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小切口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
被引量:
3
1
作者
孙贺
赵慧敏
+3 位作者
赵国军
刘文涛
李志怀
王培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3-455,共3页
目的:介绍小切口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应用小切口间接复位,经皮置入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23例。小切口间接复位后,在胫骨内侧骨折两端建立皮下隧道,钢板经此隧道安放在胫骨内侧骨膜外,少数螺钉固定...
目的:介绍小切口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应用小切口间接复位,经皮置入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23例。小切口间接复位后,在胫骨内侧骨折两端建立皮下隧道,钢板经此隧道安放在胫骨内侧骨膜外,少数螺钉固定。结果:随访23例,所有病例伤口均一期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周。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钢板固定可靠,未见断裂与松动。结论:小切口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经皮置入钢板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骶骨骨折的解剖学观察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
9
2
作者
王玉红
杜心如
+5 位作者
徐小青
王天成
仇恒志
孔祥玉
万荣
安永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为提高骶骨骨折的诊断率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正常骶骨标本(50块),骶骨骨折标本(28块),测量这些骶骨标本每条横线中点距骶骨翼边缘的水平距离,测量骶前孔、骶后孔横径、骶孔的前、后径,将所有骶骨标本左右侧对应值进行...
目的:为提高骶骨骨折的诊断率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正常骶骨标本(50块),骶骨骨折标本(28块),测量这些骶骨标本每条横线中点距骶骨翼边缘的水平距离,测量骶前孔、骶后孔横径、骶孔的前、后径,将所有骶骨标本左右侧对应值进行比较。结果:正常骶骨每条横线中点距左右骶骨翼水平距离无显著差异,骶前孔、骶后孔左右侧无明显差异。侧块压缩性骨折、横行骨折引起骶前孔变形、变小,侧块压缩性骨折骨折侧横线中点距骶骨翼边缘水平距离较正常侧明显变小,位置越高两侧差异越大。骶后孔、骶管变形、变小在骶骨骨折标本不明显。结论:骶骨侧块压缩性骨折、横行骨折时骶骨失去对称性,骶前孔变形、变小是造成骶神经损伤原因之一,临床上应注意骶前孔的变化,检查骶神经功能,应将扩大骶前孔进行骶神经减压放在首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骨折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单侧颈外静脉先天性缺如1例
被引量:
1
3
作者
金宇
崔智超
+1 位作者
胡子娟
孔祥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5-235,共1页
颈外静脉为颈部最大的浅静脉,通常在耳下方由下颌后静脉的后支、耳后静脉和枕静脉汇合而成.沿胸锁乳突肌浅面斜行向下,在锁骨中点上方约2.0cm处.芽颈深筋膜注入锁骨下静脉.作者在解剖一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其左侧颈外静脉先...
颈外静脉为颈部最大的浅静脉,通常在耳下方由下颌后静脉的后支、耳后静脉和枕静脉汇合而成.沿胸锁乳突肌浅面斜行向下,在锁骨中点上方约2.0cm处.芽颈深筋膜注入锁骨下静脉.作者在解剖一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其左侧颈外静脉先天性缺如,现报道如下:耳后静脉、面静脉在耳下方约1.0cm处汇入下颔后静脉,在胸锁乳突肌前缘内侧下行约1.5cm穿深筋膜注入颈内静脉(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外静脉
先天性
缺如
胸锁乳突肌前缘
下颌后静脉
锁骨下静脉
耳后静脉
单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施万细胞样细胞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突起生长和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4
作者
杜元良
任旺
+4 位作者
刘琳
胡朔丹
刘茗宇
杜鹏飞
付秀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84-691,共8页
目的:探讨施万细胞样细胞(SCLCs)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突起生长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阐明SCLCs促进DRG细胞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中钙化结节从而观察其分化能力,...
目的:探讨施万细胞样细胞(SCLCs)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突起生长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阐明SCLCs促进DRG细胞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中钙化结节从而观察其分化能力,将其诱导分化为SCLCs,免疫荧光法检测SCLCs中S100蛋白的表达。分离培养DRG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DRG细胞中神经元核抗原(NeuN)蛋白的表达。建立SCLCs与DRG细胞共培养体系,将细胞分为单培养组和共培养组。HE染色观察2组DRG细胞的形态结构,计数2组DRG细胞数和DRG细胞突起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2组DRG细胞中NGF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DRG细胞中N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原代ADSCs培养7 d,倒置显微镜下可见数量较多、体积较大、呈长梭形的细胞类似旋涡状或铺路石样排列。茜素红染色,镜下可见钙化结节,即所培养细胞具有分化能力。免疫荧光染色,大多数细胞均呈S100染色阳性,即ADSCs可成功诱导分化为SCLCs。培养72 h后,DRG细胞突起细而长、呈花环样排列,7~8 d后,细胞数量进一步增加,胞体较大,呈圆形,突起细长,相互连接似栅栏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几乎所有细胞核均被标记为棕褐色,呈NeuN染色阳性。与单培养组比较,共培养组DRG细胞数及细胞突起数均明显增加(P<0.05),共培养组DRG细胞中N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共培养条件下SCLCs可增加DRG细胞数和细胞突起数,提高DRG细胞中NGF蛋白的表达,发挥促进DRG细胞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万细胞样细胞
背根神经节细胞
共培养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元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切口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
被引量:
3
1
作者
孙贺
赵慧敏
赵国军
刘文涛
李志怀
王培
机构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骨外科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3-455,共3页
文摘
