(1)患者外伤后出现肝被膜下出血或胆汁漏入肝被膜下可能;(2)积液量进行性增多,自行吸收可能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肿 创伤和损伤 胆汁淤积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膜腔内注射聚桂醇治疗难治性肝性胸水1例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常洲 李建辉 +5 位作者 郝欣 姜海斌 王爱民 花海洋 齐静 张静哲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177-2179,共3页
肝性胸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一种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为了[JP2]治疗和预防胸腔积液的出现,学者们探讨了很多方案,如胸膜固定术——向胸膜腔内注入固定剂[2-3],以期引起胸膜纤维黏连而减小胸膜腔[4]。理想的固定剂应效... 肝性胸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一种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为了[JP2]治疗和预防胸腔积液的出现,学者们探讨了很多方案,如胸膜固定术——向胸膜腔内注入固定剂[2-3],以期引起胸膜纤维黏连而减小胸膜腔[4]。理想的固定剂应效果好、副作用少、成本低、易获得[5]。硬化剂聚桂醇化学成分与聚多卡醇(POL)基本相同并用于治疗婴儿血管瘤[6]。Schibler等[7]报告1例患者大量应用了POL,并没有严重和长期的并发症,证明POL只是具有局部麻醉作用的硬化剂。本文报道1例采用聚桂醇充当胸膜硬化剂治疗肝性胸水的案例,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胸腔积液 聚桂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