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胞葬作用缺陷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程陈 张静 +2 位作者 黄萃园 何向宇 杨简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0-416,共7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以血管壁脂质异常沉积和炎症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胞葬作用是吞噬细胞对凋亡细胞的清除过程。近年来,大... 动脉粥样硬化是以血管壁脂质异常沉积和炎症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胞葬作用是吞噬细胞对凋亡细胞的清除过程。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胞葬作用受损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以胞葬作用为靶点,深入探讨动脉粥样硬化中胞葬作用受损的机制及干预措施,以期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葬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 巨噬细胞 慢性炎症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肠方对直肠黏膜炎症的治疗作用及对血清中炎性因子含量的影响
2
作者 李岩 高福洋 张化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34-1237,共4页
目的:观察涤肠方治疗直肠黏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具体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2月来医院就诊的慢性直肠黏膜炎患者9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44例,观察组4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消炎、止血、解痉、合理... 目的:观察涤肠方治疗直肠黏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具体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2月来医院就诊的慢性直肠黏膜炎患者9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44例,观察组4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消炎、止血、解痉、合理饮食以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栓纳肛,早晚排空大便后,各1次,每次1 g,15 d为1个疗程,隔2 d再进行下一疗程,第2疗程每日1次,第3、4疗程每周3次。观察组患者采用涤肠方治疗,在睡前排空大便后保留灌肠1次,每天1剂,15 d为1疗程,连续服用4疗程。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中的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及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血常规(白细胞数目WBC、红细胞数目RBC),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肾功能检查(血肌酐BUN、血尿素氮Scr),以及腹痛、坠胀、肛周不适反应。随访:结束后每3个月复查1次。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两组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IL-2、IL-4、IL-10及IFN-γ水平明显较治疗前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改善的更加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升高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不明显,观察组患者肾功能指标BUN、Scr、TC及TG均下降(P〈0.05),并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5%高于对照组的79.5%(P〈0.05),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均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涤肠方治疗直肠黏膜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因此涤肠方保留灌肠是临床上治疗直肠黏膜炎的有效治疗方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肠方 柳氮磺吡啶栓 IL-2 IL-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纤维肉瘤1例
3
作者 高福洋 芦钺 郑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02-802,共1页
患者女,75岁,主因“间断性腹部胀痛5天”入院。查体:体温36.3℃,脉搏80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50 mmHg/80mmHg;腹平坦,右上腹可触及约6cm×5cm肿物,质韧,活动差,脐右侧可触及约13cm×10cm肿物,质硬,活动差,右侧腹压痛。腹部... 患者女,75岁,主因“间断性腹部胀痛5天”入院。查体:体温36.3℃,脉搏80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50 mmHg/80mmHg;腹平坦,右上腹可触及约6cm×5cm肿物,质韧,活动差,脐右侧可触及约13cm×10cm肿物,质硬,活动差,右侧腹压痛。腹部超声:胆囊大小80mm×38mm,壁厚度正常,内见多发强回声,最大约46 mm×30 mm,右腹见约113 mm×163mm条状低回声,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 纤维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血管瘤致上消化道大出血2例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大伟 姚秀霞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5期56-56,共1页
例1,男性,62岁。因反复黑便2月,加重2周入院。查体:体温36℃,脉搏110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10/6kPa,贫血貌,心肺无异常,腹部无压痛及肿块、肝脾无肿大,肠鸣音活跃。肛诊见黑便,未扪及肿块。血常规:血红蛋白40克/L,红细胞1.65×10~9... 例1,男性,62岁。因反复黑便2月,加重2周入院。查体:体温36℃,脉搏110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10/6kPa,贫血貌,心肺无异常,腹部无压痛及肿块、肝脾无肿大,肠鸣音活跃。肛诊见黑便,未扪及肿块。血常规:血红蛋白40克/L,红细胞1.65×10~9/L,尿常规(-),大便常规:柏油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血管瘤 上消化道大出血 黑便 毛细血管瘤 肠腔 胃镜检 柏油 屈氏韧带 肝脾 钡餐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