目的:介绍小切口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应用小切口间接复位,经皮置入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23例。小切口间接复位后,在胫骨内侧骨折两端建立皮下隧道,钢板经此隧道安放在胫骨内侧骨膜外,少数螺钉固定。结果:随访23例,所有病例伤口均一期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周。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钢板固定可靠,未见断裂与松动。结论:小切口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胫骨骨折
经皮置入钢板
骨折固定术
Keywords
tibial fracture
pre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
fracture fixation
分类号
R683.42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骶骨骨折的解剖学观察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
9
2
作者
王玉红
杜心如
徐小青
王天成
仇恒志
孔祥玉
万荣
安永胜
机构
承德医学院
附属
医院
骨
儿
外科
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
北京朝阳
医院
骨
科
承德医学院
附属
医院
放射科
承德医学院
解剖教研室
承德医学院
附属
医院
骨
科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8-151,共4页
文摘
目的:为提高骶骨骨折的诊断率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正常骶骨标本(50块),骶骨骨折标本(28块),测量这些骶骨标本每条横线中点距骶骨翼边缘的水平距离,测量骶前孔、骶后孔横径、骶孔的前、后径,将所有骶骨标本左右侧对应值进行比较。结果:正常骶骨每条横线中点距左右骶骨翼水平距离无显著差异,骶前孔、骶后孔左右侧无明显差异。侧块压缩性骨折、横行骨折引起骶前孔变形、变小,侧块压缩性骨折骨折侧横线中点距骶骨翼边缘水平距离较正常侧明显变小,位置越高两侧差异越大。骶后孔、骶管变形、变小在骶骨骨折标本不明显。结论:骶骨侧块压缩性骨折、横行骨折时骶骨失去对称性,骶前孔变形、变小是造成骶神经损伤原因之一,临床上应注意骶前孔的变化,检查骶神经功能,应将扩大骶前孔进行骶神经减压放在首位。
关键词
骶骨
骨折
解剖学
Keywords
sacrum
fracture
anatomy
分类号
R683.6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单侧颈外静脉先天性缺如1例
被引量:
1
3
作者
金宇
崔智超
胡子娟
孔祥玉
机构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骨外科
承德医学院
解剖学教研室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5-235,共1页
文摘
颈外静脉为颈部最大的浅静脉,通常在耳下方由下颌后静脉的后支、耳后静脉和枕静脉汇合而成.沿胸锁乳突肌浅面斜行向下,在锁骨中点上方约2.0cm处.芽颈深筋膜注入锁骨下静脉.作者在解剖一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其左侧颈外静脉先天性缺如,现报道如下:耳后静脉、面静脉在耳下方约1.0cm处汇入下颔后静脉,在胸锁乳突肌前缘内侧下行约1.5cm穿深筋膜注入颈内静脉(图1)
关键词
颈外静脉
先天性
缺如
胸锁乳突肌前缘
下颌后静脉
锁骨下静脉
耳后静脉
单侧
分类号
R472.9 [医药卫生—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施万细胞样细胞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突起生长和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4
作者
杜元良
任旺
刘琳
胡朔丹
刘茗宇
杜鹏飞
付秀美
机构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骨外科
承德
医学
基础
医学院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河北省神经损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84-691,共8页
基金
河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H20214066056)
河北省科技厅“技术创新引导专项-科技工作会商”资助项目(2020年)
+1 种基金
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ZD2020178)
承德医学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8001)。
文摘
目的:探讨施万细胞样细胞(SCLCs)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突起生长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阐明SCLCs促进DRG细胞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中钙化结节从而观察其分化能力,将其诱导分化为SCLCs,免疫荧光法检测SCLCs中S100蛋白的表达。分离培养DRG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DRG细胞中神经元核抗原(NeuN)蛋白的表达。建立SCLCs与DRG细胞共培养体系,将细胞分为单培养组和共培养组。HE染色观察2组DRG细胞的形态结构,计数2组DRG细胞数和DRG细胞突起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2组DRG细胞中NGF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DRG细胞中N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原代ADSCs培养7 d,倒置显微镜下可见数量较多、体积较大、呈长梭形的细胞类似旋涡状或铺路石样排列。茜素红染色,镜下可见钙化结节,即所培养细胞具有分化能力。免疫荧光染色,大多数细胞均呈S100染色阳性,即ADSCs可成功诱导分化为SCLCs。培养72 h后,DRG细胞突起细而长、呈花环样排列,7~8 d后,细胞数量进一步增加,胞体较大,呈圆形,突起细长,相互连接似栅栏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几乎所有细胞核均被标记为棕褐色,呈NeuN染色阳性。与单培养组比较,共培养组DRG细胞数及细胞突起数均明显增加(P<0.05),共培养组DRG细胞中N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共培养条件下SCLCs可增加DRG细胞数和细胞突起数,提高DRG细胞中NGF蛋白的表达,发挥促进DRG细胞生长的作用。
关键词
施万细胞样细胞
背根神经节细胞
共培养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元核抗原
Keywords
Schwann cell-like cells
Dorsal root ganglion cells
Co-cultivation
Nerve growth factor
Neuronal nuclear antigen
分类号
R322.8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小切口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
孙贺
赵慧敏
赵国军
刘文涛
李志怀
王培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骶骨骨折的解剖学观察及临床意义
王玉红
杜心如
徐小青
王天成
仇恒志
孔祥玉
万荣
安永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单侧颈外静脉先天性缺如1例
金宇
崔智超
胡子娟
孔祥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施万细胞样细胞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突起生长和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杜元良
任旺
刘琳
胡朔丹
刘茗宇
杜鹏飞
付秀